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骶神经调控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继鹏 闫泽浩 +2 位作者 张炯 王新昊 张耀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骶神经调控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对传统治疗无效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全面综述骶神经调控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发展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刺激参数的优化选择... 骶神经调控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对传统治疗无效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全面综述骶神经调控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发展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刺激参数的优化选择,以及临床推广中的多项技术创新等,旨在推动骶神经调控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骶尾部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多组学分析
2
作者 宁家昕 王浩然 +4 位作者 罗书航 敬吉波 王建业 侯惠民 刘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目的:利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ummary-data-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SMR)、共定位分析和细胞实验,从多组学角度研究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基因甲基化、基因表达和循环蛋... 目的:利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孟德尔随机化(summary-data-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SMR)、共定位分析和细胞实验,从多组学角度研究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与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基因甲基化、基因表达和循环蛋白质的汇总级数据在下载后进行筛选,将PRACTICAL队列作为观察队列,deCODE数据库作为验证队列,使用SMR分析和依赖性工具异质性(heterogeneity in dependent instruments,HEIDI)检验评估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与PCa的关联性和异质性,采用共定位分析确定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与PCa之间是否存在共享突变。进一步对筛选出的基因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探究其对PCa细胞系C4-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经过多组学分析,SCP2在基因甲基化、基因表达和循环蛋白质层面均被确定为与PCa风险增加存在显著关联性,而GSTP1在基因甲基化和循环蛋白质层面,LPO在循环蛋白质层面被认为与PCa风险增加存在显著关联。在基因甲基化层面,SCP2的cg00581603(OR=1.11,95%CI:1.05~1.17)和cg13078931(OR=1.12,95%CI:1.05~1.18)甲基化被认为是PCa的致病因素;GSTP1的cg05244766(OR=0.89,95%CI:0.84~0.95)甲基化被认为是PCa的保护因素。在基因表达层面,SCP2(OR=1.05,95%CI:1.02~1.07)同样被确定为PCa的致病因素。在循环蛋白质层面,SCP2(OR=2.10,95%CI:1.34~3.29)显示出了与基因甲基化和基因表达层面一致的PCa致病趋势,此外,GSTP1(OR=1.16,95%CI:1.07~1.25)和LPO(OR=1.12,95%CI:1.05~1.19)都与PCa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进一步的细胞实验表明,敲除SCP2能显著降低PCa细胞的致癌表型。结论:通过多组学分析和细胞实验验证,本研究证实了SCP2与PCa发生风险增加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这一发现加深了对PCa发病机制的了解,并为PCa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前列腺肿瘤 氧化应激 多组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女性尿失禁的手术治疗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志鹏 张耀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0-413,共4页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女性常见疾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最为常见,其次为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UUI)。目前,对于UUI首先要明确病因并辅以药物治疗,极少患者需要手术...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女性常见疾病,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最为常见,其次为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UUI)。目前,对于UUI首先要明确病因并辅以药物治疗,极少患者需要手术治疗。SUI最早提出于1976年,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1]。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SUI在欧洲国家患病率为23%~44%[2],在美国的患病率约为42%[3],而我国成年女性SUI整体患病率约为28.3%[4],其中50~59岁年龄段患病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真实世界研究 女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 成年女性 流行病学调查 尿道口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永斌 田子健 +3 位作者 张志鹏 王劲夫 刘明 张亚群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3,共7页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肾功能分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组(29例)和非DGF组(88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种异体肾移植受...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肾功能分为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组(29例)和非DGF组(88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种异体肾移植受者发生DGF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对早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17例肾移植受者,47例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29例术后发生DGF,DGF组中83%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高于非DGF组中的7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F组供者体质量指数(BMI)、终末血清肌酐(Scr),受者术前BMI、血糖、甘油三酯水平、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均高于非DGF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者Scr水平高、受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高、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肾移植术后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受者术前合并代谢综合征是同种异体肾移植发生DGF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关策略以减少DGF和其他与代谢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代谢综合征 肥胖 血糖 血脂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血清肌酐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雄激素序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4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圣杰 侯惠民 +4 位作者 吕政通 丁鑫 王璐 张磊 刘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66-769,共4页
雄激素与前列腺癌治疗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泌尿外科肿瘤领域,Huggins等[1]发现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补充雄激素可促进细胞增殖,这种理论成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然而,美国约... 雄激素与前列腺癌治疗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泌尿外科肿瘤领域,Huggins等[1]发现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生长,补充雄激素可促进细胞增殖,这种理论成为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论基础,然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Denmeade等[2]发现低剂量雄激素可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而高剂量雄激素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据此,2010年提出了雄激素水平骤升骤降快速交替的双极雄激素治疗(bipolar androgen therapy,BAT)。BAT指在前列腺癌患者持续ADT的基础上,予单次高剂量的外源性雄激素,每28天1个循环,实现睾酮超生理水平和去势水平的快速交替,高剂量雄激素诱导的DNA断裂和凋亡是短暂的,睾酮的快速循环可能导致DNA的反复损伤,增强其抗肿瘤作用[3]。2020年4月Sidney Kimmel癌症中心Mark等[4]报告了3例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使用BAT和恩杂鲁胺治疗后行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客观反应,发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对使用过BAT和恩杂鲁胺免疫激活治疗后的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治疗潜力。北京医院泌尿外科对于中国mCRPC患者BAT治疗后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开展了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本文分享4例完成BAT序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开始前已经北京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2020BJYYEC-180-03),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双极雄激素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现场评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马宏 侯惠民 +4 位作者 吴鹏杰 王淼 张耀光 万奔 刘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6月47例MRI可疑前列腺癌行MRI-超声融合穿刺同期行ROSE检测的资料。术前均行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ric magnet...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6月47例MRI可疑前列腺癌行MRI-超声融合穿刺同期行ROSE检测的资料。术前均行多参数磁共振(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检查,存在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PI-RADS)评分4~5分位点110个。均行MRI-超声融合穿刺,每个位点除标准穿刺外额外穿刺2针进行ROSE检测。结果47例穿刺过程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共进行110个PI-RADS 4~5分位点穿刺,病理诊断前列腺癌位点53个,阳性检出率48.2%(53/110)。110个位点均进行ROSE检测,以穿刺标本石蜡病理为金标准,ROSE检测前列腺癌的敏感性67.9%(36/53),特异性100%(57/57),准确率84.5%(93/110),阳性预测值100%(36/36),阴性预测值77.0%(57/74)。结论ROSE技术运用于前列腺穿刺术中诊断,结果准确可靠,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现场评估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韩思圆 李春媚 +3 位作者 崔亚东 刘明 朱锦霞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以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探索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危险分层预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术前前列腺IVIM-DW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共28例。根据局限性... 目的以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探索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危险分层预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术前前列腺IVIM-DW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共28例。根据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危险分层指南对前列腺癌进行危险分级,其中低-中危组6例,中-中危组12例,高危组10例。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勾画前列腺癌灶(PCa-ROI)、移行带非癌区(tz-ROI)、外周带非癌区(pz-ROI),测量三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无扩散信号强度(S0值)、真实的分子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及计算其在b=2000 s/mm^(2)时的DWI信号强度值(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灶与外周带非癌区及移行带非癌区的S_0值、D值及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中,IVIM-DWI相关参数中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9,且与ADC值的0.9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与IVIM-DWI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均>0.05)。前列腺癌中危组ADC值和D值均高于高危组(P均<0.05),中危组C值低于高危组(P=0.008)。结论IVIM-DWI可以帮助诊断前列腺癌,辅助对中危险组及高危险组的前列腺癌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方面的应用——基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思圆 李春媚 +3 位作者 刘明 张伟 朱锦霞 陈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行术前常规bpMR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 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行术前常规bpMR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包括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在内的双参数MR图像与病理大切片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探索bpMRI在前列腺癌灶检出方面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前列腺癌灶检出的因素。结果67例患者,病理大切片确认病灶123个,术前bpMRI检出病灶94个,直径>1 cm的癌灶检出率为92.1%,Gleason评分大于3+3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4.3%。癌灶大小(P<0.001)和Gleason评分(P=0.008)分别为癌灶检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移行带癌灶检出率与外周带癌灶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pMRI对前列腺癌灶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直径大于1 cm或Gleason评分>6分的病灶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癌灶检出 病理大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