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北京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被引量:20
1
作者 艾效曼 陶凤蓉 +3 位作者 宣天芝 许宏涛 陈东科 胡云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对我院2008年临床分离菌2538株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56株(18.0%)、大肠埃希菌336株(13.2%)和... 目的了解2008年我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irby-Bauer法对我院2008年临床分离菌2538株进行药敏试验,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456株(18.0%)、大肠埃希菌336株(13.2%)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18株(11.0%);革兰阳性球菌中,金葡菌280株(11.0%)、肠球菌属163株(6.4%)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42株(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中未见青霉素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株占15.4%。MRSA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CNS的76.7%(215/280)和69.0%(98/142)。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18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52.7%,肺炎克雷伯菌为24.8%,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已分别检出2.0%(9/456)和13.0%(17/131)的泛耐药菌株。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北京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9
2
作者 艾效曼 陶凤蓉 +2 位作者 陈东科 许宏涛 胡云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对该院2009年全年分离的1 983株临床分离菌作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细菌构成比中,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分... 目的了解2009年北京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对该院2009年全年分离的1 983株临床分离菌作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4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细菌构成比中,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467株(23.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85株(14.4%)和大肠埃希菌195株(9.8%);革兰阳性球菌中,前3位分别为金葡菌286株(14.4%)、肠球菌属68株(3.4%)和肺炎链球菌45株(2.3%)。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溶血链球菌未见青霉素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检测率为8.2%。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为78.3%(224/286)和65.3%(17/26)。发现5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3.3%,克雷伯菌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为34.2%,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中已分别出现了2.6%(12/467)和21.4%(27/126)的泛耐药菌株。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北京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云建 艾效曼 +3 位作者 宣天芝 陶凤蓉 许宏涛 陈东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了解2005年北京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对我院2005年全年分离的1225株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WHONET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数量多于革兰... 目的了解2005年北京医院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Kirby-Bauer法,对我院2005年全年分离的1225株临床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WHONET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临床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数量多于革兰阳性球菌。细菌构成比中,前3位革兰阴性杆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6.3%)、大肠埃希菌(14.6%)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3%);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前3位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金葡菌(6.9%)和粪肠球菌(2.7%)。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β-溶血链球菌未见青霉素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13%。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78.6%和33.0%。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为VanB型。大肠埃希菌ESBLs产酶率为30.2%,肺炎克雷伯菌为12.3%,发现1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已出现多重耐药株。结论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8
4
作者 许宏涛 张秀珍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了解近3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产酶情况及I类整合子在耐药基因播散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MIC;改良三维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应用PCR技术检测I类整合子,并通过测序分析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结果铜... 目的了解近3年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表型、产酶情况及I类整合子在耐药基因播散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检测MIC;改良三维法对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应用PCR技术检测I类整合子,并通过测序分析其所携带耐药基因。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细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I类整合子阳性率为42.4%,所携带耐药基因包括aadB,aadA2,aac6II和PSE1。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比例不断上升,这与细菌可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及整合子可介导耐药基因横向播散相关,临床医师务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和本单位耐药监测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整合子 多重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4—2021年血标本分离毗邻颗粒链菌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慧敏 陈东科 +3 位作者 曾晓艳 陈葳 孙立颖 郑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全国临床血标本分离毗邻颗粒链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分析2014—2021年CARSS成员单位血标本分... 目的了解全国临床血标本分离毗邻颗粒链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ARSS)技术方案的要求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分析2014—2021年CARSS成员单位血标本分离毗邻颗粒链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结果2014—2021年CARSS成员单位每年血标本临床分离毗邻颗粒链菌为83~152株,2017年后呈逐渐增多趋势。血标本分离毗邻颗粒链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为93.7%,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为90%左右,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82.8%,对青霉素的敏感率为65.0%,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32.7%、46.8%。2014—2021年毗邻颗粒链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不同程度上升,对头孢吡肟、美罗培南的敏感率有所下降。结论临床血标本毗邻颗粒链菌检出数量呈上升趋势,且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邻颗粒链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narin 2008年度报告:华北地区革兰阳性菌临床感染特征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许宏涛 艾效曼 +3 位作者 陶凤蓉 陈东科 胡云建 张秀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7-502,共6页
目的调查华北地区细菌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在统一方案和统一标准前提下,收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5个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目的调查华北地区细菌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在统一方案和统一标准前提下,收集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和山西5个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自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集革兰阳性菌11630株,包括葡萄球菌属7551株,肠球菌2933株,链球菌867株,其它革兰阳性菌28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分别为62.8%和81.5%。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为38.8%。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6%和6.4%。结论革兰阳性菌耐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应采取积极措施,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HNARIN 华北地区 革兰阳性菌 耐药监测 200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菁菁 艾效曼 +6 位作者 胡云建 居阳 李小丹 王丹丹 李燕明 郭岩斐 孙铁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 目的探讨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相应方法分别检测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常见β内酰胺酶的表达,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及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主动外排系统的激活。结果 20株PDR铜绿假单胞菌中,可检出的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16株(80%):产AmpCs酶菌株16株(80%),其中产超广谱AmpCs酶(extended-spectrum AmpCβ-lactamases,ESACs)12株(60%),产ES-BLs菌株14株(70%),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1株(5%);膜孔蛋白OprD呈不同程度缺失的菌株11株(55%);主动外排系统中MexA-MexB-OprM、MexC-MexD-OprJ、MexE-MexF-OprN、MexX-MexY-OprM呈过度激活的菌株分别为5株(25%)、3株(15%)、4株(20%)、1株(5%)。65%PDR铜绿假单胞菌存在2种或2种以上耐药机制,以高产β内酰胺酶合并膜孔蛋白OprD缺失最多见。结论高产AmpCs和(或)ESBLs,合并膜孔蛋白OprD的缺失或主动外排泵的激活,是PDR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许宏涛 陶凤蓉 +4 位作者 梁玉珍 王国新 邹艳玲 胡云建 张秀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PCR及测序法研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以确定存在外排机制。结... 目的研究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用PCR及测序法研究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MIC和加入羰基氢氯苯腙(CCCP)后的MIC,以确定存在外排机制。结果菌株中23株(76.7%)有gyrA突变,主要为Thr-83→Ile,第87位突变3株;10株(33.3%)parC基因突变,其中5株为Ser-87→Leu,3株第91位突变;gyrB和parE突变较少见。CCCP能显著降低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MIC。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两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和外排泵机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喹诺酮类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变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范芸 常乃柏 +4 位作者 胡云建 艾效曼 徐少全 李江涛 顾惜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55-1458,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 本研究旨在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体外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抗生素应用提供参考。留取2001-2005年化疗患者院内感染血、痰、尿等的非重复标本,体外分离、鉴定菌株,以Kie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发现,5年来血液病房的检出细菌以G-杆菌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G+球菌及真菌近年比例缓慢上升,主要为肠球菌属和念珠菌属;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近年检出较多,大多数G-杆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肠球菌和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仍高度敏感。结论:化疗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G-菌,但G+菌、真菌以及耐药菌株检出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大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及医院交叉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血液肿瘤病房 医院感染 细菌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华 杨杰孚 +7 位作者 刘芳 谭爱国 胡云建 曾学寨 褚德发 包承鑫 刘德平 佟佳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0-412,共3页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慢性房颤患者、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 ,测定血浆D 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 (Fg)、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以及二... 目的 :研究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血栓前状态相关指标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在慢性房颤患者、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患者和健康正常人中 ,测定血浆D 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 (Fg)、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 ,以及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胶原、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房颤患者根据是否服阿司匹林分为 2组 :房颤 1组为未服阿司匹林者 (17例 ) ,房颤 2组为服阿司匹林者 (18例 )。具器质性心脏病无房颤且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 (19例 )为窦性心律组 ,另选 17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房颤 1、2组血浆D 二聚体、vWF以及MPV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和对照组 (P <0 0 5~ 0 0 1)。房颤 1、2组血浆Fg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以上指标在房颤 1组和房颤 2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与房颤 1组比 ,房颤 2组四种诱导剂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显著降低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vWF >15 0 %房颤患者Fg更高、左心房内径更大 ,与vWF≤ 15 0 %房颤患者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房颤患者存在着血栓前状态 ,且不受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影响 ,这些异常可能与房颤患者心房内血栓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前状态 阿司匹林 临床意义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种群结构和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陈东科 周海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5期507-512,共6页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是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本研究对88株全国49家医院收集的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检测,其中65株(73.9%)检出bla_(KPC)类基因(64株检出bla_(K...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是临床常见的耐药菌之一。本研究对88株全国49家医院收集的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检测,其中65株(73.9%)检出bla_(KPC)类基因(64株检出bla_(KPC-2)、1株检出bla_(KPC-3))、9株(10.2%)检出bla_(NDM)类基因(均为bla_(NDM-1))、7株(8.0%)检出bla_(IMP)类基因(均为bla_(IMP-4))。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将88株CRKP分为25个MLST型,其中ST11型为优势型别,包含48株菌。88株CRKP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为79个PFGE型,呈现高度多态性。本研究揭示了我国blaKPC-2阳性CRKP菌株存在克隆化现象,存在ST11型流行克隆;而bla_(NDM-1)和bla_(IMP-4)阳性CRKP菌株分子型别多态性大,还没形成流行克隆。需要密切监测并采取措施控制携带blaKPC-2基因的ST11型CRKP的传播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基因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型肌酸激酶亚型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昕 张毅芳 +3 位作者 韩冰 赵振军 杨振华 叶贤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5-296,共2页
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肌酸激酶(CK)在肌营养不良中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告[1,2],人类的CK主要由CK-MM、CK-MB和CK-BB3种同工酶组成,而只有肌型同工酶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 各种类型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征和肌酸激酶(CK)在肌营养不良中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不少报告[1,2],人类的CK主要由CK-MM、CK-MB和CK-BB3种同工酶组成,而只有肌型同工酶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本文用电泳法比较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带型 假肥大型 肌营养不良 肌酸激酶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改变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华 杨杰孚 +8 位作者 张传宝 包承鑫 胡云建 褚德发 钟优 李宏义 张瑞生 刘德平 曾学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yfra21-1检测血中细胞角质素片断CKS-19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艾桂萍 马兰 许佩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910-913,共4页
用酶联免疫方法,试剂Cyfra21-1,测定42例健康人,23便非肿瘤性肺部疾病病人,68例肺癌病人血清中的细胞角质素片断CKS-19。健康人为1.45±0.86ng/ml,非肿瘤性肺疾病病人为1.64±1.40ng/ml。肺癌中鳞癌16例,腺癌33... 用酶联免疫方法,试剂Cyfra21-1,测定42例健康人,23便非肿瘤性肺部疾病病人,68例肺癌病人血清中的细胞角质素片断CKS-19。健康人为1.45±0.86ng/ml,非肿瘤性肺疾病病人为1.64±1.40ng/ml。肺癌中鳞癌16例,腺癌33例,小细胞肺癌19例,Cyfra21-1阳性率各为75.0%,66.7/,31.6%。比较Cyfra21-1和CEA,NSE三种肺癌标志物的ROC曲线,Cyfra21-1的曲线最接近左上角,证明Cyfra21-1是敏感性,特异性较好的肺癌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质素片断 ROC曲线 非肿瘤性肺病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雪 陈东科 +1 位作者 许宏涛 冯婉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 目的考察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方法测定替加环素对于药敏背景不同的肺炎克雷伯菌防突变浓度(MPC)和最低抑菌浓度(MIC)。比较MIC与MPC之间的相关性,考察是否能用MIC推测MPC值。结合MPC和防耐药突变窗(MSW)与替加环素药动学参数评估替加环素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性。结果碳青霉烯类耐药、喹诺酮类耐药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MPC较碳青霉烯类敏感、喹诺酮类敏感组高出8倍。替加环素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MPC范围在4~512 mg/L,MPC90为64 mg/L,远高于替加环素血药浓度。结论替加环素长期单药治疗对于肺炎克雷伯菌的潜在耐药率较高,不宜单独使用,提示临床应加强监测替加环素菌株敏感性及替加环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肺炎克雷伯菌 防耐药突变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EIA试剂盒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元基 凌世淦 +7 位作者 刘荷中 夏芳 王国华 张贺秋 张朝山 陈坤 艾桂萍 何美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建立可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的夹心ELISA法,研制PSA EIA检测试剂盒.方法从健康男性精液中提取并纯化PSA,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山羊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并以纯化的PSA为标准品 ,建立可定量测定... 目的建立可定量测定人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含量的夹心ELISA法,研制PSA EIA检测试剂盒.方法从健康男性精液中提取并纯化PSA,分别免疫Balb/c小鼠和山羊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并以纯化的PSA为标准品 ,建立可定量测定血清中PSA含量的夹心ELISA法。在此基础上组装PSA EIA试剂盒 ,对该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正确性和稳定性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应用该试剂盒检测了615份临床标本和部分血清样品 ,并与美国Hybritech公司经FDA批准的Tandem EPSA检测试剂盒进行了比较。结果我们研制的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正确性和稳定性等多项指标 ,均已达到临床应用要求 ,与国外进口试剂盒的相关性良好 (r=0.983)。结论研制的PSA EIA试剂盒为临床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适合在国内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ELISA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玫瑰单胞菌的临床分离、鉴定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冬玲 龙一飞 +5 位作者 陈东科 屈平华 陈茶 蓝锴 房承才 叶大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32-3334,共3页
目的:对2011-2013年我院收集的5株来源临床的玫瑰单胞菌进行分析,探讨玫瑰单胞菌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生化鉴定、API 20NE、Vitek系统GN卡、Rap ID NF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5株菌进行鉴定,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玫瑰单... 目的:对2011-2013年我院收集的5株来源临床的玫瑰单胞菌进行分析,探讨玫瑰单胞菌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生化鉴定、API 20NE、Vitek系统GN卡、Rap ID NF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5株菌进行鉴定,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玫瑰单胞菌不在API 20NE和Vitek鉴定的数据库范围内;Rap ID NF数据库涵盖了玫瑰单胞菌,但仅2株正确鉴定为玫瑰单胞菌属。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5株菌分别鉴定为黏液玫瑰单胞菌(3株)、吉氏玫瑰单胞菌(1株)和河口玫瑰单胞菌(1株)。药敏结果显示,5株菌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均敏感,对单环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等抗菌药物呈现广泛耐药。结论:16S rRNA基因测序是玫瑰单胞菌最佳的临床鉴定方法,玫瑰单胞菌对抗菌药物呈现耐药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序列分析 药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E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8
作者 邹彤 刘楠 +3 位作者 李树德 苏永春 满勇 陆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探讨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活性氧(ROS)的作用和维生素E的影响。方法[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数量,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ROS。结果(1)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MC... 目的探讨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活性氧(ROS)的作用和维生素E的影响。方法[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锥虫蓝染色计数细胞数量,DCF-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内ROS。结果(1)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MC的DNA合成增加,促进细胞增殖和ROS水平升高;尽管半胱氨酸诱导VSM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对细胞DNA合成和增殖无影响。(2)过氧化氢酶抑制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VSMC内ROS升高,而对VSMC增殖无影响。(3)α-生育酚、β-生育酚均可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VSNC内ROS水平升高,但是只有α-生育酚显著抑制VSMC增殖。结论ROS升高不是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的原因之一。维生素E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VSMC增殖可能与抑制蛋白激酶C活性有关,而与它的抗氧化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维生素E 活性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昕 袁艳莉 +4 位作者 白云龙 张铁娟 王萌 步霄霄 刘文松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结核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结核病患者178例(男性103例、女性75例),其中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95例(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83例,并纳入查体正常的对照组8...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结核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结核病患者178例(男性103例、女性75例),其中非糖尿病结核病患者95例(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83例,并纳入查体正常的对照组80例。分别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以及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N-MID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 OCN)和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otal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t P1N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糖尿病并发结核患者25OHD最低,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与结核病患者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将维生素D水平按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划分,糖尿病并发结核病组25OHD严重缺乏和缺乏的比例最高,为81. 9%,结核病组为61. 1%,对照组为41. 3%。结核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和对照组t P1NP和β-CTX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OCN骨转换标志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结核病患者和糖尿病并发结核病患者的骨吸收标志物β-CTX和骨形成标志物t P1NP、OCN均高于对照组,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和代谢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结核 骨转换标志物 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诺卡菌致脑脓肿1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易雪丽 陈东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335,共3页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多为腐生寄生菌,能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变,称之为诺卡菌病。诺卡菌多经由呼吸道吸入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类似肺结核的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 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等自然界中,多为腐生寄生菌,能引起人类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变,称之为诺卡菌病。诺卡菌多经由呼吸道吸入引起人的原发性、化脓性肺部感染,可出现类似肺结核的症状。肺部病灶可转移到皮下组织,形成脓肿、溃疡和多发性瘘管,也可扩散到其他器官,如引起脑脓肿、腹膜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病 脑脓肿 亚洲诺卡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