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心脏交感神经显像药物4-18氟-氟代二乙氧基-3-溴苄基胍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琚敏 任万杰 +6 位作者 王珂 张宗耀 韩凯 王小迪 郑玉民 汪蕾 方纬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心脏交感神经显像药物4-18氟-氟代二乙氧基-3-溴苄基胍(18F-FPMBB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在健康志愿者和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显像效果。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心衰患者(心衰... 目的:评价新型心脏交感神经显像药物4-18氟-氟代二乙氧基-3-溴苄基胍(18F-FPMBB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ET/CT)在健康志愿者和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的显像效果。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和心衰患者(心衰组)各4例,分别进行18F-FPMBBG PET/CT动态显像,观察18F-FPMBBG在两组人体心脏及邻近器官中的放射性分布特性,并比较两组左心室心肌对18F-FPMBBG的摄取。结果:所有受试者静脉注射18F-FPMBBG后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健康对照组心肌摄取迅速且保持稳定,肺部摄取极低,心血池和肝脏清除快,注射后30、60、90 min的心/肝摄取比分别为2.33±0.81、3.29±0.90和3.80±1.07。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衰组18F-FPMBBG左心室心肌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较低(P=0.003),而洗脱率(WR)较高[(16.53±2.76)%vs.(3.88±4.51)%,P=0.003]。结论:18F-FPMBBG在健康志愿者和心衰患者的初步显像中均显示出较好的显像和诊断效果,有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心脏交感神经显像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交感神经显像 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平面骨显像与磁共振成像对于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颖 李飒英 +4 位作者 屈婉莹 尹晶晶 李新 王占立 杨瑞品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3期188-190,170,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平面骨显像(BoneScan,BS)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受试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在接受骨显像前后约二... 目的:探讨核素平面骨显像(BoneScan,BS)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诊断脊柱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受试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58岁,全部病例均在接受骨显像前后约二个月内行磁共振检查。分析判断图像时,将脊柱分为颈椎、胸椎上段(T1-T4)、胸椎中段(T5-T8)、胸椎下段(T9-T12)、腰椎上段(L1-L2)、腰椎下段(L3-L5)和骶椎7个区段。结果:22例患者骨显像示10例患者发现至少有一个区段骨转移,阳性率为455%,MRI示13例患者有至少一个区段骨转移,阳性率为591%,P>005;具有可比性的83个区段中,骨显像示30个区段阳性,阳性率为361%(30/83),MRI为33个区段阳性,阳性率为398%(33/83),P>005;有69个区段两种显像诊断相同,诊断一致率为831%。结论:MRI对脊柱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不低于核素平面骨显像。核素平面骨显像可作为筛选肿瘤患者骨转移的首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骨显像 磁共振 脊柱骨转移瘤 锝99M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单发结核瘤^(18)F-FDG PET/CT误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婵 陈敏 +1 位作者 姚稚明 刘秀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7-740,745,共5页
目的肺结核瘤是造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拟分析13例肺单发结核瘤(SPT)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SPT的^(18)F-FDG PET/CT表现... 目的肺结核瘤是造成^(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假阳性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拟分析13例肺单发结核瘤(SPT)的^(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SPT的^(18)F-FDG PET/CT表现,统计不同预设标准诊断SPT的准确性。结果 13例SPT早期SUVmax平均值为4.3±2.8,其中10例行延迟显像,延迟SUVmax平均值为4.3±2.6,滞留指数(RI)平均值为(14±23)%,7例均显示延迟SUVmax进一步上升。无纵隔淋巴结摄取、双侧对称和病变同侧的纵隔淋巴结摄取分别为6例、3例和4例。CT示6例无分叶,5例浅分叶,中分叶及深分叶各1例;9例无毛刺,3例长毛刺,1例短毛刺;4例有卫星灶,9例无卫星灶;4例有钙化,9例无钙化。预设SPT的PDG摄取低于纵隔血池、早期显像SUVmax<2.5、RI<10%、良性钙化或卫星灶为良性诊断标准,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23%、40%和62%。结论 ^(18)F-FDG PET对SPT的诊断价值有限,不及CT的诊断效能,此时需仔细观察CT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瘤 肺疾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脑室-腹腔分流管显像在脑积水分流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治国 袁庆国 郑建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4-286,共3页
目的进行核素分流管显像,了解脑脊液分流管的通畅情况。方法19例脑积水患者,术后9~12天从储液囊内注射 ^99Tc^m-DTPA 111~185MBq ,行分流管显像。记录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结果分流管通畅11例,核素自储液囊到达分流管末端时... 目的进行核素分流管显像,了解脑脊液分流管的通畅情况。方法19例脑积水患者,术后9~12天从储液囊内注射 ^99Tc^m-DTPA 111~185MBq ,行分流管显像。记录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结果分流管通畅11例,核素自储液囊到达分流管末端时间为平均11.6min;定量分析,分流管引流量平均为0.078ml/min。通而不畅6例,核素到达分流管末端的时间为平均21.6min。分流管梗阻2例,始终未见分流管末端显影。结论核素分流管显像是一种检测脑室分流装置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髓液分流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脑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颖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核素心脏检查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心肌灌注显像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二是心室显像检查心脏功能。为了能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减少多次显像带来的辐射,提高价格效益比,广大核心脏病工作者渴望通过一次核素心脏检查来获取尽可能多... 核素心脏检查主要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心肌灌注显像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二是心室显像检查心脏功能。为了能缩短患者确诊时间,减少多次显像带来的辐射,提高价格效益比,广大核心脏病工作者渴望通过一次核素心脏检查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为此自80年代中期以来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门控心肌灌注 CT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肝血池显像鉴别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治国 屈婉莹 赵洪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用 ̄(99m)Tc-RBC肝血池显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344例,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方面与同时检查的B超(300例)、CT(261例)和MRI(38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采用 ̄(99m)Tc-RBC肝血池显像定性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344例,对其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方面与同时检查的B超(300例)、CT(261例)和MRI(38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鉴别被 ̄(99)mTc-植酸钠肝显像发现的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方面肝血池显像的准确率高达96.2%。作者提出,核素肝血池显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认为许多学者推荐的 ̄(99m)Tc-RBC肝血流相无助于进一步的鉴别诊断。此外还对核素肝血池显像13例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肝血池显像 鉴别诊断 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 ^99mTc-植酸钠肝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报告书写规范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敏福 范岩 +6 位作者 李文婵 牛娜 孙晓昕 张卫方 张晓丽 王茜 杨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5,共3页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对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像技术[1-2]。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最终体现形式,是指导临床的重要医疗文件。在我国,MPI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是对冠心病等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危险分层和制订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像技术[1-2]。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最终体现形式,是指导临床的重要医疗文件。在我国,MPI已比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如对影像特征的描述欠准确、信息不完整、诊断结论没有回答临床问题等,降低了MPI应有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术 操作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8
作者 郑建国 赵波沣 +3 位作者 于治国 鲁振萍 姚稚明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5-928,共4页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43例患者符... 目的评价SPECT/CT融合显像在肋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行肋骨融合显像的患者进行随访。下列两种情况不纳入研究:广泛骨转移(包括超级骨显像)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43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男28例,女15例,年龄(64.75±12.04)岁。43例融合显像中,15例诊断肋骨转移,8例骨转移可能;4例性质待定;12例良性病变,4例良性可能。随访诊断总符合率74.42%;但在融合显像肯定性诊断为骨转移或良性病变者,诊断符合率96.30%。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可以提高肋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融合显像 骨转移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及传统开胸手术前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8
9
作者 田文鑫 佟宏峰 +4 位作者 孙耀光 李新 吴青峻 马超 焦鹏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51-6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胸部微创手术的代表,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tr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VATS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比较VATS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 背景与目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胸部微创手术的代表,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traditional open surgery,TOS),VATS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本研究旨在比较VATS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卫生部北京医院胸外科2010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NSCLC患者4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组(VATS组,25例)及传统开胸组(TOS组,19例)。两组于手术前1天、术后第1天、2天、3天、7天分别测定游离T3(free T3,FT3)、游离T4(free T4,FT4)、反T3(reverse T3,rT3)、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的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各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两组间变化的差异。结果术前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T3及TSH术后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分别于术后第3天、术后第1天达到最低水平,术后第7天时VATS组已恢复至术前水平,但TOS组FT3仍明显低于术前(P=0.032);FT4及rT3术后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均于术后第2天达到峰值,TOS组术后第1天、2天、3天rT3水平均明显高于VATS组(P<0.05)。术后FT3降低及rT3升高均超出正常值范围,而FT4及TSH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两组间各指标变化趋势比较,rT3变化有统计学差异(F=7.557,P=0.009)。结论 NSCLC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均出现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相对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机体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小,机体应激反应小,利于肺癌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甲状腺激素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综合指标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婵 姚稚明 +2 位作者 陈聪霞 刘甫庚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标准摄取值(SUV)改变情况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确诊的SPN患者18F-FDG PET/CT资料。根据SPN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 目的探讨18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标准摄取值(SUV)改变情况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诊确诊的SPN患者18F-FDG PET/CT资料。根据SPN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比较该标准与"2.5标准"(早期显像SUVmax≥2.5诊断为恶性)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按本组标准和"2.5标准"18F-FDG PET诊断恶性S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42/49)、72.73%(8/11)、83.33%(50/60)、93.33%(42/45)、53.33%(8/15)和51.92%(27/52)、75.00%(9/12)、56.25%(36/64)、90.00%(27/30)、26.47%(9/34),灵敏度和准确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 F-FDG PET中,联合放射性摄取程度、形态及双时相显像SUV改变情况制定诊断标准可提高鉴别诊断SPN良恶性的准确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查前未大量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文萍 屈婉莹 +2 位作者 姚稚明 朱明 秦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95-196,214,共3页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 目的:探讨未专门饮水对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该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量饮水组(饮水组)和未大量饮水组(未饮水组),每组16例;饮水组注药后饮水1000ml以上,未饮水组注药后正常饮食;两组均于注药后3小时开始行全身前位和后位骨显像,未饮水组注药后4、5小时再各完成1次全身后位骨显像;用目测和半定量分析判断图像结果。结果:饮水组和未饮水组注药后3小时图像质量的差别无显著意义;未饮水组注药后3、4、5小时目测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但半定量分析表明,随时间的推移,骨与软组织的放射性比值有所增加。结论:骨显像时患者不大量饮水是可行的,特别适于不能大量饮水和排尿困难的患者;未饮水组采集图像的最佳时间后延,注药后4小时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放射性核素显像 99M锝美罗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治国 姚稚明 +1 位作者 郑建国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ATP-MP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CAD)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9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冠心病待查患者(年龄≥60岁,平均年龄66.33岁)行ATP-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ATP介入试验过程中,共有19种不...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ATP-MP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CAD)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49例无心肌梗死病史的老年冠心病待查患者(年龄≥60岁,平均年龄66.33岁)行ATP-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ATP介入试验过程中,共有19种不良反应表现,但这些表现均在停止注射ATP后2分内自行终止,无一例病人因不良反应中断ATP介入试验。ATP-MPI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敏感性90.0%,特异性89.5%,准确性89.8%;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84.1%,特异性90.1%。结论ATP介入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诊断老年冠心病准确性和安全性均很高的无创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三磷酸 心肌灌注 断层显像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系统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保逸 陈聪霞 +3 位作者 张瑞生 李文婵 姚稚明 何青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经多种治疗仍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CSWT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临床效果评价选用加拿大心...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震波系统(CSWT)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5例经多种治疗仍有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结合心肌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确定缺血心肌靶目标。CSWT疗程为3个月,共治疗9次。临床效果评价选用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CCS)、6 min步行试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评分和缺血面积来评价缺血改善情况,并比较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来评价局部室壁功能。结果入选患者的CCS分级、NYHA分级、SAQ量表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有显著改善,LVEDD略有增加而LVEF有所改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节段心肌核素静息评分和负荷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89±0.94和2.56±1.19降至治疗后的1.37±1.07(P=0.004)和1.70±1.27(P=0.000);单位治疗节段心肌静息缺血面积和负荷缺血面积分别由30.81%±36.60%和61.85%±30.89%降为17.19%±28.34%(P=0.004)和46.31%±35.72%(P=0.001);静息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48±2.71)mm和44.00%±22.66%升至(7.49±2.43)mm(P=0.007)和50.46%±19.91%(P=0.038);负荷室壁运动幅度和增厚率分别由(6.50±2.46)mm和41.15%±18.92%变为(6.20±2.53)mm(P=0.318)和43.00%±24.72%(P=0.416)。患者治疗中未观察到不适症状;心电监测、血压和氧饱和度监测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钙蛋白T未见升高,提示无心肌损伤。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对于顽固性心绞痛患者,CSWT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体外心脏震波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HL91肿瘤乏氧显像及肿瘤坏死对显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姚稚明 屈婉莹 +2 位作者 周颖 朱明 朱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736-738,共3页
目的 研究乏氧显像剂99mTcHL91 作为肿瘤阳性显像剂,以及肿瘤坏死对其显像的影响。方法 从人乳腺癌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99mTcHL91 74 MBq,采集荷瘤裸鼠图像,处死后测量各脏器、组织和肿瘤的重量和放射... 目的 研究乏氧显像剂99mTcHL91 作为肿瘤阳性显像剂,以及肿瘤坏死对其显像的影响。方法 从人乳腺癌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99mTcHL91 74 MBq,采集荷瘤裸鼠图像,处死后测量各脏器、组织和肿瘤的重量和放射性,肿瘤切片,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和显像。结果 肿瘤显影清晰,注射后6 小时显像上,肿瘤和头部、胸部的放射性比值分别为2.44 ±0 .53 、2 .13 ±0 .64 。非坏死肿瘤和坏死肿瘤的放射性比值为377 ±0 .35 。肿瘤切片的放射性自显影和显像上可见坏死部分放射性低于非坏死部分。肿瘤和腹部、肝脏和肠的放射性比值低。结论 人乳腺癌荷瘤裸鼠的瘤体在99mTcHL91 显像上为清晰的阳性病灶;坏死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低于非坏死肿瘤;99mTcHL91在腹部脏器滞留量高,影响其在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显像 锝99m HL91 肿瘤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与磁共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云 国红 +2 位作者 周颖 许贤豪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44-946,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缺血性病变 (SICVD)的特点 ,分析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 (rCBF)对S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SICVD患者均接受rCBF及脑MRI(部分行MRA)检查 ,比较rCBF与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①与MRI相比 ,rCBF更敏感地显示大脑...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缺血性病变 (SICVD)的特点 ,分析SPECT脑局部血流灌注显像 (rCBF)对S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36例SICVD患者均接受rCBF及脑MRI(部分行MRA)检查 ,比较rCBF与MRI的检查结果。结果 ①与MRI相比 ,rCBF更敏感地显示大脑各叶皮质的缺血性病变 ,较好地显示基底节核团的病变 ,对小脑、脑干及皮层下白质、内、外囊病变显示不良。老年人颞叶缺血比较多见。②rCBF因可敏感地显示枕叶病变而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病变 (VBID)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与MRI结合 ,为VBID的诊断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③部分患者存在缺血性病变区域的相应血管病变。结论 rCBF与MRI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缺血性脑血管病 SPECT NM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756例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曾学寨 刘德平 +6 位作者 何青 姚稚明 张建飞 张闻多 陈培亮 董榕 曾环宇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诊断前壁心肌梗死(M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的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MPI)检查病例的心电图,排除前壁Q波MI或前壁导联异常q波、束支阻... 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PRWP)诊断前壁心肌梗死(M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本院核医学科连续进行的三磷酸腺苷(ATP)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MPI)检查病例的心电图,排除前壁Q波MI或前壁导联异常q波、束支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心室起搏心电图、MPI图像质量差的病例及MPI诊断为基底部下壁MI的病例,应用心电图PRWP的常规诊断标准Marquette、Zema、Warner和Depace以及10种新的诊断标准对药物负荷MPI检查前卧位标准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将多个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同药物负荷MPI前壁MI检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756例,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的检出率为2.0%~18.0%,MPI检出前壁MI43例中,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检出率为14.0%~48.8%,常规标准心电图PRWP病例中前壁MI检出率为15.4%~40.0%。常规及新诊断标准中的A、B、C、D、E、H、I、J标准诊断的心电图PRWP阳性组前壁MI检出率显著高于心电图PRWP阴性组,但上述标准的正确诊断指数(Youden指数)为0.11~0.51。结论心电图PRWP诊断前壁MI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肌梗死 三磷酸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术后种植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建国 于治国 +1 位作者 姚稚明 屈婉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76-476,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 异位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肾肾功能与肾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艾虎 郑建国 +5 位作者 孙福成 刘蔚 季福绥 姚稚明 何青 许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与肾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肾动脉狭窄程度将55例经肾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分为A、B、C3组,比较不同肾动脉狭窄程度组SKGFR的差异。结果(1)单侧肾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肾动态显像分肾肾小球滤过率(SKGFR)与肾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根据肾动脉狭窄程度将55例经肾动脉造影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分为A、B、C3组,比较不同肾动脉狭窄程度组SKGFR的差异。结果(1)单侧肾动脉狭窄≥50%患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动脉狭窄程度为50%~89%的患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肾动脉狭窄程度≥90%者,患侧肾脏SKGFR与健侧肾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SKGFR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脏SK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肾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肾脏SKGFR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SKGFR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时,患侧肾脏SKGFR较对侧降低,且与肾动脉狭窄程度相关。双侧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SKGFR明显低于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态显像SKG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梗阻 分肾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耐心 李旭 +7 位作者 艾虎 李辉 赵迎 唐国栋 杨国建 孙福成 姚稚明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检查纳入本研究。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PCI开通CTO病变前后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差值总积分(SDS)、灌注可逆性节段数(RS)、灌注不可逆节段数(NRS)、心肌总灌注缺损范围(TP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静息和负荷的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等指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VEF与PBW和PSD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CTO病变开通后,SSS(7.2±7.9比10.8±6.9,t=3.612,P=0.001)、SRS(4.4±6.3比5.9±5.9,t=2.721,P=0.010)和SDS(2.8±3.1比4.7±4.0,t=2.727,P=0.010)均较开通前显著降低,RS(1.9±1.9比3.5±2.1,t=3.843,P=0.001)和负荷TPD(10.0%±11.1%比14.7%±10.0%,t=3.838,P=0.001)也较开通前明显减少。在心肌收缩同步性参数中,负荷PBW[(66.7±26.8)°比(83.1±33.0)°,t=3.365,P=0.002]和PSD[(18.3±6.9)°比(22.8±9.7)°,t=2.972,P=0.005]较开通前显著降低。无论是CTO病变开通前还是开通后,LVEF与静息或负荷状态下的PBW和PSD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LVEF≥50%患者的静息PBW、PSD和负荷PBW、PSD均显著低于LVEF<50%者(均为P<0.05)。结论CTO病变经PCI开通后心肌可逆性缺血和负荷状态下的心肌收缩同步性可得到改善,LVEF与心肌收缩同步性指标呈负相关,高LVEF的CTO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心肌灌注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显像在骨外恶性淋巴瘤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伟 屈婉莹 +1 位作者 王玉华 张建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33-134,144,共3页
目的:评价骨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外恶性淋巴瘤50例,何杰金病(HD)6例,非何杰金病(NHL)44例行骨显像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经骨显像并结合临床及普通X线或CT、MRI确诊为累及骨病变者12例,占24%。HD和NHL... 目的:评价骨显像在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骨外恶性淋巴瘤50例,何杰金病(HD)6例,非何杰金病(NHL)44例行骨显像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经骨显像并结合临床及普通X线或CT、MRI确诊为累及骨病变者12例,占24%。HD和NHL累及骨发生率分别为16.7%(1?6)和25%(11?44)。除2例为全身弥漫性累及外,局灶性累及10例,2个病灶者3例,多发病灶者(≥3个病灶)7例;总病灶数48个,平均每例4.8个病灶。结论:本组资料提示,骨显像能为恶性淋巴瘤(特别是NHL)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可作为其分期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放射性核索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