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 被引量:10
1
作者 曹艾斓 王志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9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北京市5所三甲医院的138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北京市5所三甲医院的138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诊护士确诊的躯体疾病主要有腰肌劳损、内分泌失调、胃肠道疾病。经常出现的症状为腰背痛、颈肩痛、下肢肿胀。急诊护士消极应对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身心健康状况较国内女性常模及其他科护士偏差。急诊护士多不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应定期对急诊护士进行防护知识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士 身心健康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疗效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燕启 向水高 +3 位作者 冷斌 周浩 王旭涛 乔延东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6期373-375,共3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老年(≥60岁)细菌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人122例按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分入试验组(美罗培南组)61例和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61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治疗老年细菌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老年(≥60岁)细菌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人122例按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原则分入试验组(美罗培南组)61例和对照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61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122例中可供评价临床疗效病例121例,其中试验组61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0%、71.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6.0%、65.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11.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各参数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美罗培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老年 下呼吸道 细菌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处理——附胃Dieulafoy病一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新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71-672,共2页
关键词 出血 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困难的急诊临床思维与处理
4
作者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32-433,共2页
呼吸困难是指患者自觉“气短”或“呼吸费力”,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幅度与节律改变,用力呼吸可见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严重者表现为端坐呼吸、发绀等。急性呼吸困难属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约占内科急症的10%~15%。
关键词 急性呼吸困难 临床思维 急诊 内科急症 呼吸频率 临床表现 呼吸运动 用力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宋莉莉 翟艳芳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3-816,共4页
本文就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降低无创呼吸机面罩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医疗花费,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 面罩压疮 危险因素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四氢巴马汀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燕启 刘德红 杨光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13-715,共3页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等地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L -TH... 目的 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均等地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缺血再灌注组 (B组 )、L -THP治疗组 (C组 ) ,在再灌注 2、 6、 12、 2 4和 4 8h时断头取脑选取海马CA1区组织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 -κB (NF -κB)、抑制蛋白 -κB (IκB)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mRNA (TNF -αmRNA)、白细胞介素 - 1βmRNA (IL - 1βmRNA) ,用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检测存活神经元数目。观察左旋四氢巴马汀对上述 5因子的影响。结果 B组NF -κB、TNF -αmRNA、IL - 1β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P均 <0 0 1) ,IκB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 (P均 <0 0 5或 <0 0 1) ;C组NF -κB、TNF -αmRNA、IL - 1β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均 <0 0 1或 <0 0 5 ) ,IκB和存活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 (P均 <0 0 1或 <0 0 5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时 ,L -THP可通过抑制IκB的降解和NF -κB的活性 ,下调TNF -αmRNA和IL - 1βmRNA的表达 ,抑制炎症反应 ,提高存活神经元数目 ,起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四氢巴马汀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用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21
7
作者 袁绍华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3期223-226,共4页
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定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 根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的定义,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冠心病猝死、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出血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和心力衰竭。CVD是世界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尤其在低收入和发展中国家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FRAMINGHAM心脏研究 评估方法 疾病风险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卒中 冠心病猝死 ARTE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2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的关系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堃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体家族包括IL-1R、IL-18R及其辅助蛋白IL-1RAcP、IL-18RAcP等。1989年,ST2作为IL-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被发现,之后证实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当时未发... 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受体家族包括IL-1R、IL-18R及其辅助蛋白IL-1RAcP、IL-18RAcP等。1989年,ST2作为IL-1受体家族的新成员被发现,之后证实其参与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在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因当时未发现其功能性配体,故长期以来ST2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孤儿受体。直到2005年,IL-33作为ST2的特异性功能配体被发现,于是针对ST2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2 白介素-33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在评估心力衰竭病情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振 张新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3375-3379,共5页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 ST2)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血清标志物。近年研究发现,s ST2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一定作用,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指标,亦是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回顾了多项相关研究,分析表明s ST2表达水平...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 ST2)是近年发现的重要的心血管疾病血清标志物。近年研究发现,s ST2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方面存在一定作用,是反映心肌纤维化的指标,亦是心力衰竭新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回顾了多项相关研究,分析表明s ST2表达水平与心力衰竭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密切关系,s ST2能独立预测心力衰竭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马西平致老年癫痫患者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文力 韩兴 +1 位作者 宋莉莉 陈燕启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通过描述卡马西平致老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时潜在的严重心律失常风险。方法报告2例老年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及紧急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 目的通过描述卡马西平致老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老年癫痫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时潜在的严重心律失常风险。方法报告2例老年癫痫患者服用卡马西平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及紧急治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两例患者均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危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差,明确病因后应用针对性治疗病情迅速缓解。结论老年人这一特殊年龄群体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卡马西平作用的特殊性,提示我们在其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心电生理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卡马西平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不良反应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和预警因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岩 张新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心源性猝死(SCD)是最常见的死亡模式,迄今尚无1项实验能准确预测。全面认识SCD危险因素、识别SCD预警因子,对有效防止SCD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预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3对乳鼠心肌细胞乏氧/复氧损伤时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冠臻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对乳鼠心肌细胞乏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单纯对照(C)组、加药对照(rIL-33 100 ng/ml,C1)组、乏氧/复氧(A/R)组、A... 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对乳鼠心肌细胞乏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将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单纯对照(C)组、加药对照(rIL-33 100 ng/ml,C1)组、乏氧/复氧(A/R)组、A/R+rIL-33(1、10、100ng/ml)组,乏氧培养3 h后,复氧2 h。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V-PI双标法)、胞内ROS生成量(ROS-DHE荧光探针)。结果与C组相比,A/R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LDH漏出显著增高(P<0.01),凋亡率及胞内R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A/R组相比,IL-33治疗组剂量依赖性地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降低LDH漏出率、细胞凋亡率(P<0.01)及胞内ROS含量(P=0.03);加药对照组与C组相比,心肌细胞存活率、凋亡率、胞内RO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在心肌乏氧/复氧损伤过程中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发挥抗细胞凋亡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减少胞内ROS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3 活性氧 肌细胞 心脏 乏氧 复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溶胶蛋白和危重病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旭涛 张新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88-2091,共4页
本文介绍了肌动蛋白的特性、凝溶胶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危重病患者中凝溶胶蛋白结合肌动蛋白的作用。通过监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水平可以预测危重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危重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补充介绍外源性凝溶胶蛋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凝溶胶蛋白 危重病 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琪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迫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多潜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带有特定心肌细胞标记物的细胞,具有心肌自主收缩功能,改善心脏功能,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或许干细...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尤为迫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多潜能干细胞可分化为带有特定心肌细胞标记物的细胞,具有心肌自主收缩功能,改善心脏功能,内皮祖细胞可促进心脏血管新生,或许干细胞治疗能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的契机。但多潜能干细胞分化不确定性、同种异体移植引起的移植排异反应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伦理问题阻碍了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自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心肺复苏学开创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探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约30%~40%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自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心肺复苏学开创以来,历经半个世纪的医学实践与理论探讨,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约30%~40%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然而,由于心脏骤停而导致全身长时间的完全性缺血,机体在ROSC后又进入更为复杂的新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心脏骤停后的脑损害、心肌损害、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或促发心脏骤停的尚未消除的各种原有疾病(或病因)等[1].早在20世纪70年代,Vladimir教授就认识到复苏后ROSC由于全身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而产生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称之为复苏后病(post-resuscitationdisease),但考虑到上述经复苏ROSC后的各种病理生理状态而表现多种不同的症候群,此后的学者将其称之"复苏后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PRS).PRS病理生理异常的严重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一致,取决于心脏停搏的时间、CPR的时间以及基础疾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后综合征 心脏骤停 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过程 心肺复苏学 自主循环恢复 ROSC 生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盐酸地尔硫治疗变异型心绞痛合并窦性心动过缓一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力 周浩 +1 位作者 冷斌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5期380-381,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间断胸痛10年,加重2 d"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出现间断胸痛,曾于当年行介入检查诊断冠心病,并于左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后症状间断发作,2 d前明显加重,发作频繁,自行应用硝酸甘油喷雾剂口喷治疗效果...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间断胸痛10年,加重2 d"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出现间断胸痛,曾于当年行介入检查诊断冠心病,并于左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后症状间断发作,2 d前明显加重,发作频繁,自行应用硝酸甘油喷雾剂口喷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有窦性心动过缓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变异型心绞痛 窦性心动过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热点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4期244-248,共5页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紧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 心功能不全 性功能不全 心脏功能 前后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生物标记物与即时检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哪个器官系统病症比心血管疾病在救治时效性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1 h内得到再灌注治疗,死亡率为1%,6 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0%~12%;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未能得到及... 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哪个器官系统病症比心血管疾病在救治时效性方面的意义更为突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1 h内得到再灌注治疗,死亡率为1%,6 h内得到治疗,死亡率约为10%~12%;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未能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早期死亡率约为每小时1%,半数左右将死于发病后48 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急症 生物学标记 即时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凡 刘德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60-62,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长期以来,对心力衰竭的研究和评估侧重于心脏收缩功能的异常,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约有一半具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的左...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长期以来,对心力衰竭的研究和评估侧重于心脏收缩功能的异常,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大约有一半具有典型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正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心脏收缩功能 5年存活率 恶性肿瘤 症状群 心脏病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白介素17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曦 张新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斑块形成、易损斑块破裂到血栓形成的全过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 炎症反应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斑块形成、易损斑块破裂到血栓形成的全过程,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的病理生理过程密不可分。大量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参与者,T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辅助 性T细胞17 白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