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慧敏 程雅琳 张闻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83,共9页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80岁及以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诊断为CAD并且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80岁及以上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超声心动图数据。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三分位数分为T1组(SHR<0.867,160例)、T2组(0.867≤SHR<1.115,165例)、T3组(SHR≥1.115,161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SH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判断SHR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在控制混杂因素基础上,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SHR与多支病变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最终共纳入48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82(81,84)岁,男性286例(58.8%),女性200例(41.2%)。多支病变组患者SHR高于单支病变组。按SHR三分位数分组后,T3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91.9%)高于其他两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当SHR作为连续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SHR是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18,95%CI:1.319~10.479,P=0.013)。当SHR作为分类变量时,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T3组发生多支病变的风险为T1组的2.106倍(95%CI:1.020~4.334,P=10.043)。按糖代谢状态分组后,糖尿病组患者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相关,而在非糖尿病组中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关联(P_(交互)=0.003)。此外,SHR预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AUC为0.606(95%CI:0.536~0.676)。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显示SHR与多支病变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_(总趋势)=0.042,P_(非线性)=0.865)。结论 在80岁以上CAD患者中SHR与多支病变风险增加呈正相关,对该类人群,SHR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在高龄CAD患者中监测SHR对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楠 彭熙 +1 位作者 刘俊鹏 张慧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逐渐向中低危患者扩展,高度房室阻滞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永久起搏器(PPM)植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TAVR术后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的解剖学基础、PPM植入指征、预测因素以及该类患者的预后等... 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逐渐向中低危患者扩展,高度房室阻滞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永久起搏器(PPM)植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从TAVR术后高度房室阻滞发生的解剖学基础、PPM植入指征、预测因素以及该类患者的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永久性起搏器 并发症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正茂 于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