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果迪 孙超 +4 位作者 王蕾 胡慧秀 赵雅洁 张军 蔺亚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72,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方案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 目的: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运用德尔菲法构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方案包括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到行为产生4个维度。便利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22年6月—9月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以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的44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自我容量管理方案的方法。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容量相关指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脑钠肽水平和体质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01);干预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对照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扩大,两组变化趋势不同(P=0.036);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容量管理方案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容量管理效果,可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自我容量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自我管理 计划行为理论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解锁冠心病诊疗的“影像密码”
2
作者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4,共2页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实现了对冠状动脉管腔及斑块形态的精准评估,显著提升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多模态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技术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其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手段实现了对冠状动脉管腔及斑块形态的精准评估,显著提升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与安全性[1]。近年来,随着多模态融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技术的引入,腔内影像学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展,临床价值日益凸显。《中国心血管杂志》2025年推出“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系列专题,陆续刊发临床研究与综述论文。本文借此契机,从临床应用、技术发展等方面,对腔内影像学进展予以评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腔内影像学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人工智能 多模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雨桐 钟优 +1 位作者 张倩 汪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539,共5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与健康意识增强使科学运动在CVD防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2024年第一届心血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与健康意识增强使科学运动在CVD防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此背景下,2024年第一届心血管运动医学会议的成功举办,以及国内首部《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1](以下简称“指南”)的重磅发布,对提高公众心血管健康意识、促进科学运动理念和实践普及、改善CVD运动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成为新时代心血管健康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探讨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运动医学 心脏康复 心血管疾病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心轴探讨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振兴 尹奎英 +1 位作者 于雪 季福绥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共5页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控制。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接受改善生活方式、...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原因,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发展,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控制。然而,目前仍然有很多患者在接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血运重建等规范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近年来,中枢神经和外周脏器之间的生理学交互引发人们的关注,围绕脑心轴的研究更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围绕脑心轴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轴 自主神经系统 大脑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5
作者 果迪 孙超 +6 位作者 胡慧秀 赵雅洁 张祎 蔺亚婷 赵悦 冉梦迪 马永栓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 :评价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此类患者的精准化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开发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 目的 :评价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此类患者的精准化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开发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同期收治于2个心内科病房的患者按其所处不同病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9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102例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接受健康教育,包括住院期间的数字健康管理、个性化健康教育知识推送、自我管理数据上传与监测预警、激励机制与依从性促进及随访安排,干预时长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相关评价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心力衰竭知识水平、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出院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为12.7%,低于对照组的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化自我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力衰竭知识水平,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再入院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自我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耐力运动诱导心肌肌钙蛋白升高的影响因素、潜在机制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宋欣阳 汪芳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7-301,共5页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首选生物标志物,高水平的cTn与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尽管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长时间剧烈运动会导致cTn水平急剧升高,甚至超过参考值上限。关于运动诱导的cTn升高归因于生理性还是病理... 心肌肌钙蛋白(cTn)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首选生物标志物,高水平的cTn与人群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尽管规律运动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长时间剧烈运动会导致cTn水平急剧升高,甚至超过参考值上限。关于运动诱导的cTn升高归因于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这一话题一直存在争议,到目前为止,这种升高通常被视为一种良性现象。然而,近期研究表明,运动诱导的cTn升高可能是未来心血管事件的早期标志。为了更好地了解cTn在运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对马拉松等长距离耐力运动诱导cTn升高的影响因素、潜在机制和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 运动 马拉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
7
作者 胡奕然 金汉 +9 位作者 李慧 程思静 翁思贤 黄灏 杨举微 喻瑜 丁立刚 顾敏 牛红霞 华伟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对比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方法:选取8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首先在右心耳植入一根主动固定导线,之后将另外一根主动固定导线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尖、希氏束远端和左束... 目的:对比比格犬行传导系统起搏不同位点急性期的心电、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特点。方法:选取8只成年健康比格犬。首先在右心耳植入一根主动固定导线,之后将另外一根主动固定导线分别植入右心室心尖、希氏束远端和左束支间隔支。连接双腔起搏器后,分别采集自身窦性心律状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希氏束远端起搏(DHBP)和左束支起搏(LBBP)状态下的心电、急性期血液动力学参数,以及超声心动图血流速度向量模式下采集3个完整心动周期标准心尖三腔心彩色血流动态图像。经脱机分析获得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左心室腔内能量损耗等参数。比较不同位点起搏下上述参数的差异及主要参数的线性相关性。结果: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RVAP、DHBP、LBBP的QRS时限分别为(45.0±4.0)ms、(98.4±6.2)ms、(50.0±4.5)ms、(62.0±4.7)ms。LBBP的起搏QRS时限大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和DHBP,但小于RVAP(P均<0.01)。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AOO模式(心房起搏频率快于自身窦性心律10次/min)比,RVAP、DHBP和LBBP的急性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改变分别为(-7.89±5.67)%、(0.74±2.05)%和(-0.14±3.59)%,DHBP和LBBP的LVdP/dtmax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但两者均明显优于RVAP的LVdP/dtmax改变(P均<0.01)。RVAP下左心室平均能量损耗在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均明显大于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DHBP和LBBP(P均<0.01)。而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DHBP和LBBP在以上5个时相的能量损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HBP及LBBP在各时相左心室总涡流数目、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较基线的自身窦性心律状态均无明显增高,且LBBP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较DHBP均无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尽管比格犬行LBBP的起搏QRS时限明显延长,但其急性期左心室血液动力学、左心室流场状态和能量损耗方面与自身窦性心律下传和DHBP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且优于RVAP。本研究或许有助于揭示LBBP作为生理性起搏治疗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 传导系统起搏 希氏束远端起搏 左束支起搏 比格犬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及冠心病患者的6年预后随访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敏 徐蕾 +4 位作者 何清华 裴作为 曲祎玫 杨杰孚 汪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148-2156,共9页
背景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近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和治疗。目的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 背景近年来,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近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脑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和治疗。目的评估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入住北京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患者406例,从中选取同时满足房颤和冠心病诊断标准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计164例作为脑血管病组,并从心内科同期住院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共病种类与其相匹配的房颤合并冠心病但无脑血管病患者164例作为非脑血管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人口统计学信息、疾病种类、用药种类、血压、心率、合并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治疗方案;分别通过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评估患者的脑卒中及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应用HAS-BLED评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定期电话随访、门诊及住院志查询等方式随访至少6年,记录其死亡、再住院次数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其远期预后的因素。结果脑血管病组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慢性胃肠病比例低于非脑血管病组,LVEDD、CHA2DS2-VASc评分、CHADS2评分、HAS-BLED评分高于非脑血管病组(P<0.05)。脑血管病组164例患者失访2例(失访率1.2%),死亡80例(49.4%),根据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80例)和存活组(82例)。死亡组患者年龄大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合并高血压比例、合并高脂血症比例、血清蛋白、使用他汀类药物比例低于存活组,心率和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肾病比例及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D-二聚体、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0岁[HR=1.63,95%CI(1.05,2.51)]、陈旧性心肌梗死[HR=2.19,95%CI(1.14,4.22)]和D-二聚体≥148μg/L[HR=6.99,95%CI(2.10,23.28)]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及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HR=0.28,95%CI(0.11,0.72)]和使用他汀类药物[HR=0.38,95%CI(0.19,0.78)]是患者远期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首次发生脑血管病后,其远期死亡与并存的脑血管病无关,而与增龄、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及D-二聚体水平有关,维持适当高的血压水平和应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降低远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心房颤动 冠心病 老年人 死亡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莹莹 梁耀丹 +6 位作者 姚思敏 郑裴裴 曾学寨 崔玲玲 果迪 王华 杨杰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 目的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结果共纳入502例患者,平均年龄(75.1±6.5)岁,男性254例(50.6%),衰弱患者124例(24.7%)。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低,脉搏更快,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更多,且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则显著增高。同时,衰弱组患者使用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华法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衰弱组,但阿司匹林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无衰弱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342 d(197~354 d),随访期间总复合终点发生170例(33.9%),全因死亡11例(2.2%),失访6例(1.2%)。1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49.2%比28.8%,P<0.001)和全因死亡率(5.6%比1.1%,P=0.006)均显著高于无衰弱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23,95%CI:1.360~3.011,P=0.001),也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7.608,95%CI:2.095~27.633,P=0.002)。结论衰弱在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需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住院病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心血管医学前沿撷英拾萃——来自“第十三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的报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莹莹 汪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7期59-64,共6页
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北京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于2022年6月10—12日线上召开(图1)。疫情当前,线上会议打破时空界限,将学术与科技相结合,是一场内容... 由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北京医院、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高峰论坛”于2022年6月10—12日线上召开(图1)。疫情当前,线上会议打破时空界限,将学术与科技相结合,是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设19个论坛,65个专题,邀请专家469位,其中包括6位院士和20位海外嘉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医院 心血管健康 时空界限 心血管医学 高峰论坛 老年医学 基金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在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齐欣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387-389,共3页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 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保护胃黏膜药物,但是有关 PPIs 在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有冠状动脉疾病病史的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最近一些年来,医务工作者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发...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 是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保护胃黏膜药物,但是有关 PPIs 在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有冠状动脉疾病病史的患者群体中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 最近一些年来,医务工作者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发表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专家共识和建议,本文对 PPIs 在老年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做一简要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和年龄冠心病患者脂肪氧化能力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李哲 夏辰兮 +1 位作者 汪芳 贾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4-509,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冠心病患者脂肪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和沧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科进行心肺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平均年龄(61.7±9.6)岁...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和年龄冠心病患者脂肪氧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和沧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科进行心肺运动试验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平均年龄(61.7±9.6)岁。根据患者性别分为男性组(279例)和女性组(121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166例)和非老年组(<65岁,23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心肺运动试验数据。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最大脂肪氧化速率(MFO)及MFO时的摄氧量(VO_(2))、MFO时VO_(2)占最大VO_(2)的百分比(FATmax)、功率、氧脉搏和通气量/二氧化碳排出量(VE/VCO_(2))的差异。结果男性组MFO高于女性组(Z=-3.282,P=0.001),FATmax低于女性组(Z=-6.208,P<0.001)。男性组MFO时的VO_(2)、功率和氧脉搏均高于女性组(Z=-3.750、-6.706和-7.998,均为P<0.001)。老年组MFO低于非老年组(Z=-4.284,P<0.001),FATmax高于非老年组(Z=-2.603,P=0.009)。老年组在MFO时的VO_(2)、功率、氧脉搏和VE/VCO_(2)均低于非老年组(Z=-2.683、-4.304、-4.523和-4.679,均为P<0.01)。亚组分析中,非老年男性组的MFO最大,FATmax最低;老年女性组的MFO最小,FATmax最高(均为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MFO和FATmax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冠心病患者的脂肪氧化能力和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在运动康复优化方案中应考虑患者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肺运动试验 老年人 最大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弱对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玲玲 王颖 +6 位作者 孙梦妍 李菲 严蕊 郑裴裴 姚思敏 李莹莹 王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 目的评估因心房颤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房颤动住院的153例老年患者。使用Frail衰弱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分为衰弱组(38例)和非衰弱组(115例)。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建立电子数据库。分别在患者出院时、入组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入院和跌倒。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探究患者衰弱与复合终点事件的关系。结果153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中,衰弱发生率为24.8%(38例),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5.3%(5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衰弱组和非衰弱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3.877,P<0.05)。调整年龄、跌倒史、合并症等协变量后,Cox风险比例回归结果显示衰弱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69,95%CI:1.238~7.120,P<0.05)。结论衰弱在老年心房颤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且为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老年人 心房颤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冠心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家琦 聂绍平 +1 位作者 于雪 公威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8,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SA在冠心病患者中受重视程度不足、检出率低,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将从OSA的流行病学、与冠心病的临床关联及其机制、筛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冠心病合并OSA患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OSA在冠心病患者中受重视程度不足、检出率低,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本文将从OSA的流行病学、与冠心病的临床关联及其机制、筛查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冠心病合并OSA患者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流行病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脏风险预测模型的评价和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冰哲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2,共6页
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PCE)是影响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用风险预测模型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PCE风险。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最新指南,就非心脏外科手术PCE风险预测... 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PCE)是影响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前应用风险预测模型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有助于采取相应措施降低PCE风险。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最新指南,就非心脏外科手术PCE风险预测模型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并对新型预测因子进行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心血管事件 风险预测模型 风险预测因子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全国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16
作者 贾瑶 邝文娟 +4 位作者 殷鹏 周脉耕 季福绥 王志会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4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6个地区选取26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23271名,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352名,占比44.5%。通过问卷调查、体格...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国6个地区选取26164名老年人,最终纳入23271名,平均年龄(70.5±10.9)岁,男性10352名,占比44.5%。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集数据。采用8项痴呆筛查问卷(AD8)、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问卷和神经科医师问诊三阶段评估方式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及痴呆诊断。比较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一般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比较遵医嘱用药的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血压水平下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患病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MMSE各维度评分的差异。比较高血压组不同认知功能水平下血压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的差异。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和三酰甘油水平及男性、文盲、吸烟、饮酒、运动不足、失眠、冠心病史、脑卒中史和糖尿病史等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血压组AD8评分≥2、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均为P<0.05)。血压范围为120~139/80~89 mmHg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最低,血压范围在90~119/80~89 mmHg时痴呆的患病率最低。在60~69岁人群中,血压是痴呆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97,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90 mmHg和160~179 mmHg均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收缩压≥180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和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6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舒张压100~109 mmHg与MMSE评分异常及痴呆存在关联,舒张压≥110 mmHg与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存在关联(均为P<0.05)。在总体和60~69岁人群中,高血压组MMSE条目中部分维度评分及MMSE总分均低于非高血压组(均为P<0.05)。高血压组中血压控制欠佳者在MMSE条目中所有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血压控制良好者(均为P<0.001)。与MMSE评分正常者和非痴呆患者相比,MMSE评分异常者和痴呆患者中的血压控制欠佳比例均升高(均为P<0.05);与AD8评分<2及MMSE评分正常者相比,AD8评分≥2和MMSE评分异常的遵医嘱用药患者比例均降低(均为P<0.05)。随着MMSE评分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欠佳患者比例逐渐降低(P<0.001)。结论与非高血压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更多,认知功能更差。血压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具有相关性。高血压合并认知功能异常者较认知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更差且血压控制率更低。维持血压在120~139/80~89 mmHg范围内可能更有利于保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老年人 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冷玉杰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等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识别高危斑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随着各种新兴加速技术的不断发展,CMRA技术克服了采集时间长、图像质量欠佳等缺陷,逐渐应用于临... 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不依赖对比剂等优势,在诊断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识别高危斑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随着各种新兴加速技术的不断发展,CMRA技术克服了采集时间长、图像质量欠佳等缺陷,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就CMRA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磁共振成像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4
18
作者 胡慧秀 孙超 +3 位作者 崔玲玲 邢唯杰 王蕾 王霞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57-1563,共7页
目的:评价和整合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证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目的:评价和整合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证据。方法:检索各指南网站和数据库中有关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不同类型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指南2篇、证据总结4篇、系统评价6篇、共识1篇,共提取和汇总出15条出院准备服务在慢性心衰患者中应用的证据,包括服务目的、服务原则及服务内容3个方面。结论:证据应用人员需要结合医院科室特点和临床情境选择最佳证据,从而规范心力衰竭患者的出院准备服务临床护理实践,提高护理质量,最终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准备服务 心力衰竭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耐心 李旭 +7 位作者 艾虎 李辉 赵迎 唐国栋 杨国建 孙福成 姚稚明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开通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左室心肌灌注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登记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医院对CTO病变行PCI治疗的312例患者,其中36例于CTO病变开通前及开通12个月后均进行了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检查纳入本研究。采用配对或独立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比较PCI开通CTO病变前后负荷总积分(SSS)、静息总积分(SRS)、差值总积分(SDS)、灌注可逆性节段数(RS)、灌注不可逆节段数(NRS)、心肌总灌注缺损范围(TP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静息和负荷的相位直方图带宽(PBW)和相位标准差(PSD)等指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LVEF与PBW和PSD的关系。结果36例患者CTO病变开通后,SSS(7.2±7.9比10.8±6.9,t=3.612,P=0.001)、SRS(4.4±6.3比5.9±5.9,t=2.721,P=0.010)和SDS(2.8±3.1比4.7±4.0,t=2.727,P=0.010)均较开通前显著降低,RS(1.9±1.9比3.5±2.1,t=3.843,P=0.001)和负荷TPD(10.0%±11.1%比14.7%±10.0%,t=3.838,P=0.001)也较开通前明显减少。在心肌收缩同步性参数中,负荷PBW[(66.7±26.8)°比(83.1±33.0)°,t=3.365,P=0.002]和PSD[(18.3±6.9)°比(22.8±9.7)°,t=2.972,P=0.005]较开通前显著降低。无论是CTO病变开通前还是开通后,LVEF与静息或负荷状态下的PBW和PSD均呈显著负相关,并且LVEF≥50%患者的静息PBW、PSD和负荷PBW、PSD均显著低于LVEF<50%者(均为P<0.05)。结论CTO病变经PCI开通后心肌可逆性缺血和负荷状态下的心肌收缩同步性可得到改善,LVEF与心肌收缩同步性指标呈负相关,高LVEF的CTO患者的心肌收缩同步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心肌灌注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诊疗中生物标记物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柴坷 王华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而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一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的障碍和神经内...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而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一种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涉及血流动力学的障碍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异常激活,参与和促进心肌重构,是心力衰竭不断进展恶化的基础。心力衰竭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众多,大到脏器的结构,小到心肌细胞内的某个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生物学标记 诊断 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