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对助产士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1
作者 韦海珊 王德慧 +2 位作者 付立 侯睿 陆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59,79,共5页
目的调查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实施后的助产服务现状,预测助产士需求量,对方案进行应用性评价。方法采用分娩率加权法问卷回顾性收集实施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的1所医院的273例产妇资料,根据分娩率加权法计算公式预测医院... 目的调查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实施后的助产服务现状,预测助产士需求量,对方案进行应用性评价。方法采用分娩率加权法问卷回顾性收集实施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的1所医院的273例产妇资料,根据分娩率加权法计算公式预测医院助产士需求量。结果助产服务类型Ⅰ/Ⅱ产妇99例(36.26%),类型Ⅲ产妇112例(41.03%),类型Ⅳ产妇58例(21.25%),类型Ⅴ产妇4例(1.46%);各类型产妇助产服务时长分别为5.42(3.58,9.83)h,8.54(5.85,13.65)h,7.46(4.75,12.62)h,9.75(7.25,13.90)h,直立位与仰卧位分娩产妇各类型助产服务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第二产程直立位分娩实践方案不会增加现有助产士人力资源负担。助产士管理者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合理调配助产人力资源并灵活调整助产士工作,加强学习、培训,提供更优质的助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产程 直立位分娩 仰卧位分娩 助产士 助产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 分娩率加权法 工作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心脏功能异常围产结局预测
2
作者 张晗 魏瑗 赵扬玉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47-553,共7页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 目的:分析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心脏功能异常的特点,并基于信息量法选择以超声指标为主的相关评价指标以建立预测MCDA胎儿围产结局的模型。方法:筛选出双胎妊娠孕妇中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异常者104例,根据其绒毛膜性和胎儿心脏异常情况分为:MCDA功能异常组(61例)、MCDA结构异常组(23例)及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结构异常组(20例),分析比较3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随访临床结局至产后3年。引入信息量法,选择MCDA功能异常组的全部超声异常指标(7类),再加入3项常见临床指标,纳入信息量模型计算,建立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围产结局预测模型,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预留病例(5例)检验两种方法评估模型预测的有效性。结果:①与MCDA结构异常组比较,MCDA功能异常组双胎特有并发症的比例更高、分期更重;3组围产结局中活产与未活产所占比率、不同的活产结局间和不同的未活产结局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发现MCDA功能异常组活产儿大部分(22/24)心脏功能自行恢复正常。②信息量模型预测结果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不良围产结局或风险(I)划分标准: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高;当-1.0<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中等;当I≤-1.0时,胎儿死亡风险低。③ROC曲线验证结果示,AUC为0.864(95%CI 0.767~0.961);预留病例检验验证结果示,与实际临床结局吻合程度较高。结论:基于信息量法的结局预测模型与胎儿心脏功能异常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有一定关联性,对预测MCDA心脏功能异常胎儿死亡风险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超声心动图 心脏功能异常 信息量模型 单绒毛膜双胎妊娠 围产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