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疗效 被引量:22
1
作者 贾静怡 范小晶 +4 位作者 王川予 王飞亮 蔡剑平 何淑蓉 戴维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5-328,33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同性质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为BI-RADS 2类、3类及4类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均为良性病变的多发乳腺结节患者,共95个结节,记录所有经治乳腺39个囊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不同性质乳腺多发良性结节的可行性及疗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诊断为BI-RADS 2类、3类及4类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均为良性病变的多发乳腺结节患者,共95个结节,记录所有经治乳腺39个囊性、27个囊实性及29个实性结节的灭活情况、安全性及术后满意度。结果95个乳腺结节有效消融率为99%(94/95),囊性结节完全消融率为100%(39/39),实性结节和囊实性结节完全消融率为62.07%(18/29)和85.19%(23/27),术后1、3、6个月随访结节体积缩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结节的体积缩小率高于囊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P<0.05)。患者满意度为100%,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乳腺多发良性结节临床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造影剂 微波消融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nazoid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葛月月 范小晶 +3 位作者 高侃 王川予 蔡剑平 戴维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探究Sonazoid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7月于北京医院超声科行乳腺结节超声造影的92例患者,共92个病灶,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32例与恶性... 目的探究Sonazoid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0月—2022年7月于北京医院超声科行乳腺结节超声造影的92例患者,共92个病灶,以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32例与恶性组60例,运用SonoLiver软件对造影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最大回声强度(IMAX)、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 TT)、整体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5个定量分析参数及病灶的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像及DVP曲线,分析其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对5个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截断值。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的IMAX和AUC较高,而m TT较低(Z=-4.443、-3.500、-2.226,P均<0.05),两组RT、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IMAX>119.38%、AUC>54854%/s、mTT<70.59 s为截断值时,IMAX、AUC、MTT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75.00%和78.33%、81.25%和66.67%、56.25%和70.00%。37例恶性肿瘤的DVP参数图像表现为不规则片状红/黄色区域,40例恶性肿瘤DVP曲线波相为正向波;23例良性肿瘤的DVP参数图像表现为单一的片状蓝色区域,18例良性肿瘤DVP曲线波相为负向波。结论Sonazoid超声造影定量分析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亚种组成及体外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远春 张越 +4 位作者 曾祥洁 贺文从 邱倩 赵雁林 李燕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亚种组成及其耐药谱,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且初步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共计97株。菌株均分离自深圳市第三...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亚种组成及其耐药谱,为治疗胞内分枝杆菌肺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保存且初步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的临床分离株,共计97株。菌株均分离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收集的疑似肺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患者的呼吸道标本。采用PCR及基因测序鉴定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亚种,使用Sensititre?SLOWMYCO药敏板测定菌株对13种药品(克拉霉素、阿米卡星、莫西沙星、利奈唑胺、利福平、利福布汀、乙胺丁醇、链霉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异烟肼、乙硫异烟胺及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药物敏感性情况。结果97株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最多[63.92%(62/97)],其次为奇美拉分枝杆菌[18.56%(18/97)]和副胞内分枝杆菌[17.53%(17/97)]。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胞内分枝杆菌的MIC50和MIC_(90)值最低的是利福布汀(0.5和8μg/ml),最高的是链霉素(32和64μg/ml);亚种胞内分枝杆菌和副胞内分枝杆菌的MIC_(90)均为2μg/ml,而奇美拉分枝杆菌则高达64μg/ml。胞内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布汀、链霉素、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总的耐药率分别为9.28%(9/97)、44.33%(43/97)、42.27%(41/97)、15.46%(15/97)、36.08%(35/97)、11.34%(11/97)、38.14%(37/97)和46.39%(45/97);奇美拉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27.78%(5/18)]明显高于亚种胞内分枝杆菌[4.84%(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56,P=0.012)。结论深圳地区胞内分枝杆菌以亚种胞内分枝杆菌为主,对各药品的敏感性有差异,且各亚种对同一药品的敏感性也不同,建议临床治疗前应鉴定至亚种并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实现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分枝杆菌感染 细菌分型技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抗药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