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年小鼠胸腺内神经肽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潘秀芳 孙品伟 朱晓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成年BALB/c鼠胸腺内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OM)以及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性的分布及与T细胞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组织原位显示... 目的:探讨成年BALB/c鼠胸腺内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OM)以及神经肽Y(NPY)免疫反应性的分布及与T细胞发育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组织原位显示胸腺内的神经肽。结果:各神经肽的免疫反应性主要位于髓质,均可见到阳性神经纤维,并与胸腺细胞密切接触。除SP外,其它神经肽在皮、髓质交界区的血管平滑肌上均有表达。这些神经肽也都与肥大细胞密切相关。结论:VIP、SP、5HT、SOM及NPY可能参与成熟T细胞的功能调节。VIP、5HT、SOM、NPY可能有控制T细胞迁移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类 胸腺 免疫组织化学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切除后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春云 李枫 +1 位作者 唐军民 毕振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影响。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对颌下腺切除后不同时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与睾酮合成有关的一些酶和代谢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鼠颌下腺切除 3周后 ,睾丸间质细胞中 3...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影响。方法 :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对颌下腺切除后不同时期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与睾酮合成有关的一些酶和代谢物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 :大鼠颌下腺切除 3周后 ,睾丸间质细胞中 3β 羟基甾体脱氢酶、非特异性酯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和脂类含量无明显变化 ,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降低 ;术后 5周 ,4种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 ,脂类含量明显增多 ;术后 7周的变化与 5周相似 ,4种酶活性仍维持在较低水平 ,脂类含量明显增多。结论 :内源性的表皮生长因子缺乏可能导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药理学 间质细胞 睾丸 颌下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胰岛胰高血糖素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梅 黄岩 石爱荣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胰岛A细胞,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全胰胰岛A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形态计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年A细胞常呈多边形并具有突起,主要分布在胰岛周边部。生后18天后突起明显,多伸达血窦或其它胰岛细胞...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胰岛A细胞,观察大鼠生后发育期间全胰胰岛A细胞的形态、分布和形态计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成年A细胞常呈多边形并具有突起,主要分布在胰岛周边部。生后18天后突起明显,多伸达血窦或其它胰岛细胞间。A细胞形态计量表明其体密度和面数密度在生后1天最低,18天达峰值,28天接近成年水平。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细胞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免疫组织化学 生后发育 胰高糖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卵石蜡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吕丹瑜 李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胚卵 石蜡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俊 聂振英 刘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研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睾丸内细胞外基质在实验性睾丸炎期间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显示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术后各周睾丸中脂滴、一系列酶及胞外基质的分布和变化。结果:间质细胞胞质内脂滴在实验... 目的:研究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和睾丸内细胞外基质在实验性睾丸炎期间的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显示正常小鼠和模型小鼠术后各周睾丸中脂滴、一系列酶及胞外基质的分布和变化。结果:间质细胞胞质内脂滴在实验组术后2、3周明显增加,术后6周有所恢复;非特异性酯酶、3β羟甾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在术后1、2、3周减弱,术后5、6周有所恢复;纤维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在术后1、2、3周表达量减少,术后6周略有回升。结论:发生睾丸炎期间,睾丸间质细胞功能下降,睾丸内细胞外基质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炎 病理学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卫兰 吴江声 朱小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5-306,313,共3页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时间、表达强弱及分布进行原位观察。结果:孕第17、19天胎鼠胸腺未见任何S100蛋白表达;新生鼠及生后1~5周...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小鼠胸腺S100蛋白的表达时间、表达强弱及分布进行原位观察。结果:孕第17、19天胎鼠胸腺未见任何S100蛋白表达;新生鼠及生后1~5周小鼠胸腺仅呈现极弱的S100蛋白表达;生后6周小鼠胸腺S100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并达到最高峰;6周后S100蛋白表达又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神经组织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S-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银浓度及其它因素对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染色的影响
7
作者 李枫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42-342,I036,T001,共3页
硝酸银浓度及其它因素对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染色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李枫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erregion,简称MOR)是一种核糖体基因,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反应蛋白质... 硝酸银浓度及其它因素对核仁组织区嗜银蛋白染色的影响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李枫核仁组织区(Nucleolarorganizerregion,简称MOR)是一种核糖体基因,在蛋白质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其数量反应蛋白质合成的功能状态,与细胞增殖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染色 核仁组织区 嗜银蛋 银染 硝酸银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子宫角注射层粘连蛋白及其抗血清对胚泡着床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英 杨京京 +2 位作者 龙洪清 吕丹瑜 刘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子宫角内注射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胚胎着床率与子宫内膜变化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外源性层粘连蛋白在小鼠体内有促进胚泡粘附、植入子宫内膜的...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对胚泡着床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子宫角内注射层粘连蛋白及其特异性抗血清,并对胚胎着床率与子宫内膜变化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提示外源性层粘连蛋白在小鼠体内有促进胚泡粘附、植入子宫内膜的趋势,但作用不明显;而层粘连蛋白抗血清则有显著抑制小鼠胚泡着床的效应。结论:小鼠体内的层粘连蛋白对胚胎粘附、着床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氨酸 胚泡着床 子宫角注射 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一)——对睾丸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聂振英 吴俊 刘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用昆明小鼠建立新型无菌性睾丸炎模型。方法:通过手术向小鼠右侧睾丸注入冰醋酸,应用免疫组化及光、电镜观察左侧睾丸在术后各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精子的活力及睾丸质量/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血清中抗睾丸组织的... 目的:用昆明小鼠建立新型无菌性睾丸炎模型。方法:通过手术向小鼠右侧睾丸注入冰醋酸,应用免疫组化及光、电镜观察左侧睾丸在术后各周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精子的活力及睾丸质量/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血清中抗睾丸组织的抗体呈强阳性。光、电镜下可见睾丸形态结构明显改变。结论:睾丸炎动物模型制作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炎 疾病模型 解剖学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胸腺上皮细胞角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江声 孙品伟 +1 位作者 张兰芬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5期331-332,共2页
用5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RAE、AC4、AE3、AC1、AC3)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胎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同亚类和分化。在胸腺皮质和髓质的上皮细胞两种角蛋白抗体RAE、AC4均显示阳性反应,RAE阳性反应较AC4强。AC... 用5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RAE、AC4、AE3、AC1、AC3)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胎胸腺上皮细胞的不同亚类和分化。在胸腺皮质和髓质的上皮细胞两种角蛋白抗体RAE、AC4均显示阳性反应,RAE阳性反应较AC4强。AC1AE3阳性反应仅显示在髓质的上皮细胞,在髓质内一些胞体较大的上皮细胞显示AE3阳性反应并较AC1反应强,而在胸腺小体中央分别显示阳性或阴性反应。在人胎发育不同阶段(3、4、5、6及足月)AC3反应阳性的胸腺上皮细胞其反应程度逐渐增强。结果表明,胸腺上皮细胞的异质性及其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角蛋白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绒毛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的定位与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彩莲 李英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其受体(lamininreceptor,LNR)在早、中、晚期人胎盘绒毛的定位及其相对含量变化。方法:取早期、中期和晚期胎盘绒毛,常规制作石蜡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研究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及其受体(lamininreceptor,LNR)在早、中、晚期人胎盘绒毛的定位及其相对含量变化。方法:取早期、中期和晚期胎盘绒毛,常规制作石蜡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LN及LNR定位和定量测定。结果:LN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绒毛上皮基膜和绒毛血管内皮基膜;LNR的阳性反应位于绒毛上皮合体滋养层表面及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的细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LN及LNR的含量以早期胎盘绒毛中最高,中期及晚期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人胎盘绒毛含有LN及LNR,随着胎盘周龄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粘连蛋白 受体 定位 定量 人胎盘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IAPP-IR细胞与Ins-IR细胞的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占淳 石爱荣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33-335,346,I028,共4页
用免疫组化PAP法,显示胰岛IAP-和Ins-IR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IAPP-和Ins-IR细胞的形态计量变化。溃疡第4~14天,胰岛IAPP-IR细胞的面数密度明显升高,第21和28天基本恢复正... 用免疫组化PAP法,显示胰岛IAP-和Ins-IR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IAPP-和Ins-IR细胞的形态计量变化。溃疡第4~14天,胰岛IAPP-IR细胞的面数密度明显升高,第21和28天基本恢复正常;而Ins-IR细胞的面数密度,在溃疡第6和10天显著下降,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胰岛B细胞内IAPP和Ins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溃疡自愈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溃疡 自愈 胰岛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时胎盘、脐带一氧化氮合酶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明清 刘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在正常足月妊娠和妊娠高血压时胎盘、脐带中的表达。方法:组织形态学观察,还原型辅酶Ⅱ酶组织化学和内皮型NOS(eNOS)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定量...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在正常足月妊娠和妊娠高血压时胎盘、脐带中的表达。方法:组织形态学观察,还原型辅酶Ⅱ酶组织化学和内皮型NOS(eNOS)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妊娠高血压者胎盘、脐带有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性改变,还原型辅酶Ⅱ酶组化及eNOS免疫组化示NOS表达明显减弱,且分布异常。结论:妊娠高血压者胎盘及脐带中eNOS表达减弱,导致NO产生减少,胎盘循环缺血,可能是妊高征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综合征 胎盘 脐带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生成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晋晓春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3-76,共4页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红系祖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尤其是大量重组Epo的生产,使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入崭新时代。本文详述了Epo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及生化特性,产生Epo的器官及其细胞定位的研究进...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调节红系祖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尤其是大量重组Epo的生产,使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入崭新时代。本文详述了Epo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及生化特性,产生Epo的器官及其细胞定位的研究进展,体内Epo含量的细胞及分子水平调控的可能机制,Epo受体的种类、分子结构和蛋白质结构以及Epo与受体结合后信号传递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受体 基因调控 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实验性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聂振英 刘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Giemsa染色,TUNEL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经Giemsa染色可见一些生精细胞2及巨大核细胞的核染色致密,形状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正常小鼠睾丸内亚单倍体很少... 目的:观察睾丸炎期间生精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Giemsa染色,TUNEL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经Giemsa染色可见一些生精细胞2及巨大核细胞的核染色致密,形状不规则。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正常小鼠睾丸内亚单倍体很少,模型小鼠睾丸内亚单倍体增多。TUNEL阳性细胞在模型小鼠睾丸内增多,主要为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管腔中的巨大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炎 病因学 生精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胸腺的胞外基质发育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彦君 孙品伟 朱晓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胞外基质(ECM)在胸腺发育中的作用及与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用抗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所用胸腺切片染色。结果:13d服鼠胸腺内有点状、串珠状ECM阳性区。胸腺内ECM表达,从... 目的:探讨胞外基质(ECM)在胸腺发育中的作用及与T细胞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用抗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所用胸腺切片染色。结果:13d服鼠胸腺内有点状、串珠状ECM阳性区。胸腺内ECM表达,从鼠胚13d到19d渐增强,主要分布于被膜、小叶间隔、血管壁及部分实质细胞间;以后渐减弱且集中在血管壁。结论:ECM表达的变化与胸腺细胞进入胸腺并在胸腺内发育分化最后释放入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细胞外基质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性过敏反应中附着素在抗原呈递细胞中的超微结构定位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军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81-183,T009,T01,共5页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使C3H小鼠致敏后,其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明显增加,而且均发荧光,电镜下证实为郎格罕氏细胞(LC)样。利用免疫电镜进行DC内FITC超微结构定位,可见大部分免疫金标记分布在细胞核周区和...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使C3H小鼠致敏后,其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DC)明显增加,而且均发荧光,电镜下证实为郎格罕氏细胞(LC)样。利用免疫电镜进行DC内FITC超微结构定位,可见大部分免疫金标记分布在细胞核周区和呈丛样定位于溶酶体。金标Thy-1.2抗体只显示在淋巴细胞上。结果证实多数附着素FITC位于抗原呈递细胞内,并与细胞器有关,由此建议附着素的呈递涉及到细胞内化和内处理作用,而不是与细胞表面蛋白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过敏 抗原呈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的观察
18
作者 张兰芬 吴江声 +2 位作者 孙品伟 郭杰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用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尔新蓝一番红花红二种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6个月人胎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结果表明,3个月胎时胸腺实质内仅有少数肥大细胞,随胎儿胎龄增长,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大多数细胞位于皮... 用长时间甲苯胺蓝,阿尔新蓝一番红花红二种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6个月人胎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结果表明,3个月胎时胸腺实质内仅有少数肥大细胞,随胎儿胎龄增长,胸腺实质内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大多数细胞位于皮质内,免疫组织化学法的观察证明,胸腺肥大细胞呈α1-抗胰蛋白酶阳性,α1-抗糜蛋白酶阴性,这表明胸腺肥大细胞属T肥大细胞(TMC)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人胎胸腺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SH及RIA法检测体外发育的人胚卵裂球染色体数目和颗粒细胞分泌功能
19
作者 刘军 刘斌 +2 位作者 杨京京 高荣莲 许康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发育的人胚卵裂球18、X及Y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培养方式对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技术。结果:颗粒细胞具有分泌雌二醇和孕酮的能力。卵裂球内...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发育的人胚卵裂球18、X及Y染色体数目变异和培养方式对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放射免疫测定(RIA)技术。结果:颗粒细胞具有分泌雌二醇和孕酮的能力。卵裂球内18、X和Y染色体数目未发生变异。结论:适合的体外培养,可使人未成熟卵母细胞达到正常的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免疫测定 原位杂交 性染色体 卵裂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在生殖医学中的作用
20
作者 刘斌 肖君刚 刘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10-311,共2页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在生殖医学中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刘斌,肖君刚,刘军1972年,Benveniste(1)首次报道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由于...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其拮抗剂在生殖医学中的作用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系刘斌,肖君刚,刘军1972年,Benveniste(1)首次报道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由于它能够通过不依赖ADP和前列腺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激活因子 拮抗剂 药理学 生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