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莉莉 贾维红 +3 位作者 杨涛 张昌颖 李风鸣 吴惠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反复多次给大鼠皮下注射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混悬液,染毒15个月后21%动物发生白内障,其裂隙灯检查结果与人TNT性白内障基本相似,同时注射甘油:水溶剂的对照组大鼠无一例发生白内障。染毒10个月的大鼠,其晶状体LPO增高,GSH-P_X及... 反复多次给大鼠皮下注射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混悬液,染毒15个月后21%动物发生白内障,其裂隙灯检查结果与人TNT性白内障基本相似,同时注射甘油:水溶剂的对照组大鼠无一例发生白内障。染毒10个月的大鼠,其晶状体LPO增高,GSH-P_X及GST活性降低,GR活性无变化,而GSH含量明显增加;注射TNT后肝脏LPO值、GSH含量、GSH-P_X、GR及GST活性均明显增高。本文结果提示,TNT中毒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系TNT及其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晶状体,造成昌状体氧化损伤所致。TNT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建立亦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甲苯 白内障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硝基甲苯致白内障机理及其在晶状体内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敏 侯纬敏 +2 位作者 贾维红 张昌颖 李凤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501-506,共6页
在建立TNT大鼠白内障的基础上,用HPLC分析了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并用ESR及NBT方法检测了TNT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结果表明,慢性染毒24个月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内含有TNT原形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代谢产物,以及在体... 在建立TNT大鼠白内障的基础上,用HPLC分析了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并用ESR及NBT方法检测了TNT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结果表明,慢性染毒24个月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内含有TNT原形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代谢产物,以及在体外与正常晶状体微粒体孵育可产生TNT硝基阴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上述结果提示,TNT可进入晶状体内,在其还原代谢过程中产生硝基阴离子自由基中间产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可能是TNT导致白内障的启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三硝基甲苯 晶状体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内皮素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2 位作者 李维根 杨萍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6,32,共3页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及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经 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对照大鼠增加 ,但比安静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减少 ;SHR经 10周游泳运动后 ,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SHR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 :( 1)ET1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机制 ,并在其变化特征上与高血压肥大心脏不同 ;( 2 )运动使高血压肥大心肌细胞ET1分布减少 ,在减轻ET1对肥大心脏的损伤作用方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 3 )运动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节心肌细胞内ET1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心肌肥大 高血压 基因表达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和病理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惠蓉 王 薇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视力预后和病理改变。方法(1)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429例445眼,其中总干阻塞369例385眼;半侧阻塞60例60眼。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视力预后。(2)...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视力预后和病理改变。方法(1)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429例445眼,其中总干阻塞369例385眼;半侧阻塞60例60眼。分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视力预后。(2)视网膜消化铺片和病理切片光镜观察。结果445眼中36眼产生了 NVG,占8.09%;总于阻塞为9.09%,半侧阻塞为1.7%。产生NVG者均为缺血型。发生 NVG的危险因素有:(1)初诊视力低于0.1,眼底出血多。(2)高血压、冠心病、心动过缓者;血液流变性异常者;其中两项以上异常者22例占68.8%。(3)有原发性青光眼者,视网膜动脉硬化、视网膜动脉很细者。4例双眼发病者均有3项以上指标异常。追踪视力为无光感至数指者24眼,占66.7%;0.02~0.05者9眼,占25.0%,0.1~0.4者3眼,占8.3%。致盲率91.7%。消化铺片发现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实心细胞团及多量新生血管芽和形成管腔的新生血管。病理切片发现视盘有青光眼凹陷,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下蛋白液等。结论 初诊视力低下、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原发性青光眼、高血压、动脉硬化、血黏度增高是视网膜静脉阻塞产生NVG的危险因素。NVG视力预后差,致盲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视网膜静脉阻塞 危险因素 预后 消化铺片 NV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被引量:27
5
作者 陈跃国 朱秀安 吕玉环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99-402,共4页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 目的: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预测性。方法: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对高度近视[等值球镜-6.25D^-30.00D,平均(-12.50±5.39)D]104例164只眼行LASIK手术,其中屈光度-6.25D~-9.50D(A组)74只眼;屈光度-10.13D~-15.00D(B组)35只眼;屈光度-15.50D^-30.00D(组)55只眼。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自觉症状轻微,无角膜雾状混浊及眼压升高。术后6个月探眼视力≥1.0者A、B、C3组分别达73.0%、57.1%及7.3%,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100.0%、91.4%及50.9%;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75.7%、45.7%及16.4%,在±3.00D以内的分别达1000%、91.4%及58.2%。99.4%术眼,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未有低于2行以上者。结论:LASIK手术对于矫治高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无明显并发症,对于远期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外科手术 LASIK 激光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持续释放肝素防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瑜玲 陈改清 +3 位作者 张强 徐亮 张士元 何蕾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研究肝素聚乳酸微球(HEP-MS)对兔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的防治效果。方法溶媒挥发法制备HEP-M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比色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在兔玻璃体内注入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注入空白微球,不注入/注入载... 目的研究肝素聚乳酸微球(HEP-MS)对兔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的防治效果。方法溶媒挥发法制备HEP-MS,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比色法测定其体外释放;在兔玻璃体内注入成纤维细胞后,分别注入空白微球,不注入/注入载药微球,观察 TRD发生情况。结果微球球形较好,平均粒径 68. 6μm。对照及载药微球组在 4周末时 TRD的发生率分别为80%和5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内一次性注入HEP-MS能够有效地减少TR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微球 聚乳酸 肝素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后视功能恢复 被引量:5
7
作者 许艺民 张惠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复位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65只解剖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后半年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三面镜检查。其中53例在术后不同时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解剖复位后的视网膜功能恢复... 目的:研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复位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165只解剖复位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术后半年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三面镜检查。其中53例在术后不同时间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解剖复位后的视网膜功能恢复不甚理想,其影响因素有黄斑脱离及脱离的时间,术后黄斑前膜的形成。结论:对伴有黄斑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应尽快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外科手术 血视网膜屏障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底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许艺民 张惠蓉 陈跃国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513-515,共3页
对行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眼底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所有高度近视眼行LASIK术后患者864眼,术后1周、1月、3月、6月定期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详细的眼底三面镜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高度近视眼... 对行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眼底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所有高度近视眼行LASIK术后患者864眼,术后1周、1月、3月、6月定期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详细的眼底三面镜检查,必要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高度近视眼LASIK术后眼底黄斑出血发病率为0.46%,最易发生在LASIK术后3个月以内,男女比较无明显差异,一般发生在-15.0—-25.0D左右。眼底出血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结论:虽然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结果令人鼓舞。但术后仍然可产生或伴随一定的眼底并发症,严重影响视力恢复。LASIK术本身是否作为一诱因导致眼底并发症的产生,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外科手术 角膜磨镶术 LASIK术 眼底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窝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血管化过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荆海燕 王瑞峰 +3 位作者 吴惠群 雷嘉启 赵光喜 杨建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眼窝内植入术后血管化过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用17只新西兰种兔分2组。A组(7只)行眼球摘除眼窝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术;B组(10只)行眼内容剜出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植入术。观察2组术后第...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眼窝内植入术后血管化过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用17只新西兰种兔分2组。A组(7只)行眼球摘除眼窝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术;B组(10只)行眼内容剜出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植入术。观察2组术后第1,2,3,4,6周和第2,3,4,5,6月的大体标本形态和义眼台血管化过程中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A组,1周时义眼台表面孔隙内即有纤维结缔组织生长,4周时伸入义眼台中心部分孔隙内,2月后组织成熟,完全血管化;B组,术后第3周时自体巩膜与义眼台贴敷紧密,邻接的孔隙内开始有纤维结缔组织生长,2月时伸入义眼台的中心部分孔隙内,3月后组织成熟,完全血管化。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与眼眶组织接触面积越大其完全血管化速率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窝凹陷 羧基磷灰石 血管化 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感光细胞凋亡与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斌 朱秀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cel,PRC)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对出生后9、15、20、25、30、35、40、60、80、100dRCS大鼠(RoyalColegeofSur... 目的: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cel,PRC)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方法:对出生后9、15、20、25、30、35、40、60、80、100dRCS大鼠(RoyalColegeofSurgeon)及同龄SD(SpragueDawley)大鼠各4只的视网膜组织结构进行光镜观察、TUNEL(TdTmediatedbiotindUTPnickendlabeling)检测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从出生后15d,PRC相继出现外节膜盘堆积、内节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细胞消失。30~40d是PRC消失的高峰期;出生后25~40d,有PRC细胞核呈TUNEL阳性染色,35d时,阳性数最多;出生后25~35d,PRC层(主要为PRC内节)呈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30d时染色最强。结论:RCS大鼠视网膜变性过程中,PRC以凋亡的形式死亡,并可能为p53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变性 遗传学 病理学 P53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前膜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艺民 张惠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89-391,I037,共4页
观察了7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黄斑前膜形成36只眼,发生率为48%。其中30只眼术后视力低于0.4,占黄斑前膜形成者总数的83%,提示黄斑前膜是严重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 观察了7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黄斑前膜形成36只眼,发生率为48%。其中30只眼术后视力低于0.4,占黄斑前膜形成者总数的83%,提示黄斑前膜是严重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黄斑前膜形成的危险因素有:术前PVR程度、破孔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冷凝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术 黄斑前膜 病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蕈碱能受体在色素上皮细胞吞噬中的作用
12
作者 华文 朱秀安 唐军民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探索毒蕈碱能受体在RCS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吞噬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富含甘露醇的糖蛋白的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吞噬刺激物,加到RCS大鼠RPE组织培养块中,观察毒蕈碱能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RCS大... 目的探索毒蕈碱能受体在RCS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吞噬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富含甘露醇的糖蛋白的辣根过氧化酶(HRP)作为吞噬刺激物,加到RCS大鼠RPE组织培养块中,观察毒蕈碱能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对RCS大鼠RPE细胞吞噬HRP的影响。结果加入卡巴胆碱的实验组RPE细胞质内HRP吞噬颗粒数量明显多于未加卡巴胆碱或阿托品的对照组(P<0.01)和加入卡巴胆碱和阿托品的抑制组(P<0.01)。结论毒蕈碱能受体存在于RCS大鼠RPE细胞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能受体 色素上皮细胞 吞噬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活组织显微镜和78D透镜测量视乳头直径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刘武 何立 朱秀安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活组织显微镜和 78D透镜对视乳头直径进行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78D透镜和活组织显微镜对 43例 48只眼视乳头垂直直径进行测量 ,并比较其中 2 0只眼 78D透镜和Goldmann三面镜测量结果。结果 两位检查者 ... 目的 探讨应用活组织显微镜和 78D透镜对视乳头直径进行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78D透镜和活组织显微镜对 43例 48只眼视乳头垂直直径进行测量 ,并比较其中 2 0只眼 78D透镜和Goldmann三面镜测量结果。结果 两位检查者 78D透镜测量值吻合性好 (均数差 0 0 43~ 0 0 5 3mm ,相关系数 0 783~ 0 816) ;被测眼屈光状态的改变使前后测量结果吻合性下降 (均数差 0 0 67~ 0 0 80mm ,相关系数 0 5 81)。 78D透镜和Goldmann三面镜测量结果一致性好 (相关系数 0 95 8)。结论 应用 78D透镜对视乳头进行活组织显微镜法测量具有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乳头 活组织显微镜检查 78D透镜测量 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机理的研究
14
作者 李红艳 朱秀安 唐军民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75-377,I031,T001,共3页
用富含甘露糖的糖蛋白(HRP)作吞噬刺激物,D-甘露糖作抑制剂测定Wistar大鼠RPE细胞内摄入的HRP吞噬体的数量及其含量。结果表明RPE细胞内HRP吞噬体数量在30分钟内迅速增加,其含量在4小时内呈稳定持续增加... 用富含甘露糖的糖蛋白(HRP)作吞噬刺激物,D-甘露糖作抑制剂测定Wistar大鼠RPE细胞内摄入的HRP吞噬体的数量及其含量。结果表明RPE细胞内HRP吞噬体数量在30分钟内迅速增加,其含量在4小时内呈稳定持续增加;加入10mmol/L的D-甘露糖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RPE细胞摄入HRP主要是由特异性甘露糖受体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吞噬作用 甘露糖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β_2肾上腺能受体分析
15
作者 刘宁朴 张惠蓉 N N Osborne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427-429,T022,共3页
研究证实培养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具有β_2肾上腺能受体。异丙肾上腺素、Sa-lbutamol和多巴胺均通过激活β_2受体诱导细胞内cAMP合成,其效应可被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和β_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所阻断,而β_1受体拮抗剂CGP20712 ... 研究证实培养人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具有β_2肾上腺能受体。异丙肾上腺素、Sa-lbutamol和多巴胺均通过激活β_2受体诱导细胞内cAMP合成,其效应可被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和β_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所阻断,而β_1受体拮抗剂CGP20712 A对之无影响;作为选择性β_2受体激动剂的Pi-ndolol和OXPrenolol也不影响cAMP的基础水平。结果提示:在人眼RPE细胞,其β肾上腺能受体以β_2受体亚型为主要存在形式;β_2受体对RPE细胞复杂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色素 上皮 细胞培养 C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的临床鉴别及视力预后
16
作者 王薇 Paul.,D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91-292,共2页
对88例欧洲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其中某些病人眼底同时存在有一特征性病变,我们称之为组织(Hitospot),并认为这些病人为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中的一个特殊亚组,此斑直接影响这一组病人对侧眼的视力预后。视力预后除... 对88例欧洲病人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其中某些病人眼底同时存在有一特征性病变,我们称之为组织(Hitospot),并认为这些病人为灶性出血性脉络膜萎缩中的一个特殊亚组,此斑直接影响这一组病人对侧眼的视力预后。视力预后除与组织斑的存在有关外,还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灶的位置及能否接受进一步的激光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力 预后 出血性 脉络膜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赐尔康口服液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夏英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观察了口服含硒化合物(赐尔康)3个月后,老年性白内障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时伴有血硒的增加,说明赐尔康对补充体内硒相对不足有肯定效果,对防治老年性白内障、抗衰老和神经系统的调节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 老年性 白内障 赐尔康口服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乳鼠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虹 赵光喜 +1 位作者 吴惠群 何海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共3页
关键词 晶体上皮细胞 原代培养 鉴定 乳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伴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治疗19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初日旭 刘宁朴 张惠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积血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眼压变化
20
作者 赵连娣 陈跃国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近视的1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 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术后使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准确性。方法:于LASIK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非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不同程度近视的1005只眼的眼压,并进行比较。同时,将术后眼压变化结果与术后角膜厚度及曲率变化结果进行回归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外科手术 眼压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