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癌基因p21^(pan-ras)和p62^(c-myc)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白亚来 张春雷 +2 位作者 尹善雪 沈力 李世荫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24-25,45,共3页
目的:研究癌基因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2例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MF/SS)皮肤组织中癌基因ras和myc蛋白产物p21和p62的表达。结果:32例MF/SS中有... 目的:研究癌基因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32例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MF/SS)皮肤组织中癌基因ras和myc蛋白产物p21和p62的表达。结果:32例MF/SS中有12例p21阳性,有17例p62阳性,有10例同时示p21和p62阳性。其中有皮肤外播散的进展期MF/SS比局限于皮肤的早期MF/SS增高明显。结论:p21panras和p62cmyc的表达,与MF/SS细胞增殖转化相关。ras和myc癌基因可能在MF/SS的多阶段发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T细胞淋巴瘤 癌基因 P21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及其与皮肤和皮肤病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庞晓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protein,SP),广泛存在于原核、真核细胞中,进化上呈高度保守性。正常时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应激时呈高表达,起到应激保护作... 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protein,SP),广泛存在于原核、真核细胞中,进化上呈高度保守性。正常时在细胞中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应激时呈高表达,起到应激保护作用。关于热休克蛋白在正常皮肤及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正常皮肤 热休克蛋白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p21和cyclin D1 mRNA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振祥 李世荫 张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471-472,共2页
细胞周期与细胞癌变的关系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周期中的许多因子参与这一过程,如cyclinD1、p16和p21等蛋白,这些蛋白可单独或协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了探索... 细胞周期与细胞癌变的关系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在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细胞周期中的许多因子参与这一过程,如cyclinD1、p16和p21等蛋白,这些蛋白可单独或协同促进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了探索p16、p21和cyclinD1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癌 P16 P2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M_2蛋白和MDM_2 mRNA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
4
作者 刘振祥 李世荫 张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88,共2页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MDM2蛋白及MDM2mRNA在正常皮肤和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结果发现MDM2蛋白及MDM2mRNA在正常皮肤中不表达;MDM2蛋白在27份SCC标本中有13份表达,阳性...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MDM2蛋白及MDM2mRNA在正常皮肤和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结果发现MDM2蛋白及MDM2mRNA在正常皮肤中不表达;MDM2蛋白在27份SCC标本中有13份表达,阳性细胞呈弥漫分布或集簇状分布,为核着色,MDM2mRNA在22份SCC标本中有13份表达,胞浆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癌 MDM2蛋白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3例皮肤黑色病变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5
作者 周劲松 沈力 +1 位作者 张宝元 杨光根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25-225,共1页
皮肤黑色病变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表面限局性色素加深的增生性皮肤疾患,其中有各种类型的色素痣,脂溢性角化(SK)及有关的皮肤良恶性肿瘤。通过临床与病理论断分析表明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此类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色素痣 皮肤黑色病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色素性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6
作者 周劲松 张宝元 沈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5期385-385,共1页
色素性皮肤恶性肿瘤除本身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外,还有不同程度色素加深的改变,初始阶段的不典型损害易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相混淆。本文通过对1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检查的分析表明,对可疑病例实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 材料与方法... 色素性皮肤恶性肿瘤除本身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外,还有不同程度色素加深的改变,初始阶段的不典型损害易与色素痣、脂溢性角化相混淆。本文通过对15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检查的分析表明,对可疑病例实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必要的。 材料与方法 15例色素性皮肤恶性肿瘤病例皆为1987~1992年来我科门诊就诊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41~80岁(其中51~80岁者13例)。职业为工人、农民及科研人员。发病时间最长者20年,最短者2个月。本文对以上病例进行了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诊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色素性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例银屑病患者个性、应激、情绪以及生化改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甘一方 阮燕 +2 位作者 陈学荣 张加智 徐敏丽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16-117,120,共3页
对4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问卷、STAI 和 Zung 氏抑郁量表(SDS)测查,发现半数病人人格明显偏离常态;65%的病人在发病前或复发前存在中等强度以上的负性生活事件;STAI 和 Zung 氏量表测得分银屑病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对4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问卷、STAI 和 Zung 氏抑郁量表(SDS)测查,发现半数病人人格明显偏离常态;65%的病人在发病前或复发前存在中等强度以上的负性生活事件;STAI 和 Zung 氏量表测得分银屑病人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对其中16例病人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及24小时尿 MHPG.SO_4浓度测定发现,DST 的阳性检出率为31.3%,尿 MHPG.SO_4浓度明显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个性 生活事件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溶血型链球菌诱发银屑病发病机理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峻岭 陈学荣 殷金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1,共2页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 探讨β-溶血性链球菌诱发银屑病的机制。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反应,AnnexinV法测定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β-溶血性链球菌(SP)刺激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经SP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角质形成细胞48h,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DR和Fas抗原;再次加入上清液继续作用48h,则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凋亡。SP作为超抗原首先活化T细胞,使之释放细胞因子,后者使角质形成细胞活化增殖,表达和抗原,继而诱导细胞凋亡,此过程可能是银屑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溶血性链球菌 超抗原 银屑病 细胞凋亡 FA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染药致药疹734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劲松 李世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4-226,共3页
对诊断确切的由抗感染药引起的药疹734例,采用临床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认其致病药物,在此基础上对其疹型及致病药物种类进行了分析。发疹型药疹最为常见,其次为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全身过敏症多见于用... 对诊断确切的由抗感染药引起的药疹734例,采用临床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认其致病药物,在此基础上对其疹型及致病药物种类进行了分析。发疹型药疹最为常见,其次为固定性红斑和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全身过敏症多见于用β内酰胺族药物之后,固定性红斑多见于用磺胺类之后。致病药物中β内酰胺族最常见,其次为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及喹诺酮类亦较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皮炎 抗感染药 病因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药效学作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春雷 陈学荣 +1 位作者 马俊江 林志彬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阐明氧化苦参碱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诱发的DTH模型,通过皮肤肿胀度,伊文思蓝渗出量及放免法测定皮损白三烯C_4含量时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氢化可的松组进行比较,用方差齐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在试管... 目的:阐明氧化苦参碱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二硝基氯苯诱发的DTH模型,通过皮肤肿胀度,伊文思蓝渗出量及放免法测定皮损白三烯C_4含量时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氢化可的松组进行比较,用方差齐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在试管中进行了同系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结果:证实氧化苦参碱可以减轻DNCB诱发的DTH反应,抑制同系种细胞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率46%~63%,降低DTH模型鼠皮损内白三烯C_4水平。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减轻CB诱发的DTH反应和抑制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接触性皮炎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接触性皮炎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林峰 王宝华 +3 位作者 孙祥银 林幼青 陈学荣 李世荫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 用3种常用外用咪唑类抗真菌药,达克宁霜(咪康唑)、联苯苄唑霜及癣敌软膏(益康唑)对185例有外用此类药物史的皮肤病病人进行了斑贴试验。结果斑试刺激反应及过敏反应阳性率分别为3.8%及4.3%,说明此类药物是常见的致敏原及刺激原之一。抗真菌剂致敏可出现急性接触性皮炎,应与真菌病加重相鉴别。斑贴试验可以诊断抗真菌剂接触性皮炎,并区分刺激反应与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抗真菌药 咪唑类 接触性皮炎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和湿疹皮炎200例疗效总结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仁烈 朱铁君 陈学荣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6-177,共2页
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和湿疹皮炎200例疗效总结曹仁烈,朱铁君,陈学荣西替利嗪(cetirizine)商品名"仙特敏",被认为是抗过敏药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因为它不仅对速发型变态反应疗效显著,在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治疗... 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和湿疹皮炎200例疗效总结曹仁烈,朱铁君,陈学荣西替利嗪(cetirizine)商品名"仙特敏",被认为是抗过敏药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性突破,因为它不仅对速发型变态反应疗效显著,在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治疗上也有明显效果。有许多学者认为,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湿疹皮炎 西替利嗪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管冷冻仪治疗腋臭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学荣 朱耀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腋臭 脉冲管冷冻仪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盐酸氯洁霉素液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玉英 张倩 +1 位作者 李世荫 张小乐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是寻常性痤疮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洁霉素由于可以抑制P.acnes的生长而对寻常性痤疮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而氯洁霉素的抗炙作用更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氯洁霉素外用治疗痤疮疗效高,副作用...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是寻常性痤疮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洁霉素由于可以抑制P.acnes的生长而对寻常性痤疮具有较强的治疗作用,而氯洁霉素的抗炙作用更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实氯洁霉素外用治疗痤疮疗效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性痤疮 氯洁霉素液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cCoy细胞及Hep-2细胞培养沙眼衣原体D型株 被引量:5
15
作者 闫玲 冯树异 +1 位作者 周劲松 王双元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3-83,共1页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McCoy细胞 HEP-2细胞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甲与甲真菌病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迎 雷鹏程 袁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8-349,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银屑病甲 甲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抗凝治疗SLE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学义 韩春雷 +1 位作者 峰下哲 王黎曼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87-290,共4页
观察了新抗凝片对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小鼠发病后其纤溶功能低下,主要是血中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0.01),尿蛋白明显增加(P<0.05);用新抗凝片(1mg/kg/d)灌胃20天后,t-PA活性恢复正常,尿蛋... 观察了新抗凝片对SLE动物模型BXSB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小鼠发病后其纤溶功能低下,主要是血中t-PA活性明显低于正常(P<0.01),尿蛋白明显增加(P<0.05);用新抗凝片(1mg/kg/d)灌胃20天后,t-PA活性恢复正常,尿蛋白量和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的沉积明显低于未治疗组(P<0.05,P<0.01)。实验证明新抗凝片具有恢复病鼠纤溶功能的作用,从而阻止或清除肾小球免疫复合物和纤维蛋白的沉积,使病损得以修复,对SLE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 纤维蛋白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苯甲酰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209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英 张晓民 +3 位作者 李世荫 方娟娟 王作英 毛薇克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58-258,262,共2页
寻常性痤疮是皮脂毛囊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面及胸背,尤其双颊有黑头及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性皮肤损害。本病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在80%以上,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多不确定。自1986年以来,应用本院药剂科... 寻常性痤疮是皮脂毛囊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点是面及胸背,尤其双颊有黑头及白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性皮肤损害。本病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发病率在80%以上,治疗方法甚多,但疗效多不确定。自1986年以来,应用本院药剂科研制的5%过氧苯甲酰凝胶对寻常性痤疮209例进行了疗效观察,并用单纯胶剂作为对照,以评价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过氧苯甲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型牛脾转移因子治疗乳多空病毒性疣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玉英 白亚来 +2 位作者 赵婕 王宝琦 吴敏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147-147,共1页
乳多空病毒感染可引发皮肤粘膜的扁平疣、寻常疣、蹠疣及尖锐湿疣。我们应用牛脾转移因子治疗扁平疣及寻常疣取得了较好疗效,并对其中两种不同剂型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扁平疣 寻常疣 乳多空病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PBMC中IL-6mRNA和IL-10mRNA的表达
20
作者 杨高云 姜学义 +2 位作者 李世荫 刘红涛 袁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对7例SLE患者和4例年龄相匹配对照PBMC中IL-6mRNA和IL-10MRNA表达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灰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TH2型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基因表达情况,对7例SLE患者和4例年龄相匹配对照PBMC中IL-6mRNA和IL-10MRNA表达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计算机图象灰度扫描分析、结果SLE患者PBMC中IL-6mRNA和IL-10mRNA均明显高表达,并与患者ANA滴度及抗(ISDNA抗体有一定的相关性尤以IL-6为著。提示IL-6和IL-10作为B细胞刺激因子在SLE发病中具有重要病理性作用,阻止或减少其分泌可能有助于SIE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白细胞介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