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4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椎三种前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忠军 党耕町 +4 位作者 陈仲强 蔡钦林 刘晓光 马庆军 王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 ,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thoraco lumbarlocking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 (VentroFix)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总结 36例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 目的 :探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的力学特点、应用指征及临床价值 ,并对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带锁钢板(Anteriorthoraco lumbarlockingplate,ATLP)及AO圆棒内固定系统 (VentroFix)三种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总结 36例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 (包括Kaneda 16例 ,ATLP 14例及VentroFix 6例 )治疗骨折、肿瘤及椎间盘病变的治疗经验。结果 :36例中 31例获 3~ 79个月完整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 ,内固定物本身未造成合并症。结论 :胸腰椎前路内固定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在某些脊柱骨折、肿瘤或椎间盘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三种内固定技术的比较结果显示 ,ATLP及VentroFix具有组装简便、省时及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内固定 胸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剑羽 谢敬霞 +1 位作者 郑卓肇 李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 3DCEMRA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1 5TMR扫描仪 (体部相控阵线圈 ,TR/TE :5 / 2ms ,矩阵 :114× 2 5 6 ,6 / 8FOV) ,对 5 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 ... 目的 评价单次屏气 3DCEMRA在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Sieamen’s1 5TMR扫描仪 (体部相控阵线圈 ,TR/TE :5 / 2ms ,矩阵 :114× 2 5 6 ,6 / 8FOV) ,对 5 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疾病患者行单次屏气 3DCEMRA检查 ,其中 2 8例经手术及动脉导管证实。结果 除 2例因操作失败外 ,其余均获得了优秀的主动脉及分支血管影像 ,3DCEMRA对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显示准确 ,2 8例与手术及动脉导管结果对比 ,3DCEMRA诊断正确率 10 0 %。结论 单次屏气 3DCEMRA是显示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的优秀MR影像技术 ,在诊断主动脉及其分支血管病变中具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三醇对银屑病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银涛 李世荫 +1 位作者 桑建利 张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6,共3页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泊三醇(CPT)治疗银屑病(PS)的药理机制。采用末端标记(TUNEL)技术 ,分别检测了30例CPT治疗前后的PS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皮肤标本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经CPT治疗后的PS皮损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卡泊三醇(CPT)治疗银屑病(PS)的药理机制。采用末端标记(TUNEL)技术 ,分别检测了30例CPT治疗前后的PS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皮肤标本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经CPT治疗后的PS皮损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CPT治疗PS的疗效可能与其增加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三醇 银屑病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造影剂增强磁共振门静脉造影在门脉高压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剑羽 谢敬霞 张同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评估 3DCEMRP对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方法  6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 ,采用Siemen’s 1.5Tvision扫描仪 ,单次屏气扫描序列。结果  3DCEMRP清晰显示了所有病例门静脉、脾静脉及曲张的侧支血管 ,肝内门静脉分支显示达 3... 目的 评估 3DCEMRP对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的显示能力。方法  6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 ,采用Siemen’s 1.5Tvision扫描仪 ,单次屏气扫描序列。结果  3DCEMRP清晰显示了所有病例门静脉、脾静脉及曲张的侧支血管 ,肝内门静脉分支显示达 3~ 6级 ;肠系膜上静脉显示 5 9例。除 2例肠系膜上静脉由于技术问题未显示外 ,其余病例所见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  3DCEMRP可准确显示门脉高压症门静脉系统的病理改变 ,3DCEMRP与快速屏气MRI结合可作为临床术前评估门静脉系统及确定治疗方案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门静脉造影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硝基甲苯中毒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莉莉 贾维红 +3 位作者 杨涛 张昌颖 李风鸣 吴惠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75-381,共7页
反复多次给大鼠皮下注射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混悬液,染毒15个月后21%动物发生白内障,其裂隙灯检查结果与人TNT性白内障基本相似,同时注射甘油:水溶剂的对照组大鼠无一例发生白内障。染毒10个月的大鼠,其晶状体LPO增高,GSH-P_X及... 反复多次给大鼠皮下注射20%三硝基甲苯(TNT)甘油:水混悬液,染毒15个月后21%动物发生白内障,其裂隙灯检查结果与人TNT性白内障基本相似,同时注射甘油:水溶剂的对照组大鼠无一例发生白内障。染毒10个月的大鼠,其晶状体LPO增高,GSH-P_X及GST活性降低,GR活性无变化,而GSH含量明显增加;注射TNT后肝脏LPO值、GSH含量、GSH-P_X、GR及GST活性均明显增高。本文结果提示,TNT中毒性白内障的形成可能系TNT及其代谢产物直接作用于晶状体,造成昌状体氧化损伤所致。TNT白内障大鼠模型的建立亦为深入探讨其发病机理及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硝基甲苯 白内障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管婴儿三胞胎顺利诞生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丽珠 陈贵安 +3 位作者 赵文新 李美芝 李诗兰 周羡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6期451-453,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试管婴儿三胞胎于1989年9月26日剖宫产顺利诞生,母子健康。患者28岁,原发不孕5年,输卵管阻塞。1988年12月28日剖腹探查取卵同时治疗盆腔疾病,获得6个卵母细胞,其中4个受精并分裂。转移4个胚胎,3个植入,存活并发育,表明胚胎... 本文报道一例试管婴儿三胞胎于1989年9月26日剖宫产顺利诞生,母子健康。患者28岁,原发不孕5年,输卵管阻塞。1988年12月28日剖腹探查取卵同时治疗盆腔疾病,获得6个卵母细胞,其中4个受精并分裂。转移4个胚胎,3个植入,存活并发育,表明胚胎质量好,和体外培养技术有关。取卵时卵巢界限看不清,手术分离粘连,截除结核性包块及右侧输卵管并抽吸卵巢巧克力囊肿。此例亦可说明剖腹探查取卵方法仍有其明确指征及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三胞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硝基甲苯致白内障机理及其在晶状体内代谢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敏 侯纬敏 +2 位作者 贾维红 张昌颖 李凤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501-506,共6页
在建立TNT大鼠白内障的基础上,用HPLC分析了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并用ESR及NBT方法检测了TNT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结果表明,慢性染毒24个月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内含有TNT原形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代谢产物,以及在体... 在建立TNT大鼠白内障的基础上,用HPLC分析了晶状体内TNT及其代谢产物,并用ESR及NBT方法检测了TNT在晶状体内的代谢过程所产生的自由基。结果表明,慢性染毒24个月的大鼠白内障晶状体内含有TNT原形和4氨基2,6二硝基甲苯代谢产物,以及在体外与正常晶状体微粒体孵育可产生TNT硝基阴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上述结果提示,TNT可进入晶状体内,在其还原代谢过程中产生硝基阴离子自由基中间产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而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这可能是TNT导致白内障的启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三硝基甲苯 晶状体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氧胺、放线菌素D和肿瘤坏死因子-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于长隆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用荧光流式细胞计和细胞簇集试验证实雌激素可促使MCF-7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三苯氧胺作用与雌激素相反。放线菌素D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直接杀死细胞而非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周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MCF-7细胞作用... 用荧光流式细胞计和细胞簇集试验证实雌激素可促使MCF-7细胞进入分裂周期,三苯氧胺作用与雌激素相反。放线菌素D在达到一定剂量时可直接杀死细胞而非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周期。肿瘤坏死因子-a(TNF-a)对MCF-7细胞作用类似三苯氧胺但效果远明显于三苯氧胺;放线菌素D对雌激素作用有抑制,但对三苯氧胺和TNF-a作用无拮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三苯氧胺 放线菌素D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高校522例老年人体检调查简况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玉贞 董翰珍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411-412,共2页
1990年11月至1991年7月我院对北京部分高校老年知识分子进行全面体检,现将60岁以上共计522位老年人的体检、患病与生活情况简要报道如下:
关键词 体格检查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激发职业性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释放白三烯的观察
10
作者 丁丽华 李学军 刘镜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195-196,共2页
采用放免法对9例职业性哮喘病人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在特异性抗原作用下产生的白三烯C4(LTC4)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例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在加抗原作用下LTC4与不加抗原的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最高可增加... 采用放免法对9例职业性哮喘病人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在特异性抗原作用下产生的白三烯C4(LTC4)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例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在加抗原作用下LTC4与不加抗原的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最高可增加3倍,与病人临床症状和其他诊断指标基本吻合,10例正常对照均未见LTC4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反应物质A 哮喘 病因学 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4(98)与ICD—9—CM第三卷的实用性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渝萍 胡牧 《中国医院管理》 2000年第8期19-20,共2页
通过对CPT—4(98)与ICD—9—CM第三卷两种编码系统的一般性和要点比较,认为CPT编码系统无论就其医疗服务/操作术语的定义性描述、数字码的编制方式、整个系统的数量和内容及其组合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优势。建议借鉴CPT编码系统... 通过对CPT—4(98)与ICD—9—CM第三卷两种编码系统的一般性和要点比较,认为CPT编码系统无论就其医疗服务/操作术语的定义性描述、数字码的编制方式、整个系统的数量和内容及其组合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实用性优势。建议借鉴CPT编码系统针对不同的医疗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建立国家医疗服务和评价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编制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服务(操作)编码系统,将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经济的有序发展,有利于改变现行医疗价格制订中的不合理和不科学性,有利于医疗服务和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特别是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的良性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4(98) ICD-9-CM 医疗服务编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邻甲苯酯对鸡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宝熙 王世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2-204,255,共3页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染毒鸡进行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OCP不仅影响周围神经纤维轴突,导致轴浆中内质网增生、扩张以及神经微丝、微管聚集、变性,而且尚有轴突膜结构异常及雪旺细胞变性。实验结果提示,从膜毒理学角度进一...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染毒鸡进行坐骨神经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OCP不仅影响周围神经纤维轴突,导致轴浆中内质网增生、扩张以及神经微丝、微管聚集、变性,而且尚有轴突膜结构异常及雪旺细胞变性。实验结果提示,从膜毒理学角度进一步研究和探讨TOCP的中毒机制是今后需要考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 TOCP 坐骨神经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对鸡坐骨神经不同纤维成份传导速度和兴奋性的影响
13
作者 高宝熙 吴本玠 张川里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22-124,150,共4页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tri-o-cresyl phosphate, TOCP)染毒母鸡进行坐骨神经不同纤维成份传导速度和兴奋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动物在染毒后14天首先出现第5波(类似于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及各类神经纤维兴奋性降低,染毒后21天时上述...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tri-o-cresyl phosphate, TOCP)染毒母鸡进行坐骨神经不同纤维成份传导速度和兴奋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实验组动物在染毒后14天首先出现第5波(类似于C纤维)传导速度减慢及各类神经纤维兴奋性降低,染毒后21天时上述改变加重,并出现第1波(类似于A_α纤维)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坐骨神经第5波传导速度变慢和各类神经纤维兴奋性的降低,对变性轴突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中毒 坐骨神经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增强医院发展活力
14
作者 李文彦 《中国医院》 2000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后,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使政府的福利政策者以具体实现是摆在每个医疗机构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深化医疗运行... 新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后,加快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质量好、成本低、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使政府的福利政策者以具体实现是摆在每个医疗机构面前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而深化医疗运行机构内部人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改革 活力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 增强 深化 福利政策 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邻甲苯酯对鸡迷走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高宝熙 王梅 王世俊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5期363-364,I023,共3页
对磷酸三邻甲苯酯(TOCP)染毒鸡进行迷走神经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TOCP可显著影响鸡迷走神经,导致神经微丝、微管聚集、滑面内质网增生、扩张和轴突溃变。实验结果提示,TOCP不仅仅损害躯体神经,对颅神经同样具有损害作用。
关键词 迷走神经 超微结构 TOCP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碎死调查研究 被引量:105
16
作者 徐昕 高崇玄 +8 位作者 张丽申 李肃反 王忠勇 林福美 彭长虹 唐培 高云秋 李之俊 陈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9-102,共4页
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1968~1998年间82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有关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和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运动猝死的... 依据运动猝死的定义: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在全国范围内收集1968~1998年间82例运动猝死病例进行分析。有关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和尸检报告。结果显示我国运动猝死的特点为:涉及人群广泛,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7.2:1);年龄33±16.53岁,30岁以下为高峰;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脏性猝死(70.73%),其次为脑源性(15.85%);在40岁以下以先天性心脏病、心梗和心肌炎为最多,40岁以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心梗和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有径赛项目、篮球、排球、足球和慢跑。根据以上特点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病因学 预防 心脏性 猝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正常组织与相应肿瘤组织结构的FTIR光谱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彭卿 徐怡庄 +2 位作者 李维红 周孝思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28-531,共4页
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对一系列胃肠道(食道、胃、结肠)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肿瘤组织的光谱基本一致,而正常组织的光谱按1400~950cm-1区域的特点可分为三类。对光谱中蛋... 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对一系列胃肠道(食道、胃、结肠)肿瘤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的冰冻切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肿瘤组织的光谱基本一致,而正常组织的光谱按1400~950cm-1区域的特点可分为三类。对光谱中蛋白质酰胺Ⅰ带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FTIR 切片 胃肠道组织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增负荷运动至力竭大鼠肾脏自由基产生及氧化抗氧化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晖 辛东 +2 位作者 李静先 陈家琦 卢景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大鼠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SER)技术,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2h、4h、8h提取大鼠肾组织,测定氧自由基(OF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 以大鼠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SER)技术,分别于安静时、运动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2h、4h、8h提取大鼠肾组织,测定氧自由基(OF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表明:①运动后恢复期30min,肾脏OFR信号强度升高明显,提示运动性肾缺血及恢复期再灌注诱导的黄嘌呤氧化酶机制可能是肾组织OFR生成的主要来源;②在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OFR改变与SOD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提示肾内源性SOD在防止OFR损伤中起重要作用;③肾脏MDA于运动后2h出现峰值,而OFR则于恢复期30min升至最高,说明除肾脏自身产生活性氧诱导脂质过氧化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氧自由基 LPO SOD 肾脏 递增负荷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性运动时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产生及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7
19
作者 辛东 李晖 +2 位作者 李静先 陈家琦 卢景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1-323,共3页
以大鼠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分别测定安静时、运动过程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期30min、2h、4h及8h脑组织的氧自由基(OT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 以大鼠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为模型,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分别测定安静时、运动过程中、运动后即刻、运动后恢复期30min、2h、4h及8h脑组织的氧自由基(OTR)信号强度,同时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结果显示:脑组织在运动过程中OFR信号强度逐渐增加,并具有运动强度依赖的阶段性,恢复期4小时达到高峰;SOD活性运动时无明显改变,恢复期2h升至峰值;脂质过氧化水平(MD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及恢复期无显著变化。提示该运动模型所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尚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并且脑组织可能存在重要而有效的抗氧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SOD 力竭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性和高血压性肥大心脏心肌内皮素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昭波 高云秋 +2 位作者 李维根 杨萍 唐朝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6,32,共3页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 近年来发现内皮素 (ET1)除具有强大的缩血管作用外 ,还是一个强大的致心肌肥大活性因子。为探讨(ET1)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对游泳运动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及其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鼠经 10周游泳运动后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对照大鼠增加 ,但比安静SHR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减少 ;SHR经 10周游泳运动后 ,心肌细胞ET1分布和mRNA表达均比安静SHR明显降低。这些结果提示 :( 1)ET1参与运动性心肌肥大形成机制 ,并在其变化特征上与高血压肥大心脏不同 ;( 2 )运动使高血压肥大心肌细胞ET1分布减少 ,在减轻ET1对肥大心脏的损伤作用方面可能具有积极意义 ;( 3 )运动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调节心肌细胞内ET1分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心肌肥大 高血压 基因表达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