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性治疗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丽君
郭静萱
+3 位作者
毛节明
张福春
李海燕
陈明哲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AMI急诊介入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5例发病在2~26小时之内的AMI病人行直接PTCA7例,补救性PTCA18例,立即PTCA10例,其中2例急诊支架置入.结果:PTCA处理的成功率94.3%,IRA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8.11±3.20%降至术...
目的:评价AMI急诊介入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5例发病在2~26小时之内的AMI病人行直接PTCA7例,补救性PTCA18例,立即PTCA10例,其中2例急诊支架置入.结果:PTCA处理的成功率94.3%,IRA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8.11±3.20%降至术后的17.07±10.90%(P<0.001),TIMI-3级再灌注恢复率达100%.死亡3例,无其它并发症(包括再梗塞、缺血复发、急诊CABG和出血).结论:AMI的急诊介入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溶栓疗法相比较,PTCA可迅速恢复IRA的有效再灌注,即TIMI-3级血流恢复率高;对危重AMI病人急诊PTCA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并可改善病人的近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介入性治疗
AMI
PTCA
病人
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塞
目的
结论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2
作者
温尚煜
毛节明
+5 位作者
郭丽君
赵一鸣
张福春
牛杰
郭静萱
陈明哲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398-400,共3页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共61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PTCA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共61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PTCA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率为49.2%(30/61).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病变AHA/ACC分型B和C型、长病变、术前直径狭窄百分比较大、术前最小管腔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高,以上4个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最大充气压较大和梗塞相关血管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2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分型为B和C型、梗塞相关血管、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病变分型、梗塞相关血管、球囊最大充气压力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成形术
临床因素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3
作者
张蓉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近几年来对缺血性心脏病新采用的分类方法,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Q波形心肌梗死(NQMI).由于二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均极相似,在临床上也极难鉴别,因此统而称之.本文重点讨论U...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近几年来对缺血性心脏病新采用的分类方法,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Q波形心肌梗死(NQMI).由于二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均极相似,在临床上也极难鉴别,因此统而称之.本文重点讨论UCAD的治疗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
发病机制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朱昀
郭静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0,共3页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 1(MMP- 1)分泌的影响。 方法 :将人类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及隔离培养 ,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 MMP- 1水平 ,并用荧光标记胶原蛋白消化法测定 MMP- 1的...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 1(MMP- 1)分泌的影响。 方法 :将人类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及隔离培养 ,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 MMP- 1水平 ,并用荧光标记胶原蛋白消化法测定 MMP- 1的活性。 结果 :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培养可明显增加 MMP- 1的水平和活性 ,当两种细胞之比为 1.0时达高峰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细胞因子可介导 MMP- 1的产生。 结论 :单核细胞与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使 MMP- 1的产生及活性增加 ,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MM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性治疗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丽君
郭静萱
毛节明
张福春
李海燕
陈明哲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
附属
第三
临床
医院
心
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年第1期7-10,共4页
文摘
目的:评价AMI急诊介入性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5例发病在2~26小时之内的AMI病人行直接PTCA7例,补救性PTCA18例,立即PTCA10例,其中2例急诊支架置入.结果:PTCA处理的成功率94.3%,IRA直径狭窄程度由术前的98.11±3.20%降至术后的17.07±10.90%(P<0.001),TIMI-3级再灌注恢复率达100%.死亡3例,无其它并发症(包括再梗塞、缺血复发、急诊CABG和出血).结论:AMI的急诊介入性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与溶栓疗法相比较,PTCA可迅速恢复IRA的有效再灌注,即TIMI-3级血流恢复率高;对危重AMI病人急诊PTCA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并可改善病人的近远期预后.
关键词
急诊
介入性治疗
AMI
PTCA
病人
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塞
目的
结论
方法
Key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coronary stenting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R65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2
作者
温尚煜
毛节明
郭丽君
赵一鸣
张福春
牛杰
郭静萱
陈明哲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年第6期398-400,共3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关系的分析,希望找出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0例(共61支血管)在我院成功进行了PTCA术,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率为49.2%(30/61).单因素分析中发现病变AHA/ACC分型B和C型、长病变、术前直径狭窄百分比较大、术前最小管腔直径较小组的再狭窄率高,以上4个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球囊最大充气压较大和梗塞相关血管的再狭窄率较高,以上2因素和再狭窄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分型为B和C型、梗塞相关血管、最大球囊充气压较大可使再狭窄率增高.结论:病变分型、梗塞相关血管、球囊最大充气压力再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成形术
临床因素
再狭窄
Keywords
coronary artery angioplasty clinical factor restenosis
分类号
R654.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3
作者
张蓉
郭丽君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
心
医院
心
内科
廊坊市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心内科
廊坊市.
出处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文摘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UCAD)是近几年来对缺血性心脏病新采用的分类方法,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Q波形心肌梗死(NQMI).由于二者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均极相似,在临床上也极难鉴别,因此统而称之.本文重点讨论UCAD的治疗新进展.
关键词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
治疗
发病机制
心绞痛
心肌梗死
分类号
R541.4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被引量:
5
4
作者
朱昀
郭静萱
机构
北京医科大学
第三
临床
医院
老年
内科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8-310,共3页
文摘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 1(MMP- 1)分泌的影响。 方法 :将人类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及隔离培养 ,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 MMP- 1水平 ,并用荧光标记胶原蛋白消化法测定 MMP- 1的活性。 结果 :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培养可明显增加 MMP- 1的水平和活性 ,当两种细胞之比为 1.0时达高峰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细胞因子可介导 MMP- 1的产生。 结论 :单核细胞与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使 MMP- 1的产生及活性增加 ,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单核细胞
血管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MMP-1
Keywords
Monocyt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Arteriosclerosis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急性心肌梗塞的急诊介入性治疗
郭丽君
郭静萱
毛节明
张福春
李海燕
陈明哲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多因素分析
温尚煜
毛节明
郭丽君
赵一鸣
张福春
牛杰
郭静萱
陈明哲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新进展
张蓉
郭丽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朱昀
郭静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