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40
1
作者 吴林 张钧华 +4 位作者 邵耕 汪丽蕙 朱国英 吴树燕 孙学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2%、91.1%和53.4%,特异性分别为77%、90%和73%。检查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在心绞痛组分别为52.9%、56.3%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58.7%、75.3%和53.4%。表明这三种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塞 无症状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欧阳福珍 祁芸云 +3 位作者 张树彬 何萍 张宝娓 李湘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良、恶性心脏肿瘤的超声特点 ,以及其诊断心脏肿瘤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尸解、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CT)、磁共振显像 (MRI)及病理结果证实的...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 ,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良、恶性心脏肿瘤的超声特点 ,以及其诊断心脏肿瘤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 35例经手术、尸解、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 (CT)、磁共振显像 (MRI)及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首先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者占 91 43% (32 / 35 )。患者首次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心脏肿瘤的准确率和误漏诊率分别为 71 43%和2 8 5 7%。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和优越性 ,根据肿瘤超声病理改变 ,对判断肿瘤性质有很大帮助。临床对心脏肿瘤应提高警惕 ,在超声诊断时应小心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心脏肿瘤 超声心动图 误诊 漏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晓阳 丁文惠 +4 位作者 张宝娓 田洪森 曹静 张钧华 唐朝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44例AMI患者分为依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院后 14d内血浆脑钠素水平 ;超声心动图测定同期及 3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左室收缩...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44例AMI患者分为依那普利组及常规治疗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入院后 14d内血浆脑钠素水平 ;超声心动图测定同期及 3个月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 (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常规治疗组入院后即刻血浆脑钠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5、14d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 (P <0 .0 5 )。AMI患者 5、14d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同期及 3个月LVEDVI、LVESVI正相关 (P <0 .0 5 ,0 .0 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依那普利组脑钠素与心室容积指数一致性下降。结论 AMI后早期血浆脑钠素升高与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素 左室重塑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试验R波振幅改变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初步探讨(附170例冠状动脉造影对照)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树燕 张家成 +5 位作者 杨虎 秦玉萍 李芝仁 童玲 朱国英 邵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 本文报道120例冠心病与50例正常人的次极量卧位踏车运动试验的结果。用运动试验后R波振幅改变的各种参数及传统的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表明△R、△RST、ΣR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7%、75%、68.3%;特异性分别为84%、80%、84%。与ST段指标的敏感性72.5%、特异性76%大致相同。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亦相仿。若联合应用各指标,以平行复合试验法计算,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可提高到88.3%;以系列复合试验法计算则特异性可提高到94%。对ST段阴性而R波参数呈阳性者,亦应考虑冠心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 R波振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1,6-二磷酸对急性冬眠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邱原刚 张钧华 +5 位作者 李大元 唐朝枢 陈健 张振刚 邵耕 汪丽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观察果糖-1,6-二磷酸(FDP)对急性冬眠心肌心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压力上升速率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含量,蒽酮试剂检测... 目的:观察果糖-1,6-二磷酸(FDP)对急性冬眠心肌心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四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压力上升速率曲线;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含量,蒽酮试剂检测心肌糖原含量,酶促偶联法测定灌流液中乳酸。结果:①冬眠90分钟时,FDP治疗组(n=7)心肌磷酸肌酸含量为37.91±2.97μmol/g干重,明显高于冬眠组(n=7)的15.76±0.76μmol/g干重(P<0.05)。②FDP减少急性冬眠心肌舒张峰压上升幅度,在缺血30分钟和60分钟,FDP治疗—再灌注组(n=6)明显低于冬眠—再灌注组(n=7,P<0.05)。冬眠期间,FDP治疗—再灌注组左心室收缩峰压和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FDP可增加急性冬眠心肌的磷酸肌酸含量,改善心肌舒张功能,对冬眠心肌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 二磷酸 冬眠心肌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宝娓 王晓阳 +2 位作者 何萍 李建平 丁文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 :了解氯沙坦及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  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6 3例 ,按治疗不同分为 3组 :氯沙坦组 (n=19)、依那普利组 (n=2 3)和对照组 (n=2 1)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 1、5、14天... 目的 :了解氯沙坦及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  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6 3例 ,按治疗不同分为 3组 :氯沙坦组 (n=19)、依那普利组 (n=2 3)和对照组 (n=2 1)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入院后第 1、5、14天以及 3、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 (L VEDVI)、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 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的变化 ,并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 :对照组与入院基础值比 ,在 14天及 3个月时 L VEDVI及 L VESVI增加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P<0 .0 5 )。氯沙坦组及依那普利组 ,与对照组比较 14天及 3个月时 L VEDVI降低具统计学显著性 (P<0 .0 5 ) ;L VESVI降低 ,14天时具统计学显著性 (P<0 .0 5 )。依那普利组咳嗽发生率 2 5 % ,而氯沙坦组无一例咳嗽发生。  结论 :氯沙坦及依那普利对 AMI患者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氯沙坦 依那普利 左心室重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大元 张钧华 +3 位作者 童琳 邵耕 丁文惠 林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96-398,共3页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含量,探讨了这3种肽类物质在SMI和心绞痛发生中作用的差...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的含量,探讨了这3种肽类物质在SMI和心绞痛发生中作用的差异。结果显示:运动前3组之间血浆ET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组组血浆ET含量分别为77.70±18.44,111.33±24.82,94.38±12.59ng/L心绞痛组显著高于SMI组(P<0.01).运动前3组之间和运动后3组之间血浆CGRP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前3组之间血浆SP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组血浆SP含量分别为2.25±0.21、2.46±0.20、2.18±0.12n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血浆ET、SP含量升高可能参与了心绞痛的发生,而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ET、SP未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P物质 心绞痛 内皮素 降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雅琴 王陆建 +3 位作者 李志苓 张水旺 曹静 张钧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4-34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对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 :2 9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 (n=2 1) ,未溶栓组 (n=8) ;溶栓组根据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 (冠脉 )是否开通又分为溶栓再通组 (n=12 ) ,溶栓未通组 (n=9) ;... 目的 :探讨血浆 D-二聚体对评价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 :2 9例 AMI患者分为溶栓组 (n=2 1) ,未溶栓组 (n=8) ;溶栓组根据溶栓治疗后冠状动脉 (冠脉 )是否开通又分为溶栓再通组 (n=12 ) ,溶栓未通组 (n=9)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检测血浆 D-二聚体的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n=2 0 )进行比较。  结果 :AMI未溶栓组血浆 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0 .0 5 ) ;溶栓组血浆 D-二聚体较未溶栓组显著升高(P<0 .0 5 ) ,溶栓后血浆 D-二聚体较溶栓前显著升高 (P<0 .0 1) ,于溶栓后 6小时达高峰 ;溶栓再通组血浆 D-二聚体较溶栓未通组显著升高 ,溶栓前及溶栓后 6小时两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 (P<0 .0 1)。  结论 :AMI早期已有纤溶系统亢进 ,应用溶栓药后进一步激活纤溶系统而发挥作用 ,且以溶栓再通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二聚体 AMI 溶栓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阳 丁文惠 +3 位作者 王晓红 姚兴海 李建平 唐朝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在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途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急性心肌梗塞组,10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取静脉抗凝血,分离并提纯红细胞,同位素标记法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在旋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途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1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急性心肌梗塞组,10例健康成人为正常对照组,取静脉抗凝血,分离并提纯红细胞,同位素标记法测定~3H标记左旋精氨酸(~3H-L-Arg)的转运动力学;分离统化一氧化氮合酶(NOS)后测定其含量及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红细胞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 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患者红细胞①L-Arg的总转运及Y~+载体的最大转运速率(Vmax)分别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4%(P<0.05)及 18%(P<0.01),米氏常数(Km)分别增加32%及 46%(P<0.01);Y+L载体无改变。②NOS含量及活性分别较正常对照组降低13%(P<0.05)及44%(P<0.01)。③CGM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27%(P<0.05)。 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L-Arg-NO途径存在多环节功能障碍,导致一氧化氮(NO)生成减少,可能会促进急性心肌梗塞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红细胞 左旋精氨酸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P物质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钧华 李大元 +3 位作者 高炜 邵耕 丁文惠 汪丽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5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P物质含量,探讨这两种神经调节肽与SMI和心绞痛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运动前3组血浆C... 本文测定了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5例)、心绞痛组(11例)和对照组(7例)运动试验前后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P物质含量,探讨这两种神经调节肽与SMI和心绞痛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①运动前3组血浆CCK-8含量分别为4.55±2.18、5.11±1.59和5.39±2.84pmol/L,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运动后3组血浆CCK-8含量分别为4.91±1.08、8.56±1.57和5.73±2.46p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和对照组(P<0.01)。②运动前3组血浆P物质含量分别为2.13±0.28、2.10±0.21和2.13±0.16nmol/L,3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运动后3组分别为2.25±0.21、2.46±0.20和2.18±0.12nmol/L,心绞痛组明显高于SMI组和对照组(P<0.02)。结果表明:高血浆CCK-8、P物质含量可能参与心绞痛的发生,心肌缺血时无症状可能与血浆CCK-8、P物质含量未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八肽胆囊收缩素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心肌肥大大鼠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淑敏 胡大一 +4 位作者 汪丽蕙 郑卫 庞永正 苏静怡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方法:选用120~14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1)高血压组:制作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2)对照组:除不结扎腹主动脉和常规喂养外...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方法:选用120~14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n=6):(1)高血压组:制作腹主动脉狭窄和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2)对照组:除不结扎腹主动脉和常规喂养外,其余操作同高血压组。饲养30d后,采用胶内髓磷脂硷性蛋白原位磷酸化法测定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活性,以32P放射活性表示,采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回归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高血压大鼠心肌MAPK活性较对照组升高约1倍(P<0.01),与血压呈正相关(r=0.66,P<0.05),与左心室肥大程度呈正相关(r=0.92,P<0.01)。结论:高血压心肌肥大的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可能涉及MAPK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丝裂素 蛋白激酶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残余心肌缺血的评价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林 张钧华 +4 位作者 何晓蕴 朱国英 杨虎 童琳 邵耕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7期387-390,共4页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 52例急性心肌梗塞后2~12周患者进行次极量蹬车心电图运动试验,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4.2%。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多支病变者阳性率高于单支病变(P<0.01);与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对比,前者阳性率较低(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中非梗塞区心肌缺血组阳性率高于梗塞周围缺血组(P<0.025);ST段抬高组左室射血分数低于ST段正常或压低组(P<0.01)。心电图运动试验对诊断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特别是非梗塞区心肌缺血有一定价值,运动中ST段抬高可能预示较差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电图 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大一 王乐信 丁燕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11期644-646,共3页
以射频消融4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成功率97.2%。其中房室结双径路103例。慢径消融98例,快径消融5例,全部获得成功。房室旁路327例,共计347条旁路,315例(96.3%)患者的333条旁路(96.0%)被阻断。平均随访6±4个月,10例房室旁... 以射频消融43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成功率97.2%。其中房室结双径路103例。慢径消融98例,快径消融5例,全部获得成功。房室旁路327例,共计347条旁路,315例(96.3%)患者的333条旁路(96.0%)被阻断。平均随访6±4个月,10例房室旁路复发,其中3例合并心动过速者成功地进行了第2次消融。未见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结双径路 心动过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乐信 胡大一 丁燕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3年第7期391-392,共2页
6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率为38.7%。显性旁路的房颤发生率高于隐匿性旁路(47.6%比20.0%,P<0.05)。显性旁路组有房颤者的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短于无房颤者(262±26比306±49ms,P<0.01),但逆传有效不应期相... 62例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房颤动(房颤)合并率为38.7%。显性旁路的房颤发生率高于隐匿性旁路(47.6%比20.0%,P<0.05)。显性旁路组有房颤者的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短于无房颤者(262±26比306±49ms,P<0.01),但逆传有效不应期相似。本观察提示旁路前传功能与房颤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室旁路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树燕 王久成 +3 位作者 郭志军 林景辉 朱玫 袁颖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74-276,280,共4页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正常人和79例各种心肌疾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退行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用静态平面201铊心肌显像,观察其在心肌内分布情况。结果: ̄(201)铊心...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正常人和79例各种心肌疾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退行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病人用静态平面201铊心肌显像,观察其在心肌内分布情况。结果: ̄(201)铊心肌显像异常的总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2%,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的敏感性分别为96.8%和100%,均明显高于其他二种心脏病(P<0.001)。结论:核素心肌显像对临床上疑似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者,可作为一个有较高价值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成像 心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氨联吡啶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炜 汪丽蕙 袁家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89年第3期217-219,297,共4页
本文观察了1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氨联吡啶酮的短期血液动力学效应,并与多巴酚丁胺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药均对多种原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前后负荷,但氨联吡啶酮对心率、心肌耗氧量无明显... 本文观察了1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氨联吡啶酮的短期血液动力学效应,并与多巴酚丁胺的作用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药均对多种原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可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前后负荷,但氨联吡啶酮对心率、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影响,降低RA、SVR及增加SWI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联吡啶酮 血液动力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二氢奎尼丁(赛利科)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初步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乐信 胡大一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5期482-483,共2页
26例服用普罗帕酮、奎尼丁(短效)或氟卡尼无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患者,口服长效二氢奎尼丁300mg一日2次,平均随访3.8±1.7个月,20例(77%)患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终止发作。无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副作用。
关键词 二氢奎尼丁 心房扑动 长效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时损伤快径前传的心内电图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毅刚 胡大一 +7 位作者 丁燕生 马长生 王乐信 冯大力 李宜富 朱国英 张钧华 汪丽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32-233,共2页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时损伤快径前传的心内电图特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李毅刚,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王乐信,冯大力,李宜富,朱国英,张钧华,汪丽蕙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治疗可以改良快径,也可改...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时损伤快径前传的心内电图特征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李毅刚,胡大一,丁燕生,马长生,王乐信,冯大力,李宜富,朱国英,张钧华,汪丽蕙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治疗可以改良快径,也可改良慢径,目前多倾向于改良慢径。但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损伤块径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心室造影对冠心病心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树燕 王久成 林景辉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评价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方法:用核素心室造影的方法测定90例冠心病病人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结果:心绞痛病人心脏的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异常。心肌梗死病人心脏的早期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后期... 目的:评价冠心病病人的心脏功能受损及恢复情况。方法:用核素心室造影的方法测定90例冠心病病人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结果:心绞痛病人心脏的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异常。心肌梗死病人心脏的早期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后期均有所改善。下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脏收缩功能完全恢复,舒张功能仍低于正常。前壁心肌梗死病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恢复得均较慢。结论: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心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受损先于收缩功能而其恢复则迟于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放射性核素成像 心肌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促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静 张钧华 +3 位作者 徐雅琴 符民桂 王晓红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转化生成因子β 心肌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