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
吴林
张钧华
邵耕
汪丽蕙
朱国英
吴树燕
孙学敏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2 |
40
|
|
2
|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分析 |
欧阳福珍
祁芸云
张树彬
何萍
张宝娓
李湘燕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4
|
|
3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脑钠素与左室重塑的关系 |
王晓阳
丁文惠
张宝娓
田洪森
曹静
张钧华
唐朝枢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
2001 |
16
|
|
4
|
运动试验R波振幅改变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初步探讨(附170例冠状动脉造影对照) |
吴树燕
张家成
杨虎
秦玉萍
李芝仁
童玲
朱国英
邵耕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2 |
10
|
|
5
|
果糖-1,6-二磷酸对急性冬眠心肌的保护作用 |
邱原刚
张钧华
李大元
唐朝枢
陈健
张振刚
邵耕
汪丽蕙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6
|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应 |
张宝娓
王晓阳
何萍
李建平
丁文惠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7
|
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患者血浆中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 |
李大元
张钧华
童琳
邵耕
丁文惠
林静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8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期间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徐雅琴
王陆建
李志苓
张水旺
曹静
张钧华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9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红细胞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途径的变化 |
王晓阳
丁文惠
王晓红
姚兴海
李建平
唐朝枢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10
|
八肽胆囊收缩素、P物质与无症状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发生关系的研究 |
张钧华
李大元
高炜
邵耕
丁文惠
汪丽惠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5 |
3
|
|
11
|
高血压心肌肥大大鼠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 |
李淑敏
胡大一
汪丽蕙
郑卫
庞永正
苏静怡
唐朝枢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6 |
8
|
|
12
|
心电图运动试验对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残余心肌缺血的评价 |
吴林
张钧华
何晓蕴
朱国英
杨虎
童琳
邵耕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4 |
3
|
|
13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30例临床分析 |
胡大一
王乐信
丁燕生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3 |
5
|
|
14
|
合并心房颤动的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征 |
王乐信
胡大一
丁燕生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3 |
4
|
|
15
|
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
吴树燕
王久成
郭志军
林景辉
朱玫
袁颖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6 |
4
|
|
16
|
口服氨联吡啶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效应 |
高炜
汪丽蕙
袁家讷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89 |
2
|
|
17
|
长效二氢奎尼丁(赛利科)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初步报告 |
王乐信
胡大一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2 |
2
|
|
18
|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时损伤快径前传的心内电图特征 |
李毅刚
胡大一
丁燕生
马长生
王乐信
冯大力
李宜富
朱国英
张钧华
汪丽蕙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
1995 |
1
|
|
19
|
核素心室造影对冠心病心功能的评价 |
吴树燕
王久成
林景辉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8 |
2
|
|
20
|
肾上腺髓质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促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生成作用的影响 |
曹静
张钧华
徐雅琴
符民桂
王晓红
唐朝枢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199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