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总甙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秦凤华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33-436,共4页
从细胞水平对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雷公藤可明显降低小鼠脾脏中对SRBC特异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对其抑制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发现,雷公藤既可直接抑制B细胞对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又抑制T_H细胞产生IL-2,还通过激... 从细胞水平对雷公藤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雷公藤可明显降低小鼠脾脏中对SRBC特异的抗体生成细胞数,对其抑制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发现,雷公藤既可直接抑制B细胞对细菌脂多糖(LPS)的增殖反应,又抑制T_H细胞产生IL-2,还通过激活Ts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抗体生成细胞 淋巴细胞转化 白细胞介素-2 抑制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缺损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谢蜀生 龙振洲 杨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42-145,共4页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后,受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缺损,是患者术后极易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ABMT小鼠(C57BL/6→BALB/c)免疫功能缺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ABMT小鼠IL-2产生明显受损;其脾...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后,受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缺损,是患者术后极易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ABMT小鼠(C57BL/6→BALB/c)免疫功能缺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ABMT小鼠IL-2产生明显受损;其脾细胞与(C57BL/6小鼠脾细胞一起过继转移到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体内,能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去除其脾T细胞后,这种抑制作用丧失,ABMT小鼠脾细胞上清中发现一种非特异的抑制因子,能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能抑制正常小鼠的脾细胞产生IL-2;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用抗Thy-1.2单抗和补体去除ABMT小鼠脾T细胞后,其脾细胞培养上(?)的上述抑制活性丧失.这说明ABMT小鼠脾T(?)细胞活性增强是其免疫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通过释放非特异的抑制因子执行其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异基因 免疫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总甙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及抗移植排斥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秦凤华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研究雷公藤总甙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及抗移植排斥作用。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甙可明显抑制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雷公藤明显抑制T细胞... 研究雷公藤总甙对细胞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及抗移植排斥作用。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甙可明显抑制异型小鼠脾细胞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抑制杀伤性T淋巴细胞杀伤靶细胞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雷公藤明显抑制T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说明雷公藤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应用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研究发现,雷公藤具有明显的抗移植物抗宿主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细胞免疫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合剂加速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景华 殷金珠 +1 位作者 白小薇 李云贵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F003-F003,192,共2页
本文应用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试验(CFu—S CFu—c)及小鼠对SRbc 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研究91合剂在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功能重建及外周免疫器官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关键词 91合剂 放射损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促进小鼠胸腺细胞发育及辐射损伤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4
5
作者 高汉林 谢蜀生 +3 位作者 郝洁 杨四旬 马大龙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经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胸腺内残留的胸腺干细胞经历与胚胎胸腺发育十分相似的过程,体内给予IL-2(6×10~5u/kg)可明显促进胸腺细胞由CD4^-CD8^-向CD4^+CD8^+再向CD4^+CD8^-/CD4^-CD8^-分化并明显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和亚致死量照... 经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胸腺内残留的胸腺干细胞经历与胚胎胸腺发育十分相似的过程,体内给予IL-2(6×10~5u/kg)可明显促进胸腺细胞由CD4^-CD8^-向CD4^+CD8^+再向CD4^+CD8^-/CD4^-CD8^-分化并明显促进胸腺细胞增殖和亚致死量照射小鼠脾细胞对ConA、LPS 的增殖能力,促进同种异型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绵羊红细胞(SRBC)的抗体形成细胞数(PFC)等多项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白细胞介素2 胸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赵 翀 王玲 +1 位作者 谢蜀生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 含蓖麻毒素A链的抗膀胱癌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赵 ,王玲,谢蜀生,龙振洲(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北京100083)膀胱癌属腔内肿瘤。用抗膀胱癌单抗与蓖麻责素(Ricin,RT)全分子偶联制备的免疫毒素(Im-rnunotoxin,IT)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毒素 膀胱癌 免疫毒素 A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篦麻毒素和阿霉素的双弹头免疫毒素的构建及其杀伤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谢蜀生 赵翀 +1 位作者 白爱林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3-366,共4页
本文用化学偶联方法,将篦麻毒素(RiCin)及阿霉素(Adriamycin,Adr)同时偶联到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分子上,构建了第一个具有“双单头”的抗肿瘤导向药物。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放射竞争结合试验证明,这个免疫毒素保持了原抗体活性的70... 本文用化学偶联方法,将篦麻毒素(RiCin)及阿霉素(Adriamycin,Adr)同时偶联到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分子上,构建了第一个具有“双单头”的抗肿瘤导向药物。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以及放射竞争结合试验证明,这个免疫毒素保持了原抗体活性的70%。体外杀伤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个双单头免疫毒素在0.1M半乳糖存在的条件下,对膀胱癌细胞BIU-87的体外杀伤作用比单抗-阿霉索强30000倍;比单抗-篦麻毒素强10倍。对无关的人直肠癌LoVo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阿霉素 篦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丁酸氮芥-抗人直肠癌单抗免疫偶联物对人直肠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谢蜀生 许金熀 +1 位作者 时黔秀 龙振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苯丁酸氮芥(CBL)的活性酯通过共价联接的方式与抗人直肠癌单克隆抗体5OH.19偶联,形成的免疫偶联物CBL一5OH.19具有较高的药物/抗体比率(25~30∶1)以及很好的导向活性。在体外30分钟试验和24小时试验中,CBL—50H.19对人直肠癌LoVo细胞... 苯丁酸氮芥(CBL)的活性酯通过共价联接的方式与抗人直肠癌单克隆抗体5OH.19偶联,形成的免疫偶联物CBL一5OH.19具有较高的药物/抗体比率(25~30∶1)以及很好的导向活性。在体外30分钟试验和24小时试验中,CBL—50H.19对人直肠癌LoVo细胞均具有很强的体外杀伤活性.其效果比游离的CBL强。CBL—50H.19对人膀胱癌E—J细胞无杀伤活性;CBL与正常小鼠IgG偶联组成的免疫偶联物对LoVo细胞和E—J细胞均无杀伤作用。这表明CBL—50H.19对人直肠癌细胞不但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而且具有好的杀伤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氮芥 免疫偶联物 人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多糖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谢蜀生 秦凤华 +1 位作者 张文仁 龙振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289-291,共3页
本文用抗Thy-1.2单克隆抗体和补体在体外特异地去除C_(57)BL/6(H—2~b)小鼠骨髓中的T细胞,成功地对致死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进行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55天,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小鼠。在移植后45天,用每... 本文用抗Thy-1.2单克隆抗体和补体在体外特异地去除C_(57)BL/6(H—2~b)小鼠骨髓中的T细胞,成功地对致死量照射的BALB/c(H—2~d)小鼠进行了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55天,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的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小鼠。在移植后45天,用每日100mg/kg剂量的刺五加多糖经腹腔连续给药10天,小鼠对胸腺不依赖抗原TNP-Ba的PFC反应以及对ConA和LPS增殖反应均较对照小鼠明显增加,但对胸腺依赖抗原SRBC的PFC反应以及BSA诱导的DTH反应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多糖 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XSB小鼠胸腺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志伟 邓鸿业 +3 位作者 邓玉兰 黄大无 丁桂凤 尚红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6期433-434,共2页
用杂交瘤技术从成年雄性BXSB小鼠胸腺细胞随机制备出1株分泌Ig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对它们所产生的单克隆Ig类别及对自身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Ig中,IgG类别的多于IgM类别,显示BXSB小鼠胸腺内产生各... 用杂交瘤技术从成年雄性BXSB小鼠胸腺细胞随机制备出1株分泌Ig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并对它们所产生的单克隆Ig类别及对自身抗原的反应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克隆Ig中,IgG类别的多于IgM类别,显示BXSB小鼠胸腺内产生各类Ig的浆细胞比例与正常小鼠胸腺内以产生IgM的浆细胞为主的情况不同。此外,BXSB小鼠胸腺内浆细胞产生的Ig仅少数为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单克隆 免疫球蛋白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抗BIU-87单克隆抗体对荷瘤裸鼠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春丽 潘中允 +7 位作者 朱绍莉 赵文锐 陈涤明 俞莉章 顾方六 谢蜀生 赵翀 龙振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307-308,共2页
本文用^(131)I标记抗人膀胱癌细胞BIU-87单克隆抗体,对荷瘤裸鼠进行了放射免疫显像(RⅡ)研究,以探讨该抗体应用于膀胱癌导向诊断和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抗BIU-87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微环境的研究——Ⅱ.用特殊染色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胎胸腺基质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兰芬 吴江声 +1 位作者 傅爱华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61-163,243,共3页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鉴别出孕5个月人胎胸腺中各种基质细胞及其分布。从染色特性及细胞形态上,可区分出各型上皮网状细胞,保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同时用抗角蛋白抗体在邻片上显示上皮网状细胞内的角蛋白。本文结果,为...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鉴别出孕5个月人胎胸腺中各种基质细胞及其分布。从染色特性及细胞形态上,可区分出各型上皮网状细胞,保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同时用抗角蛋白抗体在邻片上显示上皮网状细胞内的角蛋白。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胸腺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 基质细胞 微环境 类型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培养人胎胸腺基质细胞的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品伟 吴江声 +1 位作者 张兰芬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93-95,共3页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 13例胸腺组织取自3.5至4个月新鲜死亡人胎,剪碎后种在培养瓶内。所用培养液为DME,另加5%胎牛血清、10%新生牛血清及D-缬氨酸650mg/L早期培养中出现两类不同形态的细胞。上皮样细胞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较弱,ATP酶和5-NT活性较强,角蛋白呈阳性。成纤维样细胞显示较强的NE、AcP活性及PAS反应,Vlmentin呈阳性。3例培养中均含两类细胞,表明培养细胞仍为胸腺基质细胞的混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胸腺基质细胞 人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6促进骨髓移植小鼠的免疫功能重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蜀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59-262,共4页
本文研究了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对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致死量(950Rab)照射的 BA(?)b/c 小鼠在骨髓移植后第二天开始腹腔注射100μg/kg/天剂量的 rL—6,在骨髓移植后30天,其脾细胞对 conA 和 Lps 的增殖反应... 本文研究了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对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重建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致死量(950Rab)照射的 BA(?)b/c 小鼠在骨髓移植后第二天开始腹腔注射100μg/kg/天剂量的 rL—6,在骨髓移植后30天,其脾细胞对 conA 和 Lps 的增殖反应,对异型脾细胞(C_(57)BL/6)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和细胞杀伤活性(CTL)以及对绵羊红细胞(SRBC)的溶血空斑数(PFC)均较正常骨髓移植小鼠明显增强。骨髓移植后用 rIL—610天的小鼠,在移植后30天时,上述各项免疫功能已达到正常骨髓移植小鼠60天时的水平,说明 rIL—6能明显加速骨髓移植后免疫功能的重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骨髓移植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免疫毒蛋白
15
作者 赵翀 谢蜀生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基因重组免疫毒蛋白是将细菌毒素基因与抗肿瘤抗体的可变区基因或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在体外进行重组后,插入细菌质粒,在大肠肝菌中表达出的嵌合蛋白分子。基因重组免疫毒蛋白可以特异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并能大量的生产,因此在肿瘤的... 基因重组免疫毒蛋白是将细菌毒素基因与抗肿瘤抗体的可变区基因或细胞生长因子的基因在体外进行重组后,插入细菌质粒,在大肠肝菌中表达出的嵌合蛋白分子。基因重组免疫毒蛋白可以特异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并能大量的生产,因此在肿瘤的导向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重组 免疫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抑制的诱导
16
作者 叶建平 谢蜀生 +2 位作者 刘方 巩平 龙振洲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73-175,共3页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注射C_(57)BL/6J小鼠脾细胞,在成年BALB/c小鼠体内诱导出供体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BALB/c小鼠对C_(57)BL/6J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均受明显抑制,但对第三者的DTH和MLR反应均保持正... 本实验通过门静脉注射C_(57)BL/6J小鼠脾细胞,在成年BALB/c小鼠体内诱导出供体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抑制,BALB/c小鼠对C_(57)BL/6J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均受明显抑制,但对第三者的DTH和MLR反应均保持正常。机制研究表明,这种供体特异的免疫抑制与抗原特异性抑制细胞的产生有关,该抑制细胞的作用受MHC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注射 同种异型抗原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提取物在体内外的免疫效应 被引量:57
17
作者 章灵华 王会贤 +1 位作者 王立为 肖培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灵芝孢子粉醇提取物(GLSE)在体内能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和对绵羊红细胞的初次抗体应答以及鸡红细胞诱导的循环抗体水平,在体外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和人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另外,GLSE可降低小鼠... 灵芝孢子粉醇提取物(GLSE)在体内能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和对绵羊红细胞的初次抗体应答以及鸡红细胞诱导的循环抗体水平,在体外可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和人扁桃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另外,GLSE可降低小鼠脾细胞IL-2产生水平,并可抑制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的混合培养反应。GLSE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与过敏反应有关疾病有效的免疫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孢子粉 提取物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第八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看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18
作者 陈慰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73-75,共3页
1992年8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到会人数达7 500人,来自78个国家及地区,共收论文4 094篇,其学术内容分三类:(1)The Ehrlich lectures;(2)Symposia;(3)workshop。前两类为大会报告,内容系统丰富,反... 1992年8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免疫学学术大会”,到会人数达7 500人,来自78个国家及地区,共收论文4 094篇,其学术内容分三类:(1)The Ehrlich lectures;(2)Symposia;(3)workshop。前两类为大会报告,内容系统丰富,反映免疫学新进展。下面就个人参加学术大会的记录,整理成几个专题,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学术会议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清清蛋白cDNA克隆的免疫酶法筛选及其鉴定
19
作者 张澄波 马大龙 赵方萄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15-18,共4页
报道了用免疫酶法从人肝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清蛋白cDNA克隆的过程。所得到的克隆用免疫学方法及内切酶水解法进行鉴定。在7个阳性克隆中。
关键词 清蛋白 CDNA克隆 免疫酶法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疟疾免疫抑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叶建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免疫抑制是寄生虫感染中较常见的一种免疫缺陷现象,疟疾免疫抑制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研究疟疾免疫抑制对认清疟疾发病机理,改善临床治疗方案,促进疟疾疫苗的发展等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疟疾... 免疫抑制是寄生虫感染中较常见的一种免疫缺陷现象,疟疾免疫抑制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研究疟疾免疫抑制对认清疟疾发病机理,改善临床治疗方案,促进疟疾疫苗的发展等均有重要意义。随着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迅速发展,近年来疟疾免疫抑制的研究进展很快。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是一个薄弱领域。本文在国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了国内以及我们的最新研究结果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免疫抑制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