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病理工作者角度看综合医院中病理科的设计建筑问题
1
作者 郭钤新 杜静华 董剑强 《中国医院》 2000年第1期50-52,共3页
病理科是大中型综合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医技科室,因为病理诊断报告并非数字显示,也不是影像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临床医师将据此决定手术范围、治疗原则、预后估计以及解释症状及死因。在临床教学、动物实验、法医鉴定、疾病... 病理科是大中型综合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医技科室,因为病理诊断报告并非数字显示,也不是影像描述,而是明确的疾病名称。临床医师将据此决定手术范围、治疗原则、预后估计以及解释症状及死因。在临床教学、动物实验、法医鉴定、疾病统计以及肿瘤普查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病理工作 综合医院 手术范围 肿瘤普查 疾病统计 医技科室 作者 角度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病理分析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沈丹华 张雅贤 +1 位作者 薛为成 颜婉嫦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4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且应用PCR技术对其中7例的瘤体组织及宫颈组织进行了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14例卵巢畸胎瘤恶变病例发病年龄为30~82岁(平均61.7岁),组织学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及甲状腺类癌(各1例)。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没有发现阳性病例。结论: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是一种少见的病变,发病年龄以绝经后妇女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多见,未发现HPV感染与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畸胎癌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血管粘液瘤——附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晓耘 李荣 回允中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50岁;3例... 目的:分析侵袭性血管粘液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88年3月~1998年6月我院收治的4例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病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例均为女性,年龄39~50岁;3例发生在外阴,1例在盆腔底部。肿瘤最大径4~15c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反应分别为vimentin(4/4)、desmin(4/4)、actin(1/4)、SMA(1/4)、CD34(3/4),S100蛋白为阴性;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全部呈强阳性表达。随访4例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的特征性的间叶性肿瘤,主要累及成年女性的会阴和盆腔,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不发生转移。肿瘤具有鲜明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可能为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在其生长过程中激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肿瘤 血管粘液瘤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阴道出血113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书娴 李自新 杜菁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对1135例绝经后出血妇女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功能性病变所致绝经后出血占34.3%,良性病变占43.4%,恶性病变占22.3%;在恶性病变中,宫体瘤占54.3%,宫颈癌占31.9%,卵巢癌占12.2%;≤60岁者,良性病变占多数;>70岁者,恶性病变占多数;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97.0%内膜属生理性改变。结论:年龄越大,出血时间越长,恶性病变的发生率越高;当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4mm时,可免除部分诊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出血 病理学 绝经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图像分析的技术标准及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丹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DNA图像分析的技术标准及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沈丹华综述阚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44)应用细胞分析仪(Cytometry)测量细胞核中DNA含量,在国外已成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DNA图像分析的技术标准及其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沈丹华综述阚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44)应用细胞分析仪(Cytometry)测量细胞核中DNA含量,在国外已成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内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病理诊断 DNA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6
作者 李蔚范 彭梅 回允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研究卵巢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回顾分析24例卵巢宫内膜样癌资料,复习全部手术病理切片,分析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单纯型和混合型中的腺棘癌预后较好,混合型... 研究卵巢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回顾分析24例卵巢宫内膜样癌资料,复习全部手术病理切片,分析各种影响预后的因素。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单纯型和混合型中的腺棘癌预后较好,混合型中含透明细胞癌成分者预后不良。含腺鳞癌和浆乳癌成分者预后最差。卵巢宫内模样癌的临床特点与其它卵巢上皮癌相似,肿瘤的病理组织成分不同对预后影响较大,临床上应注意病理组织学分型,确切诊断,以便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宫内膜样癌 病理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病理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蒋金星 郭铃新 虞有智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99-201,244,共3页
本实验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癌,苯巴比妥钠(PB)和四氯化碳(CCl_4)促癌,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并用病理组织学、形态定量测算及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癌变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给节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 本实验以黄曲霉毒素B_1(AFB_1)诱癌,苯巴比妥钠(PB)和四氯化碳(CCl_4)促癌,建立了一种新的诱发大鼠肝癌的实验模型,并用病理组织学、形态定量测算及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癌变过程中变异肝细胞灶/给节的发生和发展及其与肝癌的关系。结果表明,PB和CCl_4能使变异细胞灶的数目和体积增加,而且可促进肝癌的发生。作者还发现,嗜酸细胞结节与高分化型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PCNA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25
8
作者 黄志清 阚秀 +2 位作者 虞有智 董建强 麻为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采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对96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表达研究。其中乳腺增生性病变31例,乳腺非典型增生15例,乳腺癌Ⅰ级12例,Ⅱ及23例,Ⅲ级15例。结果显示:PCNA染色强度指数良性病变为39... 采用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对96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表达研究。其中乳腺增生性病变31例,乳腺非典型增生15例,乳腺癌Ⅰ级12例,Ⅱ及23例,Ⅲ级15例。结果显示:PCNA染色强度指数良性病变为39.80,非典型增生40.71,Ⅰ级乳腺癌54.58,Ⅱ级66.83,Ⅲ级108.74.各级乳腺病变之间可见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PCNA指数与乳腺病变及乳腺癌组织的分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密度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宋立川 吕智红 +5 位作者 马维原 孙大公 施岩 杨跃平 文宗曜 黄志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19-222,227,共5页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随着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其平均密度增加,细胞密度与细胞年龄呈线性相关关系(r=0.847,P<... 作者在用抗体诱发动物急性溶血的方法建立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的基础上,对红细胞衰老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随着红细胞年龄的增加,其平均密度增加,细胞密度与细胞年龄呈线性相关关系(r=0.847,P<0.01),但同龄红细胞的密度离散度较大,不同年龄细胞间密度重叠的红细胞数量较多。提示用密度的差异对不同年龄红细胞进行分离,分辨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老化 密度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肿物Bcl-2表达与激素调节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志清 阚秀 +2 位作者 董建强 虞有智 麻为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6-99,共4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癌及良性病变是否有Bcl-2表达;Bcl-2表达及丧失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Bcl-2表达与肿瘤分级的关系等。结果发现Bcl-2表达与ER、PR、肿瘤组织分级显著相关,Bcl-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多伴有ER+(75%)、PR+...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乳腺癌及良性病变是否有Bcl-2表达;Bcl-2表达及丧失与激素受体的相关性;Bcl-2表达与肿瘤分级的关系等。结果发现Bcl-2表达与ER、PR、肿瘤组织分级显著相关,Bcl-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多伴有ER+(75%)、PR+(70%),而Bcl-2阴性表达与预后较差的分子标志呈正相关,即ER、PR阴性率高、组织分级高。我们的发现支持了乳腺癌Bcl-2表达受激素调节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CL-2 基因表达 激素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壳聚糖微球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动物实验和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蒲永林 赵延乐 +5 位作者 朱建钢 尹璧清 薛卫成 阚秀 王亚敏 石庭森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381-384,I033,T001,共4页
报道用国内首次研制的顺铂壳聚糖微球做的犬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实验和治疗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顺铂壳聚糖微球能引起栓塞动脉分支减少,动物肝和病人肝癌组织坏死和出血,栓塞动脉直径为100~500μm,微球在动脉内有碎裂,病... 报道用国内首次研制的顺铂壳聚糖微球做的犬肝动脉栓塞化疗的实验和治疗肝癌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顺铂壳聚糖微球能引起栓塞动脉分支减少,动物肝和病人肝癌组织坏死和出血,栓塞动脉直径为100~500μm,微球在动脉内有碎裂,病人对此微球的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药物疗法 顺铂壳聚糖微球 栓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彩霞 魏丽惠 +2 位作者 富琪 虞有智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与临床分期(P<0.05)和病理分级(P<0.01)呈负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70%和25%,P<0.05),与肌层浸润无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基因表达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及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志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67-670,共4页
Bcl-2基因及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黄志清综述阚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44)Bcl-2基因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基因,是一种调控细胞死亡的细胞"存活基因"(survivalgene),抑制细胞的程序... Bcl-2基因及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黄志清综述阚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北京市100044)Bcl-2基因是近年发现的肿瘤基因,是一种调控细胞死亡的细胞"存活基因"(survivalgene),抑制细胞的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CL-2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生性乳腺癌 被引量:10
14
作者 阚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688-690,共3页
乳腺的基本构成为乳腺小叶及导管,当其化生成其它类型的组织并发展成为癌时,即称为化生性乳腺癌或化生性癌。它们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呈不同形态,其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性乳腺癌也不尽相同。由于该类肿瘤并不十分常见,文献报道也不多... 乳腺的基本构成为乳腺小叶及导管,当其化生成其它类型的组织并发展成为癌时,即称为化生性乳腺癌或化生性癌。它们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呈不同形态,其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性乳腺癌也不尽相同。由于该类肿瘤并不十分常见,文献报道也不多,本文作一综述以利于加深认识,愿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生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病变的DNA图像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丹华 阚秀 +2 位作者 董建强 马世雄 孙迅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193-195,198,共4页
目的:应用自制DNA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测量和研究,评价该软件系统的性能及DNA图像分析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良、恶性乳腺病变标本经机械及酶消化后,分离成单细胞... 目的:应用自制DNA图像分析系统,对5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进行测量和研究,评价该软件系统的性能及DNA图像分析在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良、恶性乳腺病变标本经机械及酶消化后,分离成单细胞。涂片行Feulgen染色后进行测量。结果:29例良性乳腺病变均为二倍体,无1例非整倍体出现(特异性为100%);6例非典型增生病变中,有3例为非整倍体;20例乳腺癌中有17例非整倍体(敏感性为85%)。结论:该DNA图像分析系统,在乳腺病理诊断中具有辅助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DNA 图像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转基因鼠的肝脏肿瘤癌基因及生长因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洛权 Sel.,S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423-425,共3页
研究了3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转基因鼠发生的肝细胞癌和10例癌旁肝组织C-myc、H-ras、TGF-α、肝生长因子(HGF)、C-me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异常,发现... 研究了35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基因转基因鼠发生的肝细胞癌和10例癌旁肝组织C-myc、H-ras、TGF-α、肝生长因子(HGF)、C-met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结构或表达的异常,发现51%的肝癌组织及10%的癌旁组织有IGF-Ⅱ的表达,而其它基因无结构或表达的异常。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肝细胞表达诱发肝癌的分子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致癌基因 癌发生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林 郭钤新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09-310,23T,共3页
对7例子宫内膜间质起源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讨论,认为在分类上应首先考虑肿瘤的分化程度,同时兼顾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数。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但也常出现一些特殊形态而造成诊断上的错误。特殊染色及... 对7例子宫内膜间质起源的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进行讨论,认为在分类上应首先考虑肿瘤的分化程度,同时兼顾肿瘤细胞的核分裂数。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但也常出现一些特殊形态而造成诊断上的错误。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 间质肉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3例
18
作者 薛卫成 董建强 回允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64-364,I047,共2页
例1:男,1.5岁。发现右头顶部局限性无痛性肿块5月余。肿物位于右头顶部皮下,不规则形,约4cm×3cm×0.5cm,边界不清,基底较固定,周围无红肿。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显示头颅右顶部皮下肿物,考虑为脂肪... 例1:男,1.5岁。发现右头顶部局限性无痛性肿块5月余。肿物位于右头顶部皮下,不规则形,约4cm×3cm×0.5cm,边界不清,基底较固定,周围无红肿。实验室检查无异常。CT显示头颅右顶部皮下肿物,考虑为脂肪瘤。行肿物切除术。例2:女,11岁。因左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纤维性 婴儿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乳腺癌免疫组化标记及其应用
19
作者 阚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60-63,共4页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研究飞速发展,对于乳腺癌已有数种抗体达到应用水平。根据现有抗体种类,临床应用可达到如下目的。首先,确认乳腺上皮;其次,确定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质;再者。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化 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受体在正常食管上皮及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分布的研究
20
作者 沈丹华 朱昌仁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 应用花生凝集素(PNA)、豌豆凝集素(PSA)和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对4例非肿瘤死亡的尸体解剖食管上皮和3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周围的食管粘膜进行免疫标记,以分析在发生癌变时食管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糖基变化,结果表明:4例尸解食管上皮对PNA、PSA标记呈阴性,而对DBA标记呈阳性,在食管粘膜上皮发生癌变时PNA及PSA标记转为阳性,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相反,在食管上皮癌变时DBA标记的阳性率下降甚至全部消失。说明细胞在发生癌变时会导致细胞表面的糖链结构发生变化。另外,食管癌周围形态学正常的粘膜上皮对PNA及PSA标记也有16%和12%的阳性表达,推测可能在粘膜上皮细胞尚未发生形态学改变时其细胞表面的糖基链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 食管上皮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