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园林的思想内涵与规划设计实践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建宁 方岚 刘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4-39,共6页
"生态园林"的概念自从提出来就定义宽泛,人们的理解莫衷一是,其在实践中更是停留在表象或技术上,未在思想和方法等深层次上产生作用。应将园林学科特点与生态学结合,探讨生态园林的思想内涵,形成基于生态学的园林规划设计思... "生态园林"的概念自从提出来就定义宽泛,人们的理解莫衷一是,其在实践中更是停留在表象或技术上,未在思想和方法等深层次上产生作用。应将园林学科特点与生态学结合,探讨生态园林的思想内涵,形成基于生态学的园林规划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出生态园林更为科学合理的定义,总结出生态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并以3个不同类型的案例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园林 思想内涵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口·源”的交汇--河北省(石家庄)第一届园林花卉博览会张家口园设计
2
作者 刘伟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2,共4页
张家口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园博园东北部的省内展区(燕赵园)内,占地面积约5 800m2。展园设计从张家口城址自然特征、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生活艺术等特点出发,从中提取以"交汇"为主题的城市特征,通过园林手法重新阐释了"... 张家口园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园博园东北部的省内展区(燕赵园)内,占地面积约5 800m2。展园设计从张家口城址自然特征、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生活艺术等特点出发,从中提取以"交汇"为主题的城市特征,通过园林手法重新阐释了"家""口""源"的地域景观特质。展园以地形塑造和植物景观为骨架,融合了张家口特色的长城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文化,并以五大主题景区构成园内多层面、立体化的空间游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张家口园 河北园博会 交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文化 被引量:93
3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共4页
风景园林创作是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景观特性,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是风景园林文化最主要的内涵之一。每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应该是能够反映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以... 风景园林创作是以特定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进行的空间整合活动,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具有与生俱来的地域景观特性,展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是风景园林文化最主要的内涵之一。每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设计都应该是能够反映地域自然景观特征以及人文景观特征的片段。只有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片段,才能使人们对地域的自然景观典型特征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认识,并最终反映出国土的自然景观类型及其典型特征。以商丘植物园为景观设计实例,探讨了再现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风景园林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域 自然景观 园林文化 商丘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学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思婧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2-57,共6页
可拓学是一种辅助策略生成的方法,正被逐渐应用到建筑、城乡规划等领域,先通过流程图和表格说明园林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说明可拓学引入园林设计的切入点和作用原理。阐述了可拓学基础知识,整理了发散与重构、共轭分析、相关网分析3种... 可拓学是一种辅助策略生成的方法,正被逐渐应用到建筑、城乡规划等领域,先通过流程图和表格说明园林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说明可拓学引入园林设计的切入点和作用原理。阐述了可拓学基础知识,整理了发散与重构、共轭分析、相关网分析3种可拓园林设计方法,初步构成可拓园林设计方法体系,并用1个实案例对可拓方法进行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拓学 园林设计 设计方法 设计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器尚象”到“立象尽意”——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5,共9页
中国园林长期忽视对设计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首先溯源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分析传统造物设计过程,阐明了"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循此在造园活动中,由于对"意境"的更高追求,形成了"立象尽意"的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长期忽视对设计方法的关注和研究。首先溯源古人的造物设计思想,分析传统造物设计过程,阐明了"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方法。循此在造园活动中,由于对"意境"的更高追求,形成了"立象尽意"的传统园林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根源于国传统的形象思维方式,并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和相对局限性。因此,要认清中西方园林设计方法的利弊,并借鉴西方逻辑思维方法,取长补短,中国园林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传统园林 设计方法 意象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拾金瓯一片”--第八届中国(重庆)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温州园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建宁 刘伟 马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9-32,共4页
温州园位于第八届重庆园博园西北部的"现代园"展区的最南端,是"现代园"展区的起点,占地面积约1 500m2。温州园以"金瓯园"为题,以温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山水、城市格局、山水文化和瓯越特产为原型,从中提取... 温州园位于第八届重庆园博园西北部的"现代园"展区的最南端,是"现代园"展区的起点,占地面积约1 500m2。温州园以"金瓯园"为题,以温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山水、城市格局、山水文化和瓯越特产为原型,从中提取适宜的园林主题和造园要素,并结合园址的用地特征,力求创造富有温州地域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园林景观。展园设计充分利用了园址的现状地形变化,将平面设计与竖向变化相结合,形成园内多层面、立体化的空间游览体验。全园设有1个主入口和2个次入口,并利用5大主题景区展示了温州独有的瓯越文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温州园 重庆园博会 山水园 瓯越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人工之量,增自然之量--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内涵与方法 被引量:18
7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8,共4页
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出现的"减量设计",则要求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离不开对风景园林... 在当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出现的"减量设计",则要求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然而,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离不开对风景园林的综合功能和社会定位把握,提高风景园林在展现自然风貌,改善生态环境,引导生活方式和弘扬文化价值方面的作用,才是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核心思想与工作重点。因此,"减量设计"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减少多余的、不必要的各种"量",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增加不足的、被忽视的各种"量",增与减相结合,从而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自然、生态、环境等技术含量,展现自然文化的真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减量设计 自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水·鸟·海·人的和谐共生——秦皇岛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整治工程
8
作者 朱建宁 《园林》 2008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林地、水体和鸟类是该森林公园中最主要的三大自然要素,海滨环境是场地依托的自然载体,人类活动是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解决场地中林地、水体、鸟类所面临的问题,营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同时寻求一种林、水、鸟、... 林地、水体和鸟类是该森林公园中最主要的三大自然要素,海滨环境是场地依托的自然载体,人类活动是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因此,如何解决场地中林地、水体、鸟类所面临的问题,营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环境,同时寻求一种林、水、鸟、海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生方式,是本次景观整治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共生 森林公园 海滨环境 鸟类 水体 整治工程 公园景观 秦皇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性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框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吉伟 朱建宁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99-104,共6页
城市建成或设计在建过程中的公共空间景观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影响而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重申基于在地性的设计是必要的。在阐释“在”的介词-名词-动词属性及“地”的多尺度时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认知-转换设计框架:梳理出物质... 城市建成或设计在建过程中的公共空间景观正面临着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影响而出现诸多问题,因此,重申基于在地性的设计是必要的。在阐释“在”的介词-名词-动词属性及“地”的多尺度时空内涵的基础上,构建认知-转换设计框架:梳理出物质性实体-空间要素分类体系;基于形态学-类型学-发生学构建综合的认知方法体系;归纳出引入、共生、象征3种场地介入方式;基于类推原理总结出实体要素-空间要素-比例尺度-结构模式转换4种设计方法。最后详细总结各要素的认知关键点,并以案例解析的方法验证框架的合理性,以期为在地设计提供逻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在地性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认知-介入-转换设计框架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具有场地特征的城市公园——以义乌站前公园设计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云峰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6-79,共4页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导致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受到巨大的影响。首先从中国城市新区建设的现状切入,分析忽视原有场地的优势资源,一味的拆除、改建是城市新区建设的主要误区。其后提出应对误区,需要从更深层面认识自然、正...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导致城市周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受到巨大的影响。首先从中国城市新区建设的现状切入,分析忽视原有场地的优势资源,一味的拆除、改建是城市新区建设的主要误区。其后提出应对误区,需要从更深层面认识自然、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和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风景园林师应加深对场地自然特征、文化特征的认识,以营造的自然作为园林设计的主体。最后,以义乌站前公园设计为例,介绍如何在城市新区营造富有场地特征的城市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场地特征 城市公园 自然 生态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及在公园鸟类微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颖 朱建宁 《风景园林》 2021年第2期96-102,共7页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 生境单元制图是一种能够有效表征生境质量分布、景观单元类型等信息的图示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物种生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景观规划等领域。但在城市绿地尺度下的应用实例较少,且缺乏从风景园林师角度来构建的分类、制图体系。以北京市3个中小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鸟类作为目标类群,构建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方法。对3个公园的微生境组成、生境结构情况、鸟类物种分布进行空间图示化、数据量化的信息整理,并根据鸟类的空间分布与生境使用频率,对公园微生境具有相似偏好的鸟类进行聚类运算。研究结果显示,样点公园的微生境类型数量与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SHDI)、鸟类多样性存在正向变化关系。不同鸟类对公园微生境的具体偏好趋势与其所属鸟类行为集团大体一致,并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研究结果符合景观生态学与城市鸟类学规律,说明融入风景园林因子的生境单元制图法在小尺度绿地生境研究中的可行性,可作为城市绿地微生境保护与营造研究的基础。首次将风景园林因子引入以往的生境单元制图体系中,将该方法扩展至园林中的微生境等级,并结合鸟类数据进行可行论证。旨在将过往研究中的生境分类体系与风景园林师常用的设计逻辑相结合,为后续生境设计研究提供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单元制图法 微生境 鸟类生境 城市公园 风景园林因子 生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 被引量:145
12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完善的... "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不仅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园林绿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其建设应从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保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退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地环境防护体系;目标在于探索自然的合理利用方式,从而改善生态与环境、节约资源与能源,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类型可分为挖潜、保土、节水、节能、节材几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和谐发展 节约型园林 可持续发展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揽青山入怀,挟塔影入园”--苏州园林外围环境及对外借景要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晓明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前关于苏州园林对外借景景物的研究,缺乏对已经消失的园林的全面总结和归纳。通过对苏州园林大量借景史料的梳理,以及历史上苏州园林外围环境中景物和空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苏州园林6类12种对外借景要素,并分析统计出苏州园林两... 目前关于苏州园林对外借景景物的研究,缺乏对已经消失的园林的全面总结和归纳。通过对苏州园林大量借景史料的梳理,以及历史上苏州园林外围环境中景物和空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出苏州园林6类12种对外借景要素,并分析统计出苏州园林两种最主要的借景要素。最后分析了借景要素的时空变化性及其附属景象。理清这些问题对园林借景研究的深入开展将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苏州园林 借景 借景要素 外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风景园林创作过程中引入可拓学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思婧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1,共7页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过程更容易被人把握,并为今后的人工智能辅助方案设计做铺垫,引入了逻辑严谨、思维过程透明的可拓学方法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可拓学是一门基于数学逻辑的推演方法,通过对事物构成要素进行拆解与转换来解决矛盾问题。... 为了让风景园林设计过程更容易被人把握,并为今后的人工智能辅助方案设计做铺垫,引入了逻辑严谨、思维过程透明的可拓学方法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可拓学是一门基于数学逻辑的推演方法,通过对事物构成要素进行拆解与转换来解决矛盾问题。拥有形式化模型,推演过程和结果都由文字和数学逻辑符号构成,能够清晰呈现思维过程,在寻找设计策略和推广设计方法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可拓学的基本逻辑细胞是"基元",基本思维模式包括菱形思维模式、逆向思维模式、共轭思维模式和传导思维模式,逻辑细胞和基本思维模式是运用可拓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灵活组合运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使创作过程更为理性、更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可拓学 风景园林设计 设计方法 创作 思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的巴黎城市园林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柳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5,共5页
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巴黎进行了城市空间的改造,与之同期进行的公共园林建设更是彻底地改写了巴黎的城市环境。正是这一时期巴黎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开始具备了环境整治的概念,开始了对园林现实存在意义的探求。分析了这一时期法国城市园... 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巴黎进行了城市空间的改造,与之同期进行的公共园林建设更是彻底地改写了巴黎的城市环境。正是这一时期巴黎城市公共园林的建设开始具备了环境整治的概念,开始了对园林现实存在意义的探求。分析了这一时期法国城市园林产生的原因以及巴黎城市园林的4种类型和特征,结合我国城市园林发展现状进行了指导性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巴黎 城市 城市园林 城市公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园林在18世纪欧洲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建宁 张文甫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95,共6页
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它对欧洲人造园观念的转变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热"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阐述欧洲人对中国造园要素和手法的模仿以及在造园思想上... 18世纪下半叶,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模仿中国园林的造园热潮,它对欧洲人造园观念的转变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中国热"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阐述欧洲人对中国造园要素和手法的模仿以及在造园思想上的异同,着重论述欧洲园林在园林建筑、理水、掇山叠石、植物配置等方面向中国园林的借鉴、学习之处,并从自然观的角度探究中西方园林在造园思想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以历史和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一时期的中西方园林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18世纪 中国热 欧洲园林 中国园林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阐释自然观的技艺——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定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风景园林主要是阐释人们自然观的技艺,自然—文化关系构成了风景园林艺术的核心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这2种彼此对立的自然观。为了树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自然观,需重新审视风景园林理应表达的自然—文... 风景园林主要是阐释人们自然观的技艺,自然—文化关系构成了风景园林艺术的核心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实存在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这2种彼此对立的自然观。为了树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自然观,需重新审视风景园林理应表达的自然—文化关系,一方面要继承天人合一观崇尚的自然思想,主动地适应自然和欣赏自然;另一方面又要发扬天人相分观崇尚的科学精神,能动地利用自然为社会服务,通过在改善国土自然风貌和城乡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明确风景园林学科的社会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观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然和谐为美的现代城市景观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建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88,共5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阐释了城市景观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城市景观构成的5大要素:城址、街区、标志性建筑、道路以及园林绿地。这5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中的一系列景观单元,从而集合成一个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景观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阐释了城市景观的概念,并详细分析了城市景观构成的5大要素:城址、街区、标志性建筑、道路以及园林绿地。这5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城市中的一系列景观单元,从而集合成一个城市的景观整体。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现状,进一步从6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旨在为现阶段的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 和谐 要素 城市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朱建宁 《风景园林》 2010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林艺术 研究 文化特征 自然环境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何学原理与规则式园林造园法则 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建宁 《风景园林》 201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几何学作为经典的思维论证方法,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都具深远影响。由几何学演绎出的"公理化方法"更加强调元素结构和逻辑推理,从而形成西方人注重理性的设计思维和园林风格。研究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例,从建筑与... 几何学作为经典的思维论证方法,对西方的哲学、科学和文化艺术都具深远影响。由几何学演绎出的"公理化方法"更加强调元素结构和逻辑推理,从而形成西方人注重理性的设计思维和园林风格。研究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例,从建筑与园林的布局、园林要素的形体处理、几何学透视及空间的透视校正等方面,论述了几何学对规则式园林造园法则的具体影响,提出了西方规则式园林中蕴含的理性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学 规则式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造园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