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型特种车辆综合传动左右支撑垂直振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国良 张小强 +2 位作者 庞煜 于超婕 董超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通过以某特种车辆为试验平台,开展典型路面、典型车速下综合传动左右支撑垂直振动试验研究,获取了比利时路、起伏土路、搓板路、碎石路、铺面路几种路况下的典型车速下的综合传动左右支撑垂直振动数据,为综合传动输出端左右弹性元件的... 通过以某特种车辆为试验平台,开展典型路面、典型车速下综合传动左右支撑垂直振动试验研究,获取了比利时路、起伏土路、搓板路、碎石路、铺面路几种路况下的典型车速下的综合传动左右支撑垂直振动数据,为综合传动输出端左右弹性元件的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传动 垂直振动 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油气弹簧生热机理和热模型研究
2
作者 聂维 何洪文 +1 位作者 孙宇 万义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5-3563,共9页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工作过程中油气弹簧2种工作介质的温度变化特性。设计试验对油气弹簧的热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做功是油气弹簧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油液温度比气体温度上升更快、平衡温度更高,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油气弹簧不同工作介质的温升情况,为油气弹簧热-机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热机理 能量交换 热阻网络 温度分布 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装甲车辆T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谭伟 张骅 +2 位作者 韩文政 徐滨士 胡勇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0-543,共4页
本文对转炉 6 16装甲钢T型焊接接头四点弯曲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阐述了提高T型焊接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 :焊趾砂轮打磨能够改善焊缝与热影响区(HAZ)过渡部位形状 ,增大过渡圆弧半径 ,并且能去除焊趾处... 本文对转炉 6 16装甲钢T型焊接接头四点弯曲低周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阐述了提高T型焊接接头低周疲劳寿命的有效措施。研究表明 :焊趾砂轮打磨能够改善焊缝与热影响区(HAZ)过渡部位形状 ,增大过渡圆弧半径 ,并且能去除焊趾处咬边、夹渣等焊接缺陷 ,降低了应力集中 ,从而提高疲劳寿命 ;钨极氩弧焊 (TIG)修整虽能改善焊缝形状 ,但弧坑处易于产生裂纹 ,疲劳寿命降低 ;自制钛酸型TWE312不锈钢焊条的抗裂性和工艺性能较A14 7碱性焊条好 ,其焊接接头的疲劳寿命有一定的提高。疲劳裂纹起裂位于热影响区半熔化区和焊缝不完全混合区 ,并向基体扩展 ,与实际装甲车辆裂纹的萌生部位及扩展途径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甲车辆 T型焊接 接头 疲劳寿命 低周疲劳 焊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单轮悬挂系统建模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星国 张刃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81-85,共5页
以某履带车辆悬挂系统为例,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单轮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与冲击碰撞原理,研究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对悬挂系统性能影响及车体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缓冲、吸振性能。结果表明,车辆单轮悬挂模型及动力学仿真... 以某履带车辆悬挂系统为例,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单轮动力学模型。基于车辆动力学与冲击碰撞原理,研究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对悬挂系统性能影响及车体行驶过程中悬挂系统缓冲、吸振性能。结果表明,车辆单轮悬挂模型及动力学仿真具有简单、可靠、快速等特点,可一定程度上替代整车仿真。油气弹簧与液压缓冲器组成的悬挂系统有非线性、变阻尼特性,在大振幅激励下减振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系统 单轮系统 油气弹簧 液压缓冲器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强化学习混合动力履带车辆能量管理 被引量:4
5
作者 邹渊 张彬 +4 位作者 张旭东 赵志颖 康铁宇 郭玉枫 吴喆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59-2169,共11页
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由于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离散化,处理高维问题时存在“维数灾难”的困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采用两个具有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连续控制,消... 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策略由于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离散化,处理高维问题时存在“维数灾难”的困扰。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采用两个具有归一化优势函数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连续控制,消除离散化。在对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动力总成建模的基础上,完成深度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的框架搭建和参数的更新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输出更为细化的控制量以及更小的输出波动性,与深度Q学习算法相比,对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履带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升了3.96%.通过硬件在环仿真实验验证了强化学习能量管理算法的适应性,以及在实时控制环境下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能量管理策略 归一化优势函数 连续控制 串联式混合动力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集装箱房屋横向刚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淑芬 郑美玲 李宝玉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集装箱房屋是一种新兴的钢结构房屋,目前的设计规范还不完善,基于此通过对集装箱房屋中强度较弱一箱体结构模块进行横向刚性试验工况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同时对箱体进行抽样检验,可以得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变形值吻合较好,并在结构不足... 集装箱房屋是一种新兴的钢结构房屋,目前的设计规范还不完善,基于此通过对集装箱房屋中强度较弱一箱体结构模块进行横向刚性试验工况的有限元模拟分析;同时对箱体进行抽样检验,可以得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变形值吻合较好,并在结构不足位置给出结构改进方案,验证改进方案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装箱房屋模块 横向刚性试验工况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车辆连接件复合粉末渗锌与锌铝共渗工艺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肖林林 班塞迷塔 +2 位作者 郑楠楠 张宝东 范永哲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通过对粉末渗锌以及锌铝共渗两种类似的表面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锌温度最低可降至(350±10)℃,而锌铝共渗温度最低为(410±10)℃,保温时间120~150 min;渗层保持在25~30μm时锌铝共渗较渗锌的耐盐雾性能好;封闭层对渗... 通过对粉末渗锌以及锌铝共渗两种类似的表面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锌温度最低可降至(350±10)℃,而锌铝共渗温度最低为(410±10)℃,保温时间120~150 min;渗层保持在25~30μm时锌铝共渗较渗锌的耐盐雾性能好;封闭层对渗锌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渗锌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粉末渗锌 锌铝共渗 耐磨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益生产在车辆涂装生产线的应用
8
作者 任雁 王亮 +3 位作者 毕泗元 李宏伟 陈泳 肖林林 《内燃机与配件》 2014年第10期24-26,共3页
为满足现代化大批量涂装生产精益化的要求,实现高效、低耗、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将车辆涂装传统的高耗能、低效率涂装厂房改造成为精益生产、现代环保、操作方便、节约涂料的新型涂装生产线。改造后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提升了产品质... 为满足现代化大批量涂装生产精益化的要求,实现高效、低耗、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将车辆涂装传统的高耗能、低效率涂装厂房改造成为精益生产、现代环保、操作方便、节约涂料的新型涂装生产线。改造后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提升了产品质量,节省大量人力成本,实现了自动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安全可靠、环境友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装生产线 精益生产 自动输调漆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放式自动输送技术在特种车辆涂装的应用
9
作者 任雁 王亮 +3 位作者 毕泗元 李宏伟 张宝东 肖林林 《内燃机与配件》 2015年第8期26-28,共3页
为实现特种车辆涂装由粗放式、生产型制造向智能化精益制造的转变,在特种车辆的涂装生产线引进积放式自动输送技术,实现生产线自动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自动输送技术 精益生产 涂装生产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车辆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H_(∞)最优控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小龙 黄晋英 +1 位作者 吕海峰 魏成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246-251,共6页
针对考虑人体模型的五自由度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H_(∞)最优控制器。由于座椅悬架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和作动器未知输入在同一个通道内,所有扰动可视为集总干扰。通过结合低通滤波技术构造辅助变... 针对考虑人体模型的五自由度半主动座椅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的H_(∞)最优控制器。由于座椅悬架系统的未建模动态、参数不确定性和作动器未知输入在同一个通道内,所有扰动可视为集总干扰。通过结合低通滤波技术构造辅助变量,建立增广系统设计滑模观测器,成功实现了利用直接可测量加速度信息对集总干扰的估计,进而利用H_(∞)技术对滑模观测器估计误差和振动输入引起的干扰进行抑制。冲击工况和随机路面激励下的仿真结果表明:(1)滑模观测器能够精确估计座椅悬架系统的未知扰动;(2)带有滑模观测器干扰补偿的H_(∞)最优控制相较无补偿的H_(∞)控制和无控制,座椅悬架的性能指标与乘坐舒适性都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座椅悬架 半主动控制 滑模观测器 H_(∞)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履带车辆正独立式液压转向原理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健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6年第1期14-18,31,共6页
为某自行火炮正独立式双流变速箱机械转向系统的改进,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转向原理.通过研究和分析其转向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转向功率分配,建立了转向过程的数学模型,说明了其基本工作原理.该转向原理,对于某自行火炮机械转向... 为某自行火炮正独立式双流变速箱机械转向系统的改进,提出和设计了一种新型液压转向原理.通过研究和分析其转向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转向功率分配,建立了转向过程的数学模型,说明了其基本工作原理.该转向原理,对于某自行火炮机械转向系统的改造,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以在新一代变速箱的设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与当今广泛流行的零差速式液压转向系统不同的新型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转向 变速装置 履带车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车辆侧减速器密封性能可靠性台架试验研究
12
作者 黄国良 龚雪莲 +3 位作者 郭玉枫 丁超 庞煜 高剑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通过对侧减速器密封装置潜在故障FMEA分析,确定潜在故障模式与故障机理对应的敏感应力和主要环境因素,对侧减速器施加适当的环境应力和工作载荷,进行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侧减速器密封性能可以满足可靠性使用寿命的要求.
关键词 侧减速器 密封性能 台架试验 密封的使用寿命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辆隔热传热性能仿真分析
13
作者 吴盟 胡顺京 +2 位作者 刘文 张木星 李华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2年第3期26-31,46,共7页
本文研究对象为极寒工况下特种车辆,要求对其极寒工况下车辆内部进行传热分析,得到内部温度场分布云图.以各部分零部件数学模型为基础,运用传热理论,进行整车温度场稳态分析.
关键词 特种车辆 传热仿真 建模 温度场分析 极寒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柴油机低温起动及暖机过程的颗粒排放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智焜 吴晗 +3 位作者 张树纯 张贵贤 常江 李向荣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51-2862,共12页
低温环境下重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碳烟颗粒排放较高,严重影响起动效率。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受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的影响,为揭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的碳烟颗粒排放变化规律,通过单缸发动机台架试验,对起动和暖机过程不同初始水温油... 低温环境下重型柴油机起动过程碳烟颗粒排放较高,严重影响起动效率。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性能受冷却液和润滑油温度的影响,为揭示低温环境下柴油机起动过程的碳烟颗粒排放变化规律,通过单缸发动机台架试验,对起动和暖机过程不同初始水温油温条件下的缸内压力、碳烟烟度和颗粒物浓度排放进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低温起动初期碳烟排放最高,随着起动和暖机过程中水温油温升高碳烟排放逐渐降低,聚集态颗粒数浓度降低,核态颗粒数浓度升高,总颗粒数浓度受核态颗粒主导而升高;低温起动时提高初始水温、油温,起动和暖机过程中碳烟排放降低,核态颗粒数浓度、粒径、表面积和质量均降低,聚集态颗粒数浓度降低,大尺寸聚集态颗粒增多使得颗粒表面积和质量升高;低温环境下提高加温锅的加热能力以升高初始水温油温,可降低起动过程的碳烟和颗粒数排放,有助于提高起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柴油机 低温起动 暖机 颗粒排放 碳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未知环境探索的分层架构路径规划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杰 张旭东 +2 位作者 耿江波 常云斐 邹渊 《集成技术》 2024年第2期52-63,共12页
为实现无人平台在未知环境下的高效路径探索,该文提出了一种以“感知-规划-控制”分层架构为基础的路径规划算法。在感知层通过Cartographer建图算法实时构建未知环境的二维栅格地图。在规划层,通过Canny边缘检测、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为实现无人平台在未知环境下的高效路径探索,该文提出了一种以“感知-规划-控制”分层架构为基础的路径规划算法。在感知层通过Cartographer建图算法实时构建未知环境的二维栅格地图。在规划层,通过Canny边缘检测、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效能函数评估选择最佳探索目标点,并在规划的效能函数中引入探索方向延续性概念,克服了传统路径规划反复探索已知环境的难题。在控制层,通过概率路线图算法规划从当前位姿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并通过纯跟踪算法和向量直方图算法实现了路径无碰撞跟踪。3种典型环境下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在不同环境下均具有较高的探索效率和完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无人平台 分层架构 未知环境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合器摩擦副微观粗糙表面滑动接触特性研究
16
作者 董玮 魏成思 +2 位作者 郑长松 王茜 李超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24年第3期7-11,30,共6页
考虑离合器摩擦元件实际形貌特征,建立了摩擦表面微凸体二维挤压和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摩擦表面的微观接触特性.摩擦表面间的接触实际为微凸体的相互挤压,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加,摩擦表面接触微凸体的个数逐渐增加,实际接触微凸体数... 考虑离合器摩擦元件实际形貌特征,建立了摩擦表面微凸体二维挤压和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摩擦表面的微观接触特性.摩擦表面间的接触实际为微凸体的相互挤压,随着施加载荷的增加,摩擦表面接触微凸体的个数逐渐增加,实际接触微凸体数量的变化影响单个微凸体的承受载荷.摩擦表面之间的滑动接触实际上是微凸体的相对挤压和剪切,并且致使微凸体顶部产生弹塑性变形的过程.本研究为摩擦元件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合器 摩擦元件 微凸体 接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动力学建模及特性研究
17
作者 汪浒江 王涛 +2 位作者 林宇 杜甫 冯文韬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22-2132,共11页
浮动式配流盘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轴向柱塞泵/马达高转速下缸体倾覆的难题,契合了其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在近年来得到重视。然而,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所特有的结构,仍然缺乏系统级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限制了浮动式配流... 浮动式配流盘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轴向柱塞泵/马达高转速下缸体倾覆的难题,契合了其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在近年来得到重视。然而,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所特有的结构,仍然缺乏系统级的动力学建模及动态特性研究,限制了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产品的设计。本文针对浮动式配流盘柱塞泵马达系统,建立了考虑其详细结构特征的完全参数化描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着重研究了其高压油路以及辅助液压腔油液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油路表现出“瞬降缓升”的“锯齿形”压力脉动特征,且脉动剧烈。在泵转速1 000 r/min,高压油路平均压力20、40 MPa两个压力等级下,脉动幅值分别高达±1.5和±3 MPa。辅助液压腔油液压力呈现“快速跟随、缓慢下降”的动态变化规律,即辅助液压腔一旦与高速旋转的柱塞腔接通,其油液压力几乎立即无衰减、无滞后地跟随柱塞腔压力变化。而当与柱塞腔脱离之后,其还能很好地维持住腔内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马达 浮动式配流盘 高压油路 辅助液压腔 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行驶系统数学模型及张紧力计算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星国 潘仕卫 +2 位作者 尤小梅 叶明 龚雪莲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6-190,共5页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履带系统的结构,分析履带系统各部分受力,建立负重轮及其曲臂、诱导轮及其曲臂的数学模型,得到履带系统各部位的张紧力以及地面对负重轮法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Recurdyn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多工况下的仿真,得到履带张... 根据高速履带车辆履带系统的结构,分析履带系统各部分受力,建立负重轮及其曲臂、诱导轮及其曲臂的数学模型,得到履带系统各部位的张紧力以及地面对负重轮法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Recurdyn整车动力学模型,进行多工况下的仿真,得到履带张紧力、以及负重轮法向力的仿真结果,将仿真与公式计算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结果与RecurDyn仿真结果具有很好的符合度,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为履带行驶系统张紧力的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带车辆 张紧力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轮钢18Cr2Ni4WA磨削烧伤实验及仿真预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志强 黄迪青 +4 位作者 周天丰 李宏伟 乔治 王西彬 刘心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95-2001,共7页
18Cr2Ni4WA钢以其韧性好和强度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螺旋伞齿轮等重载齿轮的生产与制造。磨齿作为齿轮加工的最后工序,磨削区域较高温度场容易引起磨削烧伤发生,使加工表面质量和疲劳寿命难以保证。针对齿轮钢18Cr2Ni4WA磨削烧伤问题,设... 18Cr2Ni4WA钢以其韧性好和强度高的特点,广泛使用于螺旋伞齿轮等重载齿轮的生产与制造。磨齿作为齿轮加工的最后工序,磨削区域较高温度场容易引起磨削烧伤发生,使加工表面质量和疲劳寿命难以保证。针对齿轮钢18Cr2Ni4WA磨削烧伤问题,设计SG砂轮磨削实验,研究其发生磨削烧伤时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预测烧伤层深。研究结果表明:当砂轮速度为20.3m/s、工件速度为0.03m/s、磨削深度大于0.05mm时工件发生磨削烧伤,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加,烧伤程度加重,磨削表面氧化层颜色由淡黄色转为褐色最后呈现青色,表面形貌由纹理清晰转为涂覆;工件产生回火烧伤时,产生硬度较低的回火索氏体;烧伤层深的仿真模拟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对磨削烧伤预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表面与界面 磨削烧伤 齿轮钢 显微硬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免疫算法的离散隐马尔科夫故障诊断模型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小强 朱文辉 +1 位作者 康铁宇 黄晋英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解决离散隐马尔科夫模型在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自适应性和泛化性问题。方法建立人工免疫优化模型,将包含易被误判样本的多样本集作为抗原,以其正确识别率为适应度函数,不断对初始观测矩阵进行增殖、变异和选择,获得识别率最高时... 目的解决离散隐马尔科夫模型在行星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自适应性和泛化性问题。方法建立人工免疫优化模型,将包含易被误判样本的多样本集作为抗原,以其正确识别率为适应度函数,不断对初始观测矩阵进行增殖、变异和选择,获得识别率最高时的初始观测矩阵,利用人工免疫算法对隐马尔科夫故障诊断模型的初始观测矩阵进行优化。结果将该方法应用于行星齿轮箱的故障诊断中,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对比试验、单样本和多样本优化对比试验,验证了优化后的隐马尔科夫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效果。结论优化后的隐马尔科夫故障诊断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诊断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离散隐马尔科夫模型 Discrete Hidden MARKOV Model(DHMM) 人工免疫优化 行星齿轮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