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HLA-Ⅱ类PCR-SSP基因分型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郑黎燕 孔繁华 +5 位作者 屠敏 金荔 陈兴国 奚永志 郭斯启 刘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为满足临床骨髓移植对HLA配型的要求,本研究采用先进、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和低分辨率与高分辨率HLA-ⅡPCR—SSP分型方法,对150例临床骨髓移植供、受者进行HLA-Ⅱ类分型研究,并且对分型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时间释放DNA聚合酶活性... 为满足临床骨髓移植对HLA配型的要求,本研究采用先进、快速的DNA提取方法和低分辨率与高分辨率HLA-ⅡPCR—SSP分型方法,对150例临床骨髓移植供、受者进行HLA-Ⅱ类分型研究,并且对分型方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随时间释放DNA聚合酶活性的分型方法。结果表明:D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微量HLA-Ⅱ类DNA分型方法对DNA样本的要求,200μl全血DNA产量为4—12μg,A260/A280为1.7~1.9。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HLA-Ⅱ类PCR-SSP均具有良好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低分辨率HLA-Ⅱ类PCR—SSP方法耗时1.5小时,适用于同胞兄弟姐妹间的骨髓移植配型。高分辨率HLA-Ⅱ类亚型PCR-SSP分型方法耗时2小时50分钟,适用于同胞兄弟姐妹间骨髓移植配型的特殊病例和无血缘关系骨髓移植供、受者间的配型。本研究的分型方法对于推动我国骨髓移植工作的开展和未来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HLA-Ⅱ类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基因分型 组织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rhGM-CSF cDNA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棋浓 王恒梁 +3 位作者 苏国富 张述 鲍云华 赵瑞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将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G1),以30μg和60μg的剂量分别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观察不同剂量的质粒(pCG1)在小鼠体内分泌表达rhGM-CSF的情况。ELISA检测表明,注射6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中测得... 将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G1),以30μg和60μg的剂量分别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观察不同剂量的质粒(pCG1)在小鼠体内分泌表达rhGM-CSF的情况。ELISA检测表明,注射6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中测得的rhGM-CS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而注射3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中rhGM-CS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以60μg质粒DNA直接注射骨骼肌后第15~20天左右表达量最高,平均约91ng/ml。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注射6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能维持GM-CSF依赖的TF-1细胞的生长。这提示用质粒DNA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时,质粒DNA必须达到足够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M-CSF CDNA 直接注射 小鼠 骨骼肌 表达 基因治疗 基困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和缺失(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莉 董陆佳 +2 位作者 田方 刘广贤 李春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 FHIT基因位于染色体 3p14 .2 ,实验室的研究证实FHIT基因具有抑癌基因活性。FHIT基因异常表达或表达缺失出现在多种实体肿瘤和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为了探讨白血病细胞中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采用巢式RT PCR法对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骨髓瘤 (MM )等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检测 ,并对FHIT基因转录本进行序列测定。 98份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标本中AML 38例 ,ALL16例 ,CML 34例 ,其它恶性血液病 10例。全部患者经骨髓细胞形态检查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肝素抗凝骨髓或外周血 2 - 3ml,分离单个核细胞 ,取 5× 10 7个细胞 ,用RTIZOL 试剂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 ,行PCR扩增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回收目的片段 ,克隆到PGEM T载体 ,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在 5 5 / 98(5 6 % )的被检测病例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在AML、ALL和CML异常表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2 / 38(5 8% ) ,9/ 16(5 6 % )和 19/ 34(5 6 % )。正常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未见有FHIT基因的异常表达。 4 3/ 98(44 % )的患者表达正常转录本 (Ⅰ型 ) ,4 0 / 98(4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染色体 抑癌基因活性 FHIT基因表达异常 基因缺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急性髓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A抗原的三维结构模型预测GVHD的发生<英文>
4
作者 任素萍 孔繁华 +4 位作者 孙玉英 金荔 屠敏 陈兴国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如何准确预测GVHD的发生始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中十分棘手的难题。采用HLA抗原三维结构的模型来预测GVHD的发生是移植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我们在对17个移植家系进行筛选时,发现了一个供、受体HLA-A位点不合的家系,临床移植后... 如何准确预测GVHD的发生始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中十分棘手的难题。采用HLA抗原三维结构的模型来预测GVHD的发生是移植免疫研究的最新进展之一。我们在对17个移植家系进行筛选时,发现了一个供、受体HLA-A位点不合的家系,临床移植后该患者发生了Ⅳ级GVHD。本实验采用南分辨巢式PCR-SSP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患者的HLA-A位点发生了重组(A^*6901→A^*0201)。进行蛋白质三维结构模型分析显示,供、受体差异抗原的空间构象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会成为移植后发生GVHD的分子基础,从而验证了我们的实验结果和理论推断。由此可见,该HLA抗原三维结构模型在预测GVHD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分子构象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模拟肽/非肽刺激造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袁志宏 奚永志 孔繁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6,共4页
能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血小板生成素 (TPO)等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造血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近年来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等技术业已筛选出类似于细胞因子活性的模拟肽类和非肽... 能刺激造血的细胞因子如红细胞生成素 (EPO)和血小板生成素 (TPO)等通过与其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调控造血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近年来利用噬菌体展示文库等技术业已筛选出类似于细胞因子活性的模拟肽类和非肽类小分子 ,经体外和动物试验证实它们具有类似于细胞因子的刺激造血生物学功能。这为进一步探讨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筛选出理想的模拟其它细胞因子功能的小分子肽 /非肽类药物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概述了模拟红细胞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等细胞因子的肽类 /非肽类小分子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肽类/非肽类模拟物 红细胞生成素 血小板生成素 噬菌体展示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研究急性白血病的髓过氧化物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艾辉胜 朱元晓 +4 位作者 沈倍奋 赖春宁 骈淮媛 曹履先 郭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87例急性白血病、7株白血病细胞系和7例正常骨髓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7例正常骨髓细胞几乎不表达MPO mRNA;粒(单核)细胞系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不同程度表达MPO ...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87例急性白血病、7株白血病细胞系和7例正常骨髓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7例正常骨髓细胞几乎不表达MPO mRNA;粒(单核)细胞系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细胞不同程度表达MPO mRNA;淋巴细胞系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不表达MPOmRNA;7例难分类急性白血病(UAL)中,4例表达MPO mRNA并对髓系抗原阳性;诊断为极低分化的AML;2例只表达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考虑为早期B细胞ALL;1例无任何细胞标志,考虑为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病。上述结果表明,用ISH-SAG检测MPOmR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为确诊AML和区分ALL提供了一个更为有用的新手段,特别对识别停滞在细胞分化早期的AML意义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基因表达 急性白血病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DQB1-PCR-SSP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玉英 孔繁华 +4 位作者 奚永志 刘广贤 陈兴国 金荔 孙成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9-44,共6页
为了改进骨髓移植中供、受体配型技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建立了新的HLA-DQB1-PCR-SSP方法。利用澳大利亚皇家医院赠送的HLA标准分型细胞对自行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发现该引物设计合理、扩增特异。通过内部阳性对照引物的设... 为了改进骨髓移植中供、受体配型技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改进、建立了新的HLA-DQB1-PCR-SSP方法。利用澳大利亚皇家医院赠送的HLA标准分型细胞对自行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进行鉴定,发现该引物设计合理、扩增特异。通过内部阳性对照引物的设立,可较容易地将纯合子及杂合子分型细胞分开,并对个体DNA进行了尝试。结论表明,HLA-DQB1-PCR-SSP快速、简便、灵敏、重复性好,结果易于判断,适于小样本及急症病人的器官及骨髓移植配型,是比较理想的HLA-Ⅱ类基因分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QB1-PCR-SSP方法 HLA-DQB1基因 骨髓移植 纯合子细胞 杂合子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体液中有机锗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军华 方挺 +1 位作者 徐卓立 陈友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7-61,共5页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及动物口服丙氧锗二酸(Ge-132)后血浆及尿中锗浓度的方法。样品无需预先处理,加入Triton X-100后,可直接测定。为排除未消化生物样品对测定的干扰,本法对基体改进剂硝酸镍及硝酸钙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本文研究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人及动物口服丙氧锗二酸(Ge-132)后血浆及尿中锗浓度的方法。样品无需预先处理,加入Triton X-100后,可直接测定。为排除未消化生物样品对测定的干扰,本法对基体改进剂硝酸镍及硝酸钙的作用进行了比较,认为硝酸镍虽可明显提高水溶液中锗的吸收值,但对血浆中锗的影响不如硝酸钙,且镍浓度的变化对锗吸收的影响也较大,约需3~4mg/ml为宜。而钙剂对血浆及水溶液中锗的影响近似,含钙量大于0.5mg/ml均可获得相同的效果。残留在石墨炉中碳渣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采用通氧的办法消除了影响。本法绝对灵敏度为34pg/0.0044A,检出下限为1.6×10^(-9)g,线性范围0~200ng/ml Ge,变异系数(4个浓度)1.46~3.1%(n=10),回收率(4个浓度)为95.5~1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氧锗二酸 血浆 尿 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端粒酶系统与人类造血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爽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71-174,共4页
人类造血细胞与大多数体细胞一样,其端粒也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不断丧失,因此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以及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其端粒的平均长度是不同的,并显示出相应不同的增殖和分化潜能与支持造血能力。端粒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 人类造血细胞与大多数体细胞一样,其端粒也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不断丧失,因此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细胞以及不同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其端粒的平均长度是不同的,并显示出相应不同的增殖和分化潜能与支持造血能力。端粒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延缓造血干细胞自身端粒缩短的速度,但决不能完全阻止其丢失,并且正常造血细胞与恶性血液肿瘤细胞的端粒长度及其端粒酶活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发现为更深入地探讨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凋亡的调控机制以及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的新策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端粒酶 造血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自我更新 增殖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京 俞受程 +3 位作者 马恩普 林育松 苏航 刘秀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观察了大剂量放、化疗加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21例病人接受此治疗。分别用DS(9例)、G-CSF(4例)和CTX+G-CSF(8例)动员造血干细胞。17例行大剂量化疗(CVAP方案;其中2例结合TBI);3例为超大剂量... 观察了大剂量放、化疗加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有21例病人接受此治疗。分别用DS(9例)、G-CSF(4例)和CTX+G-CSF(8例)动员造血干细胞。17例行大剂量化疗(CVAP方案;其中2例结合TBI);3例为超大剂量化疗(CVB方案),均在给药结束后48小时回输分离细胞;1例单行TLI1次。在移植组21例中可评价的病人19例,其中CR10例(53%),PR7例(37%),SD2例(10%)。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44%(8/18),27%(4/15),25%(2/8),无病生存者5例(7-49个月,中位生存32个月),1例CR者出院后2个月死于肺部感染,余均死于本病。疗效高于常规化疗组。骨髓抑制是主要的毒副作用,2例在化疗极期死于感染。超大剂量化疗时并发症较严重,骨髓恢复较慢。但全组绝大多数病人均完全度过骨髓抑制极期。结论提示,对于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大剂量放、化疗结合APBSCT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大剂量化疗的疗效似不低于超大剂量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化疗 放疗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的基因重排及免疫学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艾辉胜 曹履先 +5 位作者 骈淮媛 刘新祥 朱元晓 赖春宁 张贺秋 申明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51-56,共6页
本文联合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分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及电镜下过氧化物酶(EMPO)等多参数研究分析了1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结果发现,AUL均缺乏典型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特征,8例表达CD_9... 本文联合用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免疫学分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及电镜下过氧化物酶(EMPO)等多参数研究分析了14例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结果发现,AUL均缺乏典型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特征,8例表达CD_9、HLA-DR抗原及CD19抗原或可检出IgH基因重排,属早期B细胞来源;4例形态学、细胞化学似ALL,无淋巴系抗原但表达1至多种粒系抗原或对EMPO阳性,属早期粒细胞来源,诊断为MPO^-AML或AML-MO。2例无任何抗原表达属于干细胞或细胞来源不明者。本文还分析了AUL的疗效并发现AUL表达CD19^+、CD9^+、DR^+者对ALL方案效果好。表达粒系抗原者对AML方案反应好,应推荐按其细胞标志选用化疗方案。AUL,CR期短,容易复发,应建议对AUL采用较强诱导化疗及骨髓移植以延长其生存期。最后,本文还讨论了AUL的诊断条件,并建议在Raghavachar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对CD19^-、CD22^-、CD13^-、CD33^-两点以严格AUL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分化型白血病 免疫表型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的多药耐药基因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跃斌 艾辉胜 +5 位作者 王桂林 汲言山 胡美茹 程海云 黄云中 楼方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99-303,共5页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52例急性白血病和4例正常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全部52例急性白血病中25例(48.1%)MDR1呈阳性表达,其中初治组MDR1阳性12例(43%),复发难治组MDR1阳性11例(78.6%),两组相差显著P... 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52例急性白血病和4例正常骨髓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全部52例急性白血病中25例(48.1%)MDR1呈阳性表达,其中初治组MDR1阳性12例(43%),复发难治组MDR1阳性11例(78.6%),两组相差显著P<0.05,完全缓解期MDR1阳性2例(20%)。疗效分析发现MDR1表达与临床缓解率密切相关,MDR1阳性组完全缓解率(52.1%)明显低于MDR1阴性组(88.2%),P<0.05。本研究还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了P-糖蛋白(Pgp)的表达,两者结果的一致率为84.6%(40/52)。初步结果表明:对检测MDR1检测简便、敏感和特异,为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用ISH-SAG检测MDR1,可预测白血病对化疗的敏感性及预后,并为制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 白血病 链亲和素-胶体金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Bax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艾辉胜 卢淑娟 +2 位作者 赖春宁 威尼热.阿不力兹 沈倍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17-418,共2页
Bax是bcl-2基因家族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它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促进剂并和bcl-2—起对调控肿瘤和白血病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耐药性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 Bax是bcl-2基因家族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它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促进剂并和bcl-2—起对调控肿瘤和白血病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耐药性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我们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方法检测了3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和4株白血病细胞系的Bax基因表达,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基因 急性白血病 原位杂交 链亲和素胶体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与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裸鼠模型的实验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焕章 吴德政 +2 位作者 万永玲 顾斌 王嘉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CD/5-FC体系的抗肿瘤作用.5-FC0.5和1.0g·L-1对转基因人乳...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与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抗肿瘤作用.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CD/5-FC体系的抗肿瘤作用.5-FC0.5和1.0g·L-1对转基因人乳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90%和95%,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5-FC(0.5g·kg-1·d-1ip,14d)治疗组的转基因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瘤重和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未转基因的移植瘤.结果表明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有显著的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基因治疗 氟胞嘧啶 胞嘧啶脱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型和细胞来源
15
作者 艾辉胜 朱元晓 +4 位作者 沈倍奋 赖春宁 骈淮媛 曹履先 郭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用MPO,CD3ε和IgH等多种基因标志并结合免疫分型研究了9例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型和细胞来源。结果发现,4例有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特征并表达MPO基因,但对CD3εmRNA阴性,属于AML伴有CD7抗原表... 用MPO,CD3ε和IgH等多种基因标志并结合免疫分型研究了9例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的基因表型和细胞来源。结果发现,4例有典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形态学和组化染色特征并表达MPO基因,但对CD3εmRNA阴性,属于AML伴有CD7抗原表达;3例对胞浆CD3抗原和CD3ε基因阳性,但未检测出MPO基因,属于早期T细胞来源;1例同时检测出MPO和CD3ε基因,考虑为T/粒两种细胞来源,另外1例只检测出MPO基因,属于早期粒细胞来源。上述结果提示,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实际上是T、粒等多种细胞来源的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抗原 急性白血病 基因分型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量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洪志 张秀国 +1 位作者 黄英 郭军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1-712,共2页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olarls C_(18)柱(5 μ,4.6mm×250mm),检测波长为211 um,流动相为:水:乙醇(85:15),以磷酸调节pH至3.1。结果 去甲斑蝥素在25~1000mg·L^(-1)范围内呈线性系统,r=0... 目的 研究去甲斑蝥素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olarls C_(18)柱(5 μ,4.6mm×250mm),检测波长为211 um,流动相为:水:乙醇(85:15),以磷酸调节pH至3.1。结果 去甲斑蝥素在25~1000mg·L^(-1)范围内呈线性系统,r=0.9 999,最低检出限为0.2mg·L^(-1),平均回收率为100.84%,平均RSD为1.335%。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质量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生物合成金属硫蛋白对顺铂引起血液毒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盟军 郭军华 +2 位作者 吴德政 吕焕章 徐卓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顺铂对小鼠血液系统具有毒性作用,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产生能减轻其毒性反应。本实验观察了甘草锌(Gly-Zn),富硒麦芽(Se-malt)和亚硒酸钠(Na_2SeO_3)等含微量元素的药物对诱导组织产生MT的作用及对顺铂引起血液系... 顺铂对小鼠血液系统具有毒性作用,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的产生能减轻其毒性反应。本实验观察了甘草锌(Gly-Zn),富硒麦芽(Se-malt)和亚硒酸钠(Na_2SeO_3)等含微量元素的药物对诱导组织产生MT的作用及对顺铂引起血液系统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富硒麦芽的MT诱导作用最强,其次为亚硒酸钠和甘草锌。甘草锌、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对顺铂引起的小鼠血液系统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由此提示了在应用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药物降低顺铂引起重金属中毒时,诱导生物合成MT增加,可能是其中重要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顺铂 甘草锌 富硒麦芽 亚硒酸钠 血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单独或与巴马司他联合应用抗小鼠前胃癌转移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斌 吴德政 +2 位作者 李盟军 吕焕章 梁月琴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研究细胞毒新药多西紫杉醇和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巴马司他 (BB- 94)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前胃癌 (MFC)的抗转移作用 ,并与多柔比星做比较 .体外侵袭实验表明 :多西紫杉醇和 BB- 94均能抑制 MFC细胞侵袭并穿过重组基底... 研究细胞毒新药多西紫杉醇和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的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巴马司他 (BB- 94)单独或联合应用对小鼠前胃癌 (MFC)的抗转移作用 ,并与多柔比星做比较 .体外侵袭实验表明 :多西紫杉醇和 BB- 94均能抑制 MFC细胞侵袭并穿过重组基底膜的能力 ,而且 BB- 94可增强多西紫杉醇的这种作用 .多西紫杉醇还可抑制 MFC细胞在层粘连蛋白上的粘附作用 .体内实验表明 ,给予最大耐受剂量多西紫杉醇 (2 0 mg· kg-1)或多柔比星 (6mg·kg-1iv,每 4d1次 ,共计 3次 )和 BB- 94(30 mg·kg-1,ip,每日 1次 ,连续 2 0 d)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多西紫杉醇联用 BB- 94对肺转移灶的抑制率大于多柔比星联用 BB- 94,多西紫杉醇 ,多柔比星和 BB- 94,而且 BB- 94可明显增强多西紫杉醇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紫杉醇 巴马司他 肿瘤转移 胃癌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abl反义RNA片段对Ph^+人白血病细胞系致瘤性和存活的影响(英文)
19
作者 郝秀娟 唐佩弦 +4 位作者 王波 奚永志 毛宁 杜德林 吴旻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6-55,共10页
构建了表达2、3和4个相同241bp b3/a2型bcr/abl融合基因的反义RNA片段的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和以241bp bcr/abl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的菌落原位杂交证实各目的片段已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DAB2、pDAB3和pDAB4。用脂质体介导的... 构建了表达2、3和4个相同241bp b3/a2型bcr/abl融合基因的反义RNA片段的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和以241bp bcr/abl基因片段为探针进行的菌落原位杂交证实各目的片段已插入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命名为pDAB2、pDAB3和pDAB4。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DAB3导入Ph^+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BV173细胞),48小时后用G418进行抗性筛选,观察了对靶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质粒在靶细胞内表达的反义RNA片段,使细胞致瘤性消失及诱发凋亡。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ABL融合基因 反义RNA片段 Ph^+人白血病细胞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FC体系对人乳腺癌基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焕章 吴德政 +2 位作者 顾斌 万永玲 王嘉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 :探讨CD/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实验显示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 ,5 -FC对导... 目的 :探讨CD/ 5 -FC体系对人乳腺癌的实验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MTT法测定人乳腺癌细胞对 5 -FC的敏感性。结果 :实验显示 ,5 -FC对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而对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毒性较低 ,5 -FC对导入和未导入CD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的IC50 分别为 418μg/ml和 12 49μg/ml。结论 :CD/ 5 -FC体系对体外转基因的人乳腺癌细胞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乳腺癌 胞嘧啶脱氨酶 5-氟胞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