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孟令鑫 石岩 +2 位作者 李斌 张浩然 宋华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机器人辅助PVP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传统X线透视辅助PVP治疗)各57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均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2组伤椎前缘高度增加,伤椎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后1d时减小,伤椎Cobb角较术后1d时增大(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但2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8%(7/57)低于对照组的28.0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辅助PVP在治疗OVCF后凸畸形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优势,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更好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后凸 机器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手术时间 伤椎前缘高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