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电厂废弃物草木灰成分分析及成形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星星 张永旺 +2 位作者 王斌 朱保宁 曹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87-2494,共8页
生物质热电厂焚烧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其产生量大、密度小。大量草木灰不经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草木灰的化学成分,确定草木灰的肥料特征,通过添加NH4H2PO4使草木灰的pH达到国家复合肥的相关标准。选用聚天冬氨酸... 生物质热电厂焚烧废弃物的主要成分是草木灰,其产生量大、密度小。大量草木灰不经处理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草木灰的化学成分,确定草木灰的肥料特征,通过添加NH4H2PO4使草木灰的pH达到国家复合肥的相关标准。选用聚天冬氨酸(30%水溶液)作为复合肥的黏结剂,应用于草木灰复合肥的成形造粒,以增加其抗压强度和肥效。研究不同烘干时间、烘干温度、聚天冬氨酸添加量对草木灰复合肥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植物的形态及生理指标,进而研究草木灰复合肥的肥效。结果表明:最佳烘干条件为10h、140℃,聚天冬氨酸对草木灰的抗压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草木灰与聚天冬氨酸的复配比为6g∶1mL时肥效最好。此方法解决了元素循环中断、草木灰环境污染,在运输过程中草木灰复合肥易碎,纯草木灰肥效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草木灰 聚天冬氨酸 成形 复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造物主:合成生物学使能工具 被引量:4
2
作者 史硕博 张翀 +1 位作者 成喜雨 邢新会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1]。早在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的生物体“中心法则”已指出细胞的几乎所有代谢、感知、生长等活动都由基因决定,揭示了造物主的“密码本”[2]。随后,DN... 合成生物学以工程化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1]。早在1957年,弗朗西斯·克里克提出的生物体“中心法则”已指出细胞的几乎所有代谢、感知、生长等活动都由基因决定,揭示了造物主的“密码本”[2]。随后,DNA测序技术[3]和DNA重组技术[4]等工具的建立揭示了人类改写生物体“密码本”的可能性,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基于基因重组的合成生物学概念[5]。目前飞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学往往需要对大量基因进行操纵,针对单个或几个基因的传统DNA重组技术已不能满足其要求,急需满足其设计能力的强大使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法则 合成生物学 基因重组 DNA测序技术 DNA重组技术 克里克 工程化 生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低碳经济的第三代固碳生物炼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史硕博 孟琼宇 +1 位作者 乔玮博 赵惠民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1期44-59,共16页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如何实现非化石来源化学品和燃料的可持续生产以及如何应对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第三代固碳生物炼制利用细胞工厂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一系列化学品和燃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建立以低能耗、... 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是如何实现非化石来源化学品和燃料的可持续生产以及如何应对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第三代固碳生物炼制利用细胞工厂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一系列化学品和燃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可利用二氧化碳的细胞工厂是迈向建立第三代固碳生物炼制平台的重要一步。随着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固定机制被揭示。为了提高固碳效率,研究人员利用合成生物学改造天然固碳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人工固碳途径,或引入新颖的能源供应模式,甚至使异养模式生物变为合成自养生物。本文将对上述领域进行总结,并讨论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主要挑战及其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生物炼制 二氧化碳 低碳经济 细胞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黄素超声结晶工艺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亮 田飞豹 +4 位作者 辛秀兰 兰蓉 于然 吴志明 梁浩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18-1024,共7页
核黄素作为药品、色素、营养及动物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目前生产及销售的核黄素基本上都是针状晶习,其堆密度小、分散性和流动性差,影响压片等加工性能。本文对酸溶法、碱溶法等5种核黄素结晶纯化方法进行了筛选,发现酸溶法收率和纯... 核黄素作为药品、色素、营养及动物饲料添加剂被广泛应用,目前生产及销售的核黄素基本上都是针状晶习,其堆密度小、分散性和流动性差,影响压片等加工性能。本文对酸溶法、碱溶法等5种核黄素结晶纯化方法进行了筛选,发现酸溶法收率和纯度的综合效益最佳;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辅助结晶,对功率、时间及温度进行优化,通过透射电镜(TEM)及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等表征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超声结晶的最佳实验条件为:超声功率为400W,超声时间为40min,超声温度为50℃,核黄素的收率可达到95%,纯度超过96%。核黄素晶习和结晶度有所改善,便于加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超声结晶 工艺 优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乳酸菌发酵液对皮肤抗氧化及美白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邓逸琳 王斌 曹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5-330,共6页
考察并比较了6种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中多肽和胞外多糖含量,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2发酵上清液中多肽含量最高可达1.7 g/L,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4发酵上清液中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5.0 g/L。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ROS自... 考察并比较了6种乳酸菌发酵上清液中多肽和胞外多糖含量,发现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2发酵上清液中多肽含量最高可达1.7 g/L,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4发酵上清液中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5.0 g/L。通过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RO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对SOD酶活性、CAT酶活性的影响来评价乳酸菌抗氧化能力,通过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和对细胞内黑色素含量的影响来评价种乳酸菌的美白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和美白能力,其中N2和N4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皆高于Vc组,N2和N4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分别可达到71%和68%。N2和N4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美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多肽 多糖 抗氧化 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对水稻、玉米、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刁倩 王斌 +5 位作者 曹辉 赵飞 徐晗 闫红玲 龙力刚 杨振军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8期48-52,共5页
以水稻、玉米、大豆为试验材料,探究γ-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在作物种植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γ-聚谷氨酸对水稻、玉米、大豆的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γ-聚谷氨酸肥料的效果最好,水稻品种创优31与松粳2号分别增产4... 以水稻、玉米、大豆为试验材料,探究γ-聚谷氨酸作为肥料增效剂在作物种植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γ-聚谷氨酸对水稻、玉米、大豆的生长及产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添加2%γ-聚谷氨酸肥料的效果最好,水稻品种创优31与松粳2号分别增产4.1%和17%,玉米品种宏硕313增产6.4%,大豆品种垦农18增产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增效剂 Γ-聚谷氨酸 水稻 玉米 大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