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频动态热机械分析法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湿热老化 被引量:9
1
作者 陈伟明 王成忠 +1 位作者 周同悦 杨小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55-359,365,共6页
采用多频温度扫描动态热机械(DMTA)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于65,95℃蒸馏水中的湿热老化性能,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复合材料湿热老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表观活化能ΔEa,分析了复合材料于两种温度下的吸湿性和静态力学性... 采用多频温度扫描动态热机械(DMTA)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于65,95℃蒸馏水中的湿热老化性能,通过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复合材料湿热老化前后的玻璃化转变表观活化能ΔEa,分析了复合材料于两种温度下的吸湿性和静态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树脂基复合材料湿热老化前后ΔEa不同,随着湿热老化温度的升高,ΔEa增加;湿热环境中复合材料的平衡吸湿率越低,ΔEa越小;湿热老化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保留率越低则ΔEa越大。表观活化能可以用来表征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动态热机械分析 湿热老化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缠绕用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明 王成忠 +1 位作者 周同悦 杨小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5-47,共3页
针对T800碳纤维和湿法缠绕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适合T800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树脂基体,测试了该树脂基体与T800碳纤维制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的粘度和适用期可满足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制备的T-800碳纤... 针对T800碳纤维和湿法缠绕的特点,开发了一种适合T800碳纤维湿法缠绕用的树脂基体,测试了该树脂基体与T800碳纤维制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体系的粘度和适用期可满足湿法缠绕成型工艺要求,制备的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粘接好,层间剪切强度达到101 MPa,NOL环拉伸强度高于2500MPa;单向复合材料经95℃蒸馏水浸泡150h后的平衡吸湿率低于1%、力学性能保留率高,耐湿热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缠绕 T800碳纤维 复合材料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纳米炭复合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左向春 迟伟东 +2 位作者 沈曾民 刘辉 于建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5,392,共5页
采用不同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混合于中间相沥青中,利用氮压式单孔纺丝机进行纺丝,经预氧化、碳化后制得了纳米炭复合纤维,对比研究了混合方式对纳米炭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最终改变了纤维的微观... 采用不同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混合于中间相沥青中,利用氮压式单孔纺丝机进行纺丝,经预氧化、碳化后制得了纳米炭复合纤维,对比研究了混合方式对纳米炭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WNTs的加入最终改变了纤维的微观结构,尤其经浓酸处理后显著提高了纳米炭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油杆用CF/VE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4
作者 周同悦 于运花 +3 位作者 陈伟明 杨小平 顾雪林 常德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通过模拟抽油杆在井下作业的腐蚀条件,研究了抽油杆用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在65℃3%(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状态,进行了与抽油杆接头合金的偶合实验,并结合湿热老化行为分析了偶合作用对于复合材料的吸湿性... 通过模拟抽油杆在井下作业的腐蚀条件,研究了抽油杆用碳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CF/VE)在65℃3%(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状态,进行了与抽油杆接头合金的偶合实验,并结合湿热老化行为分析了偶合作用对于复合材料的吸湿性、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VE复合材料在极化体系中会在其表面发生阴极吸氧反应和以OH-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阳极反应。偶合作用对于复合材料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对复合材料吸湿性的轻微促进,以及由OH-对复合材料界面的破坏作用所导致的复合材料相关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乙烯基酯树脂 复合材料 电化学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酯树脂基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研制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小平 李鹏 +4 位作者 王成忠 于运花 顾雪林 常德友 李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8,62,共4页
研制的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以乙烯基酯树脂为基体 ,碳纤维为增强体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 ,杆体截面尺寸有 3 0×3、 3 2× 4 2和 3 5mm× 5mm 3种规格。对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分析测试表明 ,其拉伸强度达到 2... 研制的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以乙烯基酯树脂为基体 ,碳纤维为增强体 ,采用拉挤成型工艺 ,杆体截面尺寸有 3 0×3、 3 2× 4 2和 3 5mm× 5mm 3种规格。对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力学性能和耐温性能的分析测试表明 ,其拉伸强度达到 2 0 0 0MPa,层间剪切强度 64MPa,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为 1 3 8 6℃ ,杆体经 1 0 7次动态疲劳试验后强度保留率仍有 90 %。现场采油试验表明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比钢制抽油杆节能 3 0 %~ 5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酯树脂基碳纤维 连续抽油杆 研制 复合材料 拉挤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丝皮芯结构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建文 徐樑华 +3 位作者 廉信淑 孔令强 刘长清 于湧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7-119,147,共4页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 在使用PAN.F(聚丙烯腈原丝)为前躯体制备PAN.CF(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过程中,经过预氧化反应生成的PAN.OF(聚丙烯腈基氧化纤维,俗称预氧丝)是其非常重要的中间过程,PAN.OF的皮芯结构直接影响着PAN.CF的力学性能。借助超薄切片机、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材料试验机等表征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PAN.OF的皮芯结构对PAN.CF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认为:通过原丝的细旦化和预氧化过程条件的优化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PAN.OF的皮芯结构,得到抗拉强度5600MPa以上,弹性模量290GPa以上的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氧化纤维(或预氧丝) 皮芯结构 碳纤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PI复合纤维的结构
7
作者 李常清 袁姗 +2 位作者 罗荣 郭雅明 徐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3-95,共3页
将聚酰亚胺(PI)加入丙烯腈-衣康酸-二甲基亚砜体系进行聚丙烯腈(PAN)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制备了PAN/PI复合纤维。利用流变仪、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PAN/PI溶液的性质和复合纤维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 将聚酰亚胺(PI)加入丙烯腈-衣康酸-二甲基亚砜体系进行聚丙烯腈(PAN)溶液聚合,湿法纺丝制备了PAN/PI复合纤维。利用流变仪、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了PAN/PI溶液的性质和复合纤维的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加入PI后,聚合物溶液的稳态黏度降低,弹性和粘性模量在低剪切速率区降低;PI作为成核剂,引起初生纤维结晶度增大、晶粒尺寸减小;PI与PAN的溶解性差异导致凝固加快,初生纤维形成皮芯结构,引起原丝体密度减小。PAN/PI纤维在N2下放热量较少,在空气中由于结构疏松放热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聚酰亚胺 原液改性 晶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合成法修饰高模碳纤维表面 被引量:2
8
作者 姜艳艳 田艳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73,共6页
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分别以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PABA/BPA)、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PABA/PEG600)为反应体系,修饰高模碳纤维(HMCF)表面;研究了这两种体系下的连续电化学合成工艺,以及反应电位对HMCF性能的影响。通过SEM照片可见,HMCF经... 采用电化学合成法,分别以对氨基苯甲酸/双酚A(PABA/BPA)、对氨基苯甲酸/聚乙二醇600(PABA/PEG600)为反应体系,修饰高模碳纤维(HMCF)表面;研究了这两种体系下的连续电化学合成工艺,以及反应电位对HMCF性能的影响。通过SEM照片可见,HMCF经PABA/BPA体系修饰后表面存在化合物涂层;由红外光谱分析证实,表面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中存在明显的酯基峰。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经PABA/BPA体系修饰过的HMCF复合材料的ILSS可达到73.1 MPa,表明PABA/BPA体系对HMCF具有较好的修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化学合成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噁唑烷酮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伟明 王成忠 +1 位作者 梁胜彪 杨小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9-31,37,共4页
采用双环氧化合物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了低粘度的、具有单一五元环结构的唑烷酮环氧树脂(OXEP);测试和分析了该树脂浇注体和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差热扫描分析(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分别考察了该树脂的固化反应... 采用双环氧化合物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了低粘度的、具有单一五元环结构的唑烷酮环氧树脂(OXEP);测试和分析了该树脂浇注体和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通过差热扫描分析(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分别考察了该树脂的固化反应特性和动态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反应活化能略高于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浇注体具有优良的强度和韧性,且以该树脂为基体的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高,可作为T800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基体树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噁唑烷酮环氧树脂 合成方法 固化反应特性 动态热力学性能 强度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化学法制取高纯石墨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常清 韦永德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5-36,38,共3页
采用液相化学法 (或碱酸联合法 )除去天然鳞片石墨中的灰份及其它杂质 ,得到了 99 82 %碳含量的高碳石墨 ;研究了碱溶 (熔 )酸解过程中各因素对石墨纯化的影响 ,确定了纯化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 。
关键词 液相化学法 鳞片石墨 石墨纯化 碱酸联合法 灰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等温预处理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军 程晓君 +2 位作者 王禹慧 冯志海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6-68,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MSE)等温(160、170、180℃)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E等温处理过程中发生氢硅化反应,反应程度约为33%;相对反应程度达到95%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73(160℃)、93(17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立叶红外光谱对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MSE)等温(160、170、180℃)预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SE等温处理过程中发生氢硅化反应,反应程度约为33%;相对反应程度达到95%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73(160℃)、93(170℃)和48(180℃)min;预处理时间t与处理温度T之间满足关系t(T)/t(T+10K)=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硅次乙炔基硅烷 等温 预处理 氢硅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化PAN纤维的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常清 蓝雁 徐樑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96,共4页
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声速取向度测量仪、扫描电镜、小角X光散射仪等研究了凝胶化聚丙烯腈(PAN)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与常规高温凝固和低温凝固成型方式得到的PAN纤维相比,凝胶化凝固形成的初生纤维和原丝晶粒尺寸... 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声速取向度测量仪、扫描电镜、小角X光散射仪等研究了凝胶化聚丙烯腈(PAN)纤维的聚集态结构和形态结构特点。结果表明,与常规高温凝固和低温凝固成型方式得到的PAN纤维相比,凝胶化凝固形成的初生纤维和原丝晶粒尺寸小,在牵伸相同的情况下,凝胶化凝固原丝取向结构最高,表明其结构对张力的响应性较好;凝胶化凝固的PAN初生纤维截面结构致密、内外均匀,表面沟槽深且均匀规则,凝胶化凝固的原丝微孔相对体积含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凝胶化 聚集态结构 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引发的丙烯腈共聚物的等规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梁华 童元建 武冠英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711-715,共5页
以丙烯腈聚合物无氧热环化结构模型为依据,采用13C-NMR、DSC、IR等手段研究了共聚体系的组成和聚合溶剂各自或协同效应对聚合物结构规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由基聚合中,可以通过选择溶剂和共聚单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以丙烯腈聚合物无氧热环化结构模型为依据,采用13C-NMR、DSC、IR等手段研究了共聚体系的组成和聚合溶剂各自或协同效应对聚合物结构规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由基聚合中,可以通过选择溶剂和共聚单体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丙烯腈共聚物的规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共聚合 规整度 自由基 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残渣油组分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电流变液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郝兰锁 王莉 +2 位作者 董鹏 宋怀河 沈曾民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36-42,共7页
研究了残渣油组分及其热转化产物作为分散相的电流变液特性 ,发现未经热转化的残渣油组分具有负电流变效应 ,而经热转化达到一定深度的残渣油组分具有电流变效应 ,并存在一最佳的 C/ H原子比。考察了石油中间相沥青基电流变液的性能 ,... 研究了残渣油组分及其热转化产物作为分散相的电流变液特性 ,发现未经热转化的残渣油组分具有负电流变效应 ,而经热转化达到一定深度的残渣油组分具有电流变效应 ,并存在一最佳的 C/ H原子比。考察了石油中间相沥青基电流变液的性能 ,结果表明 ,以残渣油为原料制备的碳素粒子电流变液是一种具有较高应力水平、良好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变液 渣油 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速仪在PAN基碳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岳新 徐樑华 +1 位作者 赵志娟 张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共3页
采用声速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牵伸倍数和不同预氧化程度的PAN纤维进行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的测试,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对PAN纤维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表征中声速仪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仪器,配合X射线... 采用声速仪及X射线衍射仪对不同牵伸倍数和不同预氧化程度的PAN纤维进行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的测试,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对PAN纤维取向度和预氧化程度表征中声速仪是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结果可靠的仪器,配合X射线衍射仪,可以用来研究PAN纤维非晶区的取向结构,与X射线衍射仪所测芳构化指数(AI)来表征预氧化程度具有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纤维 声速仪 取向度 预氧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硫析氢活性阴极的电化学制备及其电催化机理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寅亮 王峰 +3 位作者 刘景军 王建军 张良虎 覃事永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79-1984,共6页
以硫代硫酸钠作为硫源,在基本的瓦特浴镀液体系中通过恒电流电沉积方法获得了不同晶体结构的镍硫合金活性阴极.通过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镀层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活... 以硫代硫酸钠作为硫源,在基本的瓦特浴镀液体系中通过恒电流电沉积方法获得了不同晶体结构的镍硫合金活性阴极.通过能量散射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镀层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活性阴极的电催化活性以及析氢过程机理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镀层中硫含量的变化,镀层的晶体结构呈现出非晶态/Ni3S2混晶和金属间化合物(Ni3S2)两种晶体结构,其中,硫含量为33.9%(原子分数)的非晶态/Ni3S2混晶结构的活性阴极在碱性溶液中具有很好的析氢活性,其优良的析氢活性主要来自于Ni3S2很强的吸附氢能力.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表明,Ni3S2金属间化合物的析氢过程只存在一个电化学反应步骤,而非晶态/Ni3S2混晶镍硫合金活性阴极的析氢过程存在三个电化学反应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镍硫合金 析氢反应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C_f和SiC_f的制备及其微波电磁特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东林 沈曾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9,共6页
探讨了吸波Cf 和吸波SiCf 的制备方法和微波电磁特性 ,降低Cf 的碳化温度、改变Cf 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Cf 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Cf 进行掺杂改性能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Cf。采用高温处理、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和掺杂异种元素可制备出吸波S... 探讨了吸波Cf 和吸波SiCf 的制备方法和微波电磁特性 ,降低Cf 的碳化温度、改变Cf 的截面形状和大小、对Cf 进行表面改性以及对Cf 进行掺杂改性能制备出吸波性能优良的Cf。采用高温处理、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和掺杂异种元素可制备出吸波Si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技术 吸波纤维 碳纤维 碳化硅纤维 吸波材料 微波电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KOH配比对中间相活性炭微球结构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锐生 沈曾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46-351,共6页
为了制备中孔含量高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在850℃下对中间相沥青微球(MMB)进行了活化处理,考察了不同KOH配比对活性炭微球孔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对KOH活化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制备中孔含量高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以KOH为活化剂,在850℃下对中间相沥青微球(MMB)进行了活化处理,考察了不同KOH配比对活性炭微球孔结构及其表面形态的影响,并对KOH活化中间相沥青微球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KOH配比增加,活性炭微球总孔容和中孔孔容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进一步增加KOH配比二者均呈下降趋势;KOH配比为8时制备的活性炭微球具有最高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同时具有较高的中孔孔容含量;KOH配比为10时,活性炭微球的总孔容和比表面积下降,但中孔孔容达到最高值;随着KOH配比的增加,活性炭微球尺寸变小,由圆形变为椭圆形,然后变为较小圆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形态 活化剂 中间相沥青微球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球 KOH 孔容 氢氧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取向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娜 徐樑华 +1 位作者 张峰 吴丝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采用声速法及X射线衍射法对不同拉伸倍数聚丙烯腈原丝的取向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声速法测定的聚丙烯腈原丝的取向系数和声模量均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加。用X射线极角扫描法(反射法)定量求出聚丙烯腈分子链沿拉伸方向的取向分布函数(O... 采用声速法及X射线衍射法对不同拉伸倍数聚丙烯腈原丝的取向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声速法测定的聚丙烯腈原丝的取向系数和声模量均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加。用X射线极角扫描法(反射法)定量求出聚丙烯腈分子链沿拉伸方向的取向分布函数(ODF)及取向系数〈Pn〉,结果表明〈Pn〉随拉伸倍数增加而增加,以近仿射形变理论计算的取向分布q(χ)与实验数据N(χ)有较好吻合,同时确定了与有效形变率λ有关的参数p和q值,以期达到通过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拉伸倍数从而控制聚丙烯腈原丝取向结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取向 X射线衍射 声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