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共混对碳纸性能调控的影响
1
作者 昌志龙 陈辉 +2 位作者 陶金 曹维宇 沈志刚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不同比例(0、5%、10%、25%、50%)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拉伸强度测试、面内电阻率测试、透气性测试、孔径分布分析、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不同比例(0、5%、10%、25%、50%)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拉伸强度测试、面内电阻率测试、透气性测试、孔径分布分析、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碳纸的微观结构、力学、电学、气体传输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全面表征。结果表明,沥青基碳纤维的掺杂显著降低了碳纸的面内电阻率,从未掺杂时的7.2 mΩ·cm降至50%掺杂量时的2.0 mΩ·cm。拉伸强度随掺杂比例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掺杂量时达到峰值18.5 MPa,较未掺杂时提升了约176%。透气性随掺杂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孔径分布也随之变化。膜电极和单电池测试结果显示,5%沥青基碳纤维掺杂的碳纸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包括更低的电化学阻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这主要归因于其优异的水气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PAN基碳纸性能的调控规律,为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纸 聚丙烯腈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 面内电阻率 拉伸强度 透气性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体系下高模碳纤维在不同电场环境中的阳极氧化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婧 田思源 +2 位作者 周航 王宇 徐樑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 高模量碳纤维的惰性表面导致其与树脂基体之间薄弱的界面结合,限制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性能的发挥。阳极氧化作为目前唯一可与碳纤维生产线并线运行的表面处理技术,常用的以碳酸氢铵为代表的碱性电解质在氧化高模碳纤维时效果有限,氧化性更强的酸性电解质体系下的阳极氧化机制缺乏系统研究。采用稀硫酸对模量为371 GPa的碳纤维进行电化学阳极氧化处理,系统研究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等关键要素对高模量碳纤维表面极性结构的影响规律,继而研究表面处理效果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建立表面处理要素与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碳纤维在保持原有表面形貌和石墨化结构的基础上,在碳纤维的无定型碳和芳香环状结构区域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后纤维表观石墨化程度降低,表面能增大,表面含氧官能团含量增加。在当硫酸浓度为1.0%(质量分数)、电流密度为0.26 mA/cm^(2)时,此时碳纤维的表面能最高,为57.7 mN/m,相比于未处理的碳纤维提高了62.08%,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达到80.9 MPa,相对于未处理对应的21.8 MPa提高了2.7倍,处理后碳纤维的单丝拉伸强度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 阳极氧化 硫酸 界面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修饰碳纤维表面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翔宇 曹维宇 王彬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7-105,共9页
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构筑是充分发挥碳纤维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电化学修饰作为一种有效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 高性能碳纤维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构筑是充分发挥碳纤维优异力学性能的关键。电化学修饰作为一种有效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电化学方法,包括电化学氧化、电化学接枝及电化学沉积等,对碳纤维惰性表面进行修饰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电化学修饰碳纤维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电化学 表面改性 修饰技术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与磷脂分子聚集行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怡凡 张学军 田艳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3-166,170,共5页
采用碳纤维作为基底材料,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了磷脂分子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体系中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磷脂分子聚集过程中不可缺少,是磷脂分子聚集的必要条件。选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观察溶液时,其比例... 采用碳纤维作为基底材料,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研究了磷脂分子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体系中的聚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磷脂分子聚集过程中不可缺少,是磷脂分子聚集的必要条件。选用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观察溶液时,其比例会影响磷脂分子的聚集。使用纯乙醇制备磷脂膜,并配合纯净蒸馏水进行观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磷脂分子聚集行为主要有3种:一是磷脂双分子层脱落聚集成聚集体;二是磷脂分子直接聚集形成聚集体;三是"前驱体"诱导聚集为聚集体。因而磷脂分子的聚集方式不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磷脂分子 聚集行为 聚集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化温度对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韩赞 张学军 +2 位作者 田艳红 杨延风 沈曾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805-1808,共4页
以日本东丽公司T800碳纤维为原料,经不同温度的连续石墨化处理得到性能不同的高模量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5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4#,5#)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化温度的升高,... 以日本东丽公司T800碳纤维为原料,经不同温度的连续石墨化处理得到性能不同的高模量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激光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5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4#,5#)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石墨化温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Lc、La10、La110及取向度均逐渐增大,而d002和取向角则逐渐减小。石墨化温度越高,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越高,结晶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温度 高模量碳纤维 微晶尺寸 结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加速热氧老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纯磊 于运花 +1 位作者 李晓超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T700-CF/828+TDE-85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和200℃下对其进行了60天的加速热氧老化,研究了老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失重率、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化学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热氧老化机理。用TG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 以T700-CF/828+TDE-85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在160℃、180℃和200℃下对其进行了60天的加速热氧老化,研究了老化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失重率、力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化学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热氧老化机理。用TG法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热解动力学,应用Flynn-Wall-Ozawa法计算热解平均活化能(E=92.98kJ/mol),并用热解动力学参数预测材料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热氧老化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碳化过程PAN氧化纤维骨架结构转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统帅 童元建 +2 位作者 罗莎 昌志龙 徐樑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为实现PAN纤维在低温碳化过程的结构调控,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研究了PAN预氧化纤维在500~800℃的低温碳化过程中骨架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低温碳化过程中,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预氧化纤维骨架结构中饱和的CH、CH2和C O结构逐渐... 为实现PAN纤维在低温碳化过程的结构调控,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研究了PAN预氧化纤维在500~800℃的低温碳化过程中骨架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在低温碳化过程中,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预氧化纤维骨架结构中饱和的CH、CH2和C O结构逐渐消失,共轭—HC C<和>C N—逐渐减小,共轭>C C<逐渐增加,纤维形成多层多环芳香结构;多环芳香结构平均层数与碳化温度密切相关,经500、600、700、800℃碳化处理后,纤维骨架结构中多环芳香结构平均层数分别达到1.29、2.17、2.81和3.42;在较低碳化温度(500℃),多环芳香结构平均层数随碳化处理时间延长增加不明显,在较高碳化温度(700℃),多环芳香结构平均层数随碳化处理时间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固体核磁碳谱 骨架结构 多环芳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韩赞 张学军 +2 位作者 田艳红 杨延风 沈曾民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0年第5期65-71,共7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的微观结构,并与M40J,M46J,M55J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晶尺寸的大小顺序为3#>2#>1#;1#到3... 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Raman光谱)研究了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1#,2#,3#)的微观结构,并与M40J,M46J,M55J碳纤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自制PAN基高模量碳纤维微晶尺寸的大小顺序为3#>2#>1#;1#到3#碳纤维表面和截面Raman光谱所获得的R值(D峰和G峰的积分强度比)均减小,石墨化程度升高,结晶性变好;1#碳纤维的结晶性介于M40J碳纤维和M46J碳纤维之间,2#和3#介于M46J碳纤维和M55J碳纤维之间;三者的石墨化程度略高于M46J碳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模量碳纤维 微观结构 结晶性 石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碳纤维中硅的高温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常清 郭雅明 徐樑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
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备的上油工序中引入了硅元素。采用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DC-Arc-AES)、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碳纤维申硅元素的高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纤维... 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制备的上油工序中引入了硅元素。采用直流电弧原子发射光谱(DC-Arc-AES)、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碳纤维申硅元素的高温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碳纤维中的硅含量逐渐减小,在1400-2000℃时含量减小幅度达到85%,纤维芯部和边缘的硅元素都在流失,硅系油剂的高温演变产物主要是Si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高温处理 硅系油剂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镀镍制备吸波材料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爱明 刘辉 +2 位作者 迟伟东 沈曾民 刘汝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7,226,共7页
为制备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本文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法和超声波法两种镀镍工艺,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制备出表面镍含量较高的碳纤维,但超声波法制备的镀镍碳纤维的连续性优于电磁搅拌法,适合后续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对镀镍... 为制备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本文对比研究了电磁搅拌法和超声波法两种镀镍工艺,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均可制备出表面镍含量较高的碳纤维,但超声波法制备的镀镍碳纤维的连续性优于电磁搅拌法,适合后续结构型吸波复合材料的制备。对镀镍碳纤维的电磁性能的研究发现,镀镍后碳纤维的电损耗参数下降,磁导率提高,利于低频带吸收。利用中间相沥青基镀镍碳纤维制备出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其吸波性能进行测试,研究结果发现:以镀镍纤维层间全平行排布铺层制备的复合材料与未加镀镍碳纤维的相比,同时提高了在低频带和高频带的吸波效果,在14.88GHz吸收峰峰值为-27.62dB,低于-5dB的累积频宽约为14GHz,低于-10dB的累积频宽约为6.5GHz,吸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镀镍 复合材料 吸波材料 电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何烨 肖建文 +3 位作者 姚烛威 符应飘 徐樑华 曹维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 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度以及沟槽密集程度等物理量,建立了碳纤维表面物理沟槽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丝制备过程中的凝固环境对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的影响,并发现:当凝固浴温度由25℃升高至45℃时,碳纤维表面的沟槽深度及宽度均会逐渐减小,深宽比降低,沟槽形状逐渐趋于平缓,同时碳纤维的表面不规整度减小了约7.5%,而沟槽密集程度增加了约50%。采用上述具有不同表面物理结构特征的碳纤维作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微滴脱粘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随纤维表面的沟槽尺寸、沟槽深宽比及表面不规整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结构 沟槽结构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活性碳纤维吸附CO_2的性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颖 张学军 +1 位作者 马小丰 田艳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52-856,共5页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为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PAN基活性碳纤维。测定了不同ACF样品的CO2吸附量,并通过氮气吸附、碘吸附以及红外光谱对所得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 以国产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为原料,采用KOH为活化剂制备PAN基活性碳纤维。测定了不同ACF样品的CO2吸附量,并通过氮气吸附、碘吸附以及红外光谱对所得活性碳纤维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表面官能团进行表征。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表面改性对活性碳纤维CO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温度是影响活性碳纤维CO2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当活化温度为850℃时,所得活性碳纤维BET比表面积为1235m2/g,微孔比表面积为745 m2/g,在吸附温度为273 K、吸附相对压力P/P0为1时,CO2的吸附量达到87.29 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孔结构 CO2吸附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高温处理过程中石墨微晶的生长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维宇 高爱君 徐樑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分别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法(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研究并比较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石墨结构形成时微晶的生长,尤其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高温处理温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提高,在... 分别采用激光拉曼光谱法(Raman)、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研究并比较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在高温处理过程中,石墨结构形成时微晶的生长,尤其是在宽度方向上的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高温处理温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不断提高,在石墨层面间距不断减小的同时,微晶在宽度方向上的增长基本上呈线性。拉曼光谱和X-射线衍射两种分析手段均能有效表征石墨微晶及片层结构,但由于基本空间模型的不同,两者所反映的基本结构信息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碳纤维 石墨微晶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接枝聚丙烯腈的碳纳米管/聚丙烯腈初生复合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海龙 李常清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0-42,共3页
碳纳米管(CNTs)被修饰后表面接枝上聚丙烯腈(PAN),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纺丝液,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PAN/CNTs初生复合纤维。采用FT-IR,HRTEM,TG等方法分析CNTs表面修饰前后状况,用XRD和SEM分析接枝CNTs对PAN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 碳纳米管(CNTs)被修饰后表面接枝上聚丙烯腈(PAN),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复合纺丝液,并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PAN/CNTs初生复合纤维。采用FT-IR,HRTEM,TG等方法分析CNTs表面修饰前后状况,用XRD和SEM分析接枝CNTs对PAN初生纤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NTs表面成功接枝上PAN,二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接枝CNTs的加入使PAN初生纤维的结晶度从36.92%提高到38.81%,晶粒尺寸从4.40nm增大到4.89nm,初生复合纤维的断面结构更加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纳米管 湿法纺丝 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时间对PAN碳纤维性能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李常清 贾龙飞 +2 位作者 徐盼盼 张校 徐樑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7-179,186,共4页
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由有机纤维经过高温处理得到,其结构和性能与热处理时间密切相关。采用固体核磁共振碳谱仪、热失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力学性能分析等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预氧纤维结构、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 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由有机纤维经过高温处理得到,其结构和性能与热处理时间密切相关。采用固体核磁共振碳谱仪、热失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和力学性能分析等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预氧纤维结构、碳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时间的延长使环化、脱氢和氧化反应形成的—C═N、C═C、C═CH、C═O含量增加,使预氧纤维的稳定性增强,形成的碳纤维微晶尺寸较小、层间距较大,碳纤维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较大,但体密度较低;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纤维的热稳定性呈现先下降后增强的趋势,碳纤维的微晶尺寸增大,层间距减小,碳纤维的体密度、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热处理时间 预氧纤维结构 碳纤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表面TaC涂层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穆翠红 刘辉 +1 位作者 迟伟东 沈曾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21-1524,154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制备了碳化钽(TaC)涂层。运用FTIR对钽溶胶、凝胶的特征基团进行了分析,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TaC涂层纤维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利用热失重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在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表面制备了碳化钽(TaC)涂层。运用FTIR对钽溶胶、凝胶的特征基团进行了分析,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TaC涂层纤维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并利用热失重研究了涂层对碳纤维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二次涂层,1600℃热处理后,碳纤维表面的TaC涂层均匀致密,无明显孔洞,呈连续的层状结构,涂层厚度约为150nm,且涂层中存在大面积的白色TaC颗粒。研究结果还表明,二次涂层后碳纤维起始氧化温度比无涂层碳纤维提高了250℃,且纤维在800℃以下几乎没有明显的失重,氧化终止温度也提高到870℃,该涂层提高了碳纤维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 溶胶-凝胶 TAC涂层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基活性碳纤维动态吸附甲苯的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海燕 陈秋飞 张学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22-1525,1539,共5页
以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采用钴盐催化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剂用量和活化时间制备出不同的活性碳纤维。研究了活性碳纤维的动态吸附甲苯以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是一种优秀的甲苯吸附材料,其饱和吸附量受比表面积和孔径及... 以通用级沥青基碳纤维为原料,采用钴盐催化活化法,通过改变活化剂用量和活化时间制备出不同的活性碳纤维。研究了活性碳纤维的动态吸附甲苯以及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碳纤维是一种优秀的甲苯吸附材料,其饱和吸附量受比表面积和孔径及其分布的影响。活性碳纤维对甲苯的动态吸附量达到1250mg/g。20次吸脱附循环再生后,吸附量仍保持在900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碳纤维 甲苯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废纤维制备碳纤维原丝用纺丝溶液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顺 陈洞 +3 位作者 王宇 高爱君 徐樑华 李常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4,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的溶胀、溶解过程,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不同组成PAN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对PAN溶液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和延长时间,有利于PAN废丝的溶胀...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聚丙烯腈(PAN)纤维的溶胀、溶解过程,采用旋转流变仪和激光粒度仪研究了不同组成PAN溶液的流变特性及对PAN溶液相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和延长时间,有利于PAN废丝的溶胀、溶解;PAN含量越多,大分子缠结作用力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烈,PAN溶液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越大,在沉淀剂水中形成较大和较多的聚合物颗粒;可以用PAN废丝制备用于碳纤维原丝用的纺丝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聚丙烯腈纤维 溶胀 溶解 流变性质 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元素在高温下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郝伟哲 王壮志 +1 位作者 张学军 田艳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332-338,共7页
碳纤维表面元素含量与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经过20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过程后的碳纤维样品的元素含量和化学状态,研究了碳纤维所含元素种类及其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变化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随... 碳纤维表面元素含量与热处理温度密切相关。本文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经过200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过程后的碳纤维样品的元素含量和化学状态,研究了碳纤维所含元素种类及其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变化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碳纤维中碳元素相对含量不断提高。同时,sp^2杂化成键的碳元素含量提高,sp^3杂化成键的碳元素含量降低;氧元素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下降,主要由O—C键的断裂所致;硅元素含量基本不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在碳纤维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iO_2与Si_3N_4,SiO_2的相对含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这与Si—N键的断裂并向Si—O键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 热处理 反应 化学过程 元素含量 X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氧化介质中碳纤维拉伸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昌飞 张学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90-1793,1815,共5页
以实验室自制碳纤维为原料,研究了碳纤维在浓HNO3及不同浓度的浓H2SO4/浓HNO3强氧化介质中的性能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浓HNO3单独氧化时,碳纤维强度较未处理前有所增加,模量变化不大;在浓H2SO4和浓HNO3的共同氧化作用下,碳纤维强度和... 以实验室自制碳纤维为原料,研究了碳纤维在浓HNO3及不同浓度的浓H2SO4/浓HNO3强氧化介质中的性能与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浓HNO3单独氧化时,碳纤维强度较未处理前有所增加,模量变化不大;在浓H2SO4和浓HNO3的共同氧化作用下,碳纤维强度和模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且随着浓H2SO4体积分数的增加下降加快。XRD分析结果表明,浓HNO3的氧化作用主要影响平行于纤维轴向的微观尺寸,而浓H2SO4的氧化主要在纤维的片层堆叠方向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氧化 拉伸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