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用于组织再生修复替代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源 辛宇 +3 位作者 田丰 张立群 翟天姝 薛佳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9-1097,共9页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 聚氨酯材料由于分子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控,且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再生及替代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回顾了近年来聚氨酯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归纳了聚氨酯的结构设计、合成制备、改性方法及聚氨酯在皮肤、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系统等组织的再生修复及替代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并展望了生物医用聚氨酯材料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设计性能更加广泛可调的聚氨酯材料,以实现多重组织再生修复及替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用材料 聚氨酯 组织再生修复 组织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脑膜修复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觊兴 丁玉梅 +3 位作者 杨涛 李好义 杨卫民 张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1,共9页
在30%的颅脑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需要修复硬脑膜,硬脑膜修复材料对维持脑组织完整和保护脑组织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硬脑膜的概念进行了介绍,针对硬脑膜修复所使用的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来源组织和人工合成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 在30%的颅脑手术中,神经外科医生需要修复硬脑膜,硬脑膜修复材料对维持脑组织完整和保护脑组织具有重要作用。文中对硬脑膜的概念进行了介绍,针对硬脑膜修复所使用的自体组织、同种异体组织、异种来源组织和人工合成材料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并对硬脑膜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未来人工硬脑膜修复材料的发展方向,指出熔体静电纺纤维膜材料在硬脑膜修复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硬脑膜 修复材料 静电纺丝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季铵盐改性医用PVC抗菌材料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耀成 吴勇振 +3 位作者 李阳 赵竹 王国胜 丁雪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3-57,共5页
为了解决聚氯乙烯(PVC)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问题,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C8-6-8双季铵盐(GQAS),并将其作为添加剂与PVC粒料进行物理共混和压片,制成了一种抗菌性能良好的改性PVC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 为了解决聚氯乙烯(PVC)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问题,采用一步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抗菌剂——C8-6-8双季铵盐(GQAS),并将其作为添加剂与PVC粒料进行物理共混和压片,制成了一种抗菌性能良好的改性PVC材料。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热重分析仪(TG)、菌落计数仪和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GQAS的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改性PVC材料的抗菌性能、溶出能力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GQAS与PVC共混时不会因加热而分解;GQAS含量为5%(质量分数,下同)的改性PVC材料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在被浸泡7 d后,GQAS含量为5%的改性PVC材料仍具有不错的抗菌能力;2%或5%GQAS改性PVC材料的拉伸强度(23.3或18.9 MPa)和断裂伸长率(318.8%或295.3%)与纯PVA(24.6 MPa,341.5%)相比均有所下降,但总体仍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铵盐 聚氯乙烯 抗菌 共混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生物安全材料,发展立体化学抗菌新理念
4
作者 谢子旭 张鹏飞 王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23,共14页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大爆发及其周期性变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促使生物安全问题重回公众视野,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更有力的生物安全措施,亟需应对生物安全威胁的有效材料。抗菌材料是生物安全材...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的大爆发及其周期性变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促使生物安全问题重回公众视野,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各国政府都开始采取更有力的生物安全措施,亟需应对生物安全威胁的有效材料。抗菌材料是生物安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解决包括病毒在内的微生物感染这一棘手的生物安全问题。传统的抗菌策略包括杀菌、抗菌粘附和复合抗菌。传统策略以杀菌为主,其见效快,但是杀菌剂容易流失,存在生物相容性问题,容易导致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发展新的抗菌策略意义重大。立体化学抗菌策略立足于管控微生物行为,利用微生物能感知不同立体化学结构并做出不同的响应的特点,从而使微生物不主动粘附到材料表面,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粘附、繁殖和传播,符合抗菌材料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简要评述了近5年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立体化学抗菌策略的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了管控微生物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材料 立体化学抗菌策略 管控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抗菌剂对PVC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威 高长青 丁雪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聚氯乙烯(PVC)在日常生活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有害病菌的感染,通过共混的方式将复合型抗菌剂AEM-5700与LD-30加入到PVC材料中,制备了1种具有良好抗菌性、透明性以及力学性能的PVC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抗菌剂在材料中的分散情况... 聚氯乙烯(PVC)在日常生活产品的使用过程中易受到有害病菌的感染,通过共混的方式将复合型抗菌剂AEM-5700与LD-30加入到PVC材料中,制备了1种具有良好抗菌性、透明性以及力学性能的PVC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研究了抗菌剂在材料中的分散情况以及粒径。结果表明:添加2种抗菌剂后,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添加了抗菌剂AEM-5700、LD-30的PVC在添加量分别为0.2份、0.6份以上时,材料的抑菌率达到了90%以上。这2种抗菌剂对PVC材料的透明性能影响较小,当2种抗菌剂的添加量从0.2份增加到1.0份时,透光率均约保持在82%;拉伸强度均有上升,当添加量从0.2份增加至1.0份时,拉伸强度从21MPa上升至22.5MPa;并且抗菌剂在材料中的分散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银离子 抗菌剂 抗菌材料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电子束辐照高分子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志远 高长青 +2 位作者 丁雪佳 王国胜 刘艳红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4,共6页
概述了电子束辐照应用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耐辐照改性;重点叙述了本体耐辐照高分子材料及其使用的局限性,综述了具有大电子云结构的引入、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对高分子材料辐照性能影响的研究,以及其他改性填加剂的作用机... 概述了电子束辐照应用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耐辐照改性;重点叙述了本体耐辐照高分子材料及其使用的局限性,综述了具有大电子云结构的引入、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对高分子材料辐照性能影响的研究,以及其他改性填加剂的作用机理与效果。添加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对高分子材料耐电子束辐照有一定效果,稳定剂复配具有更加良好的耐辐照效应;开发高效的稳定剂以制备耐辐照高分子材料仍然是十分迫切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照 聚合物材料 医用 改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微分电纺PLA/PCL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高觊兴 丁玉梅 +4 位作者 张超 谭晶 丁熙 李好义 杨卫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57-468,共12页
为改善聚乳酸(PLA)的韧性,将聚己内酯(PCL)与PLA熔融共混作为纺丝原料,使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A/PCL纤维膜,研究了原料配比、纺丝温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辊转速对PLA/PCL纤维膜纤维直径、力学性能、亲疏水性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 为改善聚乳酸(PLA)的韧性,将聚己内酯(PCL)与PLA熔融共混作为纺丝原料,使用熔体微分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LA/PCL纤维膜,研究了原料配比、纺丝温度、纺丝电压和收集辊转速对PLA/PCL纤维膜纤维直径、力学性能、亲疏水性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LA/PCL配比为7∶3、纺丝温度为230℃、纺丝电压为40kV、收集辊转速为2200r/min条件下制备的纤维膜纤维最小平均直径可达(2.049±0.438)μm,纤维膜的抗拉强度为13.68MPa,断裂伸长率为175%;相较于PLA纤维膜,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15%和21.5%。其他纺丝条件不变,随着收集辊转速的增加,PLA/PCL纤维膜的孔隙率和水接触角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收集辊转速为1400r/min时,纤维膜具有强疏水性,水接触角为144.3°,孔隙率可达74.42%。本文对使用绿色方法高效制备满足不同需求的纤维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微分静电纺丝 聚合物加工 复合材料 纤维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直写电纺聚己内酯纤维有序沉积工艺 被引量:3
8
作者 程礼盛 李轶 +3 位作者 雷文龙 阎华 杨卫民 李好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358-4363,共6页
目前聚合物熔体电纺技术制备的纤维大多以杂乱无序的无纺布形式存在,限制了电纺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以及机器人等需要有序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将熔体电纺技术与三维运动平台相结合,采用自主设计的熔体电纺可控成型实验装置,对聚己内酯(P... 目前聚合物熔体电纺技术制备的纤维大多以杂乱无序的无纺布形式存在,限制了电纺技术在组织工程支架以及机器人等需要有序结构领域的应用。本文将熔体电纺技术与三维运动平台相结合,采用自主设计的熔体电纺可控成型实验装置,对聚己内酯(PCL)进行熔体直写静电纺丝,获得了有序纤维。研究了喷头移动速度、接收距离和纺丝电压对熔体直写电纺纤维沉积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直径随着喷头移速、接收距离和纺丝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接收距离的改变对直径的影响最为显著;接收距离的增大虽然有利于纤维的细化,但是距离过大会使纤维沉积的有序性变差;当射流下落速度与喷头移动速度相匹配时,射流才能实现有序沉积;增大接收距离和纺丝电压会引起射流鞭动,需要相应地增大喷头移动速度才能实现有序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熔体直写 聚己内酯 增材制造 有序沉积 速度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微分静电纺热塑性聚氨酯防水透湿透气超细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莉彦 侯钦正 +4 位作者 徐锦龙 王智 谭晶 杨卫民 李好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共10页
为了探究熔体微分电纺热塑性聚氨酯(TPU)防水透湿透气纤维膜的绿色制备工艺,采用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及气流辅助牵伸技术,研究了纺丝电压、辅助气流风速、纺丝时间等纺丝参数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并考查了纺丝参数及纤维微观形貌对... 为了探究熔体微分电纺热塑性聚氨酯(TPU)防水透湿透气纤维膜的绿色制备工艺,采用聚合物熔体微分静电纺丝及气流辅助牵伸技术,研究了纺丝电压、辅助气流风速、纺丝时间等纺丝参数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并考查了纺丝参数及纤维微观形貌对TPU纤维膜防水性、透湿性、透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纺丝电压55 kV、辅助气流风速30m/s时,制备的防水透湿透气纤维膜透湿量可达6045 g/(m^(2)·24h),透气率可达97mm/s;在纺丝时间60min时,纤维膜耐静水压值可达8.5 kPa,所制备纤维膜在防水、透湿及透气性能上都较为优异,熔体微分静电纺有望成为防水透湿透气材料绿色制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微分电纺 静电纺丝 防水透湿 透气 热塑性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无机抗菌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艳霞 高长青 +2 位作者 丁雪佳 王国胜 刘晓飞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2,共5页
聚丙烯(PP)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纳米无机抗菌剂与聚丙烯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抗菌PP,研究了抗菌PP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无机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情况;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聚丙烯(PP)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纳米无机抗菌剂与聚丙烯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抗菌PP,研究了抗菌PP的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纳米无机抗菌剂在PP中的分散情况;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抗菌剂中银离子的溶出量。结果表明:添加4种纳米无机抗菌剂的PP均具有抗菌效果。其中,当RHA-M型抗菌剂添加量为0.2%时,抑菌环直径最小,为8.5 mm;当RHA-M型抗菌剂添加量为1.0%时,抑菌环直径最大,为30.1 mm;银离子溶出实验说明PP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菌持久性;通过测试该抗菌PP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表明4种抗菌剂的加入对PP的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纳米抗菌剂 力学性能 抗菌性 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药物负载与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好义 王逸铭 +5 位作者 丁熙 张毅 白静雨 李斐菲 张跃勇 杨卫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0-69,共10页
利用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进行药物递送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静电纺丝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首先从静电纺载药纤维的制备技术出发,介绍了溶液、乳液、熔体电纺在制备载药纤维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随... 利用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进行药物递送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静电纺丝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首先从静电纺载药纤维的制备技术出发,介绍了溶液、乳液、熔体电纺在制备载药纤维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随后归纳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影响因素和药物负载方式;最后总结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透皮给药、黏膜给药和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挖掘静电纺丝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药物释放 多轴纤维 微纳米纤维 透皮给药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海绵在止血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芳林 吴冰昕 +3 位作者 刘娇 徐聪聪 李国锋 王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7-1187,共11页
石墨烯基海绵是一类新型的外伤止血材料,由二维纳米片层构筑形成,具有多级孔道结构、快速液体吸收能力及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性,可作为平台式载体实现多功能复合,在外伤止血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石墨烯基海绵的外伤止血应用... 石墨烯基海绵是一类新型的外伤止血材料,由二维纳米片层构筑形成,具有多级孔道结构、快速液体吸收能力及易于表面功能化等特性,可作为平台式载体实现多功能复合,在外伤止血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石墨烯基海绵的外伤止血应用与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止血海绵 止血机制 快速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球构筑防污减阻涂层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美艳 赵曼 +1 位作者 石淑先 陈晓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4-141,共8页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表面具有聚乙二醇(PEG)支链的聚苯乙烯微球,将所得微球悬浮液与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共混,采用涂覆的方式制备仿生减阻涂层。考察微球的组成及其粒度、不同微球含量对涂层表面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交联对涂层稳定性...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表面具有聚乙二醇(PEG)支链的聚苯乙烯微球,将所得微球悬浮液与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共混,采用涂覆的方式制备仿生减阻涂层。考察微球的组成及其粒度、不同微球含量对涂层表面形貌及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交联对涂层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蛋白(BSA-FITC)考察不同微球含量对涂层抗蛋白吸附性的影响,运用扭矩测定法考察了涂层的减阻性能。结果表明:具有PEG支链的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具有单分散性,所得仿生涂层表面分布着大量的聚合物微球,且随着微球质量分数增大,涂层水接触角减小、亲水性增强;交联反应显著改善涂层的耐水稳定性;与未添加微球的涂层相比,当微球质量分数为15%时,涂层的抗蛋白吸附效率最大可达到97%,当微球质量分数为6%时,涂层的减阻率最大可达到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涂层 微球涂覆法 抗蛋白吸附 减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引发聚合构建表面抗菌功能化牙科植入体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玉洁 章露娇 +2 位作者 赵玉清 唐志辉 段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7-246,255,共11页
目的提高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用多巴胺包覆和表面引发聚合法将季铵化聚乙烯亚胺(QPEI)接枝到酸蚀钛片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分别... 目的提高钛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能和抗菌性能。方法用多巴胺包覆和表面引发聚合法将季铵化聚乙烯亚胺(QPEI)接枝到酸蚀钛片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激光共聚焦、细胞实验、动物实验等方法,分别评价修饰材料的表面形貌、亲水性、结构、抗菌性、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和抗感染性能。结果聚乙烯亚胺(PEI)上的叔氨基成功转变为季铵基团,通过多巴胺包覆及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均可以在种植体表面成功接枝QPEI,但其抗菌性能和细胞相容性存在差异,通过表面引发聚合进行表面功能化的Ti-PGED-Q组的抗菌性能显著优于通过多巴胺自聚进行功能化的Ti-PDA-Q组,其抑菌率为89.69%。表面引发聚合修饰能影响早期细胞粘附,但对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并显著抑制了带菌种植体造成的体内炎症反应,材料在体内埋植7天时,其表面抑菌率为85.4%,起到良好的抗菌作用。结论通过原位聚合法对种植体表面进行修饰,可以提高其表面的抗菌性能,并保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表面修饰 抗菌 表面引发聚合 季铵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增塑剂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嘉慧 高长青 丁雪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1,66,共5页
选用5种国际公认的非邻苯类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辛酯(DEHCH)、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和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PA)增塑PVC,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 选用5种国际公认的非邻苯类环保增塑剂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辛酯(DEHCH)、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和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PA)增塑PVC,与目前广泛使用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增塑的PVC在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稳定性、耐溶剂抽出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OTM增塑PVC的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强度可达24. 33 MPa,断裂伸长率可达340. 29%; TOTM和PPA增塑PVC的热稳定性优于其他增塑剂增塑样品,外延起始温度分别达到了281. 80和282. 88℃; PPA耐溶剂抽出性能最佳,50份PPA增塑PVC的样品分别在去离子水、乙醇和石油醚中浸泡96 h后质量损失基本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DINCH DEHCH ATBC TOTM PPA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疏水微柱阵列模板法制备多糖凝胶微米颗粒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寒 罗静 +2 位作者 时连鑫 徐福建 王树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84-1491,共8页
开发了一种制备尺寸均一的多糖基微凝胶(PsMH)的新方法:以超疏水、高黏附的微米级圆柱状结构硅基底为模板,通过在微柱结构顶端黏附微液滴,并在挥发过程中紫外固化,制备了扁平状的PsMH.研究发现,采用此方法制备的PsMH尺寸均一,且均匀分... 开发了一种制备尺寸均一的多糖基微凝胶(PsMH)的新方法:以超疏水、高黏附的微米级圆柱状结构硅基底为模板,通过在微柱结构顶端黏附微液滴,并在挥发过程中紫外固化,制备了扁平状的PsMH.研究发现,采用此方法制备的PsMH尺寸均一,且均匀分布在微柱顶端.通过改变凝胶预聚液浓度及微柱直径,可以有效调节PsMH的尺寸.这种多糖基微凝胶有望应用于药物递送及纳米粒子载体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水凝胶 微米柱状阵列 微米级凝胶 超疏水阵列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