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活性成分提取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曾钰龙 陈俊妃 +1 位作者 董益阳 马强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1,共9页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 蒲公英作为药食同源植物,研究其内在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植物成分研究,综述了蒲公英属植物常用的索氏提取法、超声萃取法和超声辅助微波萃取法等多种预处理技术,以及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光谱和核磁共振等多种分离鉴定技术,旨在寻找合适的方法对蒲公英属植物成分进行处理、分离和鉴定,为其药用、食品保健和能源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成分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蒲公英 提取技术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溶剂分解法转化塑料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泽群 王子帅 +1 位作者 肖刚 苏海佳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46-2757,共12页
塑料废弃物因其分布范围广、回收处理复杂等问题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填埋法和焚烧法未能有效缓解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化学回收处理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将塑料废弃物降解为低聚物或转化为其他产品,显示出潜在的环境友... 塑料废弃物因其分布范围广、回收处理复杂等问题对自然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传统的填埋法和焚烧法未能有效缓解塑料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化学回收处理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将塑料废弃物降解为低聚物或转化为其他产品,显示出潜在的环境友好性和经济效益。本文全面介绍了塑料废弃物中主要聚合物(聚酯类塑料、聚烯烃类塑料)催化溶剂分解法的反应机制和产物转化应用。特别关注了针对聚酯类塑料回收转化的水解法、醇解法和氨解法,以及针对聚烯烃塑料回收转化的烯烃复分解法,这些方法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塑料废弃物的高效降解和回收。最后,从催化剂设计和产物高值转化两个层面探讨了催化溶剂分解法转化塑料废弃物的发展机遇,以及未来研究关注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废弃物 催化溶剂分解法 水解法 醇解法 氨解法 烯烃复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27
3
作者 余强 庄新姝 +5 位作者 袁振宏 亓伟 王闻 王琼 杨丽芳 谭雪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77-2182,共6页
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可发酵糖的制取技术是木质纤维素乙醇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酶解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糖化方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不需添加... 木质纤维素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可发酵糖的制取技术是木质纤维素乙醇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原料经过预处理后再进行酶解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糖化方式。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与其它方法相比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如不需添加化学试剂、降解产物少等。本文在总结了高温液态水性质的基础上,对它在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各组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过程及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和分析。最后对高温液态水预处理技术在木质纤维素糖化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 高温液态水 预处理 生物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雷建都 贺湘凌 谭天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7-20,共4页
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 ,具有空间专一识别特性。本文综述了共价法与非共价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采用传统方法、扩散聚合、悬浮聚合和表面印迹等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 ,以及分子印迹技术在色谱分离、抗体和受... 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分离技术 ,具有空间专一识别特性。本文综述了共价法与非共价法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 ,采用传统方法、扩散聚合、悬浮聚合和表面印迹等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 ,以及分子印迹技术在色谱分离、抗体和受体模拟物、固相萃取、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应用 高效分离技术 空间专一识别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分离纯化低聚半乳糖 被引量:6
5
作者 冯咏梅 常秀莲 +1 位作者 王文华 马润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3-877,共5页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量)1000的GE超滤膜对低聚半乳糖溶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溶液的透过通量及ΔR(低聚糖与葡萄糖和乳糖之间的截留率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种糖组分的表观截留率和分离选择性随透过通量的增加而增...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量)1000的GE超滤膜对低聚半乳糖溶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溶液的透过通量及ΔR(低聚糖与葡萄糖和乳糖之间的截留率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种糖组分的表观截留率和分离选择性随透过通量的增加而增加,ΔR随透过通量的增加而降低,三者最终都趋于平缓,并且其变化趋势不受原料浓度的影响。当透过通量为20~40L/(m2.h)时,可达到膜的最佳分离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对低聚糖原料进行连续渗滤,当累积透过体积为原料体积的3倍时,低聚糖的质量分数由36.4%提高到57.8%(1.59倍),收率为7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半乳糖 膜分离 纯化 分离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兰素生物合成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2
6
作者 许美玲 王芳 谭天伟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142-145,147,共5页
介绍了香兰素的生物合成方法,对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和酶法合成香兰素的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生物合成香兰素还有待解决的问题:优良工程菌株的获得;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完善;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等技术的研究... 介绍了香兰素的生物合成方法,对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和酶法合成香兰素的研究及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生物合成香兰素还有待解决的问题:优良工程菌株的获得;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完善;酶的分离、纯化、固定化等技术的研究,以及多酶反应器的研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兰素 生物合成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英 王芳 谭天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257-2262,共6页
分子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计算化学技术.它在辅助物质设计和分子结构理解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使得它在其他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分子模拟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分子模拟 分子印迹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床色谱分离技术 被引量:7
8
作者 何炜 雷建都 谭天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2-265,共4页
连续床色谱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连续床与传统柱色谱相比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孔道壁不允许蛋白质和多肽通过。这就需要它的分辨率不随流速变化而变化 ,或者随流速增加 ,分辨率增大。这样避免了传统层析柱中分辨率与流速二者不可兼顾的... 连续床色谱是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连续床与传统柱色谱相比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孔道壁不允许蛋白质和多肽通过。这就需要它的分辨率不随流速变化而变化 ,或者随流速增加 ,分辨率增大。这样避免了传统层析柱中分辨率与流速二者不可兼顾的难题 ,并且其制备简单 ,稳定性好。本文介绍了连续床色谱的概念、制备及其优点 ,分析了连续床色谱目前存在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制 分辨率 流速 连续床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结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蛋白质结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新妙 陶凤云 马润宇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20,共3页
膜结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净化技术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阐述了膜结晶技术的产生背景、膜结晶器的类型、膜结晶技术的基本过程、原理及其优点,介绍了膜结晶蛋白质的优点及膜结晶技术在蛋白质结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膜结晶技... 膜结晶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净化技术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阐述了膜结晶技术的产生背景、膜结晶器的类型、膜结晶技术的基本过程、原理及其优点,介绍了膜结晶蛋白质的优点及膜结晶技术在蛋白质结晶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膜结晶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结晶 蛋白质 结晶 微孔疏水膜 非均相成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PCR技术进行5种液态奶的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尹艳 李通 +3 位作者 姜艳彬 王海 于雷 张栩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牛奶、羊奶、水牛奶、骆驼奶、黄豆奶这五种液态奶进行鉴别。其中,羊奶以ATP6为目的基因设计其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大小为292 bp的DNA片段,水牛奶以12SrRNA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扩增出大小为328 bp的DN...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牛奶、羊奶、水牛奶、骆驼奶、黄豆奶这五种液态奶进行鉴别。其中,羊奶以ATP6为目的基因设计其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大小为292 bp的DNA片段,水牛奶以12SrRNA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扩增出大小为328 bp的DNA片段,牛奶、骆驼奶以细胞色素b(cyt b)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可以分别扩增出大小为725 bp和363 bp的DNA片段,黄豆浆以细胞色素f(cyt f)为目的基因,扩增出大小为510 bp的DNA片段,各引物对对于其它物种奶类无特异性扩增,并采用两种限制性内切酶验证了该扩增的特异性。通过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差距设计的引物,能同时鉴别出这几种液态奶,是一种可靠、简单、快捷的液态奶鉴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液态奶 鉴别 骆驼奶 豆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化工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谭天伟 鹿长荣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10-14,共5页
阐述了国内外生物化工发展现状及生物技术在化学品制造、环境保护及新型功能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讨论了国内生物化工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生物化工的几个发展方向及对策。
关键词 生物化工 功能材料 应用 发展趋势 产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地区桃树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规程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喜珍 李可意 +2 位作者 李映 师建华 田平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110-111,共2页
笔者根据多年在桃树上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的实践和系统研究,总结了北方地区桃树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北方桃树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技术规程,以期为北方地区防治桃树病虫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桃树 生物(农药)防控 技术规程 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体技术及其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烨 高志强 +2 位作者 王慧珊 张鹤晓 李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5-78,共4页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传统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其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等特点,但对样品洁净度的...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传统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这些方法其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等特点,但对样品洁净度的要求较高以及检测成本较高,使得这几种检测方法无法满足现场快检的要求。因此,人们有必要开发更为简单、快速、有效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检测 检测成本 洁净度 液相色谱法 磺胺甲基嘧啶 气相色谱法 社会热点问题 微孔板 磺胺类药物 靶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丁醇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的 李树峰 +2 位作者 司志豪 秦培勇 谭天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61-1177,共17页
生物基(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替代燃料,其主要制备途径为糖质底物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受制于发酵副产物多、溶剂浓度低、产物共沸等因素,传统的生物丁醇分离过程存在分离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其产业化制备。为解决... 生物基(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和替代燃料,其主要制备途径为糖质底物的丙酮-丁醇-乙醇(ABE)发酵。受制于发酵副产物多、溶剂浓度低、产物共沸等因素,传统的生物丁醇分离过程存在分离能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制约其产业化制备。为解决生物丁醇分离的技术瓶颈,近年来,应用新型分离技术实现与ABE发酵过程的耦合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生物丁醇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基于汽液平衡、相转移、膜分离技术等新型分离方式的技术特点;并针对多级分离级联系统开发、面向终产物的精馏技术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剖析和讨论。随着分离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物炼制工艺开发和集成,生物丁醇的制备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提升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丁醇 丙酮-丁醇-乙醇发酵 原位分离 膜分离 精馏 生物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乙醇原位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涵竹 司志豪 秦培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18-1329,共12页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 生物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燃料,使用生物乙醇可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了建立更高效低能耗的生物乙醇回收工艺,原位分离(ISPR)技术应运而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乙醇原位分离的研究进展,从原理及应用等进行多方面详细地介绍,包括气提、真空发酵、吸附、液-液萃取、渗透汽化、膜蒸馏等分离技术。针对分离性能、能耗成本等问题分析了不同分离技术耦合发酵过程的优势及不足,重点回顾了以渗透汽化为代表的膜分离技术,总结了渗透汽化膜材料的选择以及膜的制备方法,旨在提升乙醇分离膜性能优化乙醇分离工艺。为整合不同分离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聚焦多级耦合分离系统的开发对各级分离技术联用的性能及潜力进行剖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判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乙醇 原位分离技术 发酵过程 耦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炼制技术及其产业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燕蓉 尚飞 谭天伟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由于过度消耗化石资源引发的石油紧缺和温室效应问题,已逐步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开发能替代化石能源需求的新能源日渐急迫。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之一,对生物质能源炼制的研究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热点。生物炼制产... 由于过度消耗化石资源引发的石油紧缺和温室效应问题,已逐步影响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开发能替代化石能源需求的新能源日渐急迫。生物质能源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之一,对生物质能源炼制的研究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热点。生物炼制产品的工业化,是形成可持续性的生物炼制品产业经济的关键。我国政府已经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制定了相应的研发计划,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以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生物炼制技术在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步。本文主要综述生物炼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炼制 生物燃料 生物基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转人血清白蛋白水稻的代谢组学方法研究
17
作者 王玲 朱振营 付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为推动代谢组学研究,利用转人血清白蛋白水稻,对样品前处理、色谱柱选择、GC-MS的检测方法、谱图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提取液为水∶乙腈∶异丙醇=1∶1.5∶1.5的条件下,30℃衍生90min,作为样品前处理条件,选用DB-5M... 为推动代谢组学研究,利用转人血清白蛋白水稻,对样品前处理、色谱柱选择、GC-MS的检测方法、谱图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提取液为水∶乙腈∶异丙醇=1∶1.5∶1.5的条件下,30℃衍生90min,作为样品前处理条件,选用DB-5MS色谱柱,采用保留时间锁定的数据采集方法,用AMDIS软件的保留时间分析模式对谱图解卷积,然后经过MP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转人血清白蛋白水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I基因的丝网印刷电极生物传感器应用于肉品鉴别技术研究
18
作者 蒋娟娟 丁新怡 +4 位作者 倪俊 董益阳 陈浣 闻红 刘佳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70-275,共6页
为了实现快速便捷鉴别混合肉的目的,尝试以动物线粒体COI基因为识别元件,以一次性丝网印刷生物传感器为器件,搭建鉴别猪肉和牛肉混合二元物的传感平台,并评价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商业应用前景。结果显示,生牛肉和生猪肉靶标序列在10-... 为了实现快速便捷鉴别混合肉的目的,尝试以动物线粒体COI基因为识别元件,以一次性丝网印刷生物传感器为器件,搭建鉴别猪肉和牛肉混合二元物的传感平台,并评价检测的灵敏度、选择性和商业应用前景。结果显示,生牛肉和生猪肉靶标序列在10-13~10-5mol/L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线性关系良好,牛肉鉴别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6136,猪肉鉴别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874,检测限分别为5.048×10-14和3.491×10-14mol/L;另设计模拟生猪肉/牛肉混合二元物掺假实验,当混合生肉量为50 ng时,活性染料亚甲基蓝的电信号值更加稳定,对混合二元物的识别能力几乎不受掺假比例影响。结果表明,电化学传感技术的检测范围更广、可免去复杂的分子扩增中间实验、成本更低、操作技术更加简便化,故更加适合低比例掺假、现场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COI基因 丝网印刷电极生物传感器 肉品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工具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祎 林振泉 刘子鹤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2期287-301,共15页
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微生物细胞工厂已广泛用于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由于微生物系统代谢和调控网络的复杂性,通过人工理性设计及基因扰动难以获得鲁棒性较好的表型,因此进化工程在构建稳定的微生物细胞工厂... 酿酒酵母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微生物细胞工厂已广泛用于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由于微生物系统代谢和调控网络的复杂性,通过人工理性设计及基因扰动难以获得鲁棒性较好的表型,因此进化工程在构建稳定的微生物细胞工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适应性实验室进化工程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构建大量遗传多样性的突变库,经过筛选可快速获得稳定性状的菌株。随着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基因组规模的多位点快速进化工具,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进化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连续进化技术。本综述着重介绍在酿酒酵母中基因组规模的多位点快速进化,包括合成型酿酒酵母基因组重排(SCRaMbLE)、寡核苷酸介导的多位点进化工具(YOGE和eMAGE)和基于CRISPR系统的多位点编辑(CHAnGE、MAGESTIC、Target-AID和yEvolvR)等基因组规模的进化策略的研究;以及自动化连续进化技术(eVOLVER、ICE和ACE等)。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通过在基因组水平进行多位点快速编辑或连续进化以产生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细胞群体,并在特定的筛选条件下对目标突变株进行富集,进而解析其基因型表型关系,可实现在短期内快速高效识别适应性进化的关键因素和协同作用。最后展望了实验室适应性进化工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的机遇和在高通量筛选方向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进化工程 多位点编辑 自动化连续进化 基因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胶蒲公英根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娜 刘丽 +2 位作者 李璐 吕京京 董益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0-208,共9页
以青胶蒲公英根为原料,选取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试验因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青胶蒲公英根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青胶蒲公英根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以青胶蒲公英根为原料,选取液料比、超声功率、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试验因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青胶蒲公英根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青胶蒲公英根多酚的体外抗氧化及降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青胶蒲公英根多酚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液料比33:1 mL/g,超声功率270 W,提取温度61℃,提取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青胶蒲公英根多酚得率为1.46%±0.03%。体外活性研究表明,青胶蒲公英根多酚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54.06和39.27μg/mL,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值分别为133.26和50.22μg/mL,这表明青胶蒲公英根多酚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降糖能力。本研究可为青胶蒲公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胶蒲公英根 多酚 提取 响应面法 抗氧化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