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戊二烯共聚改性木质素补强橡胶复合材料
1
作者 侯世航 任顺强 +2 位作者 王司晨 张继川 樊永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行酰化改性,并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酰化木质素与异戊二烯进行共聚合,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引入长链烷烃侧基,制备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ALI)。然后,对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分析ALI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特性以及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改性木质素材料的羟基含量降低,接触角从66.13°提高到80.16°,这表明其分子极性降低且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增强。当ALI的添加量为5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0.61 MPa,与炭黑填充样品相近;断裂伸长率为581.20%,较炭黑填充样品提高了42.40%。这表明改性木质素材料在填料-橡胶网络中分散良好,且橡胶基体得到了有效补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显著改善了木质素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实现了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异戊二烯 共聚 天然橡胶 补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工程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亚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7-51,共5页
从超分子聚合物化学(合成与机理),超分子聚合物物理(结构和性能)和超分子聚合物工程(加工与应用)三个方面综述超分子聚合物科学与工程的内容和进展。
关键词 超分子聚合物 非共价键相互作用 自组装 分子识别 合成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PE/RHES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增韧机理研究
3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4 位作者 王姝涵 任晓逆 白玲 白娟 张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8-253,共6页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体系整体呈现“海岛”结构,分散相呈现“胞状”结构;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RPES结晶越来越细化,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冲击强度逐渐增大,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有所下降,RPES熔体流动速率(MFR)逐渐减小。当橡胶含量为8%时,RPES的冲击强度达到45.24kJ/m^(2),是纯RHDPE的9.75倍,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保持率分别为83.24%和64.78%。RHDPE/橡胶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由银纹-空化损伤机理引起的,而PRES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是由银纹-剪切带屈服形变损伤机理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剂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 结晶形态 力学性能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张恒 王若妍 +3 位作者 曾彤 张洋 高爱君 王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1,共7页
采用碳纤维束丝法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借助DSC、XRD、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动态接触角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和树脂性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E51相比,浇铸体拉伸模量较高的环氧树脂TDE85制备的... 采用碳纤维束丝法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借助DSC、XRD、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动态接触角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和树脂性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E51相比,浇铸体拉伸模量较高的环氧树脂TDE85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较高;在本研究范围内,树脂环向支撑厚度增加有利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提高;受微晶结构抵抗外界破坏能力的影响,HTS40,CCF300,CCF700H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着碳纤维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增大而增大,而T800H,GW5535,M40J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拉伸模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束丝压缩性能 树脂 拉伸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氨基负载固体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5
作者 陈熹圣 冀昕航 +3 位作者 李岚新 邹威 梁胜轲 张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将丙烯酸十八酯(OA)与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进行迈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PEI-OA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大分子乳化剂引入浓乳液体系,利用乳液模板制得了氨基负载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实现了一步法制备氨基负载固体CO_(2)吸附... 将丙烯酸十八酯(OA)与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进行迈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PEI-OA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大分子乳化剂引入浓乳液体系,利用乳液模板制得了氨基负载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实现了一步法制备氨基负载固体CO_(2)吸附材料。研究了大分子乳化剂的结构、乳化剂用量,以及浓乳液的分散相体积分数对吸附材料的微观形貌及CO_(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EI-OA乳化剂更倾向于形成O/W型乳液,形成了颗粒紧密堆积型的多孔结构,并且多孔通道会随着乳化剂与分散相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变化。采用气体吸附分析仪测定了氨基负载多孔聚合物材料的CO_(2)吸附量,结果表明,PEI含量、乳化剂用量和分散相体积分数的适度增加均能提高产物对CO_(2)的吸附量,吸附量最高可达到2.65mmol/g。样品的循环性能测试显示,材料循环使用5次后吸附能力仅下降了0.15%,表明所制备的氨基负载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乳化剂 一步法 乳液模板法 CO_(2)吸附 氨基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田新伟 张均 +3 位作者 姚明 梁金涛 王春龙 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266,272,共5页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在面板接缝止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克服现有塑性嵌缝密封材料低温硬化失去塑性变形能力的缺点,基于有机硅树脂制备了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研究了增塑剂(硅油)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密度、拉伸粘结性能、...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在面板接缝止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克服现有塑性嵌缝密封材料低温硬化失去塑性变形能力的缺点,基于有机硅树脂制备了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研究了增塑剂(硅油)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密度、拉伸粘结性能、浸泡损失率、针入度、下垂度和流动止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塑剂用量为140份时,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综合性能满足DL/T 949—2005要求;且在-40℃时该材料针入度为199.2(1/10mm)、断裂伸长率为1152%、与混凝土界面未发生破坏,表现出优异的耐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嵌缝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 增塑剂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改性纳米CaCO_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继瑞 沈志刚 +2 位作者 陈建峰 初广文 王国权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28,132,共4页
制备了改性纳米CaCO3/ABS复合材料,采用SEM和T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可以在ABS塑料中与树脂充分结合,同时改性纳米CaCO3在复合材料中呈纳米分散。复合材料的... 制备了改性纳米CaCO3/ABS复合材料,采用SEM和TEM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改性纳米CaCO3可以在ABS塑料中与树脂充分结合,同时改性纳米CaCO3在复合材料中呈纳米分散。复合材料的断面产生了大量的网状结构。分散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中的改性纳米CaCO3可提高复合材料的裂缝引发能和裂缝增长能。其单缺口冲击强度达到36.77kJ/m2,与未添加纳米CaCO3的相比提高了44%;邵氏硬度达到34.87N,提高了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 改性技术 纳米CACO3 复合材料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9
8
作者 盛淼 杜中杰 +1 位作者 荣峻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对原位配位聚合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亚微形态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并与相同原料、相同组分的熔体共混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比较 ;认为这种新型材料中无机纤维与有机大分子间的“梳型结构”导... 对原位配位聚合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亚微形态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联系 ,并与相同原料、相同组分的熔体共混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比较 ;认为这种新型材料中无机纤维与有机大分子间的“梳型结构”导致了大量凝胶的出现 ,而纳米纤维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均匀分布以及组分间很强的相互作用是材料高性能表现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凹凸棒石 纳米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原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填充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秦丽丽 王占京 +4 位作者 侯君 瞿雄伟 张立群 Saeed Z Beckry A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5-178,共4页
近来,通过添加导热填料制备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以氮化硼(BN)为填料的导热塑料、导热橡胶的研究现状。发现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基体与填料间的相容性,减小两者间的热传导阻力;采用... 近来,通过添加导热填料制备高导热绝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以氮化硼(BN)为填料的导热塑料、导热橡胶的研究现状。发现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提高基体与填料间的相容性,减小两者间的热传导阻力;采用多模式的填料以适当的比例混杂填充聚合物基体,可以使填料间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有效提高聚合物基体的热导率。文中还简述了填充型导热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和典型理论模型,并提出了提高复合材料导热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导热绝缘 复合材料 导热机理 导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盐晶须增强阻燃LDPE/EVA/ATH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常志宏 郭奋 +2 位作者 俞江华 王国全 陈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7-220,共4页
通过拉伸性能、燃烧性能测试及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研究了EVA、镁盐晶须和相容剂的用量对LDPE/EVA/ATH复合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EVA在复合体系中的最佳用量为m(EVA)∶m(LDPE)=6∶4;镁盐晶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 通过拉伸性能、燃烧性能测试及热失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研究了EVA、镁盐晶须和相容剂的用量对LDPE/EVA/ATH复合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EVA在复合体系中的最佳用量为m(EVA)∶m(LDPE)=6∶4;镁盐晶须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且镁盐晶须与纳米氢氧化铝之间存在协效阻燃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氧指数;相容剂的加入改善了无机粉体与基体树脂间的相容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相容剂的最佳用量为15 p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氢氧化铝 镁盐晶须 相容剂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PVC复合材料的结构形态与性能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曾晓飞 陈建峰 王国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46-148,共3页
研究了纳米CaCO3的用量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aCO3可明显地提高材料的韧性,而不降低材料的强度。当共混体系中纳米CaCO3的用量为8份(质量)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1.1kJ/m2... 研究了纳米CaCO3的用量对PVC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PVC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CaCO3可明显地提高材料的韧性,而不降低材料的强度。当共混体系中纳米CaCO3的用量为8份(质量)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1.1kJ/m2,是不加纳米CaCO3的7.3倍。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纳米CaCO3/PV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断面形态,发现纳米Ca-CO3在PVC基体中达到了纳米级的分散,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面产生了大量的网丝状结构。纳米Ca-CO3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动性能变差,加工流动改性剂M的加入可以改善纳米CaCO3/PVC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3 PVC 复合材料 结构形态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纳米碳酸钙 聚氯乙烯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对聚氨酯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波 王鹏 +3 位作者 张成彬 李夏 张均 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主要异氰酸酯选材,配合聚醚多元醇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半预聚体法制备了3种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不同异氰酸酯对聚氨酯弹性...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为主要异氰酸酯选材,配合聚醚多元醇和1,4丁二醇(BDO)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半预聚体法制备了3种异氰酸酯型聚氨酯弹性体,研究了不同异氰酸酯对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方面,HM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在3种材料中最高,达到7.04MPa,而IP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断裂伸长率在3种材料中最高,达到600%;HM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也在3种材料中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聚丙烯材料螺杆脱挥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康鹏 武鹏 +2 位作者 金滟 石胜鹏 李齐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聚丙烯(PP)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释放问题已成为车用PP材料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综合利用螺杆脱挥技术是降低车用材料VOC的有效方法。分别研究了螺杆自然脱挥、螺杆真空脱挥、汽提剂脱挥、脱挥工艺及脱挥设备对PP粉料中VOC种类和... 聚丙烯(PP)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的释放问题已成为车用PP材料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综合利用螺杆脱挥技术是降低车用材料VOC的有效方法。分别研究了螺杆自然脱挥、螺杆真空脱挥、汽提剂脱挥、脱挥工艺及脱挥设备对PP粉料中VOC种类和VOC总量(TVOC)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粉料和粒料中的VOC均主要由烷烃、烯烃及醛酮类化合物组成,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利用螺杆自然脱挥、螺杆真空脱挥和汽提剂脱挥技术均可不同程度降低PP的TVOC,但汽提剂脱挥效果最佳;控制螺杆转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TVOC;BUSS捏合机较双螺杆挤出机更有利于PP粉料中VOC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挥发性有机物 螺杆脱挥 汽提剂 真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MA/PEA自交联乳胶IPN阻尼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晏欣 孙卫红 +1 位作者 江盛玲 饶秋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6-219,共4页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反应合成了PEM A/PEA乳胶IPN。DM S结果表明,组成比对L IPN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组成比为35/65的L IPN具有较优异的阻尼性能;界面自交联能改善组分相容性,但使材料的阻尼...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与己二酰肼的交联反应合成了PEM A/PEA乳胶IPN。DM S结果表明,组成比对L IPN的相容性和阻尼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组成比为35/65的L IPN具有较优异的阻尼性能;界面自交联能改善组分相容性,但使材料的阻尼性能有所下降。拉伸实验结果表明,增加硬组分和交联剂的含量,拉伸强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联 乳胶IPN 阻尼性能 拉伸强度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Ⅰ.聚烯烃/粘土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14
15
作者 华幼卿 章正熙 黄玉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介绍了聚烯烃 /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理论、结构与表征、性能与应用 ,并对近年来聚乙烯 /粘土、聚丙烯
关键词 聚烯烃 粘土 纳米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A356/TiB_2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亦杰 江盛玲 +3 位作者 马乃恒 李险峰 易宏展 王浩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28-331,共4页
通过混合盐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A356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分布均匀,其最大尺寸在500nm左右,平均尺寸在200nm左右.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干净,无任... 通过混合盐法制备了原位自生TiB2颗粒增强A356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备的原位自生TiB2颗粒分布均匀,其最大尺寸在500nm左右,平均尺寸在200nm左右.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与基体之间界面结合良好、干净,无任何杂质相的存在.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较基体都有了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明显高于基体合金的阻尼性能,其室温时的数值为0.018.该研究成功地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和阻尼性能的同时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生复合材料 TIB2颗粒 阻尼性能 A356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研究原位聚合聚乙烯/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被引量:9
17
作者 盛淼 杜中杰 +1 位作者 荣峻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用 DSC热力学分析手段着重对原位配位聚合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 (IPC)进行研究 ,并与同组分的熔体机械共混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复合材料 (MB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无机相的引入对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基体聚乙烯的结... 用 DSC热力学分析手段着重对原位配位聚合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 (IPC)进行研究 ,并与同组分的熔体机械共混法制备的聚乙烯 /凹凸棒石复合材料 (MB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无机相的引入对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基体聚乙烯的结晶有很大影响 ;从 Avrami等温结晶理论出发 ,得出IPC比 MBC具有较强的结晶能力 ,结晶机理也不相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法 原位聚合 聚乙烯 凹凸棒石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蒙脱土嵌入混杂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一中 张立群 余鼎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142-1145,共4页
用聚合物乳液与蒙脱土的水分散体共混 共凝的方法制备混杂材料 .在混合过程中乳胶粒与蒙脱土晶层相互穿插 ,用盐酸絮凝 ,带正电的共聚物能够嵌入带负电的蒙脱土层间 .萃取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吸附了大量的共聚物 ,说明蒙脱土晶... 用聚合物乳液与蒙脱土的水分散体共混 共凝的方法制备混杂材料 .在混合过程中乳胶粒与蒙脱土晶层相互穿插 ,用盐酸絮凝 ,带正电的共聚物能够嵌入带负电的蒙脱土层间 .萃取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吸附了大量的共聚物 ,说明蒙脱土晶层与共聚物之间存在静电吸附作用 .XRD实验发现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的晶层结构发生了膨胀 ,并且变得混乱 ,而在共混物中蒙脱土晶层结构几乎不变 .用TEM观察在混杂材料中蒙脱土晶层均匀分散于共聚物基体中 ,蒙脱土的层间距大于 6nm .共聚物嵌入蒙脱土的层间 ,受到蒙脱土晶层的限制作用 ,共聚物的Tg 发生了变化 .交联以后的混杂材料的性能比共聚物有了较大的提高 ,蒙脱土晶层在共聚物基体中起到很好的补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 苯乙烯 乙烯基吡啶 蒙脱土 混杂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金属氧化物纳米夹心材料的制备及净化菌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太奇 陈曦 +2 位作者 齐明霞 李唯真 操彬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负载有不同含量金属氧化物的纳米TiO2/聚己内酰胺(PA6)及纳米TiO2/PA6/Ag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进行了表征,纤维直径在50 nm~100 nm之间;讨论了纤维平均直径与溶液黏度及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选用霉菌作... 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负载有不同含量金属氧化物的纳米TiO2/聚己内酰胺(PA6)及纳米TiO2/PA6/Ag纤维,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进行了表征,纤维直径在50 nm~100 nm之间;讨论了纤维平均直径与溶液黏度及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选用霉菌作为测试菌种,采用振荡瓶法对纤维进行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抗菌纤维的杀菌率最高可达99.99%。综合考虑生产工艺难度和杀菌效果,确定最佳的抗菌纤维为2.0%TiO2/PA6/Ag纳米纤维。通过热压将此纤维制备成"夹心"式净化材料,其过滤菌效率可达9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二氧化钛/聚己内酰胺 二氧化钛/聚己内酰胺/银 抗菌 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含量和取向对碳纤维/丁腈橡胶复合材料拉伸和摩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修行 张建春 +1 位作者 张华 秦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2-95,101,共5页
利用双辊开炼机的压延效应,提高了短切碳纤维/丁腈橡胶中碳纤维的取向度,并对不同碳纤维取向和含量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邵尔硬度、阿克隆磨耗及摩擦系数等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短切碳纤维的增加,不同碳纤维取向的橡胶复合材... 利用双辊开炼机的压延效应,提高了短切碳纤维/丁腈橡胶中碳纤维的取向度,并对不同碳纤维取向和含量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邵尔硬度、阿克隆磨耗及摩擦系数等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随着短切碳纤维的增加,不同碳纤维取向的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下降,硬度提高,而且平行取向的碳纤维橡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较好;随着碳纤维含量的增加,平行取向的碳纤维橡胶复合材料的阿克隆磨耗增加,摩擦系数减小;而随机取向、垂直取向的碳纤维橡胶复合材料阿克隆磨耗先下降后增加,摩擦系数先增加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碳纤维 丁腈橡胶 拉伸性能 阿克隆磨耗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