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13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板限域原位制备镁基纳米复合材料进展
1
作者 王佳丽 刘芳 +6 位作者 陈伟 张晓英 李生廷 田甜 信翔宇 刘光 宋宇飞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72-3184,共13页
MgH_(2)作为一种具有高储氢容量[7.6%(质量分数),110 kg·m^(-3)]和低成本优势的固态储氢材料,其高热力学稳定性(脱氢焓值-74.7 kJ·mol^(-1))及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原位合成法通过自下而上... MgH_(2)作为一种具有高储氢容量[7.6%(质量分数),110 kg·m^(-3)]和低成本优势的固态储氢材料,其高热力学稳定性(脱氢焓值-74.7 kJ·mol^(-1))及缓慢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严重制约了实际应用。研究表明,原位合成法通过自下而上的组装策略,成功实现了Mg/MgH_(2)体系纳米化,有效调控其粒径从而改善储氢性能。本文综述了化学还原、热氢化、气相沉积等原位合成镁基储氢材料的原理,重点阐述了模板限制材料对Mg/MgH_(2)体系粒径调节、吸放氢热/动力学性能与催化机理的影响,同时针对当前原位合成技术中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容量衰减大及空气稳定性差等挑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在纳米限域材料作用下原位制备高性能高储量镁基储氢材料的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镁 固态储氢 纳米限域材料 解吸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二烯共聚改性木质素补强橡胶复合材料
2
作者 侯世航 任顺强 +2 位作者 王司晨 张继川 樊永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70,共9页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 【目的】木质素是一种中等极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与橡胶基体相容性较差,难以直接作为橡胶工业的补强填料。为降低木质素的极性并改善其与非极性橡胶的相容性,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共聚改性木质素材料。【方法】采用丙烯酰氯对木质素进行酰化改性,并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将酰化木质素与异戊二烯进行共聚合,在木质素大分子中引入长链烷烃侧基,制备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ALI)。然后,对改性木质素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并分析ALI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特性以及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改性木质素材料的羟基含量降低,接触角从66.13°提高到80.16°,这表明其分子极性降低且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增强。当ALI的添加量为5 g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20.61 MPa,与炭黑填充样品相近;断裂伸长率为581.20%,较炭黑填充样品提高了42.40%。这表明改性木质素材料在填料-橡胶网络中分散良好,且橡胶基体得到了有效补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开发的异戊二烯/酰化木质素共聚材料显著改善了木质素与橡胶基体的相容性,使天然橡胶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强度和韧性,实现了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有效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异戊二烯 共聚 天然橡胶 补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模板法制备相变泡沫材料及其储热性能增强研究
3
作者 邓静倩 孔鹏 侯丹丹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4,共6页
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石蜡复合相变泡沫材料(EPSPW),其中石蜡被包封在泡沫材料的孔隙中。结果表明,EPSPW的孔隙率为85%~92%(体积分数,下同),孔径介于3.5~10μm,分布较窄;当石蜡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EPSPW在33倍自身质... 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石蜡复合相变泡沫材料(EPSPW),其中石蜡被包封在泡沫材料的孔隙中。结果表明,EPSPW的孔隙率为85%~92%(体积分数,下同),孔径介于3.5~10μm,分布较窄;当石蜡含量为30%(质量分数,下同)时,EPSPW在33倍自身质量的载荷下表现出优异的形状稳定性,且无石蜡泄露;浸出测试显示,在高于石蜡熔点的温度下样品中的质量损失率仅为3%;EPSPW的熔融焓达到32 J/g,远远高于直接发泡的相变泡沫材料的相变焓(大多在15~20 J/g之间);此外,EPSPW在50次加热/冷却循环中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相变材料 乳液模板 石蜡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的组装与产品工程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彦军 周永山 +2 位作者 王桂荣 李殿卿 段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阐述了插层结构功能材料以产品功能为导向的结构设计理论、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插层过程控制与插层组装方法学(包括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还原法、原位生长法、模板合成法、层层组装法及清洁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性能与应用,针对化学... 阐述了插层结构功能材料以产品功能为导向的结构设计理论、以产品生产为导向的插层过程控制与插层组装方法学(包括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焙烧还原法、原位生长法、模板合成法、层层组装法及清洁生产工艺)以及产品性能与应用,针对化学产品工程的发展与需要,介绍了插层结构功能材料实现从分子尺度到过程尺度和产品应用跨越等产品工程研究的具体思路及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产品工程 插层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PE/RHES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及增韧机理研究
5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4 位作者 王姝涵 任晓逆 白玲 白娟 张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48-253,共6页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 以回收高密度聚乙烯(RHDPE)为基体、自制的复合改性剂HES为增韧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RHDPE/RHES复合材料(简称RPES),研究了RPES的结晶形态、力学性能及熔体流动性,并探究了其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ES中RHDPE为连续相,橡胶为分散相,体系整体呈现“海岛”结构,分散相呈现“胞状”结构;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RPES结晶越来越细化,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冲击强度逐渐增大,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有所下降,RPES熔体流动速率(MFR)逐渐减小。当橡胶含量为8%时,RPES的冲击强度达到45.24kJ/m^(2),是纯RHDPE的9.75倍,拉伸屈服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保持率分别为83.24%和64.78%。RHDPE/橡胶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由银纹-空化损伤机理引起的,而PRES试样缺口冲击断裂主要是由银纹-剪切带屈服形变损伤机理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剂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 结晶形态 力学性能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体系自立自强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夏羽青 王锦艳 +7 位作者 胡桢 宋飞 王润国 刘小青 蹇锡高 王玉忠 张立群 薛群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高模、高绝缘、耐腐蚀、耐辐照或绿色低碳等特点,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生物医疗等重要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有机纤维、生物基...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强高模、高绝缘、耐腐蚀、耐辐照或绿色低碳等特点,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生物医疗等重要领域。本文系统梳理了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有机纤维、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四大类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中的重点品种,分析了国内外重点品种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方面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化工原料–合成–加工改性–制品应用上下游产业体系,但同时也存在关键原料保障不足、产品应用开发有待拓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关键原料保障、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体系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高分子 高性能树脂及工程塑料 有机纤维 特种橡胶及弹性体 生物基树脂及可降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气体阻隔性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会鹏 潘凯 +2 位作者 高源 卢晓英 陈轲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利用改性后的蛭石作为填充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蛭石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氧气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纯HDPE,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仍能... 利用改性后的蛭石作为填充材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蛭石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氧气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纯HDPE,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较好的拉伸强度,当含量为1%时拉伸强度为24.1 MPa,断裂伸长率先提高后下降,当含量为0.5%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高为535%;改性蛭石的加入提升了材料的韧性,当改性蛭石含量为1%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高为45.8 kJ/m^(2);HDPE/改性蛭石复合材料的氧气阻隔性能明显提升,当改性蛭石含量为1%时材料的氧气阻隔性能达到最优,氧气渗透系数为6.9×10^(-15)cm^(3)·cm/(cm^(2)·s·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膨胀蛭石 改性 气体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环氧成膜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潘超超 李鹏 +3 位作者 潘春呈 侯勇 张兆斌 陆泽栋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7,共6页
本文采用化学改性法,以环氧氯丙烷、共聚物P105、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作为玻璃纤维成膜剂,研究了原料摩尔比、E-P105用量和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105、ECH、NaOH摩尔比为1∶... 本文采用化学改性法,以环氧氯丙烷、共聚物P105、环氧树脂E-51和双酚A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作为玻璃纤维成膜剂,研究了原料摩尔比、E-P105用量和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105、ECH、NaOH摩尔比为1∶1.5∶1.2,环氧树脂与双酚A摩尔比为2.25∶1,E-P105质量份数为环氧树脂和双酚A质量的20%,乳化温度为60℃时,乳液粒径为0.387μm,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上浆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成膜剂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 化学改性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体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智 殷德贤 +1 位作者 胡仕凯 赵秀英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8-1047,1059,共11页
弹性体阻尼材料具有独特的动态粘弹性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减震、降噪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体阻尼材料常面临有效阻尼温域窄、损耗因子较低的问题。拓宽有效阻尼温域、提高损耗因子是目前开发高性能弹性体阻尼材料的主要方向... 弹性体阻尼材料具有独特的动态粘弹性行为,被广泛应用于减震、降噪等多个领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弹性体阻尼材料常面临有效阻尼温域窄、损耗因子较低的问题。拓宽有效阻尼温域、提高损耗因子是目前开发高性能弹性体阻尼材料的主要方向。从弹性体阻尼材料的阻尼机理出发,阐述了分子链形态与结构、温度及振动频率、弹性体组成体系对弹性体阻尼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弹性体阻尼材料的改性方法及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 阻尼机理 阻尼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纤维的表面改性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与界面破坏模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杨 李亚锋 +1 位作者 田国峰 张梦颖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6-203,共8页
针对聚酰亚胺(PI)纤维低表面能及PI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PI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处理时间为变量,研究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PI纤维表面结构及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SEM... 针对聚酰亚胺(PI)纤维低表面能及PI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差的问题,采用大气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PI纤维进行表面改性,以处理时间为变量,研究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PI纤维表面结构及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通过SEM研究等离子体处理对PI纤维表面介观形貌及其复合材料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动态接触角及丝束横向拉伸强度测试对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的PI纤维与环氧树脂的浸润效果及界面性能进行表征,选取弯曲强度及层间剪切强度作为P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考察项目。结果表明:大气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能够改善PI纤维与环氧树脂的浸润及界面结合状态,处理时间为6 min的PI纤维丝束横向拉伸强度为16.05 MPa,提升近21%;PI/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弯曲及层间剪切强度的增幅分别达36.41%及38.85%。大气等离子体改性能够对PI纤维表面形貌进行重构,优化PI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效果,将PI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由界面破坏转变为纤维表面及皮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PI)纤维 等离子体改性 复合材料 界面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硬组织修复材料仿生设计制备和临床转化
11
作者 赵菡 卫彦 +15 位作者 张学慧 杨小平 蔡晴 宁成云 徐明明 刘雯雯 黄颖 何颖 郭亚茹 江圣杰 白云洋 吴宇佳 郭雨思 郑晓娜 李文静 邓旭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共5页
口腔疾病几乎涉及到每个个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积累的重要问题。牙齿和颌骨是行使口腔功能和支撑外貌轮廓的重要结构基础。小范围牙齿缺损可能引发牙本质过敏症,大范围缺损则会导致牙齿... 口腔疾病几乎涉及到每个个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积累的重要问题。牙齿和颌骨是行使口腔功能和支撑外貌轮廓的重要结构基础。小范围牙齿缺损可能引发牙本质过敏症,大范围缺损则会导致牙齿形态和功能破坏,而牙齿缺失常造成牙槽骨吸收低平,不利于后续修复。临床上牙本质过敏症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以牙本质小管封闭为主,其效果不佳且易复发;材料充填是牙体缺损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现有材料与牙齿力学性能匹配差,界面结合不足,修复体寿命短;而牙槽骨低平的垂直骨增量则是世界性难题。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牙齿微观结构及其构效关系的深入解析,缺少对牙槽骨再生微环境的深入认识,导致材料设计忽视了从微观结构功能仿生到宏观效果实现的协同考量。因此,发展牙齿/颌骨结构与功能高度仿生的修复材料新技术与临床新策略是目前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修复材料 骨组织引导再生膜 电学微环境 骨充填材料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张恒 王若妍 +3 位作者 曾彤 张洋 高爱君 王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531,共7页
采用碳纤维束丝法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借助DSC、XRD、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动态接触角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和树脂性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E51相比,浇铸体拉伸模量较高的环氧树脂TDE85制备的... 采用碳纤维束丝法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借助DSC、XRD、SEM、万能材料试验机和动态接触角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碳纤维和树脂性能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环氧树脂E51相比,浇铸体拉伸模量较高的环氧树脂TDE85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较高;在本研究范围内,树脂环向支撑厚度增加有利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压缩强度的提高;受微晶结构抵抗外界破坏能力的影响,HTS40,CCF300,CCF700H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着碳纤维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的增大而增大,而T800H,GW5535,M40J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随拉伸模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束丝压缩性能 树脂 拉伸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合成氨基负载固体二氧化碳吸附材料
13
作者 陈熹圣 冀昕航 +3 位作者 李岚新 邹威 梁胜轲 张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将丙烯酸十八酯(OA)与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进行迈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PEI-OA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大分子乳化剂引入浓乳液体系,利用乳液模板制得了氨基负载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实现了一步法制备氨基负载固体CO_(2)吸附... 将丙烯酸十八酯(OA)与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进行迈克尔(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PEI-OA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将其作为大分子乳化剂引入浓乳液体系,利用乳液模板制得了氨基负载的聚苯乙烯多孔材料,实现了一步法制备氨基负载固体CO_(2)吸附材料。研究了大分子乳化剂的结构、乳化剂用量,以及浓乳液的分散相体积分数对吸附材料的微观形貌及CO_(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EI-OA乳化剂更倾向于形成O/W型乳液,形成了颗粒紧密堆积型的多孔结构,并且多孔通道会随着乳化剂与分散相体积分数的改变而变化。采用气体吸附分析仪测定了氨基负载多孔聚合物材料的CO_(2)吸附量,结果表明,PEI含量、乳化剂用量和分散相体积分数的适度增加均能提高产物对CO_(2)的吸附量,吸附量最高可达到2.65mmol/g。样品的循环性能测试显示,材料循环使用5次后吸附能力仅下降了0.15%,表明所制备的氨基负载二氧化碳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分子乳化剂 一步法 乳液模板法 CO_(2)吸附 氨基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田新伟 张均 +3 位作者 姚明 梁金涛 王春龙 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266,272,共5页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在面板接缝止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克服现有塑性嵌缝密封材料低温硬化失去塑性变形能力的缺点,基于有机硅树脂制备了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研究了增塑剂(硅油)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密度、拉伸粘结性能、...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在面板接缝止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克服现有塑性嵌缝密封材料低温硬化失去塑性变形能力的缺点,基于有机硅树脂制备了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研究了增塑剂(硅油)用量对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密度、拉伸粘结性能、浸泡损失率、针入度、下垂度和流动止水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增塑剂用量为140份时,有机硅塑性嵌缝密封材料综合性能满足DL/T 949—2005要求;且在-40℃时该材料针入度为199.2(1/10mm)、断裂伸长率为1152%、与混凝土界面未发生破坏,表现出优异的耐低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嵌缝 塑性嵌缝密封材料 增塑剂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PPESK纤维毡层间增韧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15
作者 吕续津 霍红宇 +3 位作者 彭公秋 张宝艳 叶金秋 刘勇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7,共9页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oly(Phthalazi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得益于良好的环氧相容性、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具有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面...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oly(Phthalazine Ether Sulfone Ketone),PPESK]得益于良好的环氧相容性、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具有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本研究借助静电纺丝技术,实现了PPESK超细纤维毡的稳定制备,并通过层间铺贴、热压,实现了PPESK与T800级碳纤维/高温环氧树脂预浸料的复合。在预浸料层间添加17 g/m2 PPESK超细纤维毡,其复合材料冲击后压缩强度可达391 MPa,表明PPESK对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增韧效果较明显。静电纺丝PPESK纤维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增韧领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萘联苯聚醚砜酮 碳纤维复合材料 冲击后压缩强度 静电纺丝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香包覆的固体缓蚀剂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6
作者 赵景茂 唐俊 +3 位作者 张存丽 晁刘伟 郝倩 程琦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3-866,共4页
向油气井中投加固体缓蚀剂可以克服加注液体缓蚀剂时加料频繁、损耗大、防护周期短的缺点。对固体缓蚀剂进行包覆封装,制备长效缓释胶囊,可以进一步延长防护周期和降低加药频率。采用不同类松香对固体缓蚀剂进行封装包裹,并采用紫外-可... 向油气井中投加固体缓蚀剂可以克服加注液体缓蚀剂时加料频繁、损耗大、防护周期短的缺点。对固体缓蚀剂进行包覆封装,制备长效缓释胶囊,可以进一步延长防护周期和降低加药频率。采用不同类松香对固体缓蚀剂进行封装包裹,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方法对固体缓蚀剂胶囊的释放情况和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松香包覆的固体缓蚀剂胶囊耐热性更高,环境温度达70℃以上时胶囊才会释放。松香包裹技术有效延长了固体缓蚀剂的开始释放时间,能够延长防护周期、降低加料频率;同时胶囊外壳熔化后,可以与释放的咪唑啉缓蚀剂起到协同作用,更好地提高缓蚀剂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缓蚀剂 松香 包裹技术 耐热性 油井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型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结构性能及相转变机理研究
17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4 位作者 晋玉霞 丁紫阳 白玲 田谋锋 张磊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25-229,235,共6页
从聚丙烯(PP)与弹性体的均相体系出发,利用在硫化过程中微相分离机理,研制出了微相分离型PP热塑性弹性体(MS-PTPE),并研究了MS-PTPE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S-PTPE是以弹性体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且PP相中穿插有橡胶小颗粒,两... 从聚丙烯(PP)与弹性体的均相体系出发,利用在硫化过程中微相分离机理,研制出了微相分离型PP热塑性弹性体(MS-PTPE),并研究了MS-PTPE的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MS-PTPE是以弹性体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且PP相中穿插有橡胶小颗粒,两相之间界面模糊,PP和弹性体间有化学键连接,PP相畴均匀分布、尺寸细小,具有典型的“海-岛”结构;MS-PTPE中PP未发育成球状晶粒,而是发育为连接成片的细晶粒区,弹性体的含量、两种弹性体的配比对MS-PTPE中PP结晶细化程度有显著的影响;当MS-PTPE中橡塑比为70∶3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PP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提高(即PP的MFR降低)时,MS-PTPE的力学性能各项指标呈现增加态势。提高PP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试验样品的拉伸强度、100%定伸应力、弹性模量均表现出增大的趋势,扯断伸长率几乎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分离 聚丙烯 热塑性弹性体 形态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桥剂对MS-PTPE结构组成及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6 位作者 王晓燕 曹伟 刘恒源 田谋锋 张磊 韩丹辉 周少杰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6,共6页
为了改善橡胶和塑料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相畴尺寸均匀且细小、形态结构易控、力学性能稳定的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以PP、乙丙橡胶和丁苯橡胶为原料,不饱和羧酸盐为架桥剂,采用过氧化物引发剂,制备得到力学参数综合指标较好的微相分离型... 为了改善橡胶和塑料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相畴尺寸均匀且细小、形态结构易控、力学性能稳定的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以PP、乙丙橡胶和丁苯橡胶为原料,不饱和羧酸盐为架桥剂,采用过氧化物引发剂,制备得到力学参数综合指标较好的微相分离型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MS-PTPE)样品,研究了架桥剂含量对MS-PTPE的化学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架桥剂含量的增加,MS-PTPE样品中,参与反应的PP及弹性体的比例得到提高;当架桥剂的含量为14.50%时,样品力学参数综合指标达到最优,拉伸强度为8.42 MPa、100%定伸应力为6.55 MPa、断裂伸长率为363%、撕裂强度为49.5 kN/m、扯断永久变形为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丙橡胶 丁苯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 架桥剂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共混对碳纸性能调控的影响
19
作者 昌志龙 陈辉 +2 位作者 陶金 曹维宇 沈志刚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7-1633,共7页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不同比例(0、5%、10%、25%、50%)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拉伸强度测试、面内电阻率测试、透气性测试、孔径分布分析、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不同比例(0、5%、10%、25%、50%)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拉伸强度测试、面内电阻率测试、透气性测试、孔径分布分析、极化曲线、功率密度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对碳纸的微观结构、力学、电学、气体传输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全面表征。结果表明,沥青基碳纤维的掺杂显著降低了碳纸的面内电阻率,从未掺杂时的7.2 mΩ·cm降至50%掺杂量时的2.0 mΩ·cm。拉伸强度随掺杂比例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0%掺杂量时达到峰值18.5 MPa,较未掺杂时提升了约176%。透气性随掺杂比例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孔径分布也随之变化。膜电极和单电池测试结果显示,5%沥青基碳纤维掺杂的碳纸表现出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包括更低的电化学阻抗和更高的功率密度,这主要归因于其优异的水气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沥青基碳纤维掺杂对PAN基碳纸性能的调控规律,为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纸 聚丙烯腈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 面内电阻率 拉伸强度 透气性 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型极限学习机的氢燃料电池寿命预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淇 陈景文 +4 位作者 华志广 李祥隆 赵冬冬 兰天一 窦满峰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4-974,共11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能精准预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提高预测性能是当前寿命预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PEMFC寿命预测过程中预测精度与鲁棒性的提升问题,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一种集成极限学习... 基于数据驱动的寿命预测方法能精准预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剩余使用寿命,提高预测性能是当前寿命预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PEMFC寿命预测过程中预测精度与鲁棒性的提升问题,基于统计学原理的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一种集成极限学习机(EELM)结构,对PEMFC的寿命进行长期预测。集成结构中包含了50次重复测试,通过局部强化优化器算法对每次测试结果进行优化,提升了寿命预测精度。在长期预测的结果中,给出了EELM预测结果的平均值和95%置信区间,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采用稳态电流、准动态电流条件和动态电流下的老化数据集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极限学习机 集成结构 局部强化优化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