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天平 谭晶 +3 位作者 安瑛 程礼盛 宋立健 杨卫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9,25,共5页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性和耐酸碱腐蚀等优点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工程、建筑等各个领域,然而相比于玻纤和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国内外对BFRP的研究还较少,BFRP的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凭借优异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性和耐酸碱腐蚀等优点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土木工程、建筑等各个领域,然而相比于玻纤和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国内外对BFRP的研究还较少,BFRP的力学性能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基体与玄武岩纤维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对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至关重要。综述了BFRP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性能对BFRP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增强BFRP中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性能方法,以期对高性能BFRP的研究发展及高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纤维 树脂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热降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金鑫 隋刚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6-61,共6页
针对T700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以及回收所得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存在增加了环氧树脂降解时所需的活化能,热降解反应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对环氧树脂基体降解效果以及回收碳纤维力... 针对T700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热降解行为以及回收所得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存在增加了环氧树脂降解时所需的活化能,热降解反应的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对环氧树脂基体降解效果以及回收碳纤维力学性能均有影响。在空气条件下500℃处理30 min后碳纤维表面没有残留物,但其回收纤维的拉伸强度保留率仅为77.6%。通过首先在氮气气氛高温短时热处理,再在空气气氛下450℃进行30 min热降解的两步法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残炭得到去除,回收碳纤维的拉伸强度保留率达到了90.4%,由其制备单向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保留率可达到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热降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燃料电池密封复合材料的本构模型及密封结构优化
3
作者 章易慎 张强 +2 位作者 何红 严瑞晨 李凡珠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4-177,共4页
氢燃料电池(PEMFC)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内部密封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直接影响了整个燃料电池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设计并制备了满足PEMFC密封要求的含固、液2种类型三元乙丙橡胶的复合密封材料。基于该复合材料的制备,采... 氢燃料电池(PEMFC)是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发展目标,其内部密封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直接影响了整个燃料电池的长期稳定运行。因此,设计并制备了满足PEMFC密封要求的含固、液2种类型三元乙丙橡胶的复合密封材料。基于该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筛选出3种高精度的超弹性本构方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构建的PEMFC单电池模型的接触压力,得到了更合理的Lambert-Diani-Rey超弹性本构模型。另外,提出了4种截面形状的密封结构,压力分布规律表明,圆角梯形截面密封结构具有明显优势。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圆角梯形截面密封件底边长度与倒角尺寸分别为2.4 mm×0.9 mm,同时满足密封和最大平均接触应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封复合材料 超弹性本构模型 氢燃料电池 密封结构优化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储氢气瓶的研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杨文刚 李文斌 +4 位作者 林松 贾晓龙 温凤 张藕生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04,共6页
氢能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具有高能、环保、可再生等优点,但氢气的储运技术滞后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氢气瓶因具有质量轻、韧性强、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储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国内外高压... 氢能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具有高能、环保、可再生等优点,但氢气的储运技术滞后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缠绕复合材料氢气瓶因具有质量轻、韧性强、耐疲劳性好等优点,在储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国内外高压气态储氢技术研究现状,并结合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现实,论述了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制备的技术要点、标准规范以及成型设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展望了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的产业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气瓶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缠绕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有机无机复合环保融雪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萌 李晓林 +2 位作者 杜丹超 郑广宇 张立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6-67,69,共3页
以无机盐和有机盐为主要成分,加少量缓蚀剂研制了环保型融雪剂,讨论了原料的选择及配比对产品融雪效果及金属腐蚀性的影响,并进行了融雪试验、金属腐蚀试验和植物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该融雪剂对金属、植物等基本无腐蚀,达到了环境保护... 以无机盐和有机盐为主要成分,加少量缓蚀剂研制了环保型融雪剂,讨论了原料的选择及配比对产品融雪效果及金属腐蚀性的影响,并进行了融雪试验、金属腐蚀试验和植物腐蚀试验。结果表明,该融雪剂对金属、植物等基本无腐蚀,达到了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市售融雪剂及氯化钠等氯盐融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剂 环保 融冰 金属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9
6
作者 曹维宇 杨学萍 张藕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20,共9页
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进行应用,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宏观需求,综述了高性能... 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关键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进行应用,发展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我国发展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宏观需求,综述了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碳纤维、芳纶、高性能玻璃纤维等纤维增强体以及复合材料用高分子树脂基体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特种树脂的发展现状及特点,研判了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目标与任务。研究发现,碳纤维领域初步形成了从关键技术研发到工程化生产的产业化体系,材料向高性能和低成本双向发展;对位芳纶产业化初步成功;玻璃纤维则保持低速扩张;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树脂基体产业则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基于发展需求,从注重自主创新、坚持需求牵引、重视产业链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支持产业创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高性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纤维 高分子树脂基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气瓶铝内衬缺陷对疲劳及爆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松 罗明 +2 位作者 王俊锋 孙红卫 杨小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74,77,共6页
研究了复合材料气瓶在生产过程中金属内衬存在的凹坑、裂纹以及腐蚀等的缺陷类型,并且对存有以上缺陷类型的复合气瓶进行疲劳及爆破实验,研究其对气瓶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内衬缺陷的存在会使得气瓶在承受内压载荷的过程中,金属内... 研究了复合材料气瓶在生产过程中金属内衬存在的凹坑、裂纹以及腐蚀等的缺陷类型,并且对存有以上缺陷类型的复合气瓶进行疲劳及爆破实验,研究其对气瓶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内衬缺陷的存在会使得气瓶在承受内压载荷的过程中,金属内衬在缺陷位置出现应力集中,提前出现裂纹的扩展,使得金属内衬失效,无法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层高强度的优势,使得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失效次数及爆破强度大大降低,影响最终的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 复合材料气瓶 疲劳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的等离子体表面功能化及其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于海涛 刘宇 +2 位作者 王文才 卢咏来 张立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3,7,共6页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与优异的性能成为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选择,从处理方法、表征及应用等方面概述了碳纳米管的等离子体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碳纳米管方法、处理效...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与优异的性能成为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的重要选择,从处理方法、表征及应用等方面概述了碳纳米管的等离子体表面功能化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应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碳纳米管方法、处理效果及其应用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并对这种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表征方法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铝内衬缠绕高压复合材料气瓶的疲劳及爆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林松 王俊锋 +3 位作者 孙文文 刘则君 孙红卫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70,共6页
为研制高结构效率的复合材料气瓶,采用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体系在薄壁铝金属内衬上缠绕成型复合气瓶,对其进行了水压自紧试验,100次0~36MPa水压疲劳试验以及水压爆破试验,并且采用声发射、应变测试等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为研制高结构效率的复合材料气瓶,采用T700碳纤维/环氧树脂体系在薄壁铝金属内衬上缠绕成型复合气瓶,对其进行了水压自紧试验,100次0~36MPa水压疲劳试验以及水压爆破试验,并且采用声发射、应变测试等方法对试验过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经过水压自紧试验后复合材料气瓶具有较好的疲劳性能,100次疲劳对气瓶的损伤较少,并且经过疲劳后的气瓶爆破压强仍然达到88MPa,具有较高的结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缠绕 复合材料气瓶 爆破压强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对复合材料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烨 肖建文 +3 位作者 姚烛威 符应飘 徐樑华 曹维宇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6-152,共7页
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 以3种典型碳纤维为研究对象,通过碳纤维断面形貌的扫描电镜分析,采用Photoshop对纤维截面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并由Matlab编写程序,获得了碳纤维表面沟槽深度、宽度、个数等参数的统计信息,据此进一步计算了圆形度、沟槽深宽比、表面不规整度以及沟槽密集程度等物理量,建立了碳纤维表面物理沟槽结构的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原丝制备过程中的凝固环境对碳纤维表面物理结构的影响,并发现:当凝固浴温度由25℃升高至45℃时,碳纤维表面的沟槽深度及宽度均会逐渐减小,深宽比降低,沟槽形状逐渐趋于平缓,同时碳纤维的表面不规整度减小了约7.5%,而沟槽密集程度增加了约50%。采用上述具有不同表面物理结构特征的碳纤维作增强体制备复合材料,微滴脱粘测试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随纤维表面的沟槽尺寸、沟槽深宽比及表面不规整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结构 沟槽结构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取代近红外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与低能量损失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若男 梁世洁 +4 位作者 许韵华 张翠芬 唐正 刘柏侨 李韦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35,共8页
近红外型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0%,然而较大的能量损失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两个氯取代的近红外双缆共轭聚合物材料,分别命名为as-DCPIC-Cl和as-DCPIC-2Cl。氯原子的引入使得单组... 近红外型双缆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经超过了10%,然而较大的能量损失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工作中,我们合成了两个氯取代的近红外双缆共轭聚合物材料,分别命名为as-DCPIC-Cl和as-DCPIC-2Cl。氯原子的引入使得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损失低至0.57 eV。其中,基于as-DCPIC-Cl的器件实现了10.14%的PCE,为基于非稠环电子受体的双缆共轭聚合物的最高性能。研究表明,氯原子在实现高性能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缆共轭高分子 单组分有机太阳能电池 近红外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短切碳纤复合材料的密炼参数对其导电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旭朋 郑秀婷 +4 位作者 何晓祥 吴大鸣 刘颖 司武炎 李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9-175,共7页
为了深入分析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的均相体系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10%的短切碳纤维(SCF)作为导热导电填料,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合物基体材料,分析了密炼转速、密炼时间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 为了深入分析空间限域强制组装法(SCFNA)的均相体系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以10%的短切碳纤维(SCF)作为导热导电填料,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合物基体材料,分析了密炼转速、密炼时间对复合材料导电和导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密炼转速为40 r/min时,密炼时间由25 min缩短到5 min,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在哈克密炼机中受到剪切扭矩作用,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逐渐增强,电导率提高了58.46倍,其相同点处能传递的温度提高了2℃,导热能力提高;密炼时间由5 min缩短到3 min时,复合材料受到密炼扭矩作用,材料的电导率保持不变;在密炼时间为25 min时,密炼转速由60 r/min降低到20 r/min,复合材料的导电导热性能也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材料的电导率提高了30.23倍,其相同点处能传递的温度提高了4℃。通过分析物料在密炼机中受到的扭矩变化情况,选择最佳的密炼转速和密炼时间,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组装 复合材料 导电导热性能 密炼转速 密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在压缩天然气储运领域中的研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田振生 贾晓龙 +4 位作者 柳柏杨 李武胜 刘常清 杨晓峰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I0062-I0066,共5页
采用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制造的大型压缩天然气(CNG)气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疲劳强度好,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满足海洋油田天然气开发及天然气的陆上储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CNG气瓶的研制及应用现状,... 采用碳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制造的大型压缩天然气(CNG)气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疲劳强度好,耐腐蚀等特点,可以满足海洋油田天然气开发及天然气的陆上储运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本文综述了国际上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CNG气瓶的研制及应用现状,结合国内天然气开发及储运和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的现实,提出了研制大型CNG复合材料气瓶应突破的关键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成型装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CNG 气瓶 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根残冠桩核一体化修复体切削成型用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艳阳 蔡晴 +4 位作者 杨小平 黄志新 张洪程 马琦 邓旭亮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3,共4页
采用桩核修复技术对牙体残根残冠缺损进行修复是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整合修复体的CAD数字模型、一体化纤维桩的应力有限元分析等,指导完善桩核材料的结构设计,并通过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研究,完成了用于残根... 采用桩核修复技术对牙体残根残冠缺损进行修复是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治疗方法。通过整合修复体的CAD数字模型、一体化纤维桩的应力有限元分析等,指导完善桩核材料的结构设计,并通过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技术研究,完成了用于残根残冠桩核一体修复的可切削多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基于CAM数字化精密加工,实现了桩核一体修复体的精确化和个性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桩核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残根残冠修复 CAD CAM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亚南 于运花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称重法、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近红外光谱(N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GF/VE)在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率、离子析出行为、树脂基体的水解行为以及腐蚀相态,并进一... 采用称重法、电感偶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近红外光谱(N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玻璃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GF/VE)在不同温度的去离子水和硫酸溶液中的质量变化率、离子析出行为、树脂基体的水解行为以及腐蚀相态,并进一步分析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溶液中浸泡1800h时间内,仅在高温75℃浸泡的复合材料切割边缘封边处发现界面腐蚀,其他温度下腐蚀仅仅停留在树脂基体水平,纤维/树脂间界面仍然保持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乙烯基酯树脂 复合材料 硫酸溶液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T700碳纤维表面特性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郝华 李鹏 +3 位作者 凌辉 孙宏杰 于运花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4,共5页
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国产MT700C碳纤维和东丽T700SC两种碳纤维的表面微结构、表面化学特性以及与树脂的浸润性,并对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MT700C/603和T700SC/603在干态和湿态下的界面... 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分析了国产MT700C碳纤维和东丽T700SC两种碳纤维的表面微结构、表面化学特性以及与树脂的浸润性,并对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MT700C/603和T700SC/603在干态和湿态下的界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T700C碳纤维表面O/C比和活性碳原子含量比T700SC碳纤维高,并且表面具有明显的沟槽,因此MT700C与树脂的浸润性好于T700SC碳纤维,可以与603树脂形成具有良好界面粘结的MT700C/603复合材料。在室温干态条件下,MT700C/603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大于T700SC/603复合材料。但是在湿热老化环境中,T700SC/603复合材料最终的剪切强度保留率大于MT700C/603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浸润性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氧化铝微-纳杂化网络及导热电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京超 赵秀英 +2 位作者 嵇小旺 卢咏来 张立群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日益发展的微电子设备对导热电绝缘热界面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筑微-纳杂化导热网络实现了高导热电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通过简单、环保的水相静电自组装策略制备了纳米氧化铝包覆的氧化石墨烯,随后通过高温热处理将... 日益发展的微电子设备对导热电绝缘热界面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筑微-纳杂化导热网络实现了高导热电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首先通过简单、环保的水相静电自组装策略制备了纳米氧化铝包覆的氧化石墨烯,随后通过高温热处理将其还原为TRGO@Al2O3纳米杂化填料。将其与微米氧化铝复配填充至双组份液体硅橡胶中,通过调节纳米氧化铝颗粒和氧化石墨烯的比例,研究不同纳米氧化铝包覆量对体系热导率和体积电阻的影响;通过控制纳米杂化填料与微米氧化铝颗粒间的复配比例,研究此微-纳杂化体系的导热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3%的TRGO@Al2O3和54%的微米氧化铝颗粒复配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约为2.5 W/(m·K),且体积电阻处于电绝缘水平(≥109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界面材料 导热电绝缘 硅橡胶 氧化石墨烯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NaAA/CR吸水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去离子水和盐溶液中的差异 被引量:3
18
作者 计臣 李智敏 吴友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161-2165,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淀粉/丙烯酸钠(NaAA)/氯丁橡胶(CR)吸水复合材料,考察了去离子水和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两种吸水介质对其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复合材料吸水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浸水后,随吸水量的增加,材料...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淀粉/丙烯酸钠(NaAA)/氯丁橡胶(CR)吸水复合材料,考察了去离子水和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两种吸水介质对其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的影响,并且观察了复合材料吸水前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浸水后,随吸水量的增加,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复合材料在盐溶液中的吸水率远小于在去离子水中的吸水率;在反复使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其原有的吸水性能,具有优异的反复使用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吸水前后的微观形态结构,吸水组分聚NaAA颗粒吸水干燥后表面发生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 氯丁橡胶 丙烯酸钠 盐溶液 吸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微球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X射线穿透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郑凌祺 李刚 +2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强 石凌飞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0-176,共7页
利用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β-环糊精合成的环糊精微球(CDMS),制备环糊精微球改性环氧树脂(CDEP),表征CDMS的微观形貌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研究树脂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和介电性能;制备T300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考察复合材料... 利用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β-环糊精合成的环糊精微球(CDMS),制备环糊精微球改性环氧树脂(CDEP),表征CDMS的微观形貌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研究树脂固化物的交联密度和介电性能;制备T300碳纤维织物复合材料,考察复合材料的X射线穿透性能,提出X射线穿透机理。结果表明:圆球形CDMS的平均粒径为(11.5±2)μm,且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良好;随着CDMS添加量的质量分数由0%升至5%,树脂固化物的交联密度由2.50×10^-2 mol·cm^-3降至2.35×10^-2 mol·cm^-3,介电常数由4.10降至3.43;30 kV管电压下复合材料X射线穿透率由94.97%升至96.82%,微球的空腔结构减少了X光子在复合材料内部的碰撞次数,有效提高了X射线穿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介电性能 X射线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组装法制备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冯浩 郑秀婷 +4 位作者 吴大鸣 刘颖 许红 赵中里 黄尧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共5页
用强制组装法制备了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以及强制组装法对复合材料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率的影响,并用SEM研究了碳纤维在基体中的强制组装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厚度下,碳纤维浓度由4%提高到8%,垂直和水平导热率分别提高了7... 用强制组装法制备了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以及强制组装法对复合材料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率的影响,并用SEM研究了碳纤维在基体中的强制组装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厚度下,碳纤维浓度由4%提高到8%,垂直和水平导热率分别提高了77.45%和24.49%,垂直和水平热扩散系数分别提高了45.73%和2.13%,而当碳纤维浓度为8%时;经强制组装的垂直和水平导热率分别提高了25.42%和129.63%,垂直和水平热扩散系数分别提高了30.34%和133.76%。对于提高浓度和强制组装这2种方法,强制组装法更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通过SEM观察发现,浓度提高和强制组装都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内部的碳纤维发生了局部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组装 导热复合材料 碳纤维 热扩散系数 导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