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反应法制备丙烯酸钐/丁腈橡胶复合材料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力 张秀娟 +4 位作者 金日光 杨程 贺磊 张婉 张立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0-574,393,共6页
通过两种不同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Sm( AA) 3/NBR]复合材料 . SEM和 TEM结果表明 ,原位反应使稀土配合物的粒径减小 ,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聚合物中 .荧光分析表明 ,以 2 60 nm作为激发波长时 ,两种复合材料在 3 79nm( 4D... 通过两种不同的原位反应制备了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Sm( AA) 3/NBR]复合材料 . SEM和 TEM结果表明 ,原位反应使稀土配合物的粒径减小 ,且均匀地分散在基体聚合物中 .荧光分析表明 ,以 2 60 nm作为激发波长时 ,两种复合材料在 3 79nm( 4D1 / 2 ,6 P7/ 2 → 6 H5/ 2 )和 41 8nm( 4L1 5/ 2 ,4 G1 / 2 → 6 H5/ 2 )处出现了与自由离子基本相同的发射峰 ( 3 74和 3 90 nm) ,属于受配体微扰的中心离子发光 .原位反应制备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激发波长下的荧光强度均比非原位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高 .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 ,其荧光强度增加 ,至稀土质量分数为 3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钐 丁腈橡胶 原位反应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磺酸树脂的熔融挤出加工性能及其离子交换膜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凤霞 苑会林 曹慧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7,96,共5页
用熔融挤出法制得不同厚度、表观平整密实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FSIEM).利用热失重(TG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全氟磺酸树脂(PFSR)的热稳定性、熔体流变特征及挤出薄膜的结晶特性.实验表明:在40... 用熔融挤出法制得不同厚度、表观平整密实的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PFSIEM).利用热失重(TGA)、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全氟磺酸树脂(PFSR)的热稳定性、熔体流变特征及挤出薄膜的结晶特性.实验表明:在400℃之前树脂热稳定性很好;全氟磺酸树脂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具有切力变稀特性,可以用熔融挤出法加工成膜;熔融挤出加工过程几乎没有改变树脂的结晶性能,挤出薄膜有一定的结晶度.研究了挤出机螺杆转速与三辊上光机线速度对薄膜成型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螺杆转速超过45 r/min时,PFSR不能塑化成型为薄膜;特定螺杆转速下,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上光机线速度可制得厚度不同的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磺酸树脂 全氟磺酸离子交换膜 熔融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BS方法制备PMMA/膨胀石墨/P(MMA-St)复合材料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宗晶莹 孟庆华 孟庆云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7,共4页
气泡在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对周围高聚物做功,并利用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纳米材料进行有效分散,实验分别通过对膨胀石墨和自制棒状纳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MMA-A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过程中使用和不使用原位气泡拉伸法(... 气泡在膨胀的过程中可以对周围高聚物做功,并利用相互作用力能够对纳米材料进行有效分散,实验分别通过对膨胀石墨和自制棒状纳米级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MMA-At)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过程中使用和不使用原位气泡拉伸法(IABA)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镜(AEM),X射线衍射(XRD)分析证明使用IABS方法后石墨的长度为未使用的1/7.5,自制的棒状纳米高聚物团聚颗粒在基体中几乎没有了,全部均匀分散到基体中,实验也对加工制得的标准样条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数据表明:使用ISBS方法分散添加膨胀石墨可以提高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214%,而使用此方法分散添加自制的棒状纳米PMMA-At可以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原位气泡拉伸法 纳米棒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共聚物 发泡剂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
作者 尉卫 张晨 +2 位作者 杜中杰 王兆旭 励杭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6-218,242,共4页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再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 本文通过一种简易的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首先采用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使其表面产生羟基和羧基等官能基团,再将氧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与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反应,通过羟基和羧基基团与异氰酸根的反应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修饰,最后利用富勒醇表面的羟基与碳纳米管表面异氰酸之间的反应制备出富勒烯/碳纳米管杂化材料。产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实现了富勒烯与碳纳米管的化学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富勒醇 杂化 异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撑二氧噻吩/二氧化硅复合材料制备及导电性研究
5
作者 汤翠红 程斌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7-289,291,共4页
以表面含磺酸基团的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为填料,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TSANa)为掺杂剂,氧化聚合乙撑二氧噻吩(EDOT),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EDOT/SiO2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表面含磺酸基团的改性二氧化硅纳米微球为填料,以三氯化铁(FeCl3)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TSANa)为掺杂剂,氧化聚合乙撑二氧噻吩(EDOT),制备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PEDOT/SiO2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四探针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Cl3与EDOT的摩尔比为0.8,TSANa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时间为4 h,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撑二氧噻吩 二氧化硅 电导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交联丙烯酸酯阻燃压敏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夏宇正 张娜 +2 位作者 赵斌 石淑先 焦书科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以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自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黏料,经添加聚磷酸铵阻燃剂,得到了具有阻燃功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控制引发剂... 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及丙烯酸为单体,以乙酸乙酯和二甲苯为溶剂,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得自交联丙烯酸酯共聚物黏料,经添加聚磷酸铵阻燃剂,得到了具有阻燃功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通过控制引发剂用量和单体配比可改善压敏胶因聚磷酸铵加入后压敏性降低的问题;当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羟乙酯、醋酸乙烯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42.6∶4.2∶8.5∶42.6∶2.1,引发剂和聚磷酸铵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1.4%、28%时,所得压敏胶阻燃性能和常规性能均与进口阻燃压敏胶BMS 5-133D的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 压敏胶 丙烯酸酯 自交联 聚磷酸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接枝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汪晓 张晨 +3 位作者 刘演新 李从举 杜中杰 励杭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6-370,共5页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将聚氨酯分子链以共价键连接到碳纳米管表面.首先将聚丙烯酰氯通过与强酸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的羟基及少量羧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将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的聚丙烯酰氯与端羟基聚氨酯发生... 采用两步法成功地将聚氨酯分子链以共价键连接到碳纳米管表面.首先将聚丙烯酰氯通过与强酸氧化后多壁碳纳米管表面产生的羟基及少量羧基之间的化学反应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然后将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的聚丙烯酰氯与端羟基聚氨酯发生酯化反应,实现了聚氨酯对碳纳米管的表面共价接枝.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对接枝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氨酯已共价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被接枝的聚合物的含量接近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丙烯酰氯 接枝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苯并咪唑/磺化聚醚砜酸碱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迎姿 尚玉明 +4 位作者 冯少广 董文琦 王要武 谢晓峰 吕亚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3-846,共4页
为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以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与高磺化度聚醚砜(ABPS)两种聚合物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酸碱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了复合膜的甲醇溶胀性、吸水率、甲醇渗透系数、质子传导率随S-PBI含量的变... 为提高膜的尺寸稳定性和阻醇性能,以磺化聚苯并咪唑(S-PBI)与高磺化度聚醚砜(ABPS)两种聚合物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系列酸碱复合质子交换膜。研究了复合膜的甲醇溶胀性、吸水率、甲醇渗透系数、质子传导率随S-PBI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S-PBI含量的增加,膜的阻醇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质子传导率,有望应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醚砜 聚苯并咪唑 质子交换膜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木粉复合体系加工方法与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涛 洪凤宏 武德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4-177,共4页
采用开炼机、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系统研究了加工过程、混炼工艺等因素对PVC/木粉复合体系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粉填料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双辊混炼时,如果先将木粉与CPE混合制备母粒,然后再加到PVC... 采用开炼机、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机等加工设备,系统研究了加工过程、混炼工艺等因素对PVC/木粉复合体系的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木粉填料使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但是双辊混炼时,如果先将木粉与CPE混合制备母粒,然后再加到PVC中的母粒法工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三种混合设备的比较,双螺杆制备的PVC/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最好,木粉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效果最佳。微观形态观察表明,木粉填料的分散性与加工方法有很大的关系,直接影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木粉复合体系 加工方法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熔预浸料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明琦 李鹏 杨小平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4-37,27,共5页
通过加入促进助剂丙烯酰胺制备一种新型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温度曲线、粘度-温度曲线、DSC法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丙烯酰胺,可使体系粘度降低,使之与纤维... 通过加入促进助剂丙烯酰胺制备一种新型热熔预浸料用环氧树脂体系。通过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温度曲线、粘度-温度曲线、DSC法确定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丙烯酰胺,可使体系粘度降低,使之与纤维有较好浸润性,其复合材料弯曲、剪切性能均优于未加入丙烯酰胺体系,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纤维和树脂粘接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环氧树脂 中温固化 复合材料 界面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MMA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形态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薇 苑会林 +2 位作者 王婧 王浩博 朱天戈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7,62,共4页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 采用非晶态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与结晶型聚偏氟乙烯(PVDF)熔融共混,制备了PVDF/PMMA复合材料。利用Hilderbrand的溶解参数原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微分热重法(DTG)分析了PVDF/PMMA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热性能,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片材的微观结构与形态。结果表明,PMMA与PVDF具有良好的相容性,PMMA的加人降低了PVDF的结晶能力和熔融温度;随着PMMA的含量增加,PVDF的分解温度降低;PVDF的结晶度降低,球晶尺寸增大。另外,PMMA的引入改变了PVDF的结晶结构,导致了β相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复合 结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一步法制备表面银化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 被引量:5
12
作者 齐胜利 武德珍 金日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12,14,共5页
介绍了原位一步自金属化制备银/聚酰亚胺(PI)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以银盐为线索,评述了各种银盐/二酐/二胺体系所制得的复合薄膜的性能。采用该法可制得具有较高的表面反射率和电导率,优异的界面粘结性,并保持母体PI大部分优异性能的复... 介绍了原位一步自金属化制备银/聚酰亚胺(PI)纳米复合薄膜的方法。以银盐为线索,评述了各种银盐/二酐/二胺体系所制得的复合薄膜的性能。采用该法可制得具有较高的表面反射率和电导率,优异的界面粘结性,并保持母体PI大部分优异性能的复合薄膜;其反射性和导电性与银含量,银的配位体或者反离子,二酐、二胺的种类及热处理工艺等因素相关。使用三氟乙酰丙酮银盐(AgTFA),银的质量分数为12%以上,进行适当的热处理,则某些体系所制薄膜的表面反射性和导电性可以达到纯银的水平,而其他的银盐体系制备的薄膜只能达到中等反射性而无导电性,但对薄膜表面进行轻微抛光可以提高反射性和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纳米复合薄膜 银盐 反射性 导电性 原位一步法 自金属化 反向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混晶结构纳米TiO_2水溶胶的低温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宇正 叶晶磊 +1 位作者 石淑先 焦书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8期38-42,共5页
以工业级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过氧化法于低温下制得了同时具有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该溶胶为透明稳定的中性水溶液。并用FT-IR、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TEM等多种手段对混晶型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进行测试和表... 以工业级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过氧化法于低温下制得了同时具有金红石相和锐钛矿相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该溶胶为透明稳定的中性水溶液。并用FT-IR、XRD、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TEM等多种手段对混晶型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法在低温下就能制得稳定的具有混晶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对纳米二氧化钛水溶胶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在可见光下甲醛消解率在8 h内就达到93%,杀菌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水溶胶 光催化性能 混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黑填充PDMS渗透蒸发优先脱醇膜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宏 杜中杰 +1 位作者 张晨 励杭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1,共5页
通过碳黑填充有机硅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优先脱醇渗透蒸发分离膜,考察了铸膜液制备、溶剂、碳黑粒径及处理方法和进料温度与膜的渗透蒸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碳黑和正癸烷溶剂可以制得性能良... 通过碳黑填充有机硅膜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优先脱醇渗透蒸发分离膜,考察了铸膜液制备、溶剂、碳黑粒径及处理方法和进料温度与膜的渗透蒸发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分散碳黑和正癸烷溶剂可以制得性能良好的膜.利用热处理过的N110碳黑填充PDMS膜,可以在保持分离因子不变的前提下,使总渗透通量提高到空白膜的两倍以上.碳黑填充PDMS膜总通量随进料温度升高而增加,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黑 聚二甲基硅氧烷 渗透蒸发膜 优先脱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度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及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慧林 苑会林 王凤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3,56,共4页
通过添加适量的扩链剂制备了高黏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及薄膜.讨论了扩链剂的加入对PVB树脂及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合成树脂时加入相对于正丁醛体积3%左右的扩链剂;加工成膜时,加入相对于PVB树脂质量3%以下的扩链剂,可明... 通过添加适量的扩链剂制备了高黏度的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及薄膜.讨论了扩链剂的加入对PVB树脂及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合成树脂时加入相对于正丁醛体积3%左右的扩链剂;加工成膜时,加入相对于PVB树脂质量3%以下的扩链剂,可明显提高PVB的分子量,降低PVB薄膜与玻璃的粘结性能,所得薄膜的拉伸强度可由2~3MPa提高到20MPa左右,而且制得的夹层安全玻璃的耐冲击性能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高黏度PVB树脂 薄膜 制备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对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励杭泉 杨帅 +3 位作者 张晨 杜中杰 李丽亚 万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1,54,共3页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 研究了低分子量乙丙共聚物(LMW-EP)对聚丙烯/聚乙烯(PP/PE)共混体系转矩流变以及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采用Cole-ColePlot作图法计算共混物黏弹性参数。结果表明:LMW-EP的加入有效改善了PP/PE共混体系的流动性,为聚乙烯/聚丙烯共混体系的发泡稳定性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聚丙烯 共混 乙丙共聚物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水解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贾娟花 苑会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2,共3页
制备了长玻璃纤维(LGF)和短玻璃纤维(SGF)增强尼龙66(PA66),考察了GF、GF分散剂、耐水解改性剂(MPP)对增强PA66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SGF可获得较好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增强PA66;随着SG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有大... 制备了长玻璃纤维(LGF)和短玻璃纤维(SGF)增强尼龙66(PA66),考察了GF、GF分散剂、耐水解改性剂(MPP)对增强PA66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SGF可获得较好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的增强PA66;随着SGF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有大幅度的提高,冲击强度则先升高后降低;GF分散剂的加入改善了材料的表面质量;MPP的加入使材料的耐水解性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水解玻璃纤维增强尼龙66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表面质量 冲击强度 耐水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8
作者 凡艳丽 吕亚非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5,80,共4页
针对国标GB5763-1998和定速摩擦测试仪测定制动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升温、降温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数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了定量评价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方法,包括摩擦稳定性(摩擦因数与摩擦温度的关系)、综合磨损率(磨损... 针对国标GB5763-1998和定速摩擦测试仪测定制动摩擦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升温、降温摩擦因数和磨损率数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提出了定量评价制动摩擦材料摩擦性能的方法,包括摩擦稳定性(摩擦因数与摩擦温度的关系)、综合磨损率(磨损率与摩擦温度的关系)和总摩擦性能评价。以一种低金属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评价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摩擦稳定性 综合磨损率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发泡材料挤出成型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刚 苑会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6-81,共6页
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的用量,成核剂的种类和用量,交联剂对TPEE挤出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力学测试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和观察了TPEE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泡孔结构,并测试了... 采用挤出成型工艺制备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的用量,成核剂的种类和用量,交联剂对TPEE挤出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万能力学测试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测试和观察了TPEE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泡孔结构,并测试了TPEE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结果表明:TPEE发泡材料的性能与发泡剂用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恰当的成核剂种类和用量能够为发泡体系提供大量的成核点,进而利于均匀泡孔的生成;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提高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但降低了发泡率和均匀性;合理的加工参数对得到优质的TPEE发泡材料极为重要。综合考虑,当发泡体系中偶氮二甲酰胺(AC)为0.8份,苯甲酸钠为1.6份,采用压缩比为3:1的销钉式单螺杆挤出机,转速为70r/min,挤出温度为205℃,并且不加入DCP的工艺条件下制得的TPEE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更为规整,整体性能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挤出发泡 成核剂 工艺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加工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曹慧林 苑会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9-32,共4页
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的增塑剂对PVB树脂加工工艺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增塑剂与树脂的相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极性较高的增塑剂与PVB树脂的相容性较好;挤出PVB膜片时,控制机头的... 对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薄膜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的增塑剂对PVB树脂加工工艺及性能的影响;并对增塑剂与树脂的相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极性较高的增塑剂与PVB树脂的相容性较好;挤出PVB膜片时,控制机头的温度在130~140℃之间,可得到表面有花纹的片材。选择适当的增塑剂,薄膜的拉伸强度可以达到35MPa,断裂伸长率可以超过200%,比较适合做夹层安全玻璃用的中间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B 薄膜 增塑剂 加工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