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原子氧聚酰亚胺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芮晗 赵若虹 +5 位作者 邹宛晏 王敏 周博 齐胜利 刘刚 武德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87-11195,共9页
自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日常通信、观察天文气相、探索宇宙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其中,聚酰亚胺(PI)凭借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力学性能、耐辐射性、电性能、耐溶剂性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航天器材料之一,且被... 自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人类日常通信、观察天文气相、探索宇宙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其中,聚酰亚胺(PI)凭借其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力学性能、耐辐射性、电性能、耐溶剂性等成为不可或缺的航天器材料之一,且被广泛用作航天器的太阳电池阵列的柔性基板、多层热绝缘毯和电路系统的绝缘保护层。然而,航天器长期工作于低地球轨道,这一特殊环境中的原子氧(AO)具有高通量和强氧化性,它会快速侵蚀航天器表面的主要热控材料PI,使其光学、电学、力学等重要性能退化,从而导致航天器工作效率下降、使用寿命缩短、系统目标设计失败,严重阻碍航天事业的发展。多年来,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并已取得较大进展。其中,在材料表面施加防护涂层已发展成为既能保护基材不受原子氧剥蚀、又能保持基底材料原有性能的方法,其适用于多种表面制作,工艺简单,应用广泛;而在耐原子氧聚酰亚胺新型材料方面,科研人员也克服困难,开发出性能更为优异、使用寿命更长的新材料。另外,由于特殊试验条件的限制,促使耐原子氧地面模拟实验发展迅猛,目前已提出多种模拟理论,并制造模拟器以辅助研究。本文对比了目前已商业化应用的聚酰亚胺材料的耐原子氧性能,介绍了耐原子氧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的原理和分类,总结了耐原子氧聚酰亚胺材料的类别,包括防护涂层法和新型方法制备的耐原子氧聚酰亚胺材料,并对各种不同类型防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合理评判,指出耐原子氧聚酰亚胺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氧 聚酰亚胺 自修复 耐原子氧试验方法 低地球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层间增强增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卢康逸 张月义 +3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刚 苏清福 高尚兵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8期14-23,共10页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升级是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已经从应用于第2代复合材料的热塑性塑料共混增韧树脂基体,发展成为第3代复合材料中的层间增强增韧技术。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Advanced Composites ... 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的升级是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已经从应用于第2代复合材料的热塑性塑料共混增韧树脂基体,发展成为第3代复合材料中的层间增强增韧技术。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复合材料研究中心(Advanced Composites Center,ACC)针对复合材料层间增韧技术,分别开展纳米纤维、胶膜和颗粒3种方法的基础研究,突破了方法构建和增韧机理等科学问题,并实现了颗粒层间增韧方法的工程应用。总结了ACC团队在层间增强增韧方向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了3种层间增韧技术及其多尺度增强增韧的效果,并展望了层间增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增韧 纳米纤维 胶膜 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高模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影响机制及界面相构筑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孙宇航 张月义 +2 位作者 杨小平 李刚 韦振海 《航空制造技术》 2020年第15期22-31,共10页
复合材料界面工程一直是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点研究方向,界面相作为碳纤维增强体和树脂基体间传递载荷的"桥梁",影响复合材料的刚度强度发挥效率,因而界面相的设计与调控对于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和提高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 复合材料界面工程一直是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热点研究方向,界面相作为碳纤维增强体和树脂基体间传递载荷的"桥梁",影响复合材料的刚度强度发挥效率,因而界面相的设计与调控对于复合材料界面增强和提高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强/高模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树脂基体的性能匹配以及不同类石墨结构表面等影响因素,简述了碳纤维表面结构、树脂基体模量与界面增强的关联机制,耐高温和分子自组装新型界面相构筑的进展及其界面增强效果,提出了复合材料刚柔平衡界面相的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表面结构 树脂 分子组装 界面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聚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晓丹 路健 +1 位作者 韩银峰 王克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以4-(2,3-环氧丙氧基)二苯甲酮(EBP)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光引发剂4-(丙烯酸-2-羟基丙酯-3-氧基)二苯甲酮(AEBP).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A... 以4-(2,3-环氧丙氧基)二苯甲酮(EBP)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开环反应合成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可聚合光引发剂4-(丙烯酸-2-羟基丙酯-3-氧基)二苯甲酮(AEBP).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AEBP的紫外吸收波长进行表征,通过实时红外(RT-IR)研究了AEBP引发丙烯酸酯单体的光聚合动力学.采用萃取法对比了BP与AEBP引发固化体系后的迁移性.结果表明,随AEBP浓度增加,单体最终转化率增加;当助引发剂N,N-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浓度为1.2%时,单体最终双键转化率最高;AEBP对双官能度单体的引发效率较之三官能度单体的好;聚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快;固化后AEBP的迁移性比传统的BP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 光聚合 RT-IR迁移性 可聚合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阳离子活性稀释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娜 陈媛 +1 位作者 聂俊 杨金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1-504,共14页
随着光固化技术的发展,当前广泛使用的自由基光固化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与自由基光固化相比,阳离子光固化逐渐显示出其固有的优势,如体积收缩小、附着力强、无氧阻聚等。活性稀释剂作为阳离子光固化配方中的重要组成,对配方的固化及最... 随着光固化技术的发展,当前广泛使用的自由基光固化逐渐显示出一些弊端,与自由基光固化相比,阳离子光固化逐渐显示出其固有的优势,如体积收缩小、附着力强、无氧阻聚等。活性稀释剂作为阳离子光固化配方中的重要组成,对配方的固化及最终产品的机械物理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开发可快速固化的活性稀释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阳离子活性稀释剂的作用原理及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光固化 活性稀释剂 快速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单体的邻氯代六芳基双咪唑复合光引发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晓丹 王克敏 +2 位作者 钱晓春 聂俊 马贵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68-273,共6页
利用紫外光谱对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CIM)光引发剂开展研究。以BCIM为光引发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为光增感剂,N-苯基甘氨酸(NPG)为供氢体,通过实时红外光谱(RT-IR)... 利用紫外光谱对2,2'-二邻氯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CIM)光引发剂开展研究。以BCIM为光引发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为光增感剂,N-苯基甘氨酸(NPG)为供氢体,通过实时红外光谱(RT-IR)研究丙烯酸酯单体在复合光引发体系中的光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越大,聚合速率越快,双键转化率越高;复合光引发体系中,当质量比m(BCIM):m(EMK):m(NPG)=10:5:5时,引发效率最高(96.7%);双官能度单体引发效率较三官能度的好,双键转化率可达90%以上;聚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变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邻氯代六芳基双咪唑 动力学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二邻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复合光引发体系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7
作者 陈洁 王克敏 +4 位作者 路健 蒋姗 聂俊 马贵平 钱晓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10-21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对2,2′-二邻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MOIM)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引发剂、供氢体、增感剂在紫外区的吸收谱图进行了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 本文研究了对2,2′-二邻甲氧基苯基-4,4′,5,5′-四苯基-1,2′-二咪唑(BMOIM)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采用紫外光谱仪对引发剂、供氢体、增感剂在紫外区的吸收谱图进行了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仪对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聚合动力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考察了不同光强、引发剂浓度以及不同官能度单体对反应速率及最终双键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0.6%(质量分数)时,20s内双键转换率达到96%,随着引发剂浓度的提高,聚合速率增大.聚合速率以及最终双键转化率随着光强增大而增大;双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比三官能团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剂 光聚合 动力学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1-苯乙烯基)-s-三嗪光引发剂的合成与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姜苹 王克敏 +2 位作者 聂俊 宋国强 马贵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本研究以4-甲氧基苯甲醛和2,4-双(三氯甲基)-6-甲-基1,3,5-三嗪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引发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1-苯乙烯基)-s-三嗪(BMT),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其光聚... 本研究以4-甲氧基苯甲醛和2,4-双(三氯甲基)-6-甲-基1,3,5-三嗪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引发剂2,4-双(三氯甲基)-6-(4-甲氧基-1-苯乙烯基)-s-三嗪(BMT),并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实时红外光谱研究其光聚合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引发剂浓度,不同单体和不同光强对单体双键转化率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光引发剂 聚合动力学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包覆天然球形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是否需要乙炔黑导电剂?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学伟 牛莹 +3 位作者 曹瑞雄 陈晓红 商红岩 宋怀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3,共9页
我们通过包覆炭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包覆的天然球形石墨(G/SG)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我们发现,在不添加乙炔黑(AB)的情况下,G/SG... 我们通过包覆炭化的方法制备得到了石墨烯包覆的天然球形石墨(G/SG)材料,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多种电化学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石墨烯含量的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我们发现,在不添加乙炔黑(AB)的情况下,G/SG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首次库伦效率,很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当石墨烯包覆量为1%时,材料50次循环后的可逆容量可与添加10%AB的天然石墨电极(SG)等同;当石墨烯包覆量为2.5%时,材料的比容量完全高于添加10%AB的石墨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改善归因于石墨烯的包覆。一方面,石墨烯的柔软可变性可以保证天然石墨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性,从而有效改善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石墨烯的存在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促进更好导电网络的形成。因此,石墨烯包覆天然球形石墨材料中,石墨烯不仅是活性物质,也发挥导电剂的作用。当添加5%的乙炔黑时,在50 mA·g^(-1)电流循环50次后,5%G/SG电极的可逆容量从381.1 mAh·g^(-1)提高到404.5 mAh·g^(-1),在1 A·g^(-1)电流时可逆容量从82.5 mAh·g^(-1)提高到101.9 mAh·g^(-1),这表明G/SG电极仍然需要乙炔黑导电剂。乙炔黑颗粒填充在复合材料的空隙中,通过点接触的形式连接到G/SG颗粒,与石墨烯协同作用形成了更加有效的导电网络。尽管石墨烯包覆和乙炔黑添加对天然石墨电极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增加了天然石墨电极的导电性和储锂性能(包括可逆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但随着石墨烯或乙炔黑的增加,电极密度通常会降低。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石墨负极材料的质量和体积容量的平衡。这些结果对天然石墨的进一步商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的工作为天然石墨电极在锂电池中的电化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制备更高性能的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包覆 天然球形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导电剂 乙炔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Co、Ni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晓 何小波 +1 位作者 李响 银凤翔 《新型工业化》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氢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经济可行的制氢技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对提升制氢技术,促进氢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展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析氢催化剂,重点介绍了基于过渡金属Fe、Co和Ni的合金、磷... 氢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经济可行的制氢技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对提升制氢技术,促进氢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展的非贵金属电催化析氢催化剂,重点介绍了基于过渡金属Fe、Co和Ni的合金、磷化物以及硫化物等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对它们的合成方法、结构特性、催化活性、稳定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和析氢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表明,基于过渡金属Fe、Co、Ni的催化剂尽管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但是它们的析氢催化性能目前仍然低于贵金属催化剂,离实际应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随着材料、化学学科的发展、合成技术的创新以及析氢催化机理研究的深入,基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析氢催化性能必将取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电化学 过渡金属 催化剂 氢气析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镍-银芳纶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詹淋中 董南希 +5 位作者 韩光涛 田桂芝 武海生 田国峰 齐胜利 武德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97,102,共6页
将F-12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改性纤维表面负载Ni、Ag两层金属,制得镀Ni-Ag芳纶复合导电纤维。通过SEM分别对初始纤维、改性后及完成化学镀后纤维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EDS和XRD分析了镀层元素及其含量,测试纤维的... 将F-12芳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改性纤维表面负载Ni、Ag两层金属,制得镀Ni-Ag芳纶复合导电纤维。通过SEM分别对初始纤维、改性后及完成化学镀后纤维的表观形貌进行观察,采用EDS和XRD分析了镀层元素及其含量,测试纤维的导电性、热稳定性、力学性能、表面金属层粘结性及耐酸碱腐蚀性。结果表明,镀Ni-Ag芳纶纤维表面金属层完整致密,无明显缺陷,界面结合强度高;电阻率为0.92×10-7Ω/cm,导电性好;5%热失重温度为506℃,耐高温性能优异;拉伸强度为2.53GPa,力学性能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纤维 表面改性 化学镀镍 化学镀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气析出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艳红 何小波 +1 位作者 银凤翔 陈金男 《新型工业化》 2016年第12期1-8,共8页
发展高效电催化氧气析出催化剂对推动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的商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最好的电催化氧气析出反应(OER)催化性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催化OER过程,然后综述了近年用... 发展高效电催化氧气析出催化剂对推动能量储存与转换技术的商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最好的电催化氧气析出反应(OER)催化性能,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电催化OER过程,然后综述了近年用于OER的基于Ir和Ru等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这些贵金属催化剂的合成方法、结构特性、OER催化性能以及它们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Ru基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较好的OER催化活性,但其稳定性欠佳;Ir基贵金属催化剂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其OER催化活性相对较差。过渡金属原子(Fe、Co、Ni等)的掺杂不仅可以提高这两类贵金属基催化剂的OER催化性能,还可以降低催化剂中贵金属的含量,从而降低催化剂成本。材料、化学和催化等学科的发展,合成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对OER催化机理逐渐深入的认识必将大大促进高效、低成本贵金属OER催化剂的实用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气析出反应 电化学 催化(作用) 催化剂 贵金属 能量储存与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单分子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建红 甄崇礼 +2 位作者 沈玉 焦汉东 焦树强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119,共6页
自组装单分子膜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结构有序性、堆积紧密性和化学结构稳定性,成为近30年来热点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潜力。简要论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在自组装机理、表征方法、制备和应用等方面... 自组装单分子膜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结构有序性、堆积紧密性和化学结构稳定性,成为近30年来热点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潜力。简要论述了自组装单分子膜在自组装机理、表征方法、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单分子膜 自组装机理 表征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云英 陈永惠 +3 位作者 张亚兰 方大为 聂俊 马贵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48-455,共8页
以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 2959)和全氟辛酰氯(PFOC)为原料合成了光引发剂全氟辛酸-2-[4-(2-羟基-2-甲基丙酰)苯氧基]乙酯(2959-F),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9F NMR)对2959-F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吸... 以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Irgacure 2959)和全氟辛酰氯(PFOC)为原料合成了光引发剂全氟辛酸-2-[4-(2-羟基-2-甲基丙酰)苯氧基]乙酯(2959-F),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9F NMR)对2959-F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了2959-F的紫外吸收谱;通过实时红外光谱(RT-IR)对合成的含氟光引发剂进行了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考察了光强和引发剂浓度对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影响,并研究了光引发剂2959-F的抗氧阻聚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增大,单体的双键转化率和聚合速率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引发剂的浓度越高,双键转化率越高,聚合速率越快.2959-F具有较高的双键转化率和较快的聚合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抗氧阻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含氟光引发剂 动力学 实时红外 氧阻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复合引发体系光聚合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呈 王克敏 +4 位作者 路健 钱晓春 蒋姗 聂俊 马贵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利用实时红外对由光引发剂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WJ-HABI)、增感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及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进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探讨了... 利用实时红外对由光引发剂2,2′,5-三(2-氟苯基)-4-(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WJ-HABI)、增感剂4,4-二(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酮(EMK)及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的复合引发体系进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探讨了复合引发体系的浓度、不同配比、紫外光的强度及不同官能度单体等因素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感剂(EMK)的加入能使WJ-HABI复合体系的紫外吸收波长向长波移动;随着引发体系浓度的增大、紫外光强度升高,双键转化率及聚合速率增大,且聚合体系达到最高转化率所需时间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动力学 光引发剂 增感剂 供氢体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折射钛杂化苯基硅树脂制备及固化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齐行 林欣 +1 位作者 张军营 程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官能度硅氧烷、钛酸四丁酯(TBT)为原料,制备出一种高折射钛杂化苯基硅树脂(PPT),研究了TBT含量对硅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T含量增加,杂化硅树脂折射率增加,TBT含量为25%(wt,质量分数,下同)时,折... 以苯基三甲氧基硅烷、二官能度硅氧烷、钛酸四丁酯(TBT)为原料,制备出一种高折射钛杂化苯基硅树脂(PPT),研究了TBT含量对硅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BT含量增加,杂化硅树脂折射率增加,TBT含量为25%(wt,质量分数,下同)时,折射率可达1.686;TBT的引入对钛杂化硅树脂固化物电学性能与固化膜表面性能有一定影响,增加TBT含量,固化物介电常数增大,接触角减小;固化膜具有较好透过率,均大于76%;固化物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TBT含量为15%时,N2氛围800℃失重率可达8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 钛杂化硅树脂 介电常数 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2,2′,4-三(2-氯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双咪唑光引发体系的光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文涛 马贵平 +4 位作者 路键 方大为 钱晓春 聂俊 王克敏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62,共10页
2,2′,4-三(2-氯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CZ-HABI)是一种高效的光引发剂,其结构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复合引发体系(PI)由光引发剂CZ-HABI、增感剂4,4′-双(二乙氨... 2,2′,4-三(2-氯苯基)-5-(3,4-二甲氧基苯基)-4′,5′-二苯基-1,1′-二咪唑(CZ-HABI)是一种高效的光引发剂,其结构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紫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复合引发体系(PI)由光引发剂CZ-HABI、增感剂4,4′-双(二乙氨基)苯甲酮(EMK)、供氢体N-苯基甘氨酸(NPG)组成,利用实时红外(RT-IR)对该复合光引发体系进行了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供氢体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引发效果,增加供氢体后,引发效率大幅增加;增加复合光引发体系用量能提高光聚合反应的双键转化率,且最大聚合速率与[PI]1/2成正比;随着光强的增强,单体的双键转化率与最大反应速率均增大;复合光引发体系引发双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最终双键转化率比三丙烯酸酯类单体要高.复合光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比ITX/EDAB光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高,与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1173)的引发效果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剂 光聚合 动力学 实时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祥祥 王磊 +1 位作者 聂俊 杨金梁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本文先以4-甲基二苯甲酮合成4-(溴甲基)二苯甲酮,然后用4-羟基二苯甲酮和4-(溴甲基)二苯甲酮为原材料合成了一种含二苯甲酮结构的新型光引发剂(MBPB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确定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谱图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和光降解性能;... 本文先以4-甲基二苯甲酮合成4-(溴甲基)二苯甲酮,然后用4-羟基二苯甲酮和4-(溴甲基)二苯甲酮为原材料合成了一种含二苯甲酮结构的新型光引发剂(MBPB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图确定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吸收谱图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和光降解性能;最后通过RT-FTIR分析了光引发剂浓度、光照强度和反应单体对光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BPBP的摩尔消光系数约为二苯甲酮的1.5倍,吸收范围大大增加,延伸到300nm,吸光效率获得大幅提高,光引发活性远大于传统的二苯甲酮,是一种高效光引发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光引发剂 二苯甲酮 高效光引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官能度单组分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其光引发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简凯 李东兵 +2 位作者 周金娣 杨金梁 聂俊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5-512,共8页
本文利用4-甲基二苯甲酮、哌嗪等原料合成了一种双官能度的单组分光引发剂(MBPPA),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个二苯甲酮基团。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光引发剂的紫外吸收和光降解性能,并利用实时红外测试了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活性以及不同单体对光... 本文利用4-甲基二苯甲酮、哌嗪等原料合成了一种双官能度的单组分光引发剂(MBPPA),其分子结构中具有两个二苯甲酮基团。通过紫外光谱研究了光引发剂的紫外吸收和光降解性能,并利用实时红外测试了光引发剂的光引发活性以及不同单体对光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照10min后,MBPPA在257.2nm处的吸光度降低了18.76%,光降解速度明显高于MBP。当光强为50mW·cm-2时,0.2%(摩尔分数)MBPPA单独引发乙氧基乙氧基丙烯酸乙酯(EOEOEA)聚合的转化率可达90%。在同等条件下,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速率要明显高于单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但其转化率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聚合 光引发剂 二苯甲酮 单组分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氢气析出Mo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鲁萍 何小波 银凤翔 《新型工业化》 2017年第9期12-21,共10页
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制备氢气方法,电催化析氢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研发对制氢技术的提升,促进氢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Mo基电化学析氢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介绍... 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制备氢气方法,电催化析氢反应受到广泛的关注。高效且低成本的电催化析氢催化剂的研发对制氢技术的提升,促进氢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Mo基电化学析氢催化剂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主要介绍了Mo基硫化物,Mo基碳化物,Mo基磷化物,Mo合金等,探讨了这些催化剂的合成技术,结构特性,HER性能以及结构与析氢性能之间的关系。Mo基硫化物的稳定性高,但活性有待提高;Mo基碳化物活性较好,但合成温度较高且表面易积碳堵塞孔道;Mo基磷化物导电性较高,但稳定性欠佳;Mo合金的制备简单,原料易得,但在碱性溶液中的溶出效应会降低催化活性。最后提出能提高析氢催化活性的方法,并对未来Mo基催化剂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析氢反应 Mo基催化剂 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