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工专业课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伟 刘丽英 刘清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48,共5页
针对新时期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研究性教学构建与实施的需求,结合核心课程“化工原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和考评体系,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课前主动获取知识,课堂以问题为中心传授知识,课后研究性... 针对新时期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对研究性教学构建与实施的需求,结合核心课程“化工原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和考评体系,进行了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课前主动获取知识,课堂以问题为中心传授知识,课后研究性探究学习”的复合模式。实践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模式对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化工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牛丽红 刘军凯 刘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0-1232,共3页
本文以水溶性黄色素的分光吸收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黄色素的较适水提取工艺为:15倍水,提取3次,每次1h,黄色素提取量为101mg/g红花。以红花黄色素纯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提取液除杂较适工艺为:先用90%醇沉,纯度可提高约7.... 本文以水溶性黄色素的分光吸收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黄色素的较适水提取工艺为:15倍水,提取3次,每次1h,黄色素提取量为101mg/g红花。以红花黄色素纯度为评价指标,经实验得到红花提取液除杂较适工艺为:先用90%醇沉,纯度可提高约7.91%,再用D101树脂过柱除杂,可提高约31.65%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乙醇沉淀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强化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氧化再生性能研究
3
作者 钟荣强 李金环 +2 位作者 白文轩 张丽 余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备了模拟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Fe(Ⅱ/Ⅲ)-IL],并通过FT-IR、Raman和CV等表征,验证模拟体系的可靠性。随后,将二价铜基离子液体[Cu(Ⅱ)-IL]引入至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并添加了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以降低脱硫富液的黏度,构建了Cu(Ⅱ)-IL+Fe(Ⅱ/Ⅲ)-IL/NHD复合体系。结果当复合体系中Cu(Ⅱ)质量浓度为4.36 g/L时,在120 min内可实现脱硫富液的全部再生。结论通过考查溶剂配比、亚铁离子质量浓度、铜离子质量浓度、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脱硫富液再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体系,使其为适应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工业应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离子液体 硫化氢 脱硫富液再生 铜基离子液体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MN的青霉素浓度在线软测量
4
作者 李文亮 纪成 +4 位作者 梁晨 吴思辰 陈石林 孙巍 翟持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48-2858,共11页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浓度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差分记忆网络(temporal difference memory network,TDMN)的在线软测量方法。鉴于青霉素发酵过程数据的多批次、非平稳特性,采用滑动窗口进行预处理,利用TDMN模型捕捉局部特征,并通... 针对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浓度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差分记忆网络(temporal difference memory network,TDMN)的在线软测量方法。鉴于青霉素发酵过程数据的多批次、非平稳特性,采用滑动窗口进行预处理,利用TDMN模型捕捉局部特征,并通过增量学习实现模型的实时更新,以实现青霉素浓度在线软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青霉素浓度预测中表现出显著的准确性,与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等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适应性,能够有效跟踪发酵过程中的浓度变化。通过与其他模型的比较,发现基于增量学习的方法显著降低了预测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该方法不仅能够动态更新模型,还能有效跟踪青霉素浓度的变化,为发酵过程状态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行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过程 神经网络 非平稳 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酰氯促进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以实现高效钠存储
5
作者 兰淑琴 任伟成 +7 位作者 王钊 于畅 余金河 刘迎宾 谢远洋 张秀波 王健健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8-548,共11页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导电性优异,石墨层间距大等特点,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传统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到氯气,既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风险,也对实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创新性地使...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具有导电性优异,石墨层间距大等特点,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在传统金属氯化物插层石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用到氯气,既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风险,也对实验设备提出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创新性地使用SO_(2)Cl_(2)作为氯源来促进BiCl_(3)插层石墨。该方法不仅有效提高了BiCl_(3)插层效率,也避免了直接使用氯气带来的安全性风险。采用该方法所合成的三氯化铋-石墨插层化合物(BiCl_(3)-GICs)的层间距为1.26 nm,BiCl_(3)插层含量高达42%。以其为负极材料,组装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213 mAh g^(-1)at 1 A g^(-1))和优异的倍率性能(170 mAh g^(-1)at 5 A g^(-1))。此外,原位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首圈放电后石墨与插层的BiCl_(3)相互作用减弱,该过程有效促进了钠离子在石墨层内的存储。采用该方法可成功制备多种类型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为开发高性能储能材料提供了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酰氯 金属氯化物-石墨插层化合物 插层强化过程 负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P神经网络预测石脑油热裂解产物收率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国清 杜志国 +3 位作者 张利军 张兆斌 张永刚 周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9-704,共6页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石脑油裂解产物收率的预测方法。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设12个结点,输出层设22结点,设一层隐含层。在保证学习训练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误差约为5%。BP神经网络模...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石脑油裂解产物收率的预测方法。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设12个结点,输出层设22结点,设一层隐含层。在保证学习训练数据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误差约为5%。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比非线性回归方法的预测结果要好。BP神经网络模型的外延性不强,外延的部分数据预测结果偏差较大。在能够保证基础学习训练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选取的条件下,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应对乙烯装置原料变化频繁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预测 乙烯 热裂解 石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反应器内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技术进展 被引量:42
7
作者 周国忠 施力田 王英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2,共5页
综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应用在搅拌反应器的进展情况。重点对搅拌反应器内流动场模拟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黑箱"模型法、内外迭代法、多重参考系法和滑移网格法,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指出了各种方法所具有的特点及存在的问... 综述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应用在搅拌反应器的进展情况。重点对搅拌反应器内流动场模拟的各种处理方法,包括"黑箱"模型法、内外迭代法、多重参考系法和滑移网格法,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指出了各种方法所具有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搅拌反应器内CFD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就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CFD) 搅拌反应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离子液体湿法氧化硫化氢的反应性能 被引量:38
8
作者 何义 余江 陈灵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63-968,共6页
以氯化丁基甲基咪唑(BmimCl)和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原料合成了铁基离子液体。分析表明,铁基离子液体具有非定量组成[Bmim]Fe0.9Cl4.7,表现出较强的疏水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以铁基离子液体为脱硫剂,对其氧化... 以氯化丁基甲基咪唑(BmimCl)和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原料合成了铁基离子液体。分析表明,铁基离子液体具有非定量组成[Bmim]Fe0.9Cl4.7,表现出较强的疏水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以铁基离子液体为脱硫剂,对其氧化脱除硫化氢及再生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硫化氢流量、硫化氢浓度、反应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离子液体的硫容达到0.31g.L-1,氧化脱硫过程中无须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值,反应温度和硫化氢流量是对脱硫率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因素,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剂可以在氧气中再生并循环使用。因此,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可以氧化硫化氢生成硫磺并在氧气中再生并生成水。基于产物水与疏水脱硫剂的不溶性,可以构建基于疏水性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新工艺,避免了水相湿法氧化脱硫过程中二次污染及操作复杂的难题,对研究发展绿色湿法脱硫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铁基离子液体 非水相湿法氧化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N Plus在工业精馏塔故障诊断与参数寻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巍 李琳 陈晓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5-937,共3页
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ASPENPlus软件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了诊断;在系列化过程模拟与优化的基础上,以理论计算为指导,针对性地提出了操作参数调整方案及精馏塔内构件的维护策略。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以最小的... 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ASPENPlus软件模拟实际生产过程,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了诊断;在系列化过程模拟与优化的基础上,以理论计算为指导,针对性地提出了操作参数调整方案及精馏塔内构件的维护策略。实际运行结果表明,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了最佳改造效果,故障诊断与参数寻优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模拟计算 故障诊断 参数寻优 精馏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能及脱硫机理 被引量:14
10
作者 姚润生 李沛沛 +5 位作者 孙磊磊 何义 陈灵波 于洋 木仁 余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9,共5页
采用变温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探针及XRD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疏水性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酸性特征及循环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可以在不超过240℃的条件下循环使用;具有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共同特点;Fe3+/Fe2+离子对... 采用变温拉曼光谱、红外光谱探针及XRD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疏水性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的酸性特征及循环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可以在不超过240℃的条件下循环使用;具有Bronsted酸和Lewis酸的共同特点;Fe3+/Fe2+离子对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可以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氧化硫化氢脱硫,所得硫磺产物属于单斜晶系;升高温度可以显著提高其硫容和脱硫效率。由此,以氯化咪唑铁基离子液体为酸性脱硫液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机理是活性成分Fe3+氧化硫化氢生成单质硫磺并转化成还原态Fe2+,经氧气氧化再生后Fe2+回到氧化态Fe3+。上述脱硫过程不需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咪唑铁离子液体 硫化氢 中高温脱硫 湿法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官能团对室温下纳米银形貌控制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爱丽 殷恒波 +5 位作者 任敏 姜廷顺 周全法 蒋银花 陈康敏 周卫平 《贵金属》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7-34,共8页
选择10种含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为表面修饰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山梨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烯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在室温下进行了平均粒径在2~131nm... 选择10种含有不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为表面修饰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吐温-80、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酸钠、聚乙二醇、山梨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乙烯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在室温下进行了平均粒径在2~131nm范围内纳米银颗粒的控制合成研究。有机修饰剂中含有的不同官能团对制得的纳米银形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机修饰剂的官能团特性和还原剂的还原能力。在不同还原条件下,含多醚键的聚乙二醇、吐温-80皆易于合成出平均粒径为几纳米、粒径分布窄、分散性好的纳米银。在弱还原剂条件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诱导生成了三角形片状纳米银,但是在强还原剂存在条件下生成了粒状纳米银。粒径大于10nm的纳米银晶体的生长是通过小颗粒的聚集与熔合而成,而不是经过小颗粒的溶解-沉积过程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纳米银粒子 有机修饰剂 化学合成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聚二甲基硅氧烷复合膜制备及其乙醇/水分离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徐国强 余江 +1 位作者 王康 刘会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1-395,共5页
采用CTAB柱撑蒙脱石通过溶液法制备了有机蒙脱石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研究了填充量等因素对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的影响,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证明有机蒙脱石与聚合物形成插层型复合物后,膜的机械强度明显改善,膜的分离因... 采用CTAB柱撑蒙脱石通过溶液法制备了有机蒙脱石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膜,研究了填充量等因素对乙醇/水体系渗透汽化分离的影响,通过XRD、SEM等表征手段证明有机蒙脱石与聚合物形成插层型复合物后,膜的机械强度明显改善,膜的分离因子随填充量增加可提高至最大值10。本文从膜的结构及其与组分的相互作用对填充膜中蒙脱石可能存在的渗透通道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有机蒙脱石 插层 渗透汽化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歧藻富集和降解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丽 刘征涛 +3 位作者 冯流 阎海 李霁 孔志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7,共4页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292 48,与KOW值线性相关;单歧藻平均每天降解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分别为2 54,3 17,1 84,0 16mg L;用新近提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得到它们的生物降解二次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 386,0 500,0 254,0 023,K值由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决定并与分子量(M)线性相关,K=-0 003M+0 69,R=0 87,N=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歧藻(Tolypothrix) 苯酚 邻甲酚 间甲酚 4-辛基酚 生物富集 生物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石油类物质分析方法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殷惠民 张辉 +3 位作者 李玲玲 董亮 刘金林 钮珊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详述了国内外石油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各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及可比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各类方法存在的共性问题,指出按照石油类物质毒性大小分别定量分析的方法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石油 分析方法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蒸馏过程中的膜污染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阎建民 贠延滨 马润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23,32,共4页
考察了膜蒸馏用于脱盐时膜的污染情况 ,分析了不同无机盐对疏水膜的具体影响 .未处理的苦咸水含有难溶无机盐 ,膜蒸馏过程中膜表面会出现沉积物 .沉积物会破坏膜的疏水性影响渗透液的质量 ,同时影响膜蒸馏传递过程 ,降低渗透通量 .在无... 考察了膜蒸馏用于脱盐时膜的污染情况 ,分析了不同无机盐对疏水膜的具体影响 .未处理的苦咸水含有难溶无机盐 ,膜蒸馏过程中膜表面会出现沉积物 .沉积物会破坏膜的疏水性影响渗透液的质量 ,同时影响膜蒸馏传递过程 ,降低渗透通量 .在无机盐浓度较低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膜污染 脱盐 无机盐 疏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歧藻降解4-乙基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丽 刘征涛 +3 位作者 冯流 方征 李霁 孔志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9-22,共4页
以4-乙基酚为研究对象,分4个系列浓度组研究其在单歧藻作用下的可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最近提出的生物降解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单歧藻可降解4-乙基酚,其降解速率与藻细胞浓度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有关。... 以4-乙基酚为研究对象,分4个系列浓度组研究其在单歧藻作用下的可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最近提出的生物降解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单歧藻可降解4-乙基酚,其降解速率与藻细胞浓度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有关。在较低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范围内,动力学常数K主要由藻细胞活性即藻生长速率r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歧藻 4-乙基酚 生物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K-Co-Mn-O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同时去除碳颗粒和NO_X的性能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军利 王虹 +1 位作者 孙志强 任晓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0-42,46,共4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制备了La1-xKxCo0.5Mn0.5O3(x为K+取代量,x=0、0.1、0.2、0.3、0.4、0.5)系列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程序升温氧化还... 采用柠檬酸络合燃烧法合成制备了La1-xKxCo0.5Mn0.5O3(x为K+取代量,x=0、0.1、0.2、0.3、0.4、0.5)系列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器程序升温氧化还原反应技术评价该催化剂同时去除模拟柴油机尾气中炭黑颗粒(表征柴油机尾气中的碳颗粒)和NOX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K+部分取代LaCo0.5Mn0.5O3中的La3+后,催化剂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炭黑颗粒的起燃温度(Tig)、峰值温度(Tm)和燃尽温度(Tf)均降低,NOX的转化率提高,最高为16.6%;La0.6K0.4Co0.5Mn0.5O3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炭黑颗粒的Tig、Tm和Tf分别为305、350、379℃,炭黑颗粒燃烧产物中CO2的体积分数为98.8%,NOX转化率为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柴油机尾气 催化剂 碳颗粒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青萍修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关玲 侯文华 +1 位作者 汪群慧 刘秋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93-1796,共4页
为了分析青萍适合应用于何种富营养化程度地表水体的修复,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磷对青萍生长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计0.01、0.2、0.5、5、50 mg/L 5个磷质量浓度进行研究.测定叶状体数目相对增长率、根长、叶绿素a含... 为了分析青萍适合应用于何种富营养化程度地表水体的修复,研究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磷对青萍生长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设计0.01、0.2、0.5、5、50 mg/L 5个磷质量浓度进行研究.测定叶状体数目相对增长率、根长、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几种酶,包括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将宏观的生长指标和细胞水平的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合,研究青萍适合于何种磷质量浓度的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结果表明,青萍可以生长的磷质量浓度范围很广.在所设计的5种磷质量浓度下,青萍均可生长,但青萍适合生长于磷质量浓度在0.2-5 mg/L(尤其是0.5 mg/L左右)的水体环境中.该植物适合应用于富营养化水平较高的水体环境中,适合于中国大多数湖泊等地表水体的治理和生态修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萍 磷质量浓度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歧藻对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及QSBR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丽 刘征涛 +2 位作者 冯流 沈萍萍 孔志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i003,共5页
以单歧藻为主要微生物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得到它们在藻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Mopac软件PM3法及文献资料计算了化合物的多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做回归分析,对lgK进行了结构... 以单歧藻为主要微生物源,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8种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过程,得到它们在藻中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采用Mopac软件PM3法及文献资料计算了化合物的多种理化参数,应用SPSS统计软件做回归分析,对lgK进行了结构-生物降解性(QSBR)的研究。结果表明,疏水性参数lgKOW,分子量Mw,一级价键连接指数1Xν,二级价键连接指数2Xν,生成热ΔHf和分子偶极距μ能够较好地拟合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其中2Xν拟合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烷基酚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机理,认为空间参数是决定其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生成热和电性参数μ,Ehomo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 生物降解 QS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0
作者 邢新会 刘则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9-584,共6页
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包括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异位生物修复技术和环境生物修复过程的微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生物修复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强化 人工化合物 土壤污染 地下水污染 微生物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