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B,N co-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 with anchored MnO_(2) nanosheets as a flexible cathode for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1
作者 YUAN Yan-bing ZHAO Zong-bin +3 位作者 BI Hong-hui ZHANG Run-meng WANG Xu-zhen QIU Jie-shan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0,共11页
For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ZIBs),the design of nanocomposites comprised of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aterials and carbon materials with novel structures has great prom-ise in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e... For rechargeabl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ZIBs),the design of nanocomposites comprised of 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materials and carbon materials with novel structures has great prom-ise in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in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ycling.We report the production of a novel flexible electrode material,by anchoring MnO_(2) nanosheets on a B,N co-doped carbon nanotube ar-ray(BNCNTs)grown on carbon cloth(BNCNTs@MnO_(2)),which was fabricated by in-situ pyrolysis and hydrothermal growth.The generated BNCNTs were strongly bond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car-bon fibers in the carbon cloth which provides both excellent elec-tron transport and ion diffusion,and improves the stability and dur-ability of the cathode.Importantly,the BNCNTs offer more active sites for the hydrothermal growth of MnO_(2),ensuring a uniform dis-tribution.Electrochemical tests show that BNCNTs@MnO_(2) delivers a high specific capacity of 310.7 mAh g^(−1) at 0.1 A g^(−1),along with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outstanding cycling stability,with a 79.7% 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8000 cycles at 3 A 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N co-doped carbon nanotube Manganese dioxide Flexible electrode Aqueous zinc-ion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胺乳酸盐离子液体吸收SO_2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晨星 任树行 +2 位作者 侯玉翠 田士东 吴卫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24,共8页
测定了常压下乙醇胺乳酸盐-水二元混合体系纯组分及混合液在303.15~333.15 K温度内的密度和黏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Jouyban-Acree模型将密度、黏度数据与温度和组成进行关联,得到关联参数。实验还测定了不同水分含量下该体系饱... 测定了常压下乙醇胺乳酸盐-水二元混合体系纯组分及混合液在303.15~333.15 K温度内的密度和黏度,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通过Jouyban-Acree模型将密度、黏度数据与温度和组成进行关联,得到关联参数。实验还测定了不同水分含量下该体系饱和吸收SO2后的密度、黏度。结果表明:该二元混合体系的密度随着温度以及水含量的增大而下降;在水分含量低时该体系的黏度随着温度以及含水量的增大而急剧下降;在水分质量分数超过60%时,含水量对黏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在相同条件下饱和吸收SO2后,该体系的密度和黏度比吸收前的略有增大。另外,分别由密度和黏度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温度及组成下该二元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VE和混合黏度变化Δη,结果均为负值,产生了负偏差,说明离子液体与水之间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乙醇胺乳酸盐 密度 黏度 吸收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反应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澎 邹颖 +4 位作者 王宝焕 王逍妍 赵勇 梁鑫 胡迪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60-2775,共16页
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RR)将CO_(2)转变为有价值的合成气(CO/H_(2))受到广泛关注。CRR电催化剂的开发对于高效、精确制备合成气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RR制备合成气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CR... 利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RR)将CO_(2)转变为有价值的合成气(CO/H_(2))受到广泛关注。CRR电催化剂的开发对于高效、精确制备合成气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CRR制备合成气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现有CRR催化剂的种类、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具体分析了催化剂的掺杂元素种类和比例对反应中间体的影响,指出了掺杂非金属元素的金属原子边缘和活性位对CRR的作用,探讨了催化剂设计和反应条件调节对CO和H_(2)比例的精确调控。本文也讨论了增加反应活性位点、降低中间体的反应能垒等促进CRR以及调节合成气碳氢比的方式。此外,提出了可通过催化剂多级形貌调控、多活性位点设计、CO_(2)还原与阳极反应耦合等途径,提升CRR制合成气效率的策略。最后,探讨和展望了CRR制合成气在未来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二氧化碳 电化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基离子液体萃取分离模拟油酚混合物 被引量:14
4
作者 侯玉翠 彭威 +2 位作者 杨春梅 李省云 吴卫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8-123,共6页
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间体,主要来自煤加氢液化油和中低温热解的煤焦油中。目前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是碱水洗脱法,这种方法不仅要消耗大量强碱、强酸,而且产生了大量含酚废水,导致分离... 酚类化合物(如苯酚、甲酚和二甲酚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间体,主要来自煤加氢液化油和中低温热解的煤焦油中。目前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是碱水洗脱法,这种方法不仅要消耗大量强碱、强酸,而且产生了大量含酚废水,导致分离成本和污染治理费用高,制约了煤液化油和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回收和利用。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分离方法,避免使用酸碱溶液、采用非水相分离方法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本文研究发现,卤咪唑基离子液体是一种高效的非水介质,可以用来萃取分离油中的酚类化合物。不同阴、阳离子结构的咪唑基离子液体萃取模拟油中苯酚表明[Bmim]Cl是较好的萃取剂,得因于它能形成较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离子液体的用量与油中酚的量相当,用量少。在20~50℃的萃取温度内,温度对酚的萃取率影响很小。通过加热气提的方法可以使萃取酚后离子液体得到再生,并能重复使用,萃取率几乎不变。进一步将离子液体应用于真实油的酚类化合物的分离表明,咪唑基离子液体[Bmim]Cl萃取酚的效率可达92.5%,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萃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分离 回收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法萃取分离油酚混合物过程中油的夹带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震 侯玉翠 +2 位作者 任树行 孔洁 吴卫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47-252,共6页
采用季铵盐与酚形成低共熔溶剂(DES)从含酚的混合物中萃取分离酚是一种有效的油酚分离方法,然而分离过程中,中性油的夹带会影响分离效率。以含苯酚200g·L-1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酚混合物,氯化胆碱(ChCl)作为分离剂,研究了氯化胆碱... 采用季铵盐与酚形成低共熔溶剂(DES)从含酚的混合物中萃取分离酚是一种有效的油酚分离方法,然而分离过程中,中性油的夹带会影响分离效率。以含苯酚200g·L-1的甲苯溶液作为模拟油酚混合物,氯化胆碱(ChCl)作为分离剂,研究了氯化胆碱的加入量、萃取温度(25~55℃)及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等因素对酚的萃取分离及中性油夹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hCl加入量增大,酚萃取率升高,中性油的夹带量减少;ChCl过量时,酚的萃取量恒定且达到极大值,中性油夹带量恒定且夹带量最小;萃取温度对酚的萃取率影响不大,对中性油的夹带量在ChCl加入量不足时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当ChCl加入量足量时与温度变化关系不大;模拟油中直链烷烃的浓度不影响萃取效率,浓度越高,甲苯夹带越少。以ChCl萃取含苯酚200g·L-1的甲苯溶液,在萃取温度25℃、ChCl加入量大于0.6(与酚的摩尔比)的条件下,苯酚萃取率达95%,甲苯夹带率为15%,70℃条件下氮气吹扫60min内可将DES中甲苯完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 油酚混合物 分离 夹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相催化剂催化氧气氧化生物质制备甲酸 被引量:2
6
作者 侯玉翠 何卓森 +1 位作者 任树行 吴卫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3-68,共16页
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氧气氧化制备甲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溶于水的生物质原料的转化,采用可溶于水的均相催化剂体系证明是有效的。本文总结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含钒杂多酸、含钒杂多酸+H_(2)SO_... 甲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催化氧气氧化制备甲酸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溶于水的生物质原料的转化,采用可溶于水的均相催化剂体系证明是有效的。本文总结了均相催化剂体系(包括含钒杂多酸、含钒杂多酸+H_(2)SO_(4)、含钒杂多酸基离子液体、NaVO_(3)+H_(2)SO_(4)、VOSO_(4)、NaVO_(3)-FeCl_(3)+H_(2)SO_(4)、FeCl_(3)+H_(2)SO_(4)等)在催化氧气氧化生物质(包括生物质模型化合物、纤维素、木材、秸秆和玉米芯等)制备甲酸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转化的过程和机理。最后,指出了目前催化氧化生物质制备甲酸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生物质 氧气 催化氧化 均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P型填料的开发及在甲醇精馏节能减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群生 李洋 +1 位作者 任钟旗 薛嘉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32-6240,共9页
设计开发了新型导流型填料(FGP-A、FGP-B型填料),在冷模实验塔中以氧气-空气-水作为介质,研究分析了其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Mellapak125X填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比表面积的FGP-A、FGP-B型填料干塔压降分别... 设计开发了新型导流型填料(FGP-A、FGP-B型填料),在冷模实验塔中以氧气-空气-水作为介质,研究分析了其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Mellapak125X填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比表面积的FGP-A、FGP-B型填料干塔压降分别平均降低22.94%及31.99%;湿塔压降分别平均降低41.48%和47.32%;液泛气速分别平均提高4.93%及7.76%;每米填料理论级数分别平均提高26.72%和22.78%。同时结合FGP型填料流体力学与传质性能的特点,进一步将其应用到10万t/a甲醇精馏工段中。结果表明,应用FGP型填料后冷凝器热负荷降低16.01%,每年可节省冷却水461.10 kt;再沸器热负荷降低26.30%,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651.83 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GP型填料 流体力学 传质 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团聚体制备方法对其稳定性及固碳潜力评价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郑楠 邵阳 +4 位作者 罗敏 孟丹阳 徐殿斗 刘志明 马玲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21-2827,共7页
为探讨不同土壤团聚体制备方法对评价城市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北京市两种典型的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和城郊农田土壤,分别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制备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进行... 为探讨不同土壤团聚体制备方法对评价城市土壤固碳潜力的影响,本研究采集北京市两种典型的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和城郊农田土壤,分别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制备土壤团聚体,对其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干筛法制备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均以>0.25mm的大团聚体为主(城市绿地土壤:69.80%;农田土壤:71.36%);而湿筛法制备的水稳性团聚体均以<0.25mm微团聚体为主(城市绿地土壤:57.70%;农田土壤:52.14%).红外光谱解析发现,不同制备方法下,两类土壤中微团聚体中均是稳定有机碳比活性有机碳相对含量高;北京城郊农田土壤中稳定芳香碳的相对含量较多,而脂肪碳相对含量较少;城市绿地土壤则具有相反特征,说明城市绿地土壤中有机碳具有更高活性易在一定条件下被释放.结合稳定碳同位素比值解析发现,湿筛制备方法下^(13)C在<0.053mm团聚体颗粒组中富集,更符合土壤团聚体胚胎发育模型,说明在土壤固碳潜力研究中,湿筛法比干筛法制备团聚体更具有实际评价价值,本研究为进一步评价我国城市土壤的固碳潜力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聚体颗粒组 土壤有机碳 碳稳定同位素 干筛法 湿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降解水中氧氟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付兴明 罗敏 +3 位作者 马玲玲 杨国胜 徐殿斗 刘志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3-3039,共7页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初步探索了水体中氧氟沙星的辐照降解影响条件及降解机理.对初始浓度为20mg/L的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分别选取了0.5kGy,1.0kGy,2.0kGy,3.0kGy,5.0kGy共5个剂量组,以研究辐照吸收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初步探索了水体中氧氟沙星的辐照降解影响条件及降解机理.对初始浓度为20mg/L的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分别选取了0.5kGy,1.0kGy,2.0kGy,3.0kGy,5.0kGy共5个剂量组,以研究辐照吸收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分别对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空气饱和(水合电子清除剂)、氮气饱和、添加0.005mol/L及0.05mol/L氯化钠、添加0.05mol/L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清除剂)、添加0.005mol/L碳酸钠、添加0.005mol/L硫酸钠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探究降解过程中辐照水体产生自由基对氧氟沙星降解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以空气饱和进行处理,可提高氧氟沙星的降解率,辐照吸收剂量为2.0kGy时降解率可达99%.反之,加入氯化钠、叔丁醇和碳酸钠抑制了氧氟沙星的降解,加入硫酸钠则影响不大,表明羟基自由基在氧氟沙星降解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推测出了氧氟沙星的降解转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氧氟沙星 转化产物 降解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水溶液吸收模拟烟气中SO_2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晨星 任树行 +3 位作者 侯玉翠 王一鸣 田士东 吴卫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222-227,共6页
建立了一套放大脱硫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乙醇胺乳酸盐([MEA]L)水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吸收SO2的性能,确定出了较优的实验条件,并在该条件下进行吸收-解吸SO2循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SO2的去除率随[MEA]L中水分的增加而增加;SO2的去... 建立了一套放大脱硫装置,利用该装置研究了乙醇胺乳酸盐([MEA]L)水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吸收SO2的性能,确定出了较优的实验条件,并在该条件下进行吸收-解吸SO2循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烟气中SO2的去除率随[MEA]L中水分的增加而增加;SO2的去除率随着气液比的减少而增加,在气液比为420,SO2浓度为2850~14280 mg·m-3范围内时,出口烟气中SO2浓度均小于285 mg·m-3,满足排放标准;烟气中的CO2对[MEA]L水溶液吸收SO2没有影响;利用蒸汽对富液进行解吸再生,解吸后的贫液可以继续使用,并且仍具有很高的SO2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乙醇胺乳酸盐 水溶液 吸收 解吸 S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光热材料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子涵 赵冠宇 +3 位作者 孙洋 王旭珍 赵宗彬 邱介山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7-1017,共21页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SIVG)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淡水生产技术,具有低能耗、环保、高效等优点。碳基光热材料(CPTMs)因其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可以在SIVG过程中引入温度和盐度梯度,为SIVG系统中蒸汽和电力的产生提供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SIVG)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淡水生产技术,具有低能耗、环保、高效等优点。碳基光热材料(CPTMs)因其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可以在SIVG过程中引入温度和盐度梯度,为SIVG系统中蒸汽和电力的产生提供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用于清洁水和发电的各类CPTMs的研究进展。在阐述SIVG的基本原理和关键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重点评述了包括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点和炭化生物质材料在内的各种CPTMs的光热和SIVG性能,并对水电联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旨在为用于同时产生蒸汽和发电的多功能碳基光热材料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材料 碳基材料 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 水电联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宇国佳 靳冬玉 +2 位作者 周智勇 张帆 任钟旗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7-275,共19页
多孔液体是结合了固-液两相优势的具有稳定永久空腔结构及流动性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多孔液体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物性表征和机理模拟计算方面的... 多孔液体是结合了固-液两相优势的具有稳定永久空腔结构及流动性的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回顾了多孔液体的研究和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各种不同类型多孔液体的设计合成、物性表征和机理模拟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多孔液体的形成和作用机理,介绍了多孔液体在气体分离、手性诱导、萃取分离及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最后,对多孔液体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液体 设计合成 物化特性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土-腐殖酸复合体制备及其对锶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冰逸 罗敏 +4 位作者 邵阳 郑楠 徐殿斗 刘志明 马玲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04-4210,共7页
为探究土壤胶体对放射性核素锶的吸附机制,选取典型无机矿物蒙脱土和腐殖酸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并研究了其对锶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复合体的腐殖酸负载量可达到2.97%,并且添加腐殖酸会改变蒙脱土的形貌.复合体对锶的吸附量... 为探究土壤胶体对放射性核素锶的吸附机制,选取典型无机矿物蒙脱土和腐殖酸制备有机-无机复合胶体,并研究了其对锶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人工复合体的腐殖酸负载量可达到2.97%,并且添加腐殖酸会改变蒙脱土的形貌.复合体对锶的吸附量达到6.86mg/g,通过对复合体吸附锶的动力学拟合发现,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在10min后到达平衡,低温时去除率更高,15℃时为72.29%.当pH值由5增加到9时,去除率的变化范围在1%~2%之间.而离子强度对吸附有明显的影响,0.1mol/L时去除率较0.001mol/L时的去除率同比下降20%~60%.同时去除率随有机物浓度的增大而提高,从0到60mg/L时去除率快速增长,60mg/L时去除率为75.36%,随后去除率增长进入平缓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复合体 吸附 蒙脱土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有机质的逐级热溶解聚及产物特性
14
作者 余智 侯玉翠 +3 位作者 王倩 刘青 任树行 吴卫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43-3958,共16页
依兰油页岩有机质经过四氢萘逐级热溶解聚,热溶解聚物分别经过GC-MS检测并归纳分类,并结合热溶解聚残渣的FT-IR和^(13)C NMR分析结果,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依兰油页岩有机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依兰油页岩有机质经过200~400℃逐级热... 依兰油页岩有机质经过四氢萘逐级热溶解聚,热溶解聚物分别经过GC-MS检测并归纳分类,并结合热溶解聚残渣的FT-IR和^(13)C NMR分析结果,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依兰油页岩有机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依兰油页岩有机质经过200~400℃逐级热溶解聚后,200、300、350、375和400℃温度条件下逐级热溶解聚物的收率分别为8.8%、9.9%、18.5%、19.2%和23.4%,总收率达79.8%。在可溶性组分中,脂肪烃化合物占比为36.9%(其中直链烷烃27.4%,支链烷烃8.7%),酚/醇类占比为5.5%,芳香烃占比为32.0%,酮类占比为12.7%,醚/酯类占比为5.4%,其他化合物占比为7.5%。呈现脂肪烃>芳烃化合物>酮类>酚/醇>酯/醚的规律分布状态,其中27.4%直链烷烃中碳数分布在14~30并在C_(16)和C_(26)呈现两个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油页岩 溶剂萃取 逐级热溶 解聚 有机化合物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