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O/In-N-C电极材料对海水中铀的提取性能研究
1
作者 宋艳 王凤菊 +5 位作者 陈刚 李子明 吴浩天 李昊 李壑 陈树森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研究了以石墨毡为基体材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和涂覆法制备偕胺肟修饰的铟-氮-碳电极材料(PAO/In-N-C),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从海水中提取铀。考察了电极材料用量、外加电压、加标海水pH、吸附时间对该电极材料从低浓度加标海水中提取铀的影... 研究了以石墨毡为基体材料,采用化学改性法和涂覆法制备偕胺肟修饰的铟-氮-碳电极材料(PAO/In-N-C),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从海水中提取铀。考察了电极材料用量、外加电压、加标海水pH、吸附时间对该电极材料从低浓度加标海水中提取铀的影响,测试了该电极材料的离子选择性和循环使用性能,探讨了该电极与铀酰离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针对pH=8.10的加标海水,在外加电压为-3~0 V、PAO/In-N-C电极材料用量7 mg、吸附时间400 min条件下,铀提取率为71.16%;PAO/In-N-C电极还原加标海水中的铀分为电吸附和电沉积2步,先利用电磁场加速UO_(2)^(2+)迁移到电极表面,再形成电中性化合物UO 2沉积在电极表面。该材料吸附动力学性能显著,具有较好的离子选择性和重复使用性,有望用于海水提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PAO/In-N-C电极 加标海水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O/TiO_(2)电极的制备及对海水中铀的高效提取研究
2
作者 宋艳 陈刚 +6 位作者 王凤菊 吴浩天 李子明 李昊 李壑 崔琦 陈树森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823,共8页
为探讨电化学技术对海水中U(Ⅵ)的提取性能,本文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修饰的TiO_(2)电极(PAO/TiO_(2)电极),利用SEM、FT-I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电极对模拟海水和真实海水中铀的提取效果。... 为探讨电化学技术对海水中U(Ⅵ)的提取性能,本文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偕胺肟基聚丙烯腈修饰的TiO_(2)电极(PAO/TiO_(2)电极),利用SEM、FT-IR、XPS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考察了电极对模拟海水和真实海水中铀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PAO/TiO_(2)电极对模拟海水中的U(Ⅵ)有高效捕获能力,铀提取率达89.01%,电极对U(Ⅵ)的选择性优于其他竞争金属离子(VO_(3)^(-)、Fe^(3+)、Co^(2+)、Ni^(2+)、Cu^(2+)、Na^(+)、Mg^(2+)、Ca^(2+));在真实海水中对铀的提取率达59.4%,铀的吸附量为4.07 mg/g。PAO/TiO_(2)电极对U(Ⅵ)的提取机理分析表明,PAO/TiO_(2)电极可通过电吸附和电沉积两步反应实现从海水中提取铀酰离子,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O/TiO_(2)电极 电化学技术 海水提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矿区含铀酸性渗出水中去除超标组分研究
3
作者 王扬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针对某矿区含硫铀废石堆含铀酸性超标渗出水,研究了其超标组分的去除方法。首先在超标废水中添加1 g/L矿粉去除Cd、Cu及部分U,再将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pH分别由2.78、2.66调节至4.70、4.30,并在最佳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对... 针对某矿区含硫铀废石堆含铀酸性超标渗出水,研究了其超标组分的去除方法。首先在超标废水中添加1 g/L矿粉去除Cd、Cu及部分U,再将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pH分别由2.78、2.66调节至4.70、4.30,并在最佳接触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对比了Mg(OH)_(2)、Ca(OH)_(2)、Na_(2)CO_(3)和NaOH深度法除矿粉处理后渗出水中U、Mn、Zn的效果。结果表明:相较而言,Ca(OH)_(2)对U、Mn、Zn去除效果最优;在南、北两侧废石堆场渗出水的Ca(OH)_(2)加入量分别为0.32和0.96 g/L、渗出水pH为7~8条件下,U去除率达99.8%以上,Cu、Cd去除率均达90%以上,Zn去除率达95%以上,Mn去除率达75.5%以上,且沉降速度快,静置60 min悬混液体积可缩减70%左右;对Ca(OH)_(2)加入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的精确计算和沉淀物表征结果表明,净化过程中有类水滑石物质生成,Mn^(2+)、Zn^(2+)进入水滑石结构中被去除,铀酰离子可能通过与水滑石间静电吸附、表面配合或通过层间阴离子交换等方式实现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酸性废水 去除 矿粉 CA(OH)2 水滑石 超标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羟硅铍石型铀铍矿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宇晖 李广 +5 位作者 李镯 马嘉 李春风 张晨 张守逊 候鲜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39,共7页
针对新疆某特大型羟硅铍石型铀铍共生矿的浮选精矿中氟含量较高的问题,研究分析了该矿的矿物和元素组成、矿物嵌布特征,并采用“先浮选萤石再浮选铍”工艺对矿石进行浮选,同时对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针对铍品位0... 针对新疆某特大型羟硅铍石型铀铍共生矿的浮选精矿中氟含量较高的问题,研究分析了该矿的矿物和元素组成、矿物嵌布特征,并采用“先浮选萤石再浮选铍”工艺对矿石进行浮选,同时对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针对铍品位0.435%、磨矿细度-325目占93%的原矿,在粗选水玻璃用量1.5 kg/t、NaOH用量2 kg/t、氧化石蜡皂用量700 g/t、扫选氧化石蜡皂用量500 g/t条件下,可得到铍品位为3.36%、铍回收率81.99%的浮选技术指标。该工艺能实现铍矿物的有效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铍共生矿 羟硅铍石 浮选 氧化石蜡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铁矿晶格相五价铀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
5
作者 夏庆银 牛玉清 +5 位作者 原渊 于宝民 刘康 陈梅芳 贾秀敏 苏学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435-443,共9页
U(Ⅴ)因极易发生氧化或歧化作用,长久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U(Ⅴ)在特定矿物晶格中可以稳定赋存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为了揭示U(Ⅴ)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规律,本研究通过Fe^(2+)诱导水铁矿相变过程,探讨了U(Ⅴ)在... U(Ⅴ)因极易发生氧化或歧化作用,长久以来未能受到充分关注。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U(Ⅴ)在特定矿物晶格中可以稳定赋存并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为了揭示U(Ⅴ)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规律,本研究通过Fe^(2+)诱导水铁矿相变过程,探讨了U(Ⅴ)在针铁矿晶格中的嵌入行为及其地球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水铁矿相变为针铁矿过程中,铀酰根中的U(Ⅵ)被部分还原为U(Ⅴ),通过晶格替代的方式占据针铁矿八面体位点,并以铀酸盐形式稳定赋存。通过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分析,确认了U(Ⅴ)为针铁矿晶格相主要铀赋存形态,并揭示了铀氧化还原转化过程中显著的同位素分馏效应,其分馏趋势表现为δ(238U_(u(Ⅵ)))<δ(238U_(u(Ⅴ)))<δ(238U_(u(Ⅳ)))符合同位素核场位移理论。此外,环境稳定性实验表明,针铁矿晶格相U(Ⅴ)在强氧化或强还原条件下均未发生明显价态变化,体现出高度的化学稳定性。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对U(Ⅴ)地球化学性质的认知,也为铀矿资源勘探开发、放射性废料安全处置及铀污染防治修复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Ⅴ) 铀还原 水铁矿 针铁矿 地球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铀矿沉淀浆体真空抽滤脱水制备黄饼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亚安 杜志明 +6 位作者 程威 原渊 闻振乾 李光辉 刘国宏 曹鸣谦 吕学钦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针对地浸采铀水冶流程中,利用板框压滤机处理沉淀浆体制备黄饼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采用一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在地浸铀矿山首次进行重铀酸钠沉淀浆体抽滤脱水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黄饼产品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地浸采铀水冶流程中,利用板框压滤机处理沉淀浆体制备黄饼工艺自动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采用一种水平带式真空过滤机在地浸铀矿山首次进行重铀酸钠沉淀浆体抽滤脱水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黄饼产品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抽滤真空度-0.06~-0.08 MPa、滤布精度38μm、浆体停留时间640 s、进料流量353~589 kg/h、反洗及密封循环水量10 m^(3)/h条件下,从布料—抽滤—卸料—滤布反洗全过程可自动循环、连续稳定运行,产品含水量能达到一级品标准,满足年产500 t左右金属铀的矿山对沉淀浆体脱水能力要求,初步证实了采用带式真空过滤机对沉淀浆体进行脱水的技术可行性。该抽滤脱水工艺能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降低辐射危害,提高整个水冶流程自动化程度,具有一定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带式真空过滤机 重铀酸钠 沉淀浆体 抽滤脱水 黄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S@PAO同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可控构建及其海水提铀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昊 崔琦 +6 位作者 王凤菊 李子明 宋艳 吴浩天 李壑 杨吴馨晨 陈树森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4-533,共10页
针对聚偕胺肟基吸附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纤维收缩脆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材料力学性能衰退问题,研究提出了“核-壳异质结构应力传递”策略,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柔性核层、聚偕胺肟(PAO)为刚性壳层的纳米纤维吸... 针对聚偕胺肟基吸附材料表面改性过程中纤维收缩脆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材料力学性能衰退问题,研究提出了“核-壳异质结构应力传递”策略,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柔性核层、聚偕胺肟(PAO)为刚性壳层的纳米纤维吸附材料(PS@PAO)。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S@PAO具有均匀的核壳异质结构(核层直径约为200 nm,壳层厚度约为50 nm),比表面积达6.22 m^(2)/g,较纯PAO纤维提升38%;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PAO的拉伸强度(0.66 MPa)与杨氏模量(34.84 MPa)较纯PAO纤维分别提升13.8%和30.1%;动态接触角试验发现1 s内水接触角由30°降至21°,PS@PAO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用PS@PAO对pH=8.0、铀质量浓度16 mg/L的加标海水吸附48 h,铀吸附容量为34.14 mg/g;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铀酰离子(UO^(2+)_(2))与偕胺肟基的化学螯合主导吸附过程。该研究通过对材料结构、海水提铀性能及吸附机制的协同解析,为高稳定性海水提铀材料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规模化制备工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提铀 同轴静电纺丝技术 核壳结构 聚偕胺肟 聚苯乙烯 纳米材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热液型铀铍矿中铀的赋存状态及选冶特性研究
8
作者 马嘉 李广 +5 位作者 叶开凯 李春风 田宇晖 张晨 张守逊 候鲜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7-603,共7页
新疆热液型铀铍矿是我国重要的铀多金属资源,但铀的赋存规律及其对选冶效率的制约机制尚不明确。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AMICS、EPMA等多尺度矿物表征技术,系统解析了铀的赋存状态及其在浮选-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 新疆热液型铀铍矿是我国重要的铀多金属资源,但铀的赋存规律及其对选冶效率的制约机制尚不明确。研究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AMICS、EPMA等多尺度矿物表征技术,系统解析了铀的赋存状态及其在浮选-浸出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铀主要赋存于硅钙铀矿(76%)、沥青铀矿(16%)及硅铅铀矿(6%)中,铀矿物嵌布粒度细(10~70μm)且解离度低(<5%),需对样品进一步细磨以提高铀矿物解离度,使其能够与浮选药剂充分接触,从而确保选矿效果,另外硅钙铀矿因呈微细粒状,被长石、石英等脉石矿物包裹,在浸出过程中表面可能形成硅凝胶包裹,抑制铀浸出;将原矿细磨至-45μm后,铀矿物解离度得到显著改善,但由于浮选药剂选择性不足,导致其在铍精矿与尾矿中分布规律不明显;硫酸焙烧工艺可有效破坏硅酸盐骨架,使铀浸出率提升99%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铀铍共生资源的协同提取工艺优化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铍矿 赋存状态 矿物解离 硫酸 焙烧 硅凝胶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采铀流场控矿体积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李沁慈 阙为民 +7 位作者 谢廷婷 李召坤 王嗣晨 邹玉涵 赵龙昊 杜志明 阳奕汉 张翀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2期479-488,共10页
地浸采铀有效水动力场及流场控矿体积是近年来提出的关键参数,可表征原地浸出采铀过程中地下系统的渗流与浸出特征。然而,由于原地浸出全程在地下进行,这些特征参数难以直接测量。针对传统矿体溶浸范围估算方法仅能计算理想均质矿床最... 地浸采铀有效水动力场及流场控矿体积是近年来提出的关键参数,可表征原地浸出采铀过程中地下系统的渗流与浸出特征。然而,由于原地浸出全程在地下进行,这些特征参数难以直接测量。针对传统矿体溶浸范围估算方法仅能计算理想均质矿床最终溶浸范围的局限,本文基于Python语言构建了有效水动力场、流场控矿体积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针对均质矿层浸出,采用传统控矿体积计算结果对本文所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此外,应用该方法对内蒙古某铀矿不同井网条件下的控矿体积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可量化流场控矿体积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更精准地刻画不同浸出阶段的特征。该方法以随机建模为基础,还适用于非均质矿层开采场地的计算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控矿体积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沸石及改性沸石对废水中氨氮吸附性能的对比研究
10
作者 王亚兰 牛洁 +2 位作者 冀东 肖锐 宋旺旺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6-411,共6页
针对天然沸石因内部存在大量杂质导致其离子交换吸附性能较低,无法有效吸附废水中氨氮问题,研究了采用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等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天然沸石在不同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沸石粒径、沸石用量、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氨氮... 针对天然沸石因内部存在大量杂质导致其离子交换吸附性能较低,无法有效吸附废水中氨氮问题,研究了采用无机酸、无机碱和无机盐等对天然沸石进行改性,考察了天然沸石在不同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沸石粒径、沸石用量、反应时间条件下对氨氮吸附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改性条件下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天然沸石的氨氮吸附率随沸石粒径、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增大逐渐降低,而随沸石用量增大和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氯化钠改性沸石的氨氮吸附效果明显优于无机酸和无机碱改性沸石,以及其他无机盐改性沸石,当氯化钠浓度为0.8 mol/L时,氨氮吸附率达78.0%,是天然沸石的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沸石 改性 氯化钠 吸附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云模型的测井储层流体评价方法研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
11
作者 王书黎 王锦国 +3 位作者 张承森 张喆安 帕尔哈提·凯山 刘龙成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4-442,454,共10页
在油气勘探中,测井资料的准确解释对储层流体性质评价至关重要。传统测井方法依赖测井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与地层流体性质的关系,实现储层分类。然而,由于储层地质条件复杂,测井数据常存在异常点... 在油气勘探中,测井资料的准确解释对储层流体性质评价至关重要。传统测井方法依赖测井岩石物理模型,通过建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与地层流体性质的关系,实现储层分类。然而,由于储层地质条件复杂,测井数据常存在异常点、多因素耦合、流体界限模糊等问题,导致传统方法在复杂储层环境下的适应性受限,解释结果存在不确定性。为提高储层流体评价精度,在传统测井评价方法基础上引入云模型理论,提出基于二维云模型的储层流体评价方法。该方法选取孔隙度和含气饱和度2个关键测井参数,利用云模型处理测井数据的模糊性与随机性,构建储层流体分类的数学模型。首先,基于云模型理论,推导适用于测井评价的二维云模型,明确各数学参数(期望值、熵、超熵)的地质物理意义,并利用云发生器生成储层二维云图。随后,通过相似度分析技术,对储层类型进行定量分类,提高解释的准确性。为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选取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测井数据进行应用分析,并对比传统方法、云模型评价结果和试油试气结果。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储层中能够准确刻画储层流体特征。相较于传统方法,二维云模型不仅提供储层类型的定性判断,还能量化流体性质的不确定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于二维云模型的储层流体评价方法能有效反映储层流体特性,在复杂储层环境下具备较强适应性。最终评价结果与试油试气结果高度一致,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测井解释的有力补充,为提高测井数据解释精度、优化复杂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二维云模型 评价标准 测井评价 模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品位难选钼矿的超导磁选预富集试验研究
12
作者 林子钦 张晨 +6 位作者 刘永涛 隋杰 卢冀伟 袁致涛 霍玉宝 刘硕 候鲜名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4-612,共9页
针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采用传统选矿工艺和直接浸出工艺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回收的问题,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了采用超导磁选工艺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预富集,考察了背景磁感应强度、矿浆流速、分选矿浆浓度、矿浆进料方式... 针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采用传统选矿工艺和直接浸出工艺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回收的问题,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特性,研究了采用超导磁选工艺对某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预富集,考察了背景磁感应强度、矿浆流速、分选矿浆浓度、矿浆进料方式等磁选条件对预富集精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部进料方式,并在背景磁感应强度4 T、矿浆流速0.025 m/s、分选矿浆浓度10%适宜条件下,预富集精矿Mo品位为0.75%、回收率为64%。通过对磁选回收过程的理论计算与回收机制分析,优化设计了粗(-0.5 mm+0.025 mm)、细(-0.025 mm)粒级分级分选工艺与高场强(5 T)和高流速(0.04 m/s)协同匹配条件下的高效分选方案,得到最终工艺指标为:精矿中Mo品位0.88%,回收率63.79%,富集比3.95。该法可实现对低品位难选氧化钼矿进行高效预富集的目标,能满足后续浸出工艺的入料品位要求,具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钼矿 工艺矿物学 超导磁选 高效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在模拟微重力效应下浸出矿物中元素试验研究
13
作者 王维 张利敏 +1 位作者 夏庆银 黄英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78,共9页
生物冶金作为未来实现星际基地原位资源利用(ISRU)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在微重力效应下,链霉菌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回转器模拟了微重力效应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R76... 生物冶金作为未来实现星际基地原位资源利用(ISRU)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但在微重力效应下,链霉菌与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晰。为探究这一问题,本研究利用回转器模拟了微重力效应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R76浸出矿物中的元素。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环境明显加速了Streptomyces sp.R76发育分化及代谢能力,主要表现在气生菌丝和孢子发育分化提前发生,同时有机酸产量有所提高;在模拟微重力效应下,Streptomyces sp.R76产生的乳酸和枸橼酸浓度分别为8.6、0.17 mmol/L,而在重力条件下,分别为5.8、0.04 mmol/L;当Streptomyces sp.R76与矿物共培养时,模拟微重力效应下的稀土元素浸出率为3‰,钙浸出率为0.11‰,而重力条件下的稀土元素浸出率仅为0.33‰,钙浸出率为0.08‰;Streptomyces sp.R76在微重力条件下产生的乳酸和枸橼酸是促进稀土、硅和钙元素从矿物中浸出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RU 模拟微重力 链霉菌 生物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加电场的地浸采铀强化浸出与溶质运移的仿真建模研究
14
作者 曹哲 苏学斌 +2 位作者 闻振亁 胥国龙 蒋良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57-2168,共12页
针对传统地浸采铀中溶浸液铀的质量浓度低、浸出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外加电场的地浸采铀强化方法。首先,利用仿真建模的方法,构建流-化-质-电多物理场耦合控制的地浸采铀模型;其次,分别设定不同外加电场强度并对模型进行瞬态... 针对传统地浸采铀中溶浸液铀的质量浓度低、浸出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外加电场的地浸采铀强化方法。首先,利用仿真建模的方法,构建流-化-质-电多物理场耦合控制的地浸采铀模型;其次,分别设定不同外加电场强度并对模型进行瞬态求解;最后,基于所得瞬态解,从反应速率、传质速率等多个角度分析外加电场对地浸采铀过程的强化机理并量化不同强度外加电场对地浸采铀过程的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电场可基于电迁移作用,优化矿层内溶浸液中各溶质的浓度分布规律,进而提高浸出反应速率,同时,基于电毛细作用,增大矿体的活性比表面积,提升溶浸液铀的浓度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相对于无外加电场,在地浸前期200 V外加电场下,铀的物质的量提升速度增大32.4%,经济产出阶段提前约40 d,平稳生产阶段的铀的浓度增大13.1%。经1200 d模拟地浸生产,在200 V外加电场下,总浸出铀质量提高15.9%;外加电场对地浸采铀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电迁移 电毛细 有限元法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铀树脂饱和再吸附-淋洗一体化工艺的U型塔设计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威 苏学斌 +3 位作者 阙为民 陈希 李建华 杜志明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 针对部分酸法地浸铀矿工艺在浸出中后期存在的浸出液铀浓度偏低、HSO_(4)^(-)离子竞争吸附、吸附饱和树脂容量低、固定床淋洗合格液铀浓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离子交换设备U型塔,研究了采用饱和再吸附与淋洗一体化工艺处理载铀树脂,考察了处理后淋洗液中铀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U型塔一体化工艺处理后,淋洗合格液中铀质量浓度升至43~50 g/L;U型塔运行稳定,树脂运移顺畅,塔内铀浓度梯度分布合理。该设备适用于地浸采铀浸出液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 载铀树脂 U型塔 饱和再吸附 离子交换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铀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凤菊 宋艳 +3 位作者 李子明 吴浩天 李昊 陈树森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 研究了采用水热法制备壳聚糖微球(HTCC),再通过环氧化-胺化改性法制备胺基改性壳聚糖吸附材料(AHTCC)并用于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铀。利用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等对AHTCC的结构、组分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并考察了AHTCC对铀的吸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pH=5~8条件下,AHTCC对溶液中铀的吸附效果较好;铀吸附平衡质量浓度为120 mg/L左右时,吸附量达最大,为151.6 mg/g;铀吸附速率在反应最初60 min较快,18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以80 g/L Na_(2)CO_(3)+20 g/L NaHCO_(3)作解吸剂,铀解吸率为97.5%;对于含杂离子浓度较高的实际含铀废水,经AHTCC单次吸附,铀的去除率可达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胺基 低浓度 水热法 改性 吸附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体系铀溶液中铁、钍、稀土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令华 张海燕 +5 位作者 曹笑豪 王皓 李大炳 任燕 周志全 舒祖骏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0,共6页
采用复盐沉淀法,用硫酸钠同时去除氯离子体系铀溶液中的铁、钍、稀土杂质离子,并研究了硫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等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2 h... 采用复盐沉淀法,用硫酸钠同时去除氯离子体系铀溶液中的铁、钍、稀土杂质离子,并研究了硫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体系pH等对除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硫酸钠用量为理论量的160%、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2 h、体系pH=0.75~1.25。在此优化条件下,铁、钍和总稀土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62%、99.42%和98.27%,铀的平均回收率为99.87%。方法具有除杂效果好、铀损失率低、易分离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复盐沉淀 黄钠铁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湿法冶金尾矿及流出液处理研究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金堂 《湿法冶金》 CAS 1992年第4期24-30,35,共8页
序言 随着湿法冶金过程在黄金提取工业中的应用,其产生的尾矿及流出液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引人注意,各国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并在工厂进行了生产实践。 最初多年应用的Merrill-Crowe过程为碱性氰化物浸出,然后用锌沉出金。
关键词 湿法冶金 尾矿 流出液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居石优溶渣浸出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康 苏学斌 +6 位作者 梁耕宇 程浩 王桂硕 张承天 刘忠臣 刘会武 向秋林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6,共8页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 独居石是典型伴生铀、钍的稀土矿资源,通过现有的碱溶转化、优溶等步骤提取稀土后,所得优溶渣是富含铀、钍、稀土的重要二次资源。为与稀土提取保持一致的盐酸体系,研究优溶渣的盐酸浸出过程对整体回收工艺十分关键。采取单因素试验考察浸出过程条件对铀、钍、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下述优化参数:盐酸浓度6 mol/L、浸出时间1.5~2 h、浸出温度60℃、液固体积质量比3 mL/g时,优溶渣中铀、钍、稀土的浸出率分别可达90%~95%、92%~93%、>60%,实现了较高的资源回收率。浸出渣的工艺矿物学分析表明,其主要由锆石、钍化合物和石英等脉石矿物组成。剩余的稀土组分则主要集中在未分解的独居石中,其余为少量磷钇矿和褐钇铌矿。试验结果可为独居石优溶渣的综合回收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 优溶渣 盐酸浸出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独居石优溶渣二段逆流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浩 苏学斌 +7 位作者 刘康 刘忠臣 王桂硕 梁耕宇 张承天 黄永 刘会武 向秋林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针对某独居石优溶渣,研究了采用一段常规浸出—二段逆流浸出工艺浸出铀、钍、稀土。考察了各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段常规浸出法时,适宜条件下的铀、钍、稀土浸出率分别为98.66%、95.37%、64.23%;采用二段逆流浸出法时... 针对某独居石优溶渣,研究了采用一段常规浸出—二段逆流浸出工艺浸出铀、钍、稀土。考察了各因素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一段常规浸出法时,适宜条件下的铀、钍、稀土浸出率分别为98.66%、95.37%、64.23%;采用二段逆流浸出法时,铀、钍、稀土浸出率均可提高0.5%~1.0%,浸出液余酸降低50%以上,矿浆固液分离性能得到了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优溶渣 常规浸出 二段逆流浸出 稀土 固液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