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33,共1页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与防治、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变形监测、地温能系统集成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环境评估及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岩土材料试验、地图测绘与地理信息等业务与研发为一体的行业骨干单位。北勘公司现有员工45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勘察大师4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5位,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管理人才4位,硕士,博士100余名,中高级技术人员170余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震安全性评价 岩土材料 地下工程施工 特殊津贴 工程物探 监测评估 矿山环境 科技管理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145,共1页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与防治、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变形监测、地温能系统集成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环境评估及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岩土材料试验、地图测绘与地理信息等业务与研发为一体的行业骨干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研究院 地震安全性评价 岩土材料 地下工程施工 工程物探 监测评估 矿山环境 工程测量 环境评估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最、岩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密调态评估防治、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物探、工程综合检测与监测、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最、岩土设计与施工、地质灾密调态评估防治、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物探、工程综合检测与监测、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能系统集成与利用、环境评估及场地修复与治理、环境风险管理等业务与研发为一体的行业骨干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地震安全性评价 工程勘察 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评估 工程物探 综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I0003-I0003,共1页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勘公司)始建于1955年,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工程勘察、工程测量、工程物探、工程检测、岩土设计与施工、基础与地下工程设计与咨询、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的监测评估与管理、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与防治、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变形监测、地温能系统集成与利用、矿山环境修复、环境评估及污染场地修复与治理、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岩土材料试验、地图测绘与地理信息等业务与研发为一体的行业骨干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 环境风险管理 地震安全性评价 环境评估 施工风险 变形监测 环境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因及健康地质区划研究
5
作者 夏雨波 王冰 +6 位作者 李海涛 马震 郭旭 赵凯 赵长荣 张曦 王晓旭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1-346,共16页
【研究目的】在水文地质实体内,生物生长和人群健康与周围环境、水土中的元素含量密切相关,研究地下水中与健康相关的宏微元素形成演化条件、建立健康地质区划,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雄安新区作为典型研究... 【研究目的】在水文地质实体内,生物生长和人群健康与周围环境、水土中的元素含量密切相关,研究地下水中与健康相关的宏微元素形成演化条件、建立健康地质区划,有利于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雄安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运用多元统计分析、Piper图和Chadha图等方法,分析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成分来源,开展典型剖面上浅层地下水水质物源恢复,划定水化学类型分区,以环境和元素丰缺状况划分生物必须宏、微元素分异区,建立雄安新区健康地质分区划。【研究结果】研究区地下水各参数表现出高度变异性;水岩作用显示,钠长石的溶解为地下水贡献了Na+,萤石和石膏的溶解为地下水贡献了F^(−)和SO_(4)^(2−),消耗Ca^(2+)、Mg^(2+)和HCO_(3)^(−)析出了方解石、白云石,并发生了反向离子交换;研究区北部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型为主,过渡为中部HCO_(3)·SO_(4)–Na·Mg·Ca、HCO_(3)·Cl–Na·Ca·Mg、HCO_(3)·SO_(4)·Cl–Na·Mg型,递变为白洋淀及大清河下游的SO_(4)·HCO_(3)–Na·Mg型;雄安新区可分为北部冲洪积平原的元素缺乏健康地质分区、冲洪积平原与冲湖积平原交互地带的元素适中健康地质分区、冲湖积平原区的元素过剩健康地质分区3个分区,长时间饮用缺乏区和过剩区地下水会引起健康问题。【结论】需关注雄安新区由F^(−)、SO_(4)^(2−)、总硬度、I^(−)等浓度局部余缺引起或诱发的地方性疾病,需寻找替代水源或补充人体所需元素,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形成演化 地下水矿物分析 水文地球化学 雄安新区 健康地质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心城基坑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法 张亚芹 +3 位作者 王军辉 叶康军 周宏磊 韩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39-743,共5页
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的趋势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常用的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基坑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可用于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建设期... 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地下空间开发的趋势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常用的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基坑工程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可用于评价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工程建设期和竣工后使用期的影响。该方法不仅可用以建立北京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中工程地质评价的技术平台,还可期待为其他类似工程地质适宜性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 适宜性评价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工测试与勘察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蔡正银 周宏磊 +2 位作者 蔡国军 郭万里 朱洵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117,共18页
文章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在土工测试与勘察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测试技术,土工离心模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原位测试技术等。分析表明,随着各类工程建设呈现高、大、深、重的趋势,传统的土工测试技术已发生根本改变,考虑... 文章总结国内外近年来在土工测试与勘察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测试技术,土工离心模拟技术,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原位测试技术等。分析表明,随着各类工程建设呈现高、大、深、重的趋势,传统的土工测试技术已发生根本改变,考虑"水-热-力"耦合、震动、风化、高压、波浪、冲刷等复杂工况的大型土工室内试验及离心机设备,以及电子测量、光纤测试、电磁测试、声波测试、激光扫描、无线传感、物探等先进勘察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室内测试 离心模拟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 原位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的现场测试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韩煊 张乃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80,共7页
首先对试验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与端承摩擦)等影响因素下,不同方案所得到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随荷载水平、位移变化的分布特点和发挥性状,讨论了北京地区群桩... 首先对试验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与端承摩擦)等影响因素下,不同方案所得到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随荷载水平、位移变化的分布特点和发挥性状,讨论了北京地区群桩基础中桩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削弱”和“增强”作用性状和作用机理,并由此归纳总结了北京地区群桩基础侧阻力、端阻力的分布特点和模式。成果不仅对北京地区群桩基础应力分布计算所需的参数提供了实测数据,同时也对其它地区的桩基设计和研究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荷载传递 现场测试 桩侧阻力 桩端阻力 荷载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铁8号线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古旧平房振动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鑫 韩煊 +1 位作者 周宏磊 雷崇红 《隧道建设》 2013年第12期1004-1009,共6页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 以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盾构施工工程为研究背景,针对典型工况,首先利用盾构作业面现场测试,得到盾构施工振动振源的时程曲线,并分析其频幅特性;其次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进行现场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Z_soil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隧道结构-周围土层-建筑物的动力相互作用,以实测振源时程作为荷载输入,建立盾构施工引起周围建筑物振动响应的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现场测试的成果,分析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响应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盾构施工引起的横断面上的建筑物振动响应,随距隧道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呈现出衰减的趋势,但又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振动对于作业面向前的建筑物的影响较其对于作业面向后的影响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铁 盾构施工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基坑支护技术现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罗文林 韩煊 刘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1期1534-1537,共4页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向高空及地下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开挖面积、开挖深度愈来愈大,开挖支护技术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在总结北京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基坑工程的... 随着北京城市建设向高空及地下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开挖面积、开挖深度愈来愈大,开挖支护技术的难度也愈来愈大。基坑工程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在总结北京地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基坑工程的一些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所搜集的北京地区141个基坑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了一些常用的支护技术,从中可以看到北京地区基坑支护技术的概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深开挖 支护结构 北京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抗浮设计水位取值方法——以北京市某工程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胜勇 韩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58-62,共5页
近年来,随着首都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带有纯地下车库的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管廊、下沉式广场的兴建,使抗浮问题非常突出。抗浮标准如何确定,抗浮水位如何取值,各... 近年来,随着首都北京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大量带有纯地下车库的高层建筑,以及地下管廊、下沉式广场的兴建,使抗浮问题非常突出。抗浮标准如何确定,抗浮水位如何取值,各类规范均没有明确规定,传统方法多依据经验确定抗浮水位取值,缺乏理论依据,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使得抗浮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或增大了工程造价。笔者以北京市区某一工程为例,通过研究区域内浅层地下水的赋存与渗流特性,水位变化的历史过程和影响因素,通过渗流分析,从客观的角度提出建筑抗浮设计水位的取值方法,使得取值更具科学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地下空间 抗浮问题 抗浮水位 安全隐患 渗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群桩基础桩土荷载分担的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韩煊 张乃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9-95,共7页
对一系列足尺群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部分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试验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包括单桩、三桩、六桩纯摩擦和端承摩擦桩各一组。首先对试验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 对一系列足尺群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的部分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试验采用钻孔灌注桩,方案包括单桩、三桩、六桩纯摩擦和端承摩擦桩各一组。首先对试验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与端承摩擦)等影响因素下,不同方案所得到的基底桩间土反力分布、承台下各桩荷载分配的规律以及桩土荷载分担情况等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试验表明,对于本次试验的具体情况,在桩距为3.08D下,群桩基础桩间土可以分担24%鶫27%的荷载,在桩距4.35D下,可以分担35%鶫42%的荷载。因此,在北京地区可以在桩基设计中适当考虑桩间土分担荷载的作用,同时用改变桩基结构(布桩形式、桩距、端承条件等因素)的方法调整桩土荷载的分布特征和分担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基础 桩土反力 荷载分担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轻质材料试验研究的均匀设计方法及配方优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小平 刘艳华 +1 位作者 张小蒙 包承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23-1326,共4页
泡沫轻质材料是一种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材料的配方试验,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了试验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并建立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寻优计算,得... 泡沫轻质材料是一种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进行材料的配方试验,运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方差分析,分析了试验因素的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并建立有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采用最优化方法进行寻优计算,得出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轻质材料 均匀设计 多元非线性回归 配方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松玉 蔡国军 +2 位作者 张炜 周宏磊 邓永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8-124,共17页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5年岩土工程勘察测试与评价领域的技术进展,主要包括土工室内试验技术,原位测试技术、模型试验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智能化技术。重点介绍了特殊环境(低温)试验技术、特殊材料(含气土、污染土等)、新型微观分析、技术原位测试新功能与新应用、水陆域超深原位测试技术、土工离心机技术、大型模型试验技术、智能勘察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智能评价技术以及岩土工程智能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分析表明,重大工程建设、低碳绿色理念、智能技术、极端环境催生了一批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新技术与新方法,智能化测试与评价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岩土工程勘察评价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 离心机模拟 模型试验 环境岩土 土工监测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区域应力背景与防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静 张鹏 +4 位作者 王继明 丰成君 范玉璐 戚帮申 孙明乾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86,共14页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矿山巷道、交通隧道等地下硐室围岩稳定与岩体所处区域地应力环境息息相关。分析区域深部地应力与地下硐室走向、形状等因素的关系,有助于提前规避硐室开挖风险。文章以山东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为背景,通过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工作,初步揭示了山东西部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结合龙郓煤业矿区附近现今地应力场特征,探讨此次冲击地压事故产生的区域应力背景,并从地应力角度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测量深度范围内主应力大小总体上与深度成正比线性关系,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为3.48~20.76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82 MPa/m;最小水平主应力值为3.44~14.95 MPa,随深度增加梯度为0.0130 MPa/m;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为北东43°~89°,平均方位为北东75°;地壳浅表层构造作用以水平构造作用为主,但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向垂直构造作用转变;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事故的诱发机制主要是垂向应力大于水平主应力,现今处于拉张应力环境,尤其是巷道走向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建议龙郓煤业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为60°~90°,同时巷道顶板可以采用拱形顶板,确保巷道岩体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西部 冲击地压 地应力测量与监测 地应力场特征 岩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软弱黏性土次固结系数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静 王云龙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66-470,共5页
次固结系数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常数,然而,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改变次固结系数也发生着变化。同样,大量的试验表明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含水率以及塑性指数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在着重研究北京平原区软弱黏性土次... 次固结系数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常数,然而,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改变次固结系数也发生着变化。同样,大量的试验表明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含水率以及塑性指数有着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在着重研究北京平原区软弱黏性土次固结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对超固结土,次固结系数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对正常固结土,次固结系数随荷载增大而减小。次固结系数亦随着土样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且Cα/Cc比值为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黏性土 次固结 次固结系数 压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钻探工法对土工试验指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振田 侯东立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38,54,共5页
研究目的:确保高质量地搜集北京地区锤击取芯钻进和回转钻进工法土样的试验成果数据,分析不同工法试验指标的关系,针对北京段的地层条件,给选择可靠的备选钻探方法提供技术依据。研究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锤击取芯和回转钻进对土样试... 研究目的:确保高质量地搜集北京地区锤击取芯钻进和回转钻进工法土样的试验成果数据,分析不同工法试验指标的关系,针对北京段的地层条件,给选择可靠的备选钻探方法提供技术依据。研究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锤击取芯和回转钻进对土样试验指标的影响,在北京地区选择不同地质单元的工程进行试验指标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根据北京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沿线工程地质特征,在一般可塑地层采用孔内锤击取芯钻进方法钻进工法作为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钻探方法,其它地层为辅助工法。研究结论:对2种工法的不同土样品进行对比,其空隙比、含水率、液性指数相差很小;用孔内锤击钻进压缩模量高15%左右。而软黏性土(IL≥0.75)、孔内锤击钻进对土工试验指标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内锤击钻进 回转钻进 土试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煤矿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发旺 赵淼 +3 位作者 李胜涛 谭现锋 么红超 崔俊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3-1894,共12页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逐步进行和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关闭/废弃煤矿数量有所增加。常规地热开采通常面临着投资成本大、易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而关闭/废弃煤矿含有丰富的热水以及空间资源,有效降低地热资源... 【研究目的】随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逐步进行和煤炭去产能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关闭/废弃煤矿数量有所增加。常规地热开采通常面临着投资成本大、易诱发地质环境灾害等问题,而关闭/废弃煤矿含有丰富的热水以及空间资源,有效降低地热资源开发风险与投资成本。矿山地热不同于常规的浅层地热和中深层水热,也不同于油田地热,有其自身的特征,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地热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总结了中国煤矿山地热资源分布特征。在分析矿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将矿山地热能及造成的热害转变为地热资源有效加以利用的方式,论述了矿井地热开发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对矿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多种方式进行可行性的探索分析。【研究结果】(1)矿井水地热资源利用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地热回收闭式系统和地热回收开式系统;(2)中国26个主要产煤省份,高地温矿井分布在河南、江苏、山东等13个省份。主要赋煤区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12×10^(19) kJ,折合标煤3795.39亿t,其中74.66%的煤矿地热资源量位于华北;(3)以山东唐口煤矿为例建立地热资源利用模型,探讨了中国煤矿山地热资源利用.的可行性方案;(4)提出了多种矿井水地热发展方向,建立“煤-水-热”的联动联采研究以及智能化的监控系统、探索矿井水中提取锂等价值高的元素、利用地热将废弃煤矿改造成地下农场等。【结论】碳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挑战之一。利用废弃煤矿山中的地热资源,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碳减排目标做出积极贡献。但中国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可照搬国外典型矿山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经验,应当积极探索适用于中国的废弃矿井地热应用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地热 废弃矿山 地热开采 应用模式 矿井地热系统 地热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须弥山石窟红砂岩劣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明可 崔德山 +1 位作者 刘煜 杨赫楠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157,共10页
须弥山石窟处于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域,长期的冻融循环条件对岩体造成了很严重的风化损伤。将采自须弥山石窟的红砂岩制备成天然组、60%饱水组和饱水组3组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记录冻融循环10、20、40和120次时岩样的物理性质参数,研究冻... 须弥山石窟处于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域,长期的冻融循环条件对岩体造成了很严重的风化损伤。将采自须弥山石窟的红砂岩制备成天然组、60%饱水组和饱水组3组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记录冻融循环10、20、40和120次时岩样的物理性质参数,研究冻融循环下砂岩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岩样在经过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后质量、体积、硬度和波速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其下降的趋势逐渐变得平缓;岩样各物理性质参数的劣化率在冻融循环后逐渐增加,前40次冻融循环周期内物理性质参数劣化速率较快,之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劣化逐渐趋于平缓;在对3组不同含水率的岩样进行相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后发现,在经过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岩样物理性质参数劣化更加显著;根据砂岩的质量、体积、波速的劣化率定义了砂岩的累积损伤度,建立了累积损伤度与冻融循环次数的非线性模型,揭示了累积损伤度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非线性增长规律。该研究成果能够为须弥山石窟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山石窟 红砂岩 冻融循环 劣化试验 物理性质参数 累积损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马龙 张辉 董春芳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04-4814,共11页
在固有硬件条件和采集环境下,观测排列是决定微动探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以北京城区某拟建地铁项目为例,通过对24道线性排列进行抽道,形成不同排列长度、道间距的新排列,然后分析排列长度、道间距... 在固有硬件条件和采集环境下,观测排列是决定微动探测效果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排列参数对微动探测效果的影响,以北京城区某拟建地铁项目为例,通过对24道线性排列进行抽道,形成不同排列长度、道间距的新排列,然后分析排列长度、道间距等线性排列参数对微动能量谱、探测深度、分辨率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能量谱主要受排列长度和道间距影响,其中,低频能量主要受排列长度影响,排列越长,低频能量越集中。高频能量主要受道间距影响,道间距越大,高频能量缺失越多。探测深度主要受排列长度和频散曲线提取方法影响,道间距对探测深度的影响较小。采用ESPAC(扩展的空间自相关法)方法提取频散曲线和增大排列长度均可以使能量谱能量更集中,且可以提取更低频率的频散点,进而获得更精确的速度和更大深度的地层信息;排列长度越大,探测深度越大,但随着排列长度的增大,探测深度的增长速度趋缓。随着排列长度和道间距增大,反演横波速度剖面的分辨率逐渐降低,视横波速度和面波相速度剖面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另外,反演横波速度、视横波速度和面波相速度剖面的分辨率依次降低。因此,在利用微动勘探方法进行地质结构探测时,须根据探测目标的规模、埋深及场地条件,选取适宜的排列参数,以获得更精细的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探 线性排列 能量谱 探测深度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