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研制与使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冯艳春 裴文莉 +1 位作者 宁保明 史继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5-720,共6页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是化学药品研发和质量监控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介绍了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详细梳理了制药企业和权威标准物质发放机构对于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研发、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化学药... 化学药品标准物质是化学药品研发和质量监控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基础。本文介绍了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定义、分类;详细梳理了制药企业和权威标准物质发放机构对于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研发、生产、管理和使用的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原料常用的制备方法和关键技术以及不同类型化学药品标准物质对于原料选择的技术要求。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了候选标准物质原料经过化学结构确证、理化性质分析、均匀性评估、稳定性监测、赋值之后成为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常规研制流程和数据要求,并对经典的赋值方法——质量平衡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而为国内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的使用者以及新药的开发者提供化学药品标准物质研制、使用和管理相关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品 标准物质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在HCV感染者中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娄金凤 张洪 +5 位作者 王欢 史继峰 吴秋华 丁艳华 牛俊奇 朱晓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评价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病毒活性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设4个剂量(30、60、90、120 mg)及安慰剂组。受试者连续给药... 目的评价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抗病毒活性学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6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设4个剂量(30、60、90、120 mg)及安慰剂组。受试者连续给药3 d,1次/d;在D2和D6进行耐受性评价;D8、D10进行随访。受试者采用单剂量爬坡的方式依次入组,在单次给药耐受的前提下进行多次给药研究。采用串联质谱法(LC-MS/MS)法测定盐酸可洛派韦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6.4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用HCV RNA载量评估不同时间点的抗病毒活性,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每日单次口服30~120 mg盐酸可洛派韦胶囊,盐酸可洛派韦在人体内血药浓度和药物暴露量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空腹多次给药与单次给药相比,血药浓度和药物暴露量没有显著差异,且在人体内没有蓄积。每日1次口服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后,HCV 1b型受试者HCV RNA载量自基线起开始下降,120 h下降达最大水平,各剂量组间抗病毒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21,P<0.0001),其中60 mg组下降较30 mg更明显(P=0.025),但与90 mg和120 mg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各组HCV 2a型受试者服药后HCV RNA载量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共有20例受试者报告了34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其中与研究用药有关的治疗期不良事件19例次,未发生重要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空腹口服盐酸可洛派韦胶囊30~120 mg/d(持续3 d)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抗病毒活性,在治疗HCV感染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其Ⅱ期研究的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抗病毒药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广军 饶慧瑛 +16 位作者 李广明 郭晓林 贾战生 张明香 贾继东 姜相君 郑素军 赵英仁 尚佳 杨兴祥 蔡大川 南月敏 王福生 毛青 谢尧 秦宏 魏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 目的评价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对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全国16家研究中心筛选初治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者,所有受试者接受索磷布韦(400 mg/片,1片/d)联合利巴韦林(体质量<75 kg,1000 mg/d;体质量≥75 kg,1200 mg/d)治疗12周,停药随访12周。主要的疗效指标为治疗结束停药随访12周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情况。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治疗2、4、8、12周及停药后4周时HCV RNA低于定量下限的比率;治疗4、8、12周时病毒学反跳率;停药随访4、12周的复发率。并观察治疗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共入组136例受试者,非肝硬化121例,代偿期肝硬化15例。停药12周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92.6%(95%可信区间:88.3%~97.0%);治疗第8周,有1例病毒学反跳;停药4周时,有8例病毒学复发;停药12周时,有10例病毒学复发。入组的136例受试者中,共有128(94.1%)例报告了549例次治疗期不良事件,研究用药相关治疗期不良事件243例次(99例受试者,72.8%),未出现导致索磷布韦调药或暂停用药的不良事件,6(4.4%)例受试者发生了7例次严重不良事件,仅1例考虑与研究用药可能有关(肝低回声区性质待查),未出现导致试验中止或受试者死亡的不良事件。结论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的基因2型慢性HCV感染可获得较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安全性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基因型 抗病毒药 持续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