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传统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高秀芝 易欣欣 +2 位作者 刘慧 王晓东 崔宗均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豆酱... 以东北传统发酵豆酱为研究对象,分析豆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分别选择发酵豆酱0、35、65、75和105 d(成品豆酱)作为研究材料,通过PCR-DGGE分析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了豆酱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结果表明,豆酱发酵过程中主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的近缘种等;主要乳酸菌为乳球菌、明串珠菌、魏斯氏菌等种属细菌的近缘种;东北豆酱发酵过程中优势真菌为米曲霉、散囊菌和谢瓦氏曲霉的近缘种,随发酵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减少;粗蛋白相对含量先略有平稳上升后下降,最后成品酱粗蛋白含量下降为24.76%;氨基态氮含量一直在增加,成品酱中为101.2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DGGE 传统发酵豆酱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一倩 易欣欣 +1 位作者 徐全明 钟连全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7,共9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蔬菜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起的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综述蔬菜种植各种因素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体系,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蔬菜消费量的增加,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引起的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综述蔬菜种植各种因素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菜地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帆 李树垚 +6 位作者 张子豪 蔡雪凤 任岩 刘凯 侯翠艳 易欣欣 高秀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4,共8页
通过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比较和优化以期获得一种准确度高、操作简单且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的检验方法。实验以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为参考,采用GB 8538.57-2016和GB/T7918.4-1987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对27... 通过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比较和优化以期获得一种准确度高、操作简单且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的检验方法。实验以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为参考,采用GB 8538.57-2016和GB/T7918.4-1987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对27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GB 8538.57-2016方法检测结果准确度最低,假阳性检出率为29.6%,GB/T7918.4-1987假阳性检出率为7.4%。以GB 8538.57-2016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为例,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增加了血琼脂平板培养、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和对血平板所有可疑菌落进行绿脓菌素试验。用改进后的GB 8538-2016铜绿假单胞菌检测方法对27株试验菌株进行验证试验,检验结果与VITEK 2 Compact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矿泉水 VITEK 2 COMPACT GB 8538.57-2016 GB/T7918.4-19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智秀娟 李栋 +2 位作者 曹新杰 丁轲 马挺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103,共7页
为了确定热回流法提取苦荞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苦荞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用SAS及Design expert软件确定了苦荞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 为了确定热回流法提取苦荞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乙醇体积分数及其交互作用对苦荞总皂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用SAS及Design expert软件确定了苦荞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69.51%,液固比12.37 mL/g,提取温度50.7℃,提取时间63.24 min,总皂苷得率最大值为22.82 mg/g。同一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实际测得的平均得率为(22.54±0.31)mg/g(n=3),试验数据稳定,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苦荞中总皂苷的提取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皂苷 回流提取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蔬果中食源性致病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一倩 易欣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24,共6页
食用新鲜蔬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快速增长,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关注于国外与蔬果有关的致病细菌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蔬果的微生物性质调查,分析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细菌的分布规律;重要的致病细菌污染来源及影响污染率的原因;致... 食用新鲜蔬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快速增长,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关注于国外与蔬果有关的致病细菌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蔬果的微生物性质调查,分析了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细菌的分布规律;重要的致病细菌污染来源及影响污染率的原因;致病细菌在蔬果中的存活规律,并对重要因素进行排序;介绍了去除致病细菌通用方法和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方式方法 ;致病细菌在蔬果中的附着方式,着重介绍了大肠杆菌O157:H7的3种附着方式。另外,还对相关的研究趋势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蔬果 食源性疾病 致病细菌 大肠杆菌O157 H7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苏云金芽孢杆菌转化生产L-鸟氨酸
6
作者 易欣欣 高秀芝 +2 位作者 陈毅明 张骁 张鹏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60-63,共4页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固定化生产技术及其利用固定化细胞转化精氨酸生产L-鸟氨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浓度为5%、卡拉胶浓度为2.5%的凝胶固定于硼酸浓度为30g/L,KCl浓度为30g/L固定液中4h,形成的固定化细胞凝胶球可连续使...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固定化生产技术及其利用固定化细胞转化精氨酸生产L-鸟氨酸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聚乙烯醇(PVA)浓度为5%、卡拉胶浓度为2.5%的凝胶固定于硼酸浓度为30g/L,KCl浓度为30g/L固定液中4h,形成的固定化细胞凝胶球可连续使用7批次。当固定化细胞浓度为100g/L、反应液温度为30℃、反应液pH值为10.0、转化时间24h条件下,转化液中L-鸟氨酸的含量为31.04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鸟氨酸 苏云金芽孢杆菌 固定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抑菌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董雨馨 张君超 +1 位作者 张红星 谢远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79,共6页
从广西巴马地区取样的米粉中共分离出31株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平板扩散法检测抑菌物质,筛选得到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M2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 从广西巴马地区取样的米粉中共分离出31株乳酸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平板扩散法检测抑菌物质,筛选得到1株产细菌素的乳酸菌M2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M23代谢产生的乳酸菌细菌素在pH2.0~10.O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121℃处理15min的条件下依然具有抑菌活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发酵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的最佳收获时间为乳酸菌培养14h。抑菌谱试验表明,该乳酸菌素能够有效抑制部分食源性革兰氏阳性、阴性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 鉴定 理化性质 抑菌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分选方法对减除小麦中DON毒素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方 顾熟琴 +1 位作者 卢大新 赵玉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5,36,共5页
小麦经粒径分选和重力分选后,得到不同千粒重的样品,应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分选后样品的DON毒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样品的DON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01);在同一粒径区间,小麦的DON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在2.2~... 小麦经粒径分选和重力分选后,得到不同千粒重的样品,应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分选后样品的DON毒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样品的DON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01);在同一粒径区间,小麦的DON含量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在2.2~2.4、2.4~2.6、3.0~3.2和>3.2 mm粒径区间,小麦DON含量随千粒重的增加呈线性函数减少;在2.6~2.8和2.8~3.0mm粒径区间,小麦DON含量随千粒重的增加呈幂函数减少.去除13.03%废弃物和DON含量较高的颗粒,得到的86.97%小麦中DON总量低于原样6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ON毒素 粒径分选 比重分选 千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干酪乳杆菌KL1发酵益生菌酸奶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敏 张子豪 +4 位作者 康建依 刘慧 谢远红 易欣欣 高秀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4-109,共6页
应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单一干酪乳杆菌KL1发酵酸奶的最佳原料乳,并对其益生菌酸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得到的最佳原料乳为M_2,同时通过添加M_6改善酸奶的色泽与组织状态;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实验优化酸奶的发... 应用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单一干酪乳杆菌KL1发酵酸奶的最佳原料乳,并对其益生菌酸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得到的最佳原料乳为M_2,同时通过添加M_6改善酸奶的色泽与组织状态;采用三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实验优化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是影响KL1发酵酸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确定干酪乳杆菌KL1发酵酸奶的优化条件如下:接种量为6.0%,M_6添加量1.0%,葡萄糖添加量1.5%,37℃下发酵酸奶22 h,优化后的益生菌酸奶的活菌数量较对照组高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酸奶 干酪乳杆菌KL1 正交实验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Monacolin K紫红曲霉菌株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娜 张红星 +2 位作者 谢远红 金君华 贾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6-1331,1325,共7页
为从天然发酵红曲米中分离的30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高产MonacolinK的菌株,并对其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到9株具有产MonacolinK能力的红曲霉菌株,其中以编号ZX26的菌株产MonacolinK能力最高,... 为从天然发酵红曲米中分离的30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高产MonacolinK的菌株,并对其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筛选到9株具有产MonacolinK能力的红曲霉菌株,其中以编号ZX26的菌株产MonacolinK能力最高,发酵液中Monacolin K产量达到107.6mg/L,并且产MonacolinK能力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微生物形态学结合ITS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编号ZX26菌株为紫红曲霉。进一步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优化紫红曲霉ZX26产MonacolinK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70g/L,牛肉膏15g/L,NaNO32g/L,MgSO4·7H2O0.5g/L,KH2PO41.5g/L时,其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初始pH4.0,接种量为7%,培养温度30℃,发酵10天,在此条件下,紫红曲霉ZX26发酵液中MonacolinK产量达到271.36mg/L,相对于培养条件优化前MonacolinK产量提高152.19%,经验证此培养条件下MonacolinK产量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MONACOLINK 高效液相色谱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素复合抗菌膜的制备及其在冷鲜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雯舸 冯广莹 +3 位作者 孙铭 金君华 张红星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8-92,共5页
【目的】制备含有Nisin和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的包装薄膜,并观察其包装冷鲜猪肉在4℃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薄膜载体材料壳聚糖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分别将乳酸菌素Nisin或乳酸菌素Nisin-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 【目的】制备含有Nisin和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的包装薄膜,并观察其包装冷鲜猪肉在4℃条件下的品质变化。【方法】通过薄膜载体材料壳聚糖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分别将乳酸菌素Nisin或乳酸菌素Nisin-植物乳杆菌素BM-1复合抗菌剂涂布至PE/PVDC/RCCP(PPR)塑料膜上,制备抗菌薄膜。利用该抗菌薄膜包装冷鲜猪肉,置于4℃条件贮藏,观察不同抗菌薄膜对冷鲜猪肉菌落总数(需氧菌和厌氧菌)、p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的变化。【结果】冷鲜猪肉贮藏过程中,Nisin-BM-1-PPR复合型抗菌薄膜可抑制冷鲜猪肉中的菌落总数增长、维持pH稳定和降低TVB-N值升高。【结论】Nisin-BM-1-PPR复合型抗菌薄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作用至少8d以上,而Nisin-PPR抗菌薄膜只能作用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N 植物乳杆菌素 抗菌膜 冷鲜猪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Zhang-LL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姬宇 刘慧 +1 位作者 张红星 谢远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研究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Zhang-LL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耐胃肠道环境特性,为植物乳杆菌Zhang-LL降血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分析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处理... 【研究目的】研究植物乳杆菌Zhang-LL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耐胃肠道环境特性,为植物乳杆菌Zhang-LL降血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优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反应体系中底物浓度、酶用量和反应时间;分析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处理下,植物乳杆菌Zhang–LL的存活率。【结果】优化后参数为:底物浓度为1.5mmol/L,α-葡萄糖苷酶(20U/m L)70μL,反应时间50min,植物乳杆菌Zhang-LL和鼠李糖乳杆菌GG的酶活抑制率分别为(56.91±0.08)%和(53.26±0.11)%;模拟胃液处理后存活率分别为(83.47±0.05)%和(82.95±0.18)%;模拟肠液处理后存活率分别为(79.28±0.06)%和(82.36±0.05)%。【结论】在耐胃肠道环境特性方面,植物乳杆菌Zhang-LL与鼠李糖乳杆菌GG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方面植物乳杆菌Zhang-LL优于鼠李糖乳杆菌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Α-葡萄糖苷酶 胃肠道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