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加生物质炭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远彬 陈康怡 +5 位作者 丛孟菲 胡洋 唐光木 徐万里 朱新萍 贾宏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 生物质炭科学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是改良和维持土壤健康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设计两组玉米盆栽试验(A组和C组),其中A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7年处理,C组为一次性施加生物质炭1年处理,各组施加量分别为0、15.75、31.50、63.00 t·hm^(-2)和126.00 t·hm^(-2),探究不同生物质炭施加量以及施加时间对风沙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可增加土壤pH以及养分含量,生物质炭随老化时间的延长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应会降低,土壤养分与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有密切的相关性。土壤线虫以拟丽突属为优势属,食细菌类和捕食/杂食类为主要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细菌分解为主。施加生物质炭1年后,施加量的增加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营养类群分布和丰度,生物质炭施加量的增加会显著抑制土壤线虫数量,但施加生物质炭7年后土壤线虫数量会恢复。随施加年限的增加,生物质炭会导致土壤食细菌类线虫丰度降低,捕食/杂食类线虫丰度增加,植物寄生类线虫丰度增加,但对线虫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R)影响不大。一次性施加126.00 t·hm^(-2)生物质炭7年后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数量,而施加生物质炭15.75 t·hm^(-2)对土壤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的维持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土壤线虫 风沙土 生态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及病虫害调查 被引量:4
2
作者 范嘉慧 王志 +6 位作者 闫哲 李杨 严滕 王秋实 张永福 化滔 尚巧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寺、妙峰山古树群的古树进行健康状况及病虫害调查。【结果】调查的422棵古树中,81%的古树处于健康状态,腐朽率3.79%,流胶发生率为4.5%,新鲜蛀孔发生率为1.18%。其中国槐、银杏、七叶树、玉兰和元宝枫古树的健康率均为100%。在发生病虫害的古树中,油松古树腐朽率最低,为1.72%、病情指数1.72;白皮松古树流胶率发生最低,为2.86%;油松古树蛀干害虫危害率最低,为0.47%。【结论】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古树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古树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健康等级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健康 病虫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区桧柏臀纹粉蚧发生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育俭 胡晋燕 +5 位作者 边广平 王艳 王振宇 化滔 陈青然 闫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6,共5页
【目的】旨在明确桧柏臀纹粉蚧在柏树上的危害范围及程度,为桧柏臀纹粉蚧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6个市区的柏树进行桧柏臀纹粉蚧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共调查2354棵柏树,虫株率为44.... 【目的】旨在明确桧柏臀纹粉蚧在柏树上的危害范围及程度,为桧柏臀纹粉蚧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6个市区的柏树进行桧柏臀纹粉蚧发生情况调查,并进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共调查2354棵柏树,虫株率为44.90%,虫情指数为2.25;东城区发生较严重,虫株率为72.34%,虫情指数为3.56;海淀区发生较轻,虫株率为10.98%,虫情指数为0.36。室内药剂处理7 d后,20%吡虫啉可溶液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25%噻嗪酮悬浮剂、28%阿维·螺螨酯悬浮剂效果较好,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96.00%、92.00%。田间药剂处理7 d后,20%吡虫啉可溶液剂和4%阿维·啶虫脒乳油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达到100%。【结论】桧柏臀纹粉蚧在北京市区的柏树上已普遍发生;20%吡虫啉可溶液剂、4%阿维·啶虫脒乳油的防效好,可以作为防治桧柏臀纹粉蚧的主要药剂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桧柏臀纹粉蚧 药剂 筛选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在制剂和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
4
作者 华艺 范诺羽 +2 位作者 陈青 刘悦萍 常明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77-81,共5页
【目的】旨在评估和分析甲氨蝶呤在不同pH值、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特征,为优化药物制备工艺和储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配制不同pH值的甲氨蝶呤样品溶液;选取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的甲氨蝶呤溶液,于0 h、6 h、24 h、48 h、... 【目的】旨在评估和分析甲氨蝶呤在不同pH值、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特征,为优化药物制备工艺和储存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配制不同pH值的甲氨蝶呤样品溶液;选取不同光照和不同温度的甲氨蝶呤溶液,于0 h、6 h、24 h、48 h、72 h、96 h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氨蝶呤含量。【结果】在室温、避光的条件下,甲氨蝶呤能够在pH值为5.5到9.0时长时间保持稳定;在pH 7.4、室温、光照的条件下,48 h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甲氨蝶呤的浓度逐渐下降,在96 h时甲氨蝶呤的浓度降解为初始浓度的35.0%;在pH 7.4、避光、80℃的条件下,48 h后甲氨蝶呤开始降解,96 h时降解为初始浓度的40.0%。【结论】甲氨蝶呤在pH值为5.5~9.0、96 h内、避光、室温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稳定性,可用于后续制备工艺和储藏条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光照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 pH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对桃苗发育的影响及其合成相关基因的挖掘
5
作者 尤庆冰 赵雨桐 +4 位作者 岳传俊 王鑫雨 杨海清 常明明 刘悦萍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4-60,共7页
【目的】为阐明桃树连作障碍的成因,挖掘桃苦杏仁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可能的调控因子。【方法】以连作土和营养土栽培桃苗,观察连作土对桃苗生长的影响及根内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采用不同浓度苦杏仁苷灌根处理桃苗,测定桃苗生物量的变... 【目的】为阐明桃树连作障碍的成因,挖掘桃苦杏仁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及可能的调控因子。【方法】以连作土和营养土栽培桃苗,观察连作土对桃苗生长的影响及根内苦杏仁苷含量的差异;采用不同浓度苦杏仁苷灌根处理桃苗,测定桃苗生物量的变化;测定桃树不同组织部位苦杏仁苷含量,探究苦杏仁苷积累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对不同土壤培养的桃苗根部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结合RT-qPCR试验,筛选与桃苦杏仁苷合成及调控有关的基因。【结果】连作土栽培下桃苗生长受到抑制,且连作栽培后的桃苗根系苦杏仁苷含量显著上升。施加6000 mg/L的苦杏仁苷抑制桃苗生长。桃树根、茎、种仁、种皮中苦杏仁苷含量较高,而果实和叶中含量较低。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与RT-qPCR试验,筛选出与苦杏仁苷合成相关的基因PpCYP79D16和PpCYP71A1,及bHLH转录因子PpbHLH36、PpbHLH18和PpbHLH77。【结论】连作土影响桃苗正常发育,苦杏仁苷可能是连作土影响桃树生长的主要代谢物,初步发掘了桃中苦杏仁苷生物合成及转录调控的相关基因,为桃树连作障碍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苦杏仁苷 BHL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秸秆和粉煤灰复配基质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高慧丽 郭文杰 +4 位作者 何嘉敏 于泽航 石一平 王顺利 邢广青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28-33,37,共7页
【目的】为缓解泥炭资源短缺并促进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元利用,以芦苇秸秆和粉煤灰为基质原料,筛选出适宜于西瓜育苗的部分替代泥炭的复配基质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将两种粒径的芦苇秸秆与粉煤灰、泥炭按照不同体积比例进行复... 【目的】为缓解泥炭资源短缺并促进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元利用,以芦苇秸秆和粉煤灰为基质原料,筛选出适宜于西瓜育苗的部分替代泥炭的复配基质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设计,将两种粒径的芦苇秸秆与粉煤灰、泥炭按照不同体积比例进行复配,测定各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幼苗生长指标,综合分析幼苗生长状况,筛选出最优基质配方。【结果】大粒径芦苇秸秆(1~5 mm)与粉煤灰复配形成的处理组(A~D)在育苗基质的物理性质上总体优于小粒径(<1 mm)处理组(G~J),其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接近商品基质(CK),且容重显著提高,有助于增强复配基质的结构稳定性和保水性。在根系生长方面,大粒径处理组西瓜幼苗根系发育更佳,促进了幼苗生长。其中,处理C(1~5 mm芦苇秸秆∶粉煤灰∶泥炭=4∶3∶3)的西瓜幼苗在生物量和壮苗指数方面表现最优,且在幼苗综合评价分析中,仅低于商品基质(CK)。【结论】复配基质的性能受原料比例和粒径组成的共同影响。大粒径芦苇秸秆(1~5 mm)、粉煤灰和泥炭按照一定体积比例复配,可以用于西瓜育苗;特别是大粒径芦苇秸秆(1~5 mm)与粉煤灰(30%)替代70%泥炭的配方,其育苗效果与商品基质(CK)相当,表明芦苇秸秆和粉煤灰能具备部分替代泥炭的良好基质化利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秸秆 粉煤灰 西瓜 育苗 复配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芽孢杆菌冻干保护剂筛选及优化
7
作者 房逸凡 于泽航 +3 位作者 康敬维 郭文杰 王顺利 邢广青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21-27,共7页
【目的】为复合芽孢杆菌冻干制剂的制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单因素试验从海藻糖、蔗糖、山梨糖醇、硫代硫酸钠和脱脂奶粉中筛选出较优的冻干保护剂种类并优化单一添加量;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经3因素3水平试验获得复合菌剂T1的... 【目的】为复合芽孢杆菌冻干制剂的制备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单因素试验从海藻糖、蔗糖、山梨糖醇、硫代硫酸钠和脱脂奶粉中筛选出较优的冻干保护剂种类并优化单一添加量;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经3因素3水平试验获得复合菌剂T1的复合冻干保护剂配比;测定玉米芯降解率和电镜扫描表面结构变化,分析冻干粉菌剂对玉米芯降解效果。【结果】筛选出脱脂奶粉(4%)、海藻糖(8%)和硫代硫酸钠(3%)单一添加时,对复合菌剂T1的冻干保护效果较好,冻干存活率分别是69.7%、59.3%和47.4%。三者以4.7%、8.3%和3.2%组成复合冻干保护剂时,复合菌剂T1的冻干存活率最高,达75.1%。玉米芯降解第10天时,复合菌剂T1的冻干粉剂型对玉米芯降解率(25.7%)与液体菌剂(25.2%)及黄孢原毛平革菌(25.0%)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5.8%,P<0.05)。扫描电镜显示三者均能使玉米芯表面形成蜂窝状孔隙。【结论】脱脂奶粉、海藻糖和硫代硫酸钠对复合菌剂T1的冻干保护效果较好,按4.7%、8.3%和3.2%组成复合冻干保护剂时效果最佳。复合菌剂T1冻干粉剂型与液体剂型对玉米芯降解效果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当,此研究为其冻干粉剂型制备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保护剂 芽孢杆菌 海藻糖 脱脂奶粉 硫代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火焰山紫椴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凡 蔡蕾 +1 位作者 段朝悦 郭家选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揭示北京山区紫椴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状况。【方法】在北京火焰山设置有代表性的紫椴样方(20 m×20 m)9个,采用区系分析、生活型谱分析、物种多样性等方法对其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火焰山样地维管束植物共... 【目的】揭示北京山区紫椴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状况。【方法】在北京火焰山设置有代表性的紫椴样方(20 m×20 m)9个,采用区系分析、生活型谱分析、物种多样性等方法对其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火焰山样地维管束植物共计29科38属46种,植物属区系主要以北温带(62.2%)占优势,表现出典型的温带区系特征。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54.4%),其次是地面芽植物(21.7%),反映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点。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为乔木层小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紫椴种群中树阶段个体占全部的58.4%,而幼树仅占0.4%。【结论】北京火焰山紫椴群落林下紫椴幼苗天然更新极弱,但群落内具有相对较高的珍稀野生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需加强对紫椴群落幼苗抚育和珍稀植物物种的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椴 群落 物种多样性 区系分析 火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坛公园小线角木蠹蛾综合防治
9
作者 王艳 刘育俭 +2 位作者 贾媛月 邓羽 闫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为北京市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天坛公园园内,悬挂诱捕器调查小线角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计算银杏等五种树木虫株率以确定受害程度;测试综合防治对小线角木蠹蛾防治效果。【结果】小线角木蠹蛾在天坛公园成虫发... 【目的】为北京市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天坛公园园内,悬挂诱捕器调查小线角木蠹蛾成虫发生期;计算银杏等五种树木虫株率以确定受害程度;测试综合防治对小线角木蠹蛾防治效果。【结果】小线角木蠹蛾在天坛公园成虫发生期在6—9月,高峰期为7月;调查的374株树木中,银杏树的虫株率为17.61%,其余均为0;银杏的胸径越小,虫株率越高;银杏雌株虫株率为26.31%,雄株虫株率为12.75%;综合防治1月后,虫株率由17.61%降到0.64%。【结论】在天坛公园小线角木蠹蛾的寄主仅有银杏,胸径小的雌株更易被危害,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线角木蠹蛾 银杏 发生期 危害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鉴定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宇星 白莹雪 +3 位作者 王秋实 尚巧霞 任俊达 李玮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分离法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参照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初期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整个菌落呈现红褐色,菌落中心出现橘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的凸起,边缘为灰白色,呈现不规则状。分生孢子为球形、近球形或卵圆形,中间有隔,多为串生,大小约为20μm×5μm。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原菌确定为高粱附球菌。本研究初次在大豆中分离得到高粱附球菌,并且经过回接验证发现该病原菌致病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斑病 分子生物学 高粱附球菌 科赫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郭丽欣 王越 +5 位作者 杜雨婷 梁琼 石生伟 刘杰 贾月慧 刘云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3-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矿化培养试验。【结果】生物炭与秸秆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制备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设施菜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郊区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矿化培养试验。【结果】生物炭与秸秆配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而单施生物炭对两者影响较小。添加300℃生物炭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比添加600℃生物炭的处理高2.6%~17.6%,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生物炭的添加降低土壤有机碳的相对矿化潜力,额外添加等量秸秆也未能完全抵消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相对矿化潜力的抑制作用。单施生物炭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单施生物炭相比,生物炭与秸秆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施用生物炭对提高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稳定性、促进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而生物炭与秸秆配施不仅能够发挥生物炭的固碳功能,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有效养分,更有利于改善设施土壤质量和促进土壤养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秸秆 有机碳矿化 有效养分 设施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地区园林植物烟草花叶病毒的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羽丰 徐晨曦 +3 位作者 吴泽 杨爱珍 任俊达 尚巧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植物病毒侵染园林植物,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为了明确北京市昌平地区园林植物常见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对园林植物中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检测。【方法】采集大叶黄杨(Buxus sp.)、早熟禾(Poa sp.)、棣棠花(Kerria sp.)、鸢尾(... 【目的】植物病毒侵染园林植物,影响其观赏价值和绿化效果。为了明确北京市昌平地区园林植物常见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对园林植物中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检测。【方法】采集大叶黄杨(Buxus sp.)、早熟禾(Poa sp.)、棣棠花(Kerria sp.)、鸢尾(Iris sp.)、月季(Rosa sp.)、桃树(Amygdalus sp.)、海棠(Malus sp.)和女贞(Ligustrum sp.)共8种园林植物样品的叶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烟草花叶病毒。【结果】桃树(Amygdalus sp.)和海棠(Malus sp.)的样品含有烟草花叶病毒,大叶黄杨(Buxus sp.)、早熟禾(Poa sp.)、棣棠花(Kerria sp.)、鸢尾(Iris sp.)、月季(Rosa sp.)和女贞(Ligustrum sp.)的样品未检测到烟草花叶病毒。将检测结果为阳性样品的RT-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获得的烟草花叶病毒分离物与烟草花叶病毒-S亲缘关系较近,归属于组2。【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北京园林植物烟草花叶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烟草花叶病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RT-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民照 覃晓春 +1 位作者 赵晨 张爱环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蜗牛破厣生化机理提供参考。【方法】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两个体质量组条华蜗牛在破厣、休眠、取食或饥饿等条件下足和内脏的总糖含量。【结果】条华蜗牛破厣后体内含... 【目的】了解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蜗牛破厣生化机理提供参考。【方法】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了两个体质量组条华蜗牛在破厣、休眠、取食或饥饿等条件下足和内脏的总糖含量。【结果】条华蜗牛破厣后体内含糖量升高,体质量组IV蜗牛足、内脏含糖量都高于相应体质量组I。破厣前蜗牛足内含糖量与破厣后的差异显著(P<0.05),而内脏的差异不显著。休眠蜗牛体内含糖量随休眠天数增加有降低的趋势,除体质量组I蜗牛足内含糖量休眠1 d后(27.62μg/mg)显著高于5 d~15 d外,其他休眠时间之间差异都不显著。蜗牛取食后,足和内脏含糖量变化趋势基本类似,都是取食12 h~24 h后增加,然后有所下降。除体质量组IV足外,取食24 h后都显著高于取食12 h和36 h。活动蜗牛体内含糖量随饥饿时间延长有降低趋势,饥饿36 h后含糖量均显著低于饥饿12 h。【结论】条华蜗牛破厣前后体内总糖含量变化与多个因素有关,总糖量变化规律反映了蜗牛破厣的生理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华蜗牛 破厣 总糖含量 体质量 取食 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油蟠‘风味皇后’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海清 张杰 +5 位作者 曹庆芹 张卿 喻永强 张会荣 王睿琦 刘悦萍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为促进大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平谷大桃市场竞争力,丰富大桃品种资源,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方法】对引进的油蟠桃‘风味皇后’进行了连续4年的区试观察,对其物候期、产量、抗性指标等进行监测。【结果】‘风味皇后’在平谷地区4... 【目的】为促进大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平谷大桃市场竞争力,丰富大桃品种资源,增加果农经济收入。【方法】对引进的油蟠桃‘风味皇后’进行了连续4年的区试观察,对其物候期、产量、抗性指标等进行监测。【结果】‘风味皇后’在平谷地区4月上中旬开花,果实7月下旬成熟;自花结实,果肉黄色,风味甜香,黏核;10月末开始落叶。【结论】‘风味皇后’丰产性好,适应能力强、盛果期树平均375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蟠桃 特性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谷区马坊镇番茄病毒病的病原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春辉 刘丽 +5 位作者 鲁书豪 梁宇卿 王昀轩 崔雯莉 高佳仪 李永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0,共6页
【目的】为了给平谷区马坊镇设施番茄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在河北村、果各庄、早立庄、梨羊村、小屯村番茄种植区采集到表现有黄化、蕨叶、褪绿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番茄叶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叶片进行病毒... 【目的】为了给平谷区马坊镇设施番茄病毒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10月在河北村、果各庄、早立庄、梨羊村、小屯村番茄种植区采集到表现有黄化、蕨叶、褪绿等疑似病毒病症状的番茄叶片,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混合叶片进行病毒筛查,并利用PCR/RT-PCR验证。【结果】侵染当地番茄的病毒种类有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在12份样品中的病毒检出率依次为58.3%、16.7%、16.7%、100%,两种及以上病毒复合侵染率为58.3%,并通过对5个TYLCV进行全序列扩增及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其均与TYLCV北京分离物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病毒病在马坊镇普遍发生且危害较为严重,检测结果表明,TYLCV是侵染当地番茄的主要病毒,且复合侵染现象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 番茄 病毒病 病原鉴定 小RNA深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己糖激酶HXK466基因克隆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一冉 赵周仪 +1 位作者 李剑男 卜春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为了深入探索并寻找一套高效、环保的生物学防治策略来抵御朱砂叶螨的侵害。【方法】克隆朱砂叶螨己糖激酶HXK466基因,探明该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其序列组成、结构域分布以及潜在的调控位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目的】为了深入探索并寻找一套高效、环保的生物学防治策略来抵御朱砂叶螨的侵害。【方法】克隆朱砂叶螨己糖激酶HXK466基因,探明该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分析其序列组成、结构域分布以及潜在的调控位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朱砂叶螨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关键发育阶段的样本进行测定。【结果】成功克隆己糖激酶HXK466基因(GenBank登陆号:PP536561.1),基因全长1518 bp,阅读开放框为1422 bp,编码473个氨基酸;己糖激酶HXK466基因在朱砂叶螨的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四个阶段中都有一定的表达。其中成螨阶段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若螨和幼螨,卵阶段的表达量最低。预测到朱砂叶螨HXK466为非跨膜蛋白和疏水性蛋白,己糖激酶HXK466基因目的蛋白共有4种二级结构,其中a-螺旋占比最高为43.13%,延伸链占比14.16%,β-转角占比4.23%,无规则卷曲占比为38.48%。【结论】克隆得到朱砂叶螨己糖激酶HXK466基因,明确其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构建以己糖激酶为靶标的新型生物杀螨剂,为生物农药领域的创新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己糖激酶 基因克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砂叶螨V-ATP酶D亚基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文 王谦稳 +2 位作者 胡祺凡 陈佳雯 卜春亚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旨在寻找防治朱砂叶螨有效的生物学办法。【方法】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酶D亚基(V-ATPase-D)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朱砂叶螨其生命周期中V-ATPase-D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克隆出... 【目的】旨在寻找防治朱砂叶螨有效的生物学办法。【方法】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酶D亚基(V-ATPase-D)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学特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朱砂叶螨其生命周期中V-ATPase-D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ase-D(GenBank登录号:OR836605)。朱砂叶螨V-ATPase-D基因全长956 bp,开放阅读框744 bp,编码247个氨基酸,V-ATPase-D在朱砂叶螨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均表现出了基因活性,其中在成螨期内展现出最高的表达水平,其次是卵阶段,而若螨与幼螨阶段则呈现出较低的基因表达水平。【结论】成功克隆出朱砂叶螨V-ATPase-D基因,并明确其在朱砂叶螨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内的基因表达活性,为进一步探索基因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对以V-ATP酶为靶标的新型生物杀螨剂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叶螨 V-ATP酶 克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愈伤组织和果实瞬时转化体系的优化
18
作者 杨海清 吴凡颖 +3 位作者 王睿琦 常明明 肖婷婷 刘悦萍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57,共6页
【目的】为建立和优化桃愈伤组织和果实瞬时转化体系。【方法】筛选桃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及培养条件,优化桃愈伤组织和离体果实进行农杆菌瞬时转化的体系。【结果】采用叶片、茎段和种胚为外植体均诱导出愈伤组织,叶片最高诱导率... 【目的】为建立和优化桃愈伤组织和果实瞬时转化体系。【方法】筛选桃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及培养条件,优化桃愈伤组织和离体果实进行农杆菌瞬时转化的体系。【结果】采用叶片、茎段和种胚为外植体均诱导出愈伤组织,叶片最高诱导率为85.8%,用种胚诱导愈伤可达到95.8%的诱导率,且形成的愈伤组织更松散。后续的继代培养中使用4 g/L PVP处理可以缓解愈伤组织的褐化。桃愈伤组织采用浸染液法,果块采用真空和注射法均可成功转化,不同转化方法共培养3 d为荧光检测的最佳条件。【结论】优化了桃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桃瞬时转化体系,为桃基因的快速验证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伤组织 诱导 瞬时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佳 任俊达 +1 位作者 李玮瑜 尚巧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2019年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大豆黑斑病发生严重,发病植株叶片和豆荚上产生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出现穿孔,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发病地区采... 【目的】2019年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大豆黑斑病发生严重,发病植株叶片和豆荚上产生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出现穿孔,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发病地区采集大豆黑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通过病原菌形态显微镜观测,结合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DNA的IT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鉴定结果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均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黑斑病 链格孢 鉴定 致病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对草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与防病促生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雨萌 缪佩佩 +5 位作者 王旭东 高坦坦 史晓艺 贾绍雷 任争光 赵晓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5-501,共7页
为探究生防菌防病促生的土壤微生态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对草莓进行灌根处理,利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对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并调查了草莓生长相关数据和草莓根腐病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TR... 为探究生防菌防病促生的土壤微生态作用机制,本试验以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对草莓进行灌根处理,利用比色法和滴定法对不同时间段的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并调查了草莓生长相关数据和草莓根腐病的发生率。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后,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持续时间长,到第60 d仍有明显促进作用。TR2处理对草莓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较好,分别从第7 d和第15 d开始表现明显促进作用,第30 d时最好,脲酶活性比对照高出215%,蔗糖酶活性比对照高出124%。TR2处理从第15 d和第30 d开始分别表现对磷酸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明显促进作用;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60 d时最好,比对照高出43%;对磷酸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第15 d时最好,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比对照分别增加69%和45%。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后草莓的根长、根重、叶面积和最大单果重等各项生长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对根长的促进作用在20%左右,根重在第60 d时比对照组高出92%,15 d时平均最大叶面积比对照大10 cm^(2),第30 d时平均每株比对照多长出1.2个新叶。解淀粉芽胞杆菌TR2处理有利于降低根腐病的发病率,防效在2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解淀粉芽胞杆菌 土壤酶活 促生作用 防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