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瓜RAPD分析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辉 赵福宽 +2 位作者 林成 高遐虹 程继鸿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为确保南瓜RAPD反应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MgCl2浓度、dNTPs浓度、Taq酶含量、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复性温度、PCR循环次数等影响南瓜RAPD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优化的南瓜RAPD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液中:10×反应b... 为确保南瓜RAPD反应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对MgCl2浓度、dNTPs浓度、Taq酶含量、引物浓度、模板DNA浓度、复性温度、PCR循环次数等影响南瓜RAPD结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优化的南瓜RAPD反应体系为25μL反应液中:10×反应buffer(100mmol/LTris-HCl,100mmol/LKCl,80mmol/L(NH4)2SO4,pH9.0,NP-40)2.5μL,3mmol/LMgCl2,0.2mmol/LdNTPs,Taq酶l.0U,引物15ng/μL,DNA模板10ng/μL。本研究最终确立的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然后按94℃变性30s,37℃退火30s,72℃延伸90s,进行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APD图谱可为南瓜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及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 RAPD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蹄草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小虎 艾启俊 +2 位作者 于庆华 王储炎 张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B08期356-359,共4页
对鹿蹄草植物的自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该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含有鹿蹄草素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镇痛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等作用,主要应用在医药工... 对鹿蹄草植物的自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该植物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含有鹿蹄草素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镇痛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等作用,主要应用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和园林绿化面。最后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鹿衔草 研究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系鉴定试验
3
作者 李建黎 谢皓 陈学珍 《农业科技通讯》 2007年第6期36-37,共2页
我们为了选择出适合北京地区夏播种植的新品种.为夏大豆新品种的推广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进行了本试验。
关键词 鉴定试验 夏大豆 新品系 科学依据 北京地区 新品种 种植 夏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人工栽培薄荷病虫害发生规律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岳瑾 董杰 +5 位作者 马萱 孙中华 杨建国 乔岩 杜刚 刘岩 《辽宁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试验针对人工栽培薄荷的病虫害,分别在两种栽培模式下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两年监测。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棉铃虫、烟青虫,设施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露地栽培模式下害虫为害高峰期为7月,设施... 试验针对人工栽培薄荷的病虫害,分别在两种栽培模式下通过灯诱、抽样调查等方法进行两年监测。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棉铃虫、烟青虫,设施栽培薄荷的常发虫害为温室白粉虱、红蜘蛛。露地栽培模式下害虫为害高峰期为7月,设施栽培模式下害虫为害高峰期为6~9月。薄荷的常发病害为薄荷病毒病、薄荷灰霉病、薄荷叶枯病,薄荷叶枯病在露地栽培模式下发病主要集中在7~9月份,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病主要集中在8~10月份,其间以8月发病较重。薄荷病毒病、薄荷灰霉病只在设施条件下发病,病毒病主要集中在6、7、9月份,病株率基本在6.7%~13.3%,病情指数最高达0.67%;灰霉病主要集中在4、5、10月份,其间以4月发病严重,病株率基本在16.7%,病情指数最高达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人工栽培 薄荷 病虫害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虫啉在设施草莓上的残留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肖艺 张志勇 +3 位作者 孙淑玲 王进忠 杨宝东 乔富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76-1079,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草莓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该方法最小检知量为0.14ng,在草莓中最低检出浓度为2.8μg·kg-1。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6%~97.21%,标准...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春季温棚草莓和夏季大棚草莓果实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该方法最小检知量为0.14ng,在草莓中最低检出浓度为2.8μg·kg-1。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6%~97.21%,标准偏差为2.76%~6.41%。结果表明,吡虫啉在不同设施条件下草莓上的残留消解方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夏季塑料大棚加倍剂量果内及全果分别为C=0.4429e-0.135t(r=-0.9818)、C=1.6225e-0.1532t(r=-0.9877),春季温棚推荐剂量及加倍剂量全果分别为C=0.6705e-0.1217t(r=-0.9694)、C=1.814e-0.1527t(r=-0.9920),降解半衰期为4~6d;农药大部分残留在果实表面;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各施药3次,14d后残留量均低于0.2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虫啉 草莓 残留 消解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青君 王永健 +2 位作者 张海英 王绍辉 张福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34,共4页
对近年来与黄瓜低温弱光耐性有关的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低温弱光对黄瓜光合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指标遗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 黄瓜 低温弱光耐受性 形态指标 生理生化指标 光合代谢 遗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中草药果蔬防腐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3
7
作者 吴小虎 艾启俊 肖艺 《保鲜与加工》 CAS 2006年第2期4-6,共3页
对常用的丁香等中草药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上的抑菌机理及其应用进行简要介绍,总结了部分中草药提取物作为保鲜剂进行果蔬保鲜的应用情况,指出了目前研究开发天然中草药果蔬防腐保鲜剂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中草药 果蔬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水果褐腐病菌(Monilinia.fracticola)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小虎 艾启俊 +1 位作者 于庆华 牛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0-233,共4页
筛选出鹿蹄草、厚朴、虎杖等7种中草药,探讨其单剂及复配组合对水果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1)各中草药水煎浸提,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药液对褐腐病菌生长抑制率的大小;(2)等倍稀释法测定对褐腐病菌抑制作用较好的几种中草药复配组合的... 筛选出鹿蹄草、厚朴、虎杖等7种中草药,探讨其单剂及复配组合对水果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1)各中草药水煎浸提,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药液对褐腐病菌生长抑制率的大小;(2)等倍稀释法测定对褐腐病菌抑制作用较好的几种中草药复配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3)扫描电镜观察增效组合MIC和MBC作用下褐腐病菌的菌丝形态。结果:(1)各单剂及复配组合对褐腐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复配组合中,以11号(鹿蹄草+厚朴+大黄)、14号(鹿蹄草+高良姜+虎杖)、21号(鹿蹄草+虎杖+大黄)组合效果最好,10mg/ml浓度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9.77%、85.50%和85.02%;(2)三种组合的MIC分别是1.25、2.5、1.25mg/ml;MBC分别是2.5、5.0、5.0mg/ml;(3)电镜观察发现,增效中草药组合11号MIC和MBC作用下,褐腐病菌菌丝数量减少,出现断裂,且部分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中草药 褐腐病菌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栗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闫伯前 秦岭 +1 位作者 李作洲 黄宏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 17个居群 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 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部... 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栗疫病菌 17个居群 RAPD遗传变异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以探讨栗疫病菌居群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中国栗疫病菌居群缺乏空间结构 ,绝大多数 RAPD位点变异为随机分布的空间模式 ,但部分位点表现出渐变、斑块和双向渐变的非随机分布模式 ,又显示了一定的空间结构。推测其形成原因可能是长距离的基因流、人类活动、地理隔离以及栗疫病菌本身的繁殖特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并依据部分位点呈单向渐变的模式推测西南地区为中国栗疫病菌的起源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疫病菌 RAPD 空间自相关性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复配组合处理后褐腐病菌的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启俊 吴小虎 +2 位作者 于庆华 肖艺 张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9-181,共3页
笔者对中草药处理后的褐腐病菌进行了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11号中草药组合(鹿蹄草+厚朴+大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处理的褐腐病菌菌丝数量减少,菌丝断裂,细胞壁变薄或缺失,胞内物质发生变化等,证实11号中... 笔者对中草药处理后的褐腐病菌进行了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11号中草药组合(鹿蹄草+厚朴+大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处理的褐腐病菌菌丝数量减少,菌丝断裂,细胞壁变薄或缺失,胞内物质发生变化等,证实11号中草药组合可引起褐腐病菌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褐腐病菌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多胺与激素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绍辉 张福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48-2852,共5页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与物质代谢的影响 ,结果如下 :冬春茬各生育期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 ,不同处理的叶片数、叶面积、株高、节间长均降低。水分亏缺初期 ,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随着时间延长此...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与物质代谢的影响 ,结果如下 :冬春茬各生育期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 ,不同处理的叶片数、叶面积、株高、节间长均降低。水分亏缺初期 ,叶片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 ,随着时间延长此趋势消失。盛瓜期 Pro含量以 T1最多 ,达 17.95 μg/ g DW,分别是 T2与 T3的 2 .0倍与 2 .4倍 ;末瓜期各处理的 Pro含量均达最高值 ,T1、T2、T3分别为 2 5 .30、15 .6 0、12 .33μg/ g DW,秋冬茬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规律同冬春茬 .无论冬春茬还是秋冬茬 ,游离蛋白质的变化规律同脯氨酸。叶片亚精胺 (Spd)与腐胺 (Put)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增加。不同水分处理对黄瓜叶片精胺(Spm)含量的影响不大。根系中 Spd、Put、Spm的变化趋势同叶片。冬春茬不同水分处理的黄瓜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处理 日光温室 黄瓜 激素与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光和乙烯利对温室栽培“大久保”桃结果枝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孔云 王绍辉 +1 位作者 马承伟 姚允聪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以4年生日光温室栽培“大久保”桃为试材,采用14C标记的方法,研究了60%遮光处理和果面喷施600mg/L乙烯利后结果枝同化物分配和相对库强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遮荫处理10d后,从饲喂新梢分配到果实的碳同化物比例明显减少;硬核期遮... 以4年生日光温室栽培“大久保”桃为试材,采用14C标记的方法,研究了60%遮光处理和果面喷施600mg/L乙烯利后结果枝同化物分配和相对库强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遮荫处理10d后,从饲喂新梢分配到果实的碳同化物比例明显减少;硬核期遮光后,果实碳分配比例变化不明显,但种子分配比例明显减少。遮光处理后,各器官相对库强的变化趋势与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基本一致。在果实成熟期喷施乙烯利后,显著提高了遮光结果枝果实同化物分配比例和相对库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物分配 遮光 乙烯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贝1号圆茄的选育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志奎 武占会 +2 位作者 任士福 何俊萍 徐践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共3页
采用品系98-24为母本,98-8为父本,培育出棚室茄子一代杂种黑贝1号圆茄。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植株开展度小,直立性强;叶片绿色略带紫色,叶柄紫黑色;中熟,门茄着生于第8~9节,坐果能力强;果实圆球形,紫黑色,果形指数0.93;平均单果质... 采用品系98-24为母本,98-8为父本,培育出棚室茄子一代杂种黑贝1号圆茄。该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植株开展度小,直立性强;叶片绿色略带紫色,叶柄紫黑色;中熟,门茄着生于第8~9节,坐果能力强;果实圆球形,紫黑色,果形指数0.93;平均单果质量580 g,最大达910 g;商品品质优良,果皮黑亮较厚,耐运输;果肉脆嫩洁白,褐变很轻,烹饪色泽好,口感风味佳;耐寒能力较强。适于华北地区棚室春提前、秋延后及露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黑贝1号圆茄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刁柏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婕 范双喜 +2 位作者 谷建田 韩莹琰 秦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08-2108,2110,共2页
以近年来国内外培育的7个石刁柏品种的10个芦笋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芦笋品种嫩茎、拟叶和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石刁柏品种嫩茎中A1、A5和A3总黄酮含量较高;拟叶中A5、A2和A7总黄酮含量较高;根中A7、A2和A6总黄酮含量较... 以近年来国内外培育的7个石刁柏品种的10个芦笋品种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芦笋品种嫩茎、拟叶和根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石刁柏品种嫩茎中A1、A5和A3总黄酮含量较高;拟叶中A5、A2和A7总黄酮含量较高;根中A7、A2和A6总黄酮含量较高;综合比较可得A2、A7品种植株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对石刁柏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可知,石刁柏拟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根中总黄酮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刁柏 黄酮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高等院校设施园艺类课程本科教学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孔云 王绍辉 +6 位作者 陈青君 沈红香 范双喜 高遐虹 姚允聪 李梅 秦岭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9年第4期34-36,38,共4页
近20年来,中国在设施园艺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很多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其中最主要的是科技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差距。只有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设施园艺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设施园艺 本科教学 高等院校 课程 人才素质 发达国家 创新精神 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型山野菜——玉竹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践 马萱 +1 位作者 李聪晓 岳瑾 《蔬菜》 2003年第8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功能型山野菜 玉竹 栽培技术 栽培制度 栽培季节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消暑食品——薄荷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萱 岳瑾 +1 位作者 徐践 李聪晓 《蔬菜》 2003年第7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夏季 消暑食品 薄荷 营养价值 食用方法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梗疣形成过程及内部结构观察
18
作者 马焕普 刘志民 +1 位作者 魏艳敏 陈之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5个葡萄品种小果柄上疣的大小、形成过程、内部形态、组织结构与病菌的侵染情况。发现抗性较强的北醇,小果柄上的疣小、形成较早,发育速度较慢,破裂后内部结构层次清晰,基部木栓形成层明显,抗性差的...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5个葡萄品种小果柄上疣的大小、形成过程、内部形态、组织结构与病菌的侵染情况。发现抗性较强的北醇,小果柄上的疣小、形成较早,发育速度较慢,破裂后内部结构层次清晰,基部木栓形成层明显,抗性差的红地球则相反。推测该组织可能与葡萄果实病害病原菌的侵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梗疣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地球葡萄开花生物学特性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管仲新 晁无疾 +1 位作者 廖康 姚林启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4年第6期24-26,共3页
通过对红地球葡萄开花过程、开花日动态,环境因子对开花的影响的观察分析表明:在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一个花序1~2天、一个植株3~5天、一个葡萄园5~7天即可完成开花过程。红地球葡萄花序开花顺序从花序中部、近花序外部的花蕾开始,... 通过对红地球葡萄开花过程、开花日动态,环境因子对开花的影响的观察分析表明:在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下,一个花序1~2天、一个植株3~5天、一个葡萄园5~7天即可完成开花过程。红地球葡萄花序开花顺序从花序中部、近花序外部的花蕾开始,然后向上扩展,副穗、穗尖、基部分枝的花蕾开放时间较晚。日开花动态表现为双峰形曲线。温度、相对湿度对红地球葡萄开花有较直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开花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切莴苣加工保鲜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黎 《中国农村科技》 2006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鲜切加工 莴苣属 保鲜技术 秋冬季节 营养丰富 保健功能 纤维化 外表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