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内果皮木质化与其相关酶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1 位作者 王有年 叶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103,共4页
研究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果皮和中果皮木质素的积累情况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4周),中、内果皮厚度快速增加,内果皮中的PAL和CAD的活性迅速... 研究了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果皮和中果皮木质素的积累情况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发育前期(花后2~4周),中、内果皮厚度快速增加,内果皮中的PAL和CAD的活性迅速增加,但是在这一时期内果皮的木质素含量增加非常缓慢;在果实发育的中后期(花后5~7周),果实体积增加减慢,PAL,CAD和POD3种酶活性开始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内果皮的木质素却在快速积累。中果皮与内果皮不同,它的PAL,CAD和POD活性一开始就远远低于内果皮,且木质素含量在整个生长阶段一直维持在1.0%以下的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果皮 果实发育 木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常绿阔叶植物越冬期间叶片组织POD、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9
2
作者 关雪莲 张宇 +2 位作者 马清水 万善霞 于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422-4423,共2页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栽培的4种常绿阔叶园林植物的叶片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秋冬季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组织的POD活性在秋冬季出现2次明显的上升。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和金心黄杨叶... 研究了在北京地区栽培的4种常绿阔叶园林植物的叶片组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在秋冬季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组织的POD活性在秋冬季出现2次明显的上升。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和金心黄杨叶片组织的SOD活性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不断增加,在室外平均气温接近冬季最低气温时达到最高值,这3种植物叶片组织的MDA含量与SOD活性有相关性。整个秋冬季期间,扶芳藤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植物 过氧化物酶(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野生五味子种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闫伯前 罗遵兰 胡理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8-623,共6页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受过度采摘和毁林开荒等不科学利用方式的影响,野生五味子资源急剧恶化.沿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山脉调查了17个野生五味子种群,分析了种群特征、环境因子特征...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是著名的传统中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受过度采摘和毁林开荒等不科学利用方式的影响,野生五味子资源急剧恶化.沿长白山山脉和小兴安岭山脉调查了17个野生五味子种群,分析了种群特征、环境因子特征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五味子果实质量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基径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而种群密度空间分布规律不明显;五味子果实质量、基径和种群密度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②五味子果实千粒质量和基径平均值分别为(69.05±12.80)g和(0.61±0.13)cm,种群密度大,约50%五味子种群密度达到4级(>1.5~2.0株m2).③五味子野生种群采样点的土壤pH(5.34~6.98)呈酸性;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在4.42%~18.47%之间,差异较大;w(TN)、w(TK)和w(TP)平均值分别为0.72%±0.28%、1.74%±0.31%和0.10%±0.03%.④年降水量在474~928 mm之间;年日照时长变化幅度小,在2 219.3~2 703.7 h之间;年均气温和年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46±1.44)℃和68.9%±2.7%.主成分分析表明,五味子果实质量受环境因子影响显著,其中年均气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w(TP)、w(TN)、w(SOC)和年降水量;而基径和种群密度受环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对野生五味子种群生长限制因子的分析结果可为该种群保护、人工栽培与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主成分分析 果实质量 种群密度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果核木质化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葛水莲 陈建中 王有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2-275,共4页
以京玉和大久保果实为试材,对果肉和果核的解剖结构、木质素含量、过氧化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电泳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阐明桃果核木质化与POD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核细胞从花后第2周就开始有少量木质素沉积,第4周出现较多木质化细胞,第... 以京玉和大久保果实为试材,对果肉和果核的解剖结构、木质素含量、过氧化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电泳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阐明桃果核木质化与POD的关系。结果表明,桃果核细胞从花后第2周就开始有少量木质素沉积,第4周出现较多木质化细胞,第6周大部分细胞完全木质化,果肉细胞无木质素积累;这种细胞结构变化与果肉、果核的木质素含量及P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同工酶谱系也显示果核POD表达明显强于果肉。这表明桃果核木质化与POD有密切关系,POD特定谱系决定了木质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核 木质化 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耐寒植物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葛秀秀 关雪莲 +4 位作者 沈红香 田晔林 于建军 张妍 郭蕾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4期26-27,共2页
用RAPD分子标记对4种耐寒植物进行了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的20个随机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RAPD片段,多态性条带占67.61%。利用UPGMA聚类法对4种卫矛属植物的176条谱带进行聚... 用RAPD分子标记对4种耐寒植物进行了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性的20个随机引物,每个引物能产生1-10条RAPD片段,多态性条带占67.61%。利用UPGMA聚类法对4种卫矛属植物的176条谱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和扶芳藤聚类成一组,大叶黄杨和金心黄杨聚类成另一组,可见,RAPD技术对卫矛属植物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矛属 RAPD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果实品质评价因子的选择 被引量:157
6
作者 张海英 韩涛 +1 位作者 王有年 李丽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5-239,共5页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给桃品质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该文研究测定了北京市郊栽培的水蜜桃、蟠桃、油桃3个品系的19个品种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等主要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各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桃多个品质指标变量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经主成份分析后将许多相关的随机变量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分析把多个品质指标分成了5类,最终将品质指标简化为单果重、硬度、水分含量、固酸比和风味5个具代表性的指标;又通过“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水蜜桃品系中晚蜜、绿化9号和北京38号的表现性较好;蟠桃品系中以瑞蟠1号和碧霞蟠桃品质较优;油桃品系中品质最佳的为瑞光19号。这一结果与感官评价所得结果有高度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 评价因子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倡宪 秦岭 +1 位作者 冯固 李晓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1-303,共3页
为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对培育黄瓜壮苗的潜力,通过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3种常见VA菌根真菌Gl.intraradice,Gl.mosseae和Gl.versiforme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菌种中,Gl.mossea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 为探索丛枝菌根(AM)真菌对培育黄瓜壮苗的潜力,通过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接种3种常见VA菌根真菌Gl.intraradice,Gl.mosseae和Gl.versiforme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供试菌种中,Gl.mosseae对黄瓜幼苗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即成苗时接种处理根系的生物量比相应对照植株提高了12.5%,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21.42%。菌根对植株的促生作用与其改善植株的养分吸收能力有关,一方面3种菌根真菌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黄瓜幼苗根系从基质中吸收N和P的能力,其中又以Gl.mosseae的作用最大,与对照相比,接种Gl.mosseae处理的植株根系的含N量提高了11.69%,而含P量比对照增加了1.14倍。另一方面,供试菌根真菌对Mg、Cu和Zn的吸收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真菌 黄瓜 幼苗 生长 盆钵试验 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枣和草莓对硒的吸收及富集特性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海英 韩涛 +2 位作者 田磊 王有年 贾海静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02-806,共5页
以陆王仙桃、冬枣和北农3号草莓为试材,用0.5、1.0、2.5、5.0、10 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发现桃在新梢停长期对硒的吸收达最高峰,枣则除了在展叶期硒的吸收较大外,在果实膨大后期也表现为逐渐积累的现象,说明枣的最佳... 以陆王仙桃、冬枣和北农3号草莓为试材,用0.5、1.0、2.5、5.0、10 mg.L-1浓度的亚硒酸钠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发现桃在新梢停长期对硒的吸收达最高峰,枣则除了在展叶期硒的吸收较大外,在果实膨大后期也表现为逐渐积累的现象,说明枣的最佳施硒时期为展叶期和果实膨大期,草莓在展叶期和盛花期对硒的吸收能力最强。在3种试材中,草莓富集硒的能力最强,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5.0 mg.L-1;其次为枣,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10.0 mg.L-1;最差为桃,其最佳叶面喷施浓度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制剂对苹果褐腐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小虎 艾启俊 闫彬 《保鲜与加工》 CAS 2006年第5期35-37,共3页
在室温(25℃)条件下,用3种鹿蹄草中草药组合成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采后褐腐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中草药组合的不同浓度处理与仅接种褐腐病菌的对照(ck)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和延缓褐腐病菌对苹果果实的侵染... 在室温(25℃)条件下,用3种鹿蹄草中草药组合成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采后褐腐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中草药组合的不同浓度处理与仅接种褐腐病菌的对照(ck)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和延缓褐腐病菌对苹果果实的侵染,并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同级浓度处理相比,11号中草药组合的效果优于14号与21号组合;但是均不及化学药剂扑海因处理(c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蹄草 中草药复配 苹果 褐腐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关雪莲 马清水 +3 位作者 张宇 柴丽娜 万善霞 于建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 笔者研究了北京地区大叶黄杨和扶芳藤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在秋冬季生长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在秋冬季呈现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反复变化,表明它们叶片细胞膜的透性变化是可逆的。大叶黄杨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在初秋有小幅上升,之后基本上在秋冬季呈下降趋势,另外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其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扶芳藤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则一直呈上升趋势。2种植物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秋冬季基本呈上升趋势,但它们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则不相同。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从秋季到初冬变化很小,当室外平均气温接近冬季最低时,脯氨酸含量才大幅度增加,之后又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黄杨 扶芳藤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处理对大久保桃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建中 葛水莲 +1 位作者 朱海侠 王有年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09-1413,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大久保桃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机分析,分类分析表明,果实香气成分主要是挥发性醇类、酯类、醛类和...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HS-SPME),提取大久保桃的香气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机分析,分类分析表明,果实香气成分主要是挥发性醇类、酯类、醛类和少量的酮类。在采摘后桃果实随着贮藏期的延长,主要芳香物质含量均会发生变化。10℃下,内酯类物质随贮藏期的延长含量升高,乙醇处理促进桃果实内酯类物质的生成,且有利于苯甲醛、芳樟醇的合成;0℃下,2 mL.kg-1乙醇处理显著促进桃果实货架期内酯类物质的生成,提高了苯甲醛、酯类物质和紫罗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芳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