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与基因渐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基朋 秦岭 +2 位作者 曹庆芹 房克凤 田晔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8-67,共10页
【目的】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 【目的】栎属植物种间经常发生种间杂交和基因渐渗现象,特别是同域分布的同组内栎树之间,这种情况会更加频繁。本文通过对北京山区3种栎属植物居群遗传结构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进行研究,为了解北京地区自然分布的栎属植物种间基因渐渗情况、种质资源现状以及经营管理提供有效数据。【方法】本文使用6对SSR引物对云蒙山、上方山和北农林场同域分布的304个蒙古栎、槲树、槲栎的居群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种间基因渐渗进行了研究。【结果】共检测到等位标记10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7.5个,期望杂合度(He)为0.660~0.911,平均为0.838,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632~0.903,平均为0.822,3种栎树在总体水平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的水平上,3种栎树的平均等位标记数(Na)为12.667~14.167,期望杂合度(He)为0.743~0.849,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为0.725~0.826,3种栎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为蒙古栎>槲树>槲栎。对7个栎树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遗传变异大部分发生在居群内。通过Structure软件对3种栎树种间基因渐渗进行分析,发现槲树-槲栎、槲树-蒙古栎和槲栎-蒙古栎这3个种对间均有基因渐渗发生。【结论】在北京山区分布的蒙古栎、槲树和槲栎这3种栎属植物之间存在普遍的、复杂的渐渗杂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栎属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基因渐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马红枣 潘立刚 +1 位作者 李安 张志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其在农药溯源领域的应用尚待研究开发。文章对CSIA技术在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农药残留污染物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CSIA技术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溯源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稳定同位素 有机污染物 农药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球盖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温宇婷 王雨薇 +4 位作者 孔繁建 陈青君 张薇薇 乔莹 张国庆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目的】筛选适宜在北京市推广种植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为大球盖菇生产和推广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来自不同地区的红、黄两个品系共7个大球盖菇菌株为材料,实验室条件下比较母种和原种菌丝长势,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比较一、二、三潮... 【目的】筛选适宜在北京市推广种植的大球盖菇优良菌株,为大球盖菇生产和推广提供有力依据。【方法】以来自不同地区的红、黄两个品系共7个大球盖菇菌株为材料,实验室条件下比较母种和原种菌丝长势,日光温室栽培模式下比较一、二、三潮菇子实体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结果】红色系中的SS菌株和黄色品系中的011菌株的母种和原种菌丝生长速率最快,更为浓密均匀。田间栽培试验中,红色和黄色系中产量最高的菌株分别为SS和011,产量分别为3.10kg/m^(2)和2.64 kg/m^(2),同时菇形指数、单菇鲜重等农艺性状均优于同品系中其他菌株。营养品质方面,SS菌株一潮菇粗蛋白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红色系菌株;黄色品系中011表现出较高的粗多糖含量,其总氨基酸也最高。【结论】综合菌种长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红色品系中的SS菌株和黄色品系中的011菌株表现最优,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菌丝生长速率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熟板栗新品种京暑红的选育
4
作者 刘阳 邢宇 +3 位作者 房克凤 曹庆芹 秦岭 张卿 《中国果树》 2025年第9期150-152,156,共4页
京暑红为实生选育的板栗新品种,树体健壮,树姿自然开张,属于长结果枝类型。平均栗苞重43.71 g,栗苞呈椭球形,每苞平均含有坚果数2.14个;平均单果重8.53 g,坚果呈球形,红褐色;平均出实率41.76%,栗实平均含水量53.85%,可溶性糖含量20.88%... 京暑红为实生选育的板栗新品种,树体健壮,树姿自然开张,属于长结果枝类型。平均栗苞重43.71 g,栗苞呈椭球形,每苞平均含有坚果数2.14个;平均单果重8.53 g,坚果呈球形,红褐色;平均出实率41.76%,栗实平均含水量53.85%,可溶性糖含量20.88%,总淀粉含量43.60%,蛋白质含量5.60%。每个结果母枝上平均结果枝数2.57个,每个结果枝上平均含有栗苞2.42个,盛果期平均667 m^(2)产量251.06kg。在北京地区,果实成熟期8月23日左右;在云南地区,果实成熟期7月12日左右;相比主栽品种燕山红栗、燕山早丰、云夏,果实成熟期早10~28 d,填补了北方极早熟板栗品种市场的空缺,尤其是可以满足北方地区中秋节和国庆节市场需求,丰富了早熟品种资源。该品种适应性强,水分利用率高,抗旱性强,可在瘠薄的山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新品种 极早熟 抗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6个鲜食枣品种果实品质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路瑾瑾 李戈 +3 位作者 李翔宇 杨柳 张铁强 王建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2-56,共5页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 【目的】为了系统研究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营养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方法】以6个北京地区主栽鲜食枣品种为试材,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枣》(NY/T2326-2013)中的方法测定果实外观品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含量,NaOH中和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仪测糖组分和有机酸成分。【结果】6个枣品种的果实品质存在明显差异,果实形状、果皮颜色、果肉颜色、果形指数差异明显。红螺脆枣的果个最大,果实纵径45.15mm,横径29.55mm,单果重最高,单果重18.94g。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差异明显,蜂蜜罐枣的含糖量最高,总糖含量37.15%,糖酸比最高,糖酸比值464.38。鸡心脆枣和郎家园枣每100g果肉中Vc含量分别为618.43mg和604.36mg。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且均以蔗糖含量最高;有机酸组分有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的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 果实 外观品质 营养组分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材料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杨瑞 张玲娜 +5 位作者 范敬伟 王建立 房克凤 于同泉 王绍辉 杜艳丽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33-35,64,共4页
在昆虫材料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组织固定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由于昆虫体壁均有一定程度的骨化,具有阻止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使得固定液不容易浸透昆虫体内组织器官,且昆虫体内液体含量较高,因此利用常规前固定方法(即用2%~3%的戊二... 在昆虫材料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中,组织固定是极其重要的环节.由于昆虫体壁均有一定程度的骨化,具有阻止外界物质侵入的作用,使得固定液不容易浸透昆虫体内组织器官,且昆虫体内液体含量较高,因此利用常规前固定方法(即用2%~3%的戊二醛固定)难以保持昆虫材料的原有形态.本研究通过改变固定液的配制方法,即在3%戊二醛中加入氯化钠及吐温-80,比较了桃蛀螟幼虫经过微波固定、常规固定和自然干燥标本处理后,在扫描电镜下的观察效果.结果发现:在微波和固定液共同处理下,昆虫材料扫描电镜样品皱缩程度显著降低,有益于观察昆虫体表的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可为昆虫扫描电镜材料的制备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扫描电镜 组织固定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灵山野生桑黄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韩鹏 孔繁帝 +1 位作者 陈青君 张国庆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1,共7页
北京灵山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极具研究与开发前景。以采集自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利用组织分离获得菌株纯培养,分子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序列,使用单... 北京灵山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存在着丰富的野生食(药)用菌资源,极具研究与开发前景。以采集自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野生桑黄子实体为材料,利用组织分离获得菌株纯培养,分子鉴定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和核糖体大亚基LSU-rDNA序列,使用单因子试验确定菌丝最适培养条件,并测定发酵液多糖产量。菌株(F1637)经纯培养后,结合形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为鲍姆纤孔菌(Inonotus baumii),其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山梨醇,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最适碳氮比为60:1,最适生长因子为维生素B6,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pH为6。F1637菌株以PD培养基发酵培养20 d,发酵液胞外多糖产量高达13.01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鲍姆纤孔菌 培养条件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原菌高粱附球菌的鉴定 被引量:9
8
作者 崔宇星 白莹雪 +3 位作者 王秋实 尚巧霞 任俊达 李玮瑜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 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范围较广,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为分析北京地区大豆叶斑病病害发生原因,进而为病害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其田间病害症状,收集发病植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大豆病叶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琼胶平板表面单孢分离法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纯化。参照科赫法则进行致病性检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初期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整个菌落呈现红褐色,菌落中心出现橘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的凸起,边缘为灰白色,呈现不规则状。分生孢子为球形、近球形或卵圆形,中间有隔,多为串生,大小约为20μm×5μm。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该病原菌确定为高粱附球菌。本研究初次在大豆中分离得到高粱附球菌,并且经过回接验证发现该病原菌致病性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斑病 分子生物学 高粱附球菌 科赫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冬季不同品种生菜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明月 秦晓晓 +6 位作者 郝敬虹 谢蒙胶 韩莹琰 刘超杰 徐全明 钟连全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48-52,共5页
【目的】筛选出更适宜在北京地区冬季种植的紫叶生菜。【方法】选取6个品种对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北紫生3号的产量最高,紫罗马的形态最佳,北紫生3号的抗性最强,北紫生4号的营养物质指标最好,北紫生2号的口感最佳。【结论】品种北紫生... 【目的】筛选出更适宜在北京地区冬季种植的紫叶生菜。【方法】选取6个品种对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北紫生3号的产量最高,紫罗马的形态最佳,北紫生3号的抗性最强,北紫生4号的营养物质指标最好,北紫生2号的口感最佳。【结论】品种北紫生3号的综合表现最优,最适宜在北京地区冬季进行推广栽培;品种北紫生4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适合作为保健蔬菜推广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茬 紫叶生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啶脲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的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戈文学 程燕 +4 位作者 杨宝东 潘立刚 李一帆 王鹏飞 张志勇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为了研究氟啶脲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苹果中的膳食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苹果中氟啶脲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0.1、0.5、1.0mg/kg的添加浓度下,该方法检测... 【目的】为了研究氟啶脲在苹果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其在苹果中的膳食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苹果中氟啶脲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利用风险商法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0.1、0.5、1.0mg/kg的添加浓度下,该方法检测的添加回收率是82.49%~108.0%,变异系数是3.33%~10.49%,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使用推荐剂量的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77d,使用加倍剂量,氟啶脲在苹果上的半衰期为7.60d,施药7d后,残留量为0.23mg/kg,低于国标所规定的氟啶脲在水果中的最大残留量0.5mg/kg,同时在最终残留加倍剂量下的风险商值小于1,膳食风险小,可以接受。【结论】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满足氟啶脲在苹果中残留的检测,在北京地区苹果生产中按要求剂量施药,在采摘期食用对消费者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啶脲 苹果 消解动态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叶蝉种类筛查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代丽珍 郭家洛 +6 位作者 冯玉环 王龙 郝少东 郭力 杨宝东 任争光 王进忠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9-65,共7页
【目的】筛查北京地区枣园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叶蝉种类,确定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昆虫,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昌平区流村镇流村、海淀区西北旺镇唐家岭村、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目的】筛查北京地区枣园感染枣疯病植原体的叶蝉种类,确定枣疯病植原体潜在介体昆虫,为预防和控制枣疯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扫网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昌平区流村镇流村、海淀区西北旺镇唐家岭村、朝阳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通州区永于路北京观光南瓜园4个地点枣树上叶蝉种类及枣疯病植原体感染的叶蝉进行调查和分子检测分析。【结果】北京地区枣园枣树上有13种叶蝉发生,其中包括片突菱纹叶蝉( Hishimonus lamellatus Cai et Kuoh)、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Uhler))、小绿叶蝉( Empoasca spp.)、斑叶蝉( Erythroneura sp.)、横带叶蝉( Scaphoideus festivus Matsumura)、大青叶蝉( Cicadella viridis (Linnaeus))、新县长突叶蝉( Batracomorphus xinxianensis Cai et Shen)、红闪小叶蝉( Zygina sp.)、白边大叶蝉( Kolla paulula (Walker))、桃一点叶蝉( Singapora shinshana (Matsumura))、一点木叶蝉( Phlogotettix cyclops (Mulsant et Rey))、条沙叶蝉( Psammotettix striatus (Linnaeus))和窗耳叶蝉( Ledra auditura Walker)。通过对采集的叶蝉标本采用植原体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片突菱纹叶蝉( H. lamellatus )、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大青叶蝉( C. viridis )、白边大叶蝉( K. paulula ),均发现感染枣疯病植原体,感染率分别为1.4%、3.0%、7.4%、8.3%,其他叶蝉经检测未发现感染植原体。【结论】凹缘菱纹叶蝉( H. sellatus )、片突菱纹叶蝉( H. lamellatus )、大青叶蝉( C. viridis )、白边大叶蝉( K. paulula )可能为潜在的枣疯病植原体介体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蝉科 潜在介体昆虫 枣疯病 植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羊肚菌栽培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果禹鑫 降玉清 +2 位作者 陈青君 张国庆 常俊凤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3-39,共7页
【目的】研究适合北京地区的羊肚菌品种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8个羊肚菌品种的纯培养,编号R1、R2、R3、R4、R5、R6、R7、R8,采用ITS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在温室、露地两种环境条件下对8个菌株的菌丝体生长特性、栽... 【目的】研究适合北京地区的羊肚菌品种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8个羊肚菌品种的纯培养,编号R1、R2、R3、R4、R5、R6、R7、R8,采用ITS确定其分类学地位;在温室、露地两种环境条件下对8个菌株的菌丝体生长特性、栽培环境、子囊果农艺性状等方面进行观测。【结果】8个菌株都属于黑色羊肚菌类群,R3、R8属于六妹羊肚菌,其余均属于梯棱羊肚菌。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温室环境下,菌丝萌发期和子实体生长期的温度可以调控在8~13℃之间,空气湿度在75%~88%之间。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露地的菌丝生长温度在-7~25℃范围,2017年3月到4月出菇期温度变化范围在10~25℃之间,空气湿度在23%~69%之间。温室条件下R7(梯棱)农艺性状表现最好,产量为2 070 kg/hm^2,是温室栽培适宜的品种。露地条件下R8(六妹)表现最好,产量为1 275 kg/hm^2,是露地适宜的栽培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品种 生长特性 温度 湿度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春茬栽培的结球生菜品种筛选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蕊 王晓茜 +3 位作者 韩莹琰 郝敬虹 刘超杰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为筛选出更适合北京地区春茬种植的结球生菜,对18个结球生菜品种进行了栽培品比。【方法】在定植后第60天对18个品种结球生菜的单球重、净产量、株高、展幅、叶球纵径、叶球横径、叶球相关性状和口感方面进行了调查,测定的数据... 【目的】为筛选出更适合北京地区春茬种植的结球生菜,对18个结球生菜品种进行了栽培品比。【方法】在定植后第60天对18个品种结球生菜的单球重、净产量、株高、展幅、叶球纵径、叶球横径、叶球相关性状和口感方面进行了调查,测定的数据通过方差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各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参试品种中净产量最高的是"拳王201",净产量可达4.2万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生菜 春茬 品种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树基因组数据库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辉 冯一健 +7 位作者 韦上校 李华 彭海旭 吴邵元 马晓燕 李玮瑜 王森 郑轶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
【目的】建立古树基因组数据库存储古树名木及相关物种的基因组遗传信息数据,实现基因组数据的浏览、查询、在线分析。【方法】依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参照记录在册的古树品种,从相关数... 【目的】建立古树基因组数据库存储古树名木及相关物种的基因组遗传信息数据,实现基因组数据的浏览、查询、在线分析。【方法】依据《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参照记录在册的古树品种,从相关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同种古树基因组等遗传信息,同时对收集的古树基因组进行整理与校正、基因功能注释,遗传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将其标准化的数据上传到开发的古树基因组数据库。【结果】开发了古树基因组数据库并完成上线,实现了对古树基因组等遗传数据存储、查询、浏览。目前共收录了等89种古树名木及相关物种的基因组及比较基因组数据,为研究古树在复杂环境胁迫下长寿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开发了在线数据挖掘工具,实现了遗传信息基于BLAST的序列比对、序列批量提取、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共线性分析等功能,为研究古树优良基因提供数据分析平台。【结论】古树及相关物种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整理归纳,古树基因组数据库的开发应用为古树科研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有效地保护古树资源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 基因组 数据库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设施樱桃番茄品种的比较与筛选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雪蕊 徐承瑛 +5 位作者 范银盈 王楷朋 祝晓雨 王建立 孙路路 杨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2-56,共5页
【目的】为了丰富北京地区设施栽培优良樱桃番茄品种,筛选出口感和品质较好、产量高的优良樱桃番茄品种。【方法】对20个樱桃番茄新品种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单项和综合的分析研究,包括果色、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等外观指标和可溶性固形物... 【目的】为了丰富北京地区设施栽培优良樱桃番茄品种,筛选出口感和品质较好、产量高的优良樱桃番茄品种。【方法】对20个樱桃番茄新品种的果实品质指标进行单项和综合的分析研究,包括果色、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等外观指标和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通过多项指标的分析评价,筛选营养品质高、风味佳和综合性好的品种。【结果】经试验比较分析筛选出P069和P078这两个品种表现为果型圆整、颜色鲜艳、大小均匀、口感香甜,满足种植户和消费者的需求,具有推广种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品种 品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青青 程继鸿 +2 位作者 陈青君 张国庆 刘瑞梅 《蔬菜》 2021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促进北京林下种植业发展,根据大球盖菇的特征特性,在适宜地区开展林地栽培,不仅就地消化处理木屑、秸秆、杂草等资源,还满足了食用菌市场需求。北京农学院与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从大球盖菇的基本特性、林地要求与栽培季节、栽培... 为促进北京林下种植业发展,根据大球盖菇的特征特性,在适宜地区开展林地栽培,不仅就地消化处理木屑、秸秆、杂草等资源,还满足了食用菌市场需求。北京农学院与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联合从大球盖菇的基本特性、林地要求与栽培季节、栽培原料选择和常见配方、灌溉要求及技术、种植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推广示范,以期为大球盖菇林地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林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连栋智能温室大果型番茄品种长季节栽培适应性评价
17
作者 邢慧颖 张馨苹 +7 位作者 李新旭 李树山 李常保 刘彤 陈怀勐 王绍辉 孙路路 杨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为了与进口大果型番茄品种Yarimaru比较,以国内3个番茄品种(502、H2106、H210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室内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不同番茄品种在连栋温室长季节栽培下各时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为了与进口大果型番茄品种Yarimaru比较,以国内3个番茄品种(502、H2106、H2103)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室内环境因子的监测,分析了不同番茄品种在连栋温室长季节栽培下各时期的农艺性状、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动态变化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口番茄品种Yarimaru的株高在栽培期内高达8.23 m,单果质量115~288 g,果实硬度2.10~5.20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03%~5.43%,产量较其他3个品种高,为53.44 kg·m^(-2)。国产品种H2103单果质量为101~27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为3.46%~5.30%,产量为48.50 kg·m^(-2)。国产番茄品种502与H21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3.51%~5.13%、3.05%~4.60%,产量分别为45.26 kg·m^(-2)和44.26 kg·m^(-2)。Yarimaru的VC和番茄红素平均含量也高于其他3个品种。结合植株生长量和环境因子数据分析,Yarimaru每增长1片叶片需要有效积温较国产品种低,为19.62℃·d,需要累计光合有效辐射857.82μmol·m^(-2)·s^(-1)。这表明其在产量相对较高的情况下,每增长1片叶、每增长1穗果所需积温和光合有效辐射较低,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国内品种H2103存在着一定的高产潜力。研究结果为连栋智能温室番茄种植品种选择、高效育种和长季节栽培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栋智能温室 大果型番茄 长季节栽培 环境因子 生物学性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飞防和采后壳聚糖处理对板栗内腐病的防治效果
18
作者 刘阳 孙海涛 +5 位作者 王振 于亚鑫 于春欣 秦岭 王凤春 邢宇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7-1076,共10页
[目的]筛选出有效的板栗内腐病的防治方法和抑制内腐病的杀菌剂,为板栗内腐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无人机在花期喷施不同药剂和采后壳聚糖处理,探究对栗仁内腐病的抑制效果和主... [目的]筛选出有效的板栗内腐病的防治方法和抑制内腐病的杀菌剂,为板栗内腐病防控提供新的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主栽板栗品种燕山早丰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无人机在花期喷施不同药剂和采后壳聚糖处理,探究对栗仁内腐病的抑制效果和主要品质的影响。[结果]早熟品种燕山早丰在贮藏期的内腐发生率显著高于中晚熟品种北农冰栗,采后壳聚糖处理显著抑制板栗内腐病的发生。花期喷施3 g·L^(-1)的嘧菌酯可显著降低栗仁内腐发生率,冷库贮藏4个月时栗仁平均内腐率为2.71%,同比对照下降了70.32%,且喷施药剂后对板栗的授粉、产量指标和栗仁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影响差异不显著;此外,采后壳聚糖保鲜处理可降低栗仁的呼吸强度和内腐率,花期喷施3 g·L^(-1)嘧菌酯后的板栗再经壳聚糖复合剂保鲜处理,在冷库贮藏4个月时栗仁平均内腐率为1.21%,与不做飞防-采后保鲜的对照相比,内腐病发生率下降了83.63%;且花期飞防和采后壳聚糖处理联合防治对栗仁的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板栗花期飞防和采后壳聚糖处理联合防治,与不做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内腐发生率,对栗仁主要品质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飞防 嘧菌酯 壳聚糖 内腐率 栗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豆开花时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9
作者 李新根 吴小草 +9 位作者 温雨鑫 李媛 尚泽煊 隗源 杨凯 李润枝 李永强 万平 余建平 赵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8-1458,I0027-I0033,共18页
挖掘小豆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对于指导小豆育种与生产至关重要。以220份栽培小豆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开展连续两年的开花时间表型观测,同时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SNPs分析该小豆群体的群体结构,并使用混合线... 挖掘小豆开花时间相关遗传位点对于指导小豆育种与生产至关重要。以220份栽培小豆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开展连续两年的开花时间表型观测,同时结合全基因组重测序获得的SNPs分析该小豆群体的群体结构,并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开花时间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群体结构分析将小豆材料分成3个亚群(G1,G2,G3),这些亚群的划分与材料的地理位置和品种类型相关。小豆材料开花时间表型变异丰富,介于40~81 d之间,不同亚群的开花时间差异显著。关联分析共定位到8个开花时间QTL,分布在2、3、4、5、10和11号染色体上。基于基因功能注释,从这些QTL区间初步筛选出9个可能影响开花时间的候选基因。对在模式植物中直接调控开花时间的4个候选基因Vigan02g270300(前体mRNA剪切复合体IIClp1家族蛋白)、Vigan10g218300(CDF转录因子)、Vigan11g079500(CONSTANS类锌指蛋白)和Vigan11g080900(春化不敏感蛋白VIL1)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Vigan10g218300的一个单倍型Hap2与早花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小豆开花调控的遗传机制、培育生育期适宜的小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开花时间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PHT磷转运蛋白家族鉴定及FaPHT2.1功能分析
20
作者 刘长金 冯晋婧 +2 位作者 张艳君 沈元月 黄芸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03-2017,共15页
【目的】本文旨在对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磷酸盐转运体(Phosphate transporter,PHT)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及分子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并探究草莓FaPHT2.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草莓PH... 【目的】本文旨在对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磷酸盐转运体(Phosphate transporter,PHT)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及分子进化关系等进行分析,并探究草莓FaPHT2.1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草莓PHT磷转运蛋白家族成员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进行预测,分析其基因结构与染色体定位,并通过生理及分子手段解析草莓PHT2.1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草莓PHT家族蛋白多为稳定的疏水蛋白,亚家族间理化性质存在差异;预测得知PHT1定位于细胞质膜,PHT2定位于叶绿体,PHT3定位于线粒体,PHT4定位于质体或高尔基体,PHT5定位于液泡;FaPHT2.1在果实、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其蛋白定位于叶绿体膜,具有无机磷转运活性,能够促进植物生长,影响果实硬度、糖和磷积累、叶绿素合成。【结论】本研究鉴定了草莓PHT家族蛋白,分析预测了其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等基本信息,初步证明FaPHT2.1作为磷转运体,影响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成熟过程,为未来分子育种和果实品质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磷转运体 PHT家族 PHT2.1 生长发育 果实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