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分子病毒学双语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研究
1
作者 徐胜奎 刘雪威 阮文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8期13-15,共3页
本论文聚焦动物分子病毒学双语课程建设,阐述了其改革的策略方法及在培养国际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中的重要意义。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提出涵盖教学内容更新、教材选用编写、知识模块重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翻... 本论文聚焦动物分子病毒学双语课程建设,阐述了其改革的策略方法及在培养国际化动物医学专业人才中的重要意义。针对该课程理论性、应用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提出涵盖教学内容更新、教材选用编写、知识模块重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及翻转课堂实践的改革方案。通过对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生基础等多方面的可行性论证,表明该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外文文献阅读及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动物医学领域其他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范例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分子病毒学 双语课程 教学改革 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高通量测定鸡粪中81种抗菌药物残留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田 赵芮敏 +7 位作者 李木子 李泽慧 孙瑞 杨智和 孙晓亮 赵思俊 宋翠平 霍乃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0-268,共9页
通过比较、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高通量、快速测定鸡粪中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4类81种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EDTA-Mcllvaine与10%乙腈/乙酸(5∶15,V/V)混合... 通过比较、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高通量、快速测定鸡粪中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4类81种抗菌药物残留检测方法。样品经EDTA-Mcllvaine与10%乙腈/乙酸(5∶15,V/V)混合溶液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过柱后,在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鸡粪中81种药物在1.0~100.0μg·kg^(-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检出限为1.0~2.5μg·kg^(-1),待测药物的回收率为60.24%~118.70%。该方法简单可靠,提取效果好,适用于鸡粪中多类抗菌药物残留的大批样品筛查和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抗菌药物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皂苷Bc对伪狂犬病病毒体外复制影响的研究
3
作者 高柯欣 李艳华 +5 位作者 张艳禾 汤艳东 安同庆 蔡雪辉 周双海 王淑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5-552,共8页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 为研究大豆皂苷Bc(SS-Bc)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SS-Bc对Vero E6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为253.6μg/m L,同时测定了SS-Bc对PRV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21.61μg/m L。根据上述结果,将不同浓度的SS-Bc(15μg/mL、30μg/mL、60μg/mL)与PRV-GFP(MOI 0.01)共处理Vero E6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含绿色荧光的细胞数量,结合Image J软件分析荧光强度,并采用Reed-Muech法测定细胞上清中的病毒滴度(TCID_(50));进一步采用不同浓度的SS-Bc(30μg/mL、60μg/mL)分别与不同MOI的PRV-GFP(MOI0.05、MOI 0.1及MOI 0.5)共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相比,SS-Bc处理组细胞的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60μg/mL时效果最佳;即使在较高MOI PRV感染下,SS-Bc仍极显著抑制该病毒的增殖(P<0.01)。为了确定SS-Bc的最佳给药方式,本实验于PRV-GFP(MOI 0.01)感染后不同时间,以SS-Bc(60μg/mL)处理Vero E6细胞24 h后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显示,所有药物处理组的CPE数量、相对荧光强度值和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均极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其中PRV感染后1 h和3 h给药时抑制病毒增殖的效果更佳。进一步体外模拟病毒感染各阶段,将SSBc(60μg/mL)与PRV-GFP(MOI 0.1和1)以不同方式处理后接种Vero E6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病毒吸附、内化及复制阶段gB基因m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在释放阶段测定细胞上清中病毒的TCID_(50),分析SS-Bc对PRV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SS-Bc在PRV的吸附和复制阶段均显著降低了gB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但SS-Bc在病毒的内化和释放阶段均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证实SS-Bc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PRV的增殖,主要作用于病毒的吸附和复制阶段;且无论在病毒接种前、同时或接种后给药,SS-Bc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效果,其中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给药效果更佳。本研究为SS-Bc作为潜在的抗PRV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SS-Bc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皂苷Bc 伪狂犬病病毒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解析比格犬肝切除围手术期血清代谢组学变化
4
作者 王睿嘉 郭世娇 +4 位作者 刘泽政 石靖雯 赵熠然 张华 王建舫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02-5314,共13页
本试验旨在分析比格犬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代谢组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代谢变化的机制。试验选取8只健康年龄、体重相近的比格犬建立肝叶切除模型,在术前、术后7 d和术后14 d采集血清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 本试验旨在分析比格犬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围手术期血清代谢组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代谢变化的机制。试验选取8只健康年龄、体重相近的比格犬建立肝叶切除模型,在术前、术后7 d和术后14 d采集血清样本,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检测围手术期血清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术后7 d与术前表现出明显的分离趋势,组间差异较大,说明术后7 d和术前血清中的代谢物存在显著性差异;术后14 d与术前血清样品之间有重叠,表明具有相似的化合物,说明术后14 d逐渐恢复术前状态。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得分图及模型验证表明,所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不存在过拟合现象。根据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1,t检验P值(P-value)<0.05筛选出差异代谢物。与术前相比,术后7 d共有35个差异代谢物,有13个代谢物下调,22个代谢物上调,其中L-苯丙氨酸参与了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三个代谢过程,3a,7a-二羟基-5b-胆固醇参与了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术后14 d共有42个差异代谢物,有19个代谢物下调,23个代谢物上调,其中1-甲基烟酰胺和烟酰胺参与了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与术后7 d相比,术后14 d发生变化的代谢物较少。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7 d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的代谢通路;术后14 d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在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通路。腹腔镜肝叶切除术可引起血清中多种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对肝损伤的代谢机制具有关键影响,烟酸和烟酰胺的代谢途径在肝恢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代谢组 苯丙氨酸合成 初级胆汁酸合成 烟酰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对养殖场污水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特性
5
作者 杨智和 王彤 +6 位作者 方汉卿 孙晓亮 王晓茵 李木子 孙瑞 李存 赵思俊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9期111-117,共7页
为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0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特性,分别将SWCNTs在不同超声时间(0~60 min)、涡动时间(0~60 min)、离子强度(纯水、0.01~0.04 mol/L PBS)及pH值(3~11)条件下,与10种喹诺酮类药... 为探究在不同条件下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0种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特性,分别将SWCNTs在不同超声时间(0~60 min)、涡动时间(0~60 min)、离子强度(纯水、0.01~0.04 mol/L PBS)及pH值(3~11)条件下,与10种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吸附试验,并进行解吸附及循环利用测试。结果显示:超声处理能有效增强SWCNTs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能力,超声10 min时,SWCNTs对10种药物的吸附率可达71%~83%;涡动10 min时,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率为71%-78%;在不同的吸附体系中,药物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上升,在pH 5~9时,药物吸附率较高,均大于72%;解吸附试验中,以5%乙酸-甲醇或5%氨水-甲醇溶液的洗脱效果最强,药物回收率均超过85%;循环使用5次后,SWCNTs对药物的吸附率仍保持在65%以上。吸附动力学拟合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78 7~0.998 3)。结果表明,SWCNTs作为新型吸附剂对养殖场污水中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效去除作用,且循环利用性能良好。本研究为畜禽养殖污水净化提供了试验基础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喹诺酮 吸附 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抗原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王润清 孙航 +4 位作者 孙雨 李歌 李琦 侯晓林 阚威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方法,分析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序列信号肽与跨膜疏水区序列,对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稀有密码子优化,将化学合成后的核苷酸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上,构建相应的重组质粒pET32a-OmpA;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株中,经扩大培养成功诱导表达出了纯度较高的包涵体OmpA蛋白,将OmpA重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经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经试验验证,该方法对其他相关的牛类病原无交叉反应,阳性血清稀释度为1:256时仍呈阳性,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低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与敏感性较好,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成熟的牛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多杀性巴氏杆菌 OmpA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吸附剂同时测定鸡肉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快速基质萃取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杨智和 刘田 +6 位作者 孙晓亮 王晓茵 孙瑞 赵思俊 李木子 方汉卿 李存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为建立一种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作为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鸡肉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快速基质萃取方法,精确称取鸡肉样品2.0g,用2%乙酸-乙腈提取,以SWCNTs净化,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待测药物,经衍生化处理后利用... 为建立一种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作为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鸡肉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快速基质萃取方法,精确称取鸡肉样品2.0g,用2%乙酸-乙腈提取,以SWCNTs净化,5%氨水-甲醇溶液洗脱待测药物,经衍生化处理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22种药物在0.5~4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22种药物的检测限为0.5~2.5μg/kg;空白添加试验中,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66.6%~104.4%,批内变异系数为2.9%~14.6%,批间变异系数为4.5%~18.1%。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精密度与准确度良好,可满足鸡肉中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快速基质萃取方法 喹诺酮 磺胺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与莫西沙星联合治疗犬猫角结膜炎
8
作者 戴高悦 聂李亚 +3 位作者 贾欣月 林子翔 刘红石 姚华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旨在评价环孢素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对犬猫角结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临床收集到16只犬和18只猫,共60只角结膜炎患眼,分为两组:一组单独采用0.5%盐酸莫西沙星,另一组采用0.1%环孢素眼用乳液和0.5%盐酸莫西沙星滴... 【目的】旨在评价环孢素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对犬猫角结膜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临床收集到16只犬和18只猫,共60只角结膜炎患眼,分为两组:一组单独采用0.5%盐酸莫西沙星,另一组采用0.1%环孢素眼用乳液和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联合治疗,治疗期7 d。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角结膜炎患眼的临床评分,同时监测药物对犬猫整体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孢素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显著改善了犬猫角结膜炎的充血、水肿、分泌物产生及羞明流泪等临床表现;至用药第5天,临床评分显著降低(P<0.05)。整个试验期内,角结膜炎患病犬猫的精神状况和体重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见,环孢素与盐酸莫西沙星联合用药能有效缓解犬猫角结膜炎的临床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结膜炎 环孢素 盐酸莫西沙星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狸猫支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9
作者 苏煜智 黄雨晨 +3 位作者 黄亚飞 张玲珑 石文达 周双海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48-52,共5页
【目的】旨在建立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比对狸猫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选取保守区域片段合成质粒P400,设计与验证1对特异性引物后,以10倍梯度浓度的P400质粒为模板,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进行... 【目的】旨在建立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比对狸猫支原体16S rRNA基因组序列,选取保守区域片段合成质粒P400,设计与验证1对特异性引物后,以10倍梯度浓度的P400质粒为模板,应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绘制标准曲线与回归方程,之后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检测以及临床样品检测。【结果】建立了1种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衣原体等常见猫上呼吸道DNA病原无非特异扩增,其检测灵敏度为10拷贝,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9998,重复性检测的变异系数小于5%。该方法检测临床样本的阳性率显著(P<0.05)高于常规PCR方法。【结论】建立了1种特异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高的可定量检测狸猫支原体的FQ-PCR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狸猫支原体 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