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纳米材料的“瘦肉精”传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杰 梁刚 +3 位作者 李安 满燕 靳欣欣 潘立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55-266,共12页
“瘦肉精”系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化合物,曾被滥用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中国虽自2010年起禁止其应用于动物养殖环节,但当前,“瘦肉精”类物质非法添加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其替代品多、隐蔽性不断增... “瘦肉精”系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化合物,曾被滥用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以提高胴体瘦肉率。中国虽自2010年起禁止其应用于动物养殖环节,但当前,“瘦肉精”类物质非法添加现象仍时有发生,且其替代品多、隐蔽性不断增强对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仍构成极大威胁。功能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特殊结构及性质,极大地提升了现有传感检测技术的性能,使得现有传感检测技术不断朝着灵敏、高效、简便、低成本及抗干扰能力不断增强等方向发展。该文分别从金纳米材料、碳质纳米材料、量子点以及其他新型纳米材料角度出发,总结了以上纳米材料与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在“瘦肉精”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功能纳米材料与传感检测技术相结合需要提升的地方,为下一步开发更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高通量及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纳米技术 无损检测 功能纳米材料 瘦肉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娜 王冬 +1 位作者 王世芳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消耗大量溶剂、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太赫兹波,因其所处波段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瞬态性、高穿...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由于传统检测方法存在耗时长、操作复杂、消耗大量溶剂、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在电磁波谱中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太赫兹波,因其所处波段的特殊性,使其具有了瞬态性、高穿透性、宽带性、相干性和低能性等一系列特性,太赫兹技术可以有效反映有机生物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作为物质"指纹"谱,该技术逐渐应用于有机生物分子的定性、定量分析,在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等众多光谱类快速无损检测技术中成为一种极具竞争力的新兴检测技术。首先介绍了太赫兹波特点,太赫兹光谱及其成像技术原理;其次,在其基础上总结了太赫兹数据处理一般流程及其主要步骤中的常用分析方法,着重对定量、定性分析步骤中模型搭建方法、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进行了阐述;再次,讨论了近几年来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中的几个关键领域应用和研究进展,具体包括农药残留、抗生素、毒素等微量有害物质检测,掺假、转基因和外源异物的鉴别以及农产品内部营养成分含量预测等;最后,系统探讨了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以此为导向总结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并对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领域未来发展作出展望。已有研究文献表明太赫兹技术在农产品品质检测领域的有效性。尤其,对非极性物质不敏感的特性,使其对已包装农产品的品质检测与评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等信息科学技术发展,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太赫兹数据分析技术研究,通过数据自主学习,从数据角度揭示科学规律,构建精度更高、运算开销更小、实时性更强、泛化能力更好的分析模型;另一方面从分子振动理论出发,结合化学、物理学知识,研究太赫兹光谱特性的形成机理,并将获取的先验知识应用于分析模型的构建,通过数据与机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太赫兹光谱分析软实力。未来硬件系统开发上以便携、低成本、灵敏度高为目标,最终实现太赫兹技术应用从实验室研究阶段逐渐走向商用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光谱 太赫兹成像 农产品品质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的X射线荧光光谱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任东 沈俊 +2 位作者 任顺 王纪华 陆安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934-3940,共7页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步骤繁琐、检测费用高且速度慢。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具有处理简单、现场、快速、无损等优点。由于土壤背景复杂,包含大量噪声和...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方法步骤繁琐、检测费用高且速度慢。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具有处理简单、现场、快速、无损等优点。由于土壤背景复杂,包含大量噪声和无关信息,建立XRF校正模型前,对光谱的预处理能有效的去除不相干信息,保留有用信息,对XRF预测模型的精度有重要影响。主要研究光谱预处理方法对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精度的影响。首先,采用向前间隔偏最小二乘(Fi PLS)作为校正模型,对比了无预处理、去趋势处理(DT)、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小波去噪(WT)、SNV+DT、卷积平滑(SG)+一阶导数、卷积平滑(SG)+二阶导数等7种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土壤重金属模型的检测精度。初步结果表明,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效果较好,与原始光谱相比,相关系数r从原始的0. 988提高到0. 990,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相对误差平均从原来的20. 809和0. 166分别降低到19. 051和0. 121。其次,在多元散射校正预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多元散射校正方法以线性表达式描述非线性关系的局限性,提出了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多元散射校正(LWLRMSC)和偏最小二乘多元散射校正(PLSMSC),并比较了它们的建模效果。LWLRMSC是基于加权思想,在预测一个点的值时,选择适当的核函数和权重分配策略进行预测点的线性回归,来解决简单线性回归的欠拟合状况; PLSMSC是基于PLS建模思想,考虑了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最大相关性,来减少拟合误差及失真问题。结果表明,PLSMSC具有最佳的预处理效果,五种重金属Cu,Zn,As,Pb,Cr预测值和实际值的R分别为0. 989,0. 973,0. 991,0. 989和0. 986,RMSEP分别为8. 805,58. 360,7. 671,12. 549和20. 851,相比于传统的MSC方法不仅在精度方面有大幅度的提升,且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能消除光谱噪声,提升有效信息贡献度,为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模型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F 预处理 土壤重金属 偏最小二乘回归 向前间隔偏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及成像技术的种子品质无损速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冬 王坤 +1 位作者 吴静珠 韩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种子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是种子品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种子质量主要包含种子含水率、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淀粉含量等,是种子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并且关系... 种子是农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生产资料。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是种子品质检测中的常见问题。种子质量主要包含种子含水率、蛋白含量、脂肪酸含量、淀粉含量等,是种子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并且关系到种子存储过程的安全问题。种子活力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高活力种子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生产潜力。种子老化是指种子活力的自然衰退,表现为种子变色、发芽率低、生长势差、作物减产。种子的纯度与真伪则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而种子分类与溯源则是保证种子纯度与鉴别种子真伪的重要方法,进而为作物产量与产品品质提供保障。对于种子品质分析,传统方法通常需要对样品做不可逆的破坏性分析,且分析时间长、过程复杂,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种子生产环节的需要。因此,开展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近红外光谱法以其快速、无损、高效等优势,在农产品、食品、农业投入品等的无损快速分析方面得以广泛的应用。进一步地,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相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近年来日益兴起,相比较于传统的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在获得待测样品的光谱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获取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以及图像特征。基于近红外光谱及高光谱成像等无损快速检测技术,从种子质量评价、活力与老化检测、纯度与真伪鉴别、分类与溯源研究四方面对近年来关于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文献进行综述。在分析不同检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就上述种子品质检测方面的问题加以整理。进而对种子品质无损快速检测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班美静 满燕 潘立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位居前列。目前,基于抗原/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等传感元件的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中。其中,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核... 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在世界各地的食物中毒中,该菌引起的中毒事件数量位居前列。目前,基于抗原/抗体、核酸适配体、细胞等传感元件的生物传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沙门氏菌的定量检测中。其中,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核酸序列,具有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合成速度快、重现性好、修饰方便等优点。核酸适配体的这些优点可能会取代抗体,成为分析领域中的潜在识别探针。因此,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主要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首先对沙门氏菌及其常用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其次介绍沙门氏菌核酸适配体的SELEX筛选方法,重点对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比色、荧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电化学等生物传感技术在沙门氏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论述,最后对核酸适配体生物传感技术应用于沙门氏菌定量检测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食源性致病菌 核酸适配体 生物传感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F RFID技术的肉牛识别与信息追溯系统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海翠 秦廷辉 +2 位作者 张茂成 刘飞 贾文珅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5期219-222,231,共5页
针对肉牛养殖管理效率低、安全性能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技术的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整个系统工作在860~960MHz频段。采用专用牛鼻环标签和防拆标签,保证肉牛养殖各个环节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介绍阅读器硬件... 针对肉牛养殖管理效率低、安全性能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技术的肉牛养殖可追溯系统,整个系统工作在860~960MHz频段。采用专用牛鼻环标签和防拆标签,保证肉牛养殖各个环节的高效性和安全性,介绍阅读器硬件设计和系统软件架构,实现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在肉牛养殖管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养殖 超高频射频识别 标签 追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马红枣 潘立刚 +1 位作者 李安 张志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 随着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日趋发展完善,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compound-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CSIA)作为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手段已逐渐受到关注。目前CSIA技术在有机污染物溯源方面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于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其在农药溯源领域的应用尚待研究开发。文章对CSIA技术在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及甲基叔丁基醚等有机污染物溯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与综述,讨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农药残留污染物溯源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CSIA技术在食品(特别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污染溯源方面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稳定同位素 有机污染物 农药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法检测噻吩磺隆在北京棕壤土中的消解 被引量:2
8
作者 程燕 杨柳 +4 位作者 赵波 任佳辉 潘立刚 张志勇 杨宝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9-73,共5页
为明确噻吩磺隆在北京地区棕壤土麦田环境下的消解动态,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SPE-HPLC),并对田间小区试验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磺酰脲类专用固相萃取小柱前期净化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回收率7... 为明确噻吩磺隆在北京地区棕壤土麦田环境下的消解动态,建立了使用固相萃取小柱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SPE-HPLC),并对田间小区试验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磺酰脲类专用固相萃取小柱前期净化分离,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回收率76.14%~86.48%,相对标准偏差5.22%~7.93%。田间实验结果显示,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推荐用药量为45.0g/hm2,其在土壤中的消解符合动态方程C=0.212e-0.34t(r2=0.993),半衰期是2.03d,消解95%需8.98d;加倍用药量为90.0g/hm2时,其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方程C=0.397 3e-0.36t(r2=0.952),半衰期是1.92d,消解95%需8.75d。结果表明,该除草剂在北京棕壤土麦田中降解较快,施药14d后均未检出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对当季小麦株高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土壤 残留 降解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顺义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韩平 王纪华 +4 位作者 冯晓元 马智宏 陆安祥 魏荔 闫连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在北京顺义区农业用地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Igeo)平均值均小于0,处于无污染... 在北京顺义区农业用地采集了412份土壤表层样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6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和Hg)的地积累指数(Igeo)平均值均小于0,处于无污染程度;但处于Hg、Zn和Cd"轻度-中等污染"和"中等污染"的土壤样本分别有12.6%、12.9%和17.0%。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93.07,属于轻度生态危害;轻度、中等和强度生态危害的比例分别为95.6%、3.9%和0.5%;均有超过20%的土壤样本处于Hg和Cd中等生态危害以上的水平;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样本的RI分析,菜地土壤RI平均值为109.55,达到中等污染等级的比例为14.3%。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区域内潮白河、小中河和金鸡河对区域生态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地积累指数 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中交链孢菌及其产毒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瑶 姜冬梅 +2 位作者 姜楠 韦迪哲 王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75-281,共7页
交链孢属真菌是导致番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腐烂的番茄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其腐烂部位及其周围健康组织中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目前加工工艺的限制导致番茄制品也可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进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潜在... 交链孢属真菌是导致番茄采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腐烂的番茄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在其腐烂部位及其周围健康组织中积累大量的真菌毒素。目前加工工艺的限制导致番茄制品也可能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进而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因此,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番茄及其制品中交链孢毒素的污染情况,以及交链孢菌及其毒素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降低番茄及其制品的风险隐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链孢菌 交链孢毒素 污染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标记核酸适配体荧光法检测灌溉水中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楠 陈佳祎 +2 位作者 陆安祥 栾云霞 卢静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03-1207,共5页
该文利用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可以嵌入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荧光染料PicoGreen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汞离子浓度,并获得了汞离子浓度的对数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 该文利用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和可以嵌入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中的荧光染料PicoGreen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汞离子的荧光分析方法。通过荧光信号强度来测定汞离子浓度,并获得了汞离子浓度的对数和荧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100μg/mL,检出限达到0.38 ng/mL。在As^(3+)、Pb^(2+)、Cd^(2+)、Cr^(2+)、K^(+)等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同时,在灌溉水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回收率为95.2%~97.9%,相对标准偏差为2.3%~4.0%。该方法利用核酸适配体和荧光染料实现了对汞离子的痕量检测,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快速检测 荧光法 PICOGRE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多勇 李安 +5 位作者 郭航 康露 琚艳君 玛尔哈巴·帕尔哈提 王瑜洁 乔坤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7-42,共6页
为开展碳、氮、氢、氧(C、H、O、N)稳定同位素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δ^(13)C、δ^(15)N、δ^(2)H、δ^(18)O值,本研究以甘肃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作为对照,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分析新疆库尔勒香... 为开展碳、氮、氢、氧(C、H、O、N)稳定同位素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δ^(13)C、δ^(15)N、δ^(2)H、δ^(18)O值,本研究以甘肃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作为对照,采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并采用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结果表明,新疆、甘肃两个产区香梨与陕西产区红香酥梨的δ^(13)C、δ^(15)N、δ^(2)H、δ^(18)O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疆产区的66份库尔勒香梨判别准确率为95.45%;甘肃产区的20份香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60%;陕西产区的23份红香酥梨样品判别准确率为95.65%。C、N、H、O 4种稳定同位素可有效鉴别新疆库尔勒香梨和陕西红香酥梨,但在新疆库尔勒香梨与甘肃香梨鉴别方面,误判率较高,如果能结合其他鉴别技术,则有可能出现较好的鉴别效果。本研究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稳定同位素 产地溯源 真实性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的动物源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卉 刘庆菊 韩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57-64,共8页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等优势,在动物源农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2014—2018年LC-HRMS检测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QuEChERS方法和有机溶剂...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高精确度等优势,在动物源农产品的兽药残留检测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2014—2018年LC-HRMS检测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QuEChERS方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是常用的兽药残留提取方法,提取液用PSA、C_(18)和氧化铝等吸附剂净化,绿色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液相系统和色谱柱的改良,使兽药化合物得到更好的分离,提高了质谱检测的灵敏度;HRMS分辨率和灵敏度的提高,增强了LC-HRMS定性定量分析动物源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能力;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LC-HRMS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工作效率。尽管LC-HRMS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不足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LC)-高分辨质谱(HRMS) 动物源农产品 兽药残留 样品前处理 色谱分离 质谱检测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适配体侧流层析分析技术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颖 王楠 +3 位作者 陆安祥 冯晓元 郭晓军 栾云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7-227,共11页
侧流层析分析技术(Lateral flow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technique,LFAs)具有简单、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可以非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呈现检测结果。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化学抗体”,具有体外合成,易于修饰和批次差异小等特点。适配体... 侧流层析分析技术(Lateral flow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technique,LFAs)具有简单、快速、经济、高效等特点,可以非实验室条件下快速呈现检测结果。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型“化学抗体”,具有体外合成,易于修饰和批次差异小等特点。适配体侧流层析分析技术是将侧流层析技术和适配体结合而研发的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技术。可用于食品安全、环境和临床分析等领域的污染物的定性、半定量和定量检测。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适配体结合荧光、纳米金和磁珠等标记物,通过光学、比色、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检测方式在真菌毒素快速检测领域的应用,旨在为适配体侧流层析生物传感技术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流层析分析技术 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富集净化作用和电化学特性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帅 王纪华 +3 位作者 冯晓元 姜冬梅 韦迪哲 王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38-343,共6页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真菌毒素分析检测方法,能够为真菌毒素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近年来,碳纳米管成为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具有吸附能力强、表面可修饰、易分...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粮食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真菌毒素分析检测方法,能够为真菌毒素的高通量快速筛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近年来,碳纳米管成为真菌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碳纳米管具有吸附能力强、表面可修饰、易分离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很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碳纳米管的特性及真菌毒素的污染特点,对真菌毒素的检测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对基于碳纳米管的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真菌毒素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光谱技术的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笠 蔚青 +3 位作者 李君逸 韩丽花 殷敬伟 陆安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60,共11页
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 生物光谱技术能够有效反映生物、组织以及细胞等样本中生物化学的综合信息,能够精确检测和评价生物分子成分或构象的微观变化,具有快速、客观、无损、重现性好等优点。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光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毒性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其中常用的2种技术是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单一污染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纳米材料等)以及复合污染对细胞、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质、DNA/RNA、多糖以及碳水化合物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之中;拉曼光谱技术包括常规拉曼技术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二者均可以用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研究之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具有信噪比高、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并提供丰富的细胞生物化学指纹图谱信息。数据处理是生物光谱技术应用的重要一环,光谱数据分析大致分为光谱数据预处理、提取光谱信息特征、以及信息分类和光谱特征峰解析3个部分。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系统地开展生物光谱技术在污染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光谱学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郊玉米质量安全风险因子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华 陆安祥 +3 位作者 谢刚 李森 吴宇 王松雪 《粮油食品科技》 2020年第3期54-60,共7页
以北京郊区10个农户的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扦取种植期土壤样品、扬花期花穗样品、收获期及不同储藏时期的玉米样品,检测菌相、带菌量和真菌毒素等。结果表明,玉米产后整个自然晾晒储藏期间,储藏前期(产后一个月内)的发霉风险最高,其... 以北京郊区10个农户的玉米种植地为研究对象,扦取种植期土壤样品、扬花期花穗样品、收获期及不同储藏时期的玉米样品,检测菌相、带菌量和真菌毒素等。结果表明,玉米产后整个自然晾晒储藏期间,储藏前期(产后一个月内)的发霉风险最高,其中镰刀菌属一直是优势菌群,其产生的毒素主要包括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伏马菌素(FB1、FB2),检出率分别为100%、95%和93%,且DON和ZEN在储藏期的超标率均大于40%,而其他毒素,如AFBs、OTA、ST、T-2、HT-2等均未检出。另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和花穗样品中真菌多样性与农艺因素的关系,发现,种植方式(清种/兼做)、灌溉情况、上季秸秆处理方式等因素会影响玉米植株污染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导致玉米籽粒真菌毒素的污染水平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质量安全 风险因子 真菌 真菌毒素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靳欣欣 潘立刚 李安 《蔬菜》 2018年第9期29-34,共6页
综述了对碳、氢等稳定同位素丰度的特异性差别的判别原理及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在农产品产地溯源和有机鉴别中应用的情况,以及稳定同位素在农田环境中的应用情况,其包括污染源示踪、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和转化机理的探寻;最后对稳定同... 综述了对碳、氢等稳定同位素丰度的特异性差别的判别原理及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在农产品产地溯源和有机鉴别中应用的情况,以及稳定同位素在农田环境中的应用情况,其包括污染源示踪、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和转化机理的探寻;最后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 农产品安全 单体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郊区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思考
19
作者 王卉 刘庆菊 +2 位作者 冯晓元 郭晓军 韩平 《北方果树》 2020年第5期46-49,共4页
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中,果业承载着经济、生态、文化与休闲等功能,是京郊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1,2]。北京是草莓、樱桃和桃的重要产地和消费地[3~5]。草莓属蔷薇科(Roseceae)草莓属(Fragaria),营养丰富,口感香甜。自2011年起,... 在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中,果业承载着经济、生态、文化与休闲等功能,是京郊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1,2]。北京是草莓、樱桃和桃的重要产地和消费地[3~5]。草莓属蔷薇科(Roseceae)草莓属(Fragaria),营养丰富,口感香甜。自2011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对“昌平草莓”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北京市草莓播种面积0.67万hm2,总产量为1万t[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品质量安全 草莓属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京郊农村 主导产业 北京郊区 播种面积 营养丰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致病菌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淑荣 王丽 +6 位作者 冯利芳 史依沫 马智宏 徐毓谦 王振铃 汪慧华 汪长钢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1-185,共5页
为更好地保证食品的辐照杀菌效果,以纯培养的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接种于番茄、胡萝卜、水煮杏仁、冷却肉、冷冻肉、芥蓝豆、盒装豆腐、杏干、营养肉汤、芹菜花生冷食材等介质中,研究辐照剂量、菌... 为更好地保证食品的辐照杀菌效果,以纯培养的李斯特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O157∶H7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接种于番茄、胡萝卜、水煮杏仁、冷却肉、冷冻肉、芥蓝豆、盒装豆腐、杏干、营养肉汤、芹菜花生冷食材等介质中,研究辐照剂量、菌种类型、介质类型、介质温度、包装类型等条件对γ射线辐照杀菌效果的影响,明确环境条件对致病菌辐照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种介质中不同致病菌对辐照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大肠杆菌O157∶H7对辐照最为敏感;在大多数介质中,沙门氏菌对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略高于李斯特菌。对于同一种致病菌,介质中的水含量和介质的成分对辐照效果有较明显的影响,水分含量高的介质中致病菌对辐照更为敏感,肉中的致病菌较蔬菜中的致病菌对辐照更具抗性;低温辐照,尤其是冷冻条件下辐照能增加致病菌对辐照的抗性;当有氧气存在时,致病菌对辐照的敏感性相对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辐照 致病菌 辐照杀菌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