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蝗虫微孢子虫病田间流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龙 严毓骅 +3 位作者 王贵强 张卓然 潘建梅 杨珍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等均可感染该病。应用后的当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曲线是双峰型,后一峰值较高,表明该病原物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内的蝗虫种群中。1993年分别对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992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处理区进行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多年后的草场上,蝗虫种群中仍有蝗虫微孢子虫病存在,在有些年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行。主要优势种蝗虫的平均感染率在应用后的不同年份中有差异。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的应用剂量也是影响蝗虫微孢子虫病流行曲线变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蝗虫微孢子虫 生物防治 感染率 虫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龙 严毓骅 +1 位作者 李光博 曹雅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采用联机吊飞测试装置,以患有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成虫及健康成虫为试虫,进行飞翔能力的比较测定。在18小时测试期间,每头病虫平均飞行864m,健虫为14,279.75m;病虫的平均飞行速度为0.15m/秒,健虫为1.23m/秒;病虫最大... 采用联机吊飞测试装置,以患有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成虫及健康成虫为试虫,进行飞翔能力的比较测定。在18小时测试期间,每头病虫平均飞行864m,健虫为14,279.75m;病虫的平均飞行速度为0.15m/秒,健虫为1.23m/秒;病虫最大持续飞行时间为0.1小时,健虫为6.7小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亚飞蝗成虫的飞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微孢子虫 东亚飞蝗 飞翔能力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