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蝗虫微孢子虫病田间流行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龙 严毓骅 +3 位作者 王贵强 张卓然 潘建梅 杨珍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等均可感染该病。应用后的当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曲线是双峰型,后一峰值较高,表明该病原物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内的蝗虫种群中。1993年分别对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992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处理区进行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多年后的草场上,蝗虫种群中仍有蝗虫微孢子虫病存在,在有些年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行。主要优势种蝗虫的平均感染率在应用后的不同年份中有差异。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的应用剂量也是影响蝗虫微孢子虫病流行曲线变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 蝗虫微孢子虫 生物防治 感染率 虫口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切叶蜂一年异地两次为苜蓿授粉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合明 李瑞军 +4 位作者 张青文 马福田 李艳芳 杨成太 陈君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 苜蓿切叶蜂是为苜蓿授粉最有效的昆虫。利用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苜蓿开花期不同的特点,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在北京苜蓿开花期间放第一次蜂,回收后立即运往吉林白城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初放第二次蜂,为当地苜蓿授粉,8月中下旬收回。经过三年共六次的释放试验表明,这种一年异地两次放蜂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了蜂产量增长2~3倍,苜蓿种子增产2~4倍的良好结果。评价了蜂茧的产量、质量及苜蓿种子增产的效益。还对该蜂的羽化、筑巢的动态以及一些生态要求等进行观察与分析。为在我国开发和利用苜蓿切叶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切叶蜂 授粉 苜蓿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微孢子虫病对东亚飞蝗飞翔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龙 严毓骅 +1 位作者 李光博 曹雅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24-327,共4页
采用联机吊飞测试装置,以患有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成虫及健康成虫为试虫,进行飞翔能力的比较测定。在18小时测试期间,每头病虫平均飞行864m,健虫为14,279.75m;病虫的平均飞行速度为0.15m/秒,健虫为1.23m/秒;病虫最大... 采用联机吊飞测试装置,以患有蝗虫微孢子虫病的东亚飞蝗成虫及健康成虫为试虫,进行飞翔能力的比较测定。在18小时测试期间,每头病虫平均飞行864m,健虫为14,279.75m;病虫的平均飞行速度为0.15m/秒,健虫为1.23m/秒;病虫最大持续飞行时间为0.1小时,健虫为6.7小时。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病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东亚飞蝗成虫的飞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微孢子虫 东亚飞蝗 飞翔能力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混配卡死克毒饵的治蝗效果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贵强 严毓骅 +3 位作者 张龙 张卓然 潘建梅 杨珍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在内蒙古用微孢子虫饵剂混配卡死克毒饵制成复合型毒饵防治草原蝗虫试验,结果表明以微孢子虫饵剂与卡死克毒饵1∶1及1∶3(W/W)混配使用的两个处理区,毒饵撒施后12天,亚洲小车蝗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9.3%和91.4%,调查施饵后35天... 在内蒙古用微孢子虫饵剂混配卡死克毒饵制成复合型毒饵防治草原蝗虫试验,结果表明以微孢子虫饵剂与卡死克毒饵1∶1及1∶3(W/W)混配使用的两个处理区,毒饵撒施后12天,亚洲小车蝗虫口减退率分别达89.3%和91.4%,调查施饵后35天的防效仍可达80.2%和84.1%。蝗虫混合种群在防后25天对微孢子虫病感染率调查结果,1∶1与1∶3处理区的混合种群感染率分别为10%和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生物防治 微孢子虫 卡死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生长调节剂对东亚飞蝗脑神经分泌细胞影响的研究(Ⅰ)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贵强 严毓骅 彭景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1-6,共6页
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脑神经分泌细胞自发性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组4龄若虫饲毒后第4天间脑部位的Ⅱ、Ⅲ类脑神经分泌细胞数量比正常组的减少约75%,而且细胞放电活动强度平均降低约0.5... 应用玻璃微电极技术测定结果表明:卡死克对东亚飞蝗脑神经分泌细胞自发性电活动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组4龄若虫饲毒后第4天间脑部位的Ⅱ、Ⅲ类脑神经分泌细胞数量比正常组的减少约75%,而且细胞放电活动强度平均降低约0.5~1.0mv.振幅,放电频率平均减少约5~10次/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飞蝗 脑神经分泌细胞 昆虫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枝素对苹果苗生长及圃内整形作用试验 被引量:8
6
作者 孟昭清 刘国杰 +2 位作者 李建华 曾骧 李绍华 《中国果树》 1996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发枝素对苹果苗生长及圃内整形作用试验孟昭清,刘国杰,李建华,曾骧,李绍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果树系,100094)苹果苗在苗圃内整形,培养多分枝苗木,是获得高质量苗木的重要措施,并能在密植条件下实现早果丰产。进... 发枝素对苹果苗生长及圃内整形作用试验孟昭清,刘国杰,李建华,曾骧,李绍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果树系,100094)苹果苗在苗圃内整形,培养多分枝苗木,是获得高质量苗木的重要措施,并能在密植条件下实现早果丰产。进行人工摘心,可以加大圃内苹果苗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幼苗 发枝素 生长 整形
全文增补中
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研究 Ⅲ.离体条件下的化学调控机理探讨 被引量:28
7
作者 王纪华 王树安 +1 位作者 赵冬梅 倪军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筛选出一种改良培养基,建立起有效的实验室内玉米果穗器官离体培养系统,可将授粉后3天带有30~50个籽粒的果穗顶部器官培养至籽粒生理成熟。并应用此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赤霉酸(GA_3)、脱落酸(ABA)等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发育的影响。... 筛选出一种改良培养基,建立起有效的实验室内玉米果穗器官离体培养系统,可将授粉后3天带有30~50个籽粒的果穗顶部器官培养至籽粒生理成熟。并应用此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浓度赤霉酸(GA_3)、脱落酸(ABA)等生长调节剂对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授粉后3~7天取样培养的离体果穗顶部,1~25mg/L的GA_3处理均表现出籽粒发育不良,而添加0.5mg/L浓度的ABA可促进籽粒的发育,添加10~50mg/L的赤霉素抑制剂BA-984对籽粒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但授粉15天后添加的GA_3及ABA,其对籽粒发育的效果均表现出与前期相反的趋势。经对培养物(穗轴+籽粒)内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的同步测定可见,该酶的活性受到GA_3的抑制和ABA的激活。表明内源GA_3和ABA在籽粒迅速灌浆前,可能通过调节蔗糖转化酶活性,控制蔗糖的卸载和淀粉积累过程,从而影响籽粒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植物激素 离体培养 化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果实中脱落酸结合蛋白的存在及其性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子连 陈珈 张大鹏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404-408,共5页
葡萄果实微粒体上存在高亲和力的脱落酸(ABA)结合位点,这些位点与ABA的结合具有饱和性,高亲和力及低容量,胰蛋白酶或DTT处理可以使该位点的特异结合活性下降约90%,表明此结合位点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ABA结合蛋白... 葡萄果实微粒体上存在高亲和力的脱落酸(ABA)结合位点,这些位点与ABA的结合具有饱和性,高亲和力及低容量,胰蛋白酶或DTT处理可以使该位点的特异结合活性下降约90%,表明此结合位点是一种蛋白质,故称为ABA结合蛋白,它含有维系蛋白质特定构象的二硫键,该蛋白与ABA反应的最适pH为6.0,说明与配基结合部位可能存在带有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结合活性在25℃高于0℃,结合反应达到动态平衡需要30min,30min以后结合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该蛋白与ABA结合反应的平衡解离常数为17.5nmol/L,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98.4fmol/mg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实 脱落酸 脱落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