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0
1
作者 葛光治 杨艺 张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21-926,共6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32例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胶质瘤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胶质瘤复发15例,放射性脑损伤17例。分析32例患者的DWI、PWI、MRS等磁共振影像学资料,比较异常强化区与对侧正常区的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自动生成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胆碱(Cho)/磷酸肌酸(Cr)比值及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比值。结果胶质瘤复发组ADC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的最大值和平均值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的最大值和平均值与放射性脑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瘤复发组的Cho/Cr和Cho/NAA比值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组(P<0.05)。对胶质瘤复发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0%,单用MRS为73.3%,PWI联合MRS为93.3%。对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灵敏度,单用PWI为82.4%,单用MRS为70.6%,PWI联合MRS为88.2%。结论联合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可提高胶质瘤复发及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脑损伤 放射性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在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广罡 张美燕 +5 位作者 孙玥 王敏 王辉 刘丹丹 李巍巍 徐如祥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目的:评估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应用于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02例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危重症病人,根据Nutric量表进行急性营养状态评分,并据此将病人分为低分组(Nutric评分为0—4... 目的:评估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应用于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02例入住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危重症病人,根据Nutric量表进行急性营养状态评分,并据此将病人分为低分组(Nutric评分为0—4分)和高分组(Nutric评分为5~9分)。比较两组病人28d的病死率,人住ICU第1、3和7天的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同时观察Nutric评分与营养支持间的关系。结果:低分组与高分组间28d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9)。低分组病人入住ICU第3和第7天ALB和PA水平均高于高分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EN、PN使用的比例,还是热量达标状况,低分组均优于高分组(P〈0.05)。结论:Nutric评分可用于神经系统危重症病人的早期营养需求评估,并帮助医师制订营养供给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营养风险评分 神经系统 危重症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经内听道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立华 徐如祥 +6 位作者 魏群 李运军 李文德 赵浩 高进宝 张鹏飞 于斌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导航应用于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留的显微外科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术中神经导航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导航定... 目的总结术中神经导航应用于听神经瘤的经验,探讨面听神经保留的显微外科技巧,以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面听神经的保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术中神经导航技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听神经瘤。术中神经导航定位静脉窦,引导内听道后壁磨除。27例术中行脑干诱发电位监测。结果肿瘤全切31例,全切除率为100%。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2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6%。肿瘤切除3个月后复查,面神经功能Ⅰ~Ⅱ级27例(87.1%),Ⅲ~Ⅳ级4例(12.9%)。解剖未能保留的2例,术中均行面神经端-端吻合。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导航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听神经瘤切除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术中神经导航和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是提高肿瘤全切除、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护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神经导航 神经监测 显微外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细胞对颅脑创伤炎症反应调控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高谋 徐如祥 +9 位作者 杨志军 董勤 姚慧 张洪钿 杨阳 刘宁 陈晨 朱建伟 邹明明 籍新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97-1703,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 目的比较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将26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54只)和TBI组(162只),采用自由落体脑打击装置制备TBI模型并于伤后12 h进行NSS评分,将3~7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54只,于伤后24 h将离体培养的同品系小鼠成体NSCs、MSCs和PBS分别定向注射到创伤模型鼠脑内。于移植后24、72 h和7 d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病理切片染色,观察脑损伤修复和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分别提取脑组织mRNA和蛋白检测细胞因子表达量。结果 1NSCs或MSCs移植7 d后,脑损伤较PBS处理组局限,组织内渗出减少。2NSCs或MSCs移植72 h和7 d后,脑组织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7 d后,脑内浸润的T细胞数量明显少于PBS处理组(P〈0.05)。3MSCs移植后IL-6和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BS处理组(P〈0.05);NSCs移植后IL-10 mRNA水平在24 h和72 h明显高于PBS处理组(P〈0.05),其蛋白水平在72 h和7 d也较PBS处理组和MSCs移植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NSCs与MSCs可影响TBI后炎症反应中免疫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表达,二者调控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颅脑创伤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CTA在肾脏肿瘤术前的应用及其与螺旋CTA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超 郭海若 +5 位作者 许兵 刘崎 魏强 沈倩瑾 张火俊 陆建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血管成像在肾脏肿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比螺旋CTA的优势。方法:对118例肾肿瘤患者术前行容积CT肾脏血管成像,观察肾动静脉及腔静脉。1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行320排螺旋CT肾脏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血管成像在肾脏肿瘤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比螺旋CTA的优势。方法:对118例肾肿瘤患者术前行容积CT肾脏血管成像,观察肾动静脉及腔静脉。1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70例行320排螺旋CT肾脏血管成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结果:118例患者的双侧肾脏及肾动静脉均在容积CT的扫描范围内。7例肾静脉或(和)下腔静脉有癌栓;患侧出现27例多支肾动脉,9例肾动脉过早分支,2例肾动脉狭窄。观察组CTA辐射剂量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320排容积CT血管成像可精确提供双肾及肿瘤的血管情况,能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信息;较之螺旋CT成像,容积CT血管成像较大地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肾脏肿瘤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样细胞RNA致敏树突状细胞治疗大鼠9L脑肿瘤 被引量:3
6
作者 肖宗宇 陈晓娟 +1 位作者 杨艺 徐如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1-666,共6页
目的: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s)总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免疫反应的机制,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 目的: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cancer stem like cells,CSLCs)总RNA致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治疗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观察DC疫苗对脑胶质瘤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免疫反应的机制,为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40只颅内荷瘤F344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作为实验组:(1)树突状细胞组(DC-9L):注射转染贴壁9L细胞RNA的DC组;(2)DC-9LTS组:注射转染9L肿瘤球RNA的DC组;(3)DC组:注射未经转染RNA;(4)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注射100μL PBS。非荷瘤F344大鼠10只设为对照组,仅在右侧尾状核注射10μL DMEM/F12培养基。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总RNA致敏DC,制备DC-9LTS,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对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模型进行免疫治疗,观察荷瘤大鼠生存期,同时检测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各治疗组肿瘤组织CD4、CD8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PBS组21 d,DC组为21 d,DC-9L组为31 d,DC-9LTS组为36 d。DC-9LTS组大鼠的中位生存期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9L组与DC组、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组与PB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789),DC-9LTS组的IFN-γ浓度为(157.08±7.25)ng/L,高于其余各组(P<0.05),且大鼠肿瘤组织内部及瘤周组织均有大量CD8淋巴细胞浸润。DC-9L组中,在肿瘤组织内部及瘤周也可见CD8淋巴细胞浸润,DC-9LTS组CD8的平均光密度值(D)明显高于DC-9L组(P<0.001),DC-9LTS组及DC-9L组均未见CD4淋巴细胞的表达。在DC组和PBS组中,肿瘤组织中未见CD4或CD8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利用大鼠9L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总RNA体外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回输治疗9L/F344大鼠颅内胶质瘤,能明显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期,为靶向性杀伤脑肿瘤干细胞的胶质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干细胞 树突细胞 免疫疗法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刺激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守岩 王学廉 何江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463,共9页
应对患者数多、病情复杂、药物治疗无效等难题,神经和精神疾病临床治疗面临着重大挑战,脑深部刺激是许多患者唯一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而达到"治疗效果更好"和"受益人群更大"是脑深部刺激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需求。... 应对患者数多、病情复杂、药物治疗无效等难题,神经和精神疾病临床治疗面临着重大挑战,脑深部刺激是许多患者唯一可行的临床治疗手段,而达到"治疗效果更好"和"受益人群更大"是脑深部刺激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需求。从调控机制研究、智能调控策略、精准手术技术、新适应症推广应用以及术后定量远程康复、先进设备研发和系统综合管理7个方面所面临的科学问题、技术需求和重大突破进行总结和思考,探讨如何针对已有适应症来改善脑深部刺激的临床治疗效果,面向新适应症创新临床治疗方法,降低临床治疗成本,提高临床服务质量,优化医学效能,增强神经调控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 智能控制 调控机制 先进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氧基雌二醇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鸿日 郭孝龙 +2 位作者 彭静华 张茂营 徐如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脊髓损伤组(n=24)、2ME2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1、3、7、14、2...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2)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4)、脊髓损伤组(n=24)、2ME2治疗组(n=24)。采用改良的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1、3、7、14、21、28d应用BBB运动评分系统对各组大鼠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造模成功后连续7天对2ME2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2ME2(24mg/kg),第7天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caspase-3表达,应用TUNEL染色进行凋亡细胞计数。结果:脊髓损伤组及2ME2治疗组损伤后随时间延长BBB评分升高,其中2ME2治疗组损伤后第14、21、28天BBB评分显著高于脊髓损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4.583±2.234)比较,脊髓损伤组(33.417±4.274)及2ME2治疗组(22.250±4.048)免疫荧光染色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2ME2治疗组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12.25±2.67)相比,脊髓损伤组(49.17±4.75)及2ME2治疗组(38.67±4.44)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2ME2治疗组凋亡细胞数较脊髓损伤组显著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2ME2改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脊髓损后的运动功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2ME2降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脊髓损后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脊髓损伤 凋亡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L/F344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9
作者 肖宗宇 陈晓娟 徐如祥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9L/F344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9L胶质瘤细胞,立体定向法于近交系F344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接种9L胶质瘤细胞和9L肿瘤球细胞,观察大鼠存活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CD13... 目的建立稳定的9L/F344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培养大鼠9L胶质瘤细胞,立体定向法于近交系F344大鼠右侧尾状核分别接种9L胶质瘤细胞和9L肿瘤球细胞,观察大鼠存活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CD133和巢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9L胶质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生长,形成的悬浮肿瘤细胞球表达CD133和巢蛋白。9L胶质瘤细胞组和9L肿瘤细胞球组大鼠肿瘤均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包膜;后者肿瘤内新生血管更丰富,出血性坏死更明显。两组肿瘤细胞均表达CD133和巢蛋白,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9L肿瘤细胞球组细胞更具侵袭性。接种9L肿瘤球细胞的大鼠中位存活期为15 d(95%CI:15.219-15.781),明显短于接种9L胶质瘤细胞大鼠的21 d(95%CI:20.395-21.605;χ2=12.800,P=0.000)。结论 9L/F344大鼠脑肿瘤干细胞颅内肿瘤模型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肿瘤干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培养的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9L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宗宇 陈晓娟 +1 位作者 徐智敏 徐如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45-3748,共4页
目的:从9L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培养、分离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细胞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CD133和Nestin表达情... 目的:从9L大鼠胶质瘤细胞系中培养、分离脑肿瘤干细胞样细胞,观察其生长方式和分化特征。方法: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对大鼠9L胶质瘤细胞进行培养,对分离获得的悬浮生长的脑肿瘤细胞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CD133和Nestin表达情况,用血清诱导其分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分化后GFAP、NSE、Galc的表达情况。结果:9L胶质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悬浮肿瘤克隆球,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部分贴壁9L细胞及9L肿瘤球细胞均表达CD133和Nestin。将9L肿瘤球转入含血清培养基分化7 d后,能产生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子代肿瘤细胞。结论:大鼠9L胶质瘤细胞系中存在具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但CD133和Nestin不能作为9L肿瘤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9L脑肿瘤干细胞仅是CD133阳性细胞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干细胞 脑肿瘤干细胞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肩胛骨巨大神经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玉旺 张立英 +3 位作者 许春伟 蔺会云 刘志钦 张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发生在肩胛骨的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肩胛骨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穿刺活检及大体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肿块大小15.0 cm×... 目的探讨发生在肩胛骨的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肩胛骨巨大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穿刺活检及大体切除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肿块大小15.0 cm×11.0 cm×6.0 cm。镜下见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部分区域细胞呈栅栏样排列,细胞低密度区与高密度区域相互交错,细胞核呈波纹状,少部分区域细胞核增大并具有多形性,偶见核分裂象,局部伴出血及退变。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阳性,SMA、desmin、CD117、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2%。结论发生于肩胛骨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神经鞘瘤 肩胛骨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D5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高兵兵 秦浩 +7 位作者 秦家振 孙移坤 张昊驹 刘晨 侯江雷 黄佛宝 罗丹 戴宜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探究TPD52在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标本及瘤旁正常脑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PD52 mRNA、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临床指标与TPD52表达量之间的... 目的探究TPD52在胶质瘤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标本及瘤旁正常脑组织,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TPD52 mRNA、蛋白的表达量,并分析临床指标与TPD52表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具有一致性,均提示TPD52的表达量随胶质瘤病理分级升高,Ⅲ、Ⅳ级胶质瘤TPD52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Ⅰ、Ⅱ级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PD52蛋白定位在胶质瘤细胞质中,67.4%病理标本高表达TPD52(或)。结论TPD52 mRNA与蛋白在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其蛋白表达量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与生存期呈负相关性,其可能是胶质瘤临床治疗的一个潜在基因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TPD52 病理分级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细胞做为扫描电子显微镜标本的快速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艾敬 曲宝清 +2 位作者 张翠萍 孙异临 徐如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61-364,共4页
人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变化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标志。扫描电镜观察血细胞表面的超微形态特点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常规制样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舞蹈病红细胞、附红体红细胞等超微结构步骤繁琐,耗时长。本文介... 人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变化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标志。扫描电镜观察血细胞表面的超微形态特点可以为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常规制样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舞蹈病红细胞、附红体红细胞等超微结构步骤繁琐,耗时长。本文介绍了外周血细胞做为扫描电子显微镜标本的快速简便制备方法,可做为外周血红细胞病变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快速制备 血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功 陈绪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B组)、DAMGO组(D组)和DAMGO+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组(DC组)。采用双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6h...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SD成年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B组)、DAMGO组(D组)和DAMGO+μ阿片受体拮抗剂CTOP组(DC组)。采用双侧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6h后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5 mg/kg造模。N组只麻醉不造模,B组造模15min后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组注射DAMGO 200 μg/kg,DC组注射CTOP 600 μg/kg,5 min后注射DAMGO200 μg/kg。药物注射6h后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并比较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组织干湿重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肺功能降低,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炎症反应。与D组比较,B、DC组动脉血PaO2、pH值明显降低;肺组织Smith评分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干湿重比明显降低(P<0.05);肺组织MDA、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MGO对创伤-内毒素二次打击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DAMGO CTOP 急性肺损伤 二次打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胃黏膜pH值的影响
15
作者 陈绪贵 曹蕾 王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分别于术前(L)、无肝前期3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90...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胃黏膜pH值(pHi)的影响。方法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24例,随机均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分别于术前(L)、无肝前期3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90min(T4)、术毕(T5)记录患者HR、MAP、PaCO2和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02)并计算pHi。结果T2、L时D组HR明显增快,MAP显著降低(P〈0.05),N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3时两组pHi均明显降低,且D组显著低于N组(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中积极补充容量的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能更有效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胃肠黏膜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原位肝移植 胃黏膜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