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穿刺引流对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预后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8
1
作者 王国强 李世强 +11 位作者 张微微 阮文伟 秦家振 李莹 尹维民 李运军 任政军 朱吉强 丁云艳 彭俊琦 李培建 黄勇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1-541,共11页
目的研究与开颅去骨瓣(DC)清除血肿相比,微创穿刺引流(MIPD)是否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自发脑出血(ICH)患者(基底节区≥30ml,发病24h内),非随机分... 目的研究与开颅去骨瓣(DC)清除血肿相比,微创穿刺引流(MIPD)是否更有利于改善高血压自发基底神经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符合条件的高血压自发脑出血(ICH)患者(基底节区≥30ml,发病24h内),非随机分配接受MIPD(A组)或DC(B组)治疗。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估发病30d和1年时的结局(GOS≥4为功能独立)。结果共198例患者接受治疗(A组84例,B组114例),其中9例失访(A组2例,B组7例,以其末次观察数据作为最终结果作意向性分析)。198例患者平均年龄57.1(31-95)岁,男144例,女54例,基线GCS8.1±3.4分,NIHSS 20.8±5.3分,平均出血量(HV)56.7(30-144)ml,134例(67.7%)出血破入脑室。除A组年龄大于B组(59.4±14.5岁vs 55.3±11.1岁,P=0.025)外,两组其他基线数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累计30d及1年总死亡率分别为32.3%和43.4%,且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27.4%vs 36.0%,P=0.203;36.1%vs 48.2%,P=0.112),但年龄≤60岁、NIHSS〈15或HV≤60ml的患者,A组30d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累计1年良好结局率26.8%,A组显著高于B组(39.3%vs 17.5%,P=0.001)。无脑室出血的患者1年死亡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1),重度脑室出血患者30d和1年死亡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25,P=0.036),但1年良好结局无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式、年龄、GCS、HV、脑室出血和肺部感染均为1年良好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对高血压自发深部ICH,与常规DC手术相比,MIPD的1年良好结局率显著提高,选择性病例(年龄≤60岁、NIHSS〈15分或HV≤60ml)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对HV〉60ml、深昏迷、重度神经功能损伤或严重脑室出血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结局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室出血 微创穿刺 开颅去骨瓣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比较分析 被引量:159
2
作者 陈祎招 徐如祥 +3 位作者 赛力克 聂永庚 王向宇 罗成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收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和GCS评分等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案分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以第3个月GOS评分作为预后指标。采用SPSS10.0,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其GOS预后评分的差别,观察、分析手术疗效。结果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组两组病例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在手术时间上,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1.6±0.5)h,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4.6±1.8)h(P<0.01);在手术失血量上,神经内镜微创组平均手术失血量33.2±6.2mL,开颅血肿清除术组平均手术失血量(406.4±305.6)mL(P<0.01);在血肿清除率上,神经内镜组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8.6%±6.2%,开颅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69.4%±27.9%(P<0.05);在GOS预后方面,在26例术后随访满3月神经内镜组患者中恢复良好6例,轻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状态4例,死亡1例(家属放弃治疗后院内死亡)。开颅组49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13例,植物状态12例,死亡6例。3例因经济原因在术后放弃治疗脱失。神经内镜微创组患者预后优于开颅组患者预后(P<0.05)。结论神经内镜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是一种更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微侵袭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转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组织学观察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培建 李兵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83-238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9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AxCA-BDNF转染组(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组(硅胶管内置BDNF溶液)和对照组(硅胶...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转染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将90只成年Wistar大鼠分成3组,AxCA-BDNF转染组(硅胶管内置AxCA-BDNF原液)、BDNF组(硅胶管内置BDNF溶液)和对照组(硅胶管内置空白病毒稀释液),每组30只,另取5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应用组织学图像分析技术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新生神经纤维进行计数,对新生神经髓鞘厚度进行测量分析;应用足印分析和电生理检查技术,从功能角度判定BDNF基因转移的生物效应。结果在3、7、14d及1个月4个时相点,光镜、电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图像分析证实,AxCA-BDNF转染组和BDNF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的数量、新生神经纤维数目及其髓鞘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HRP逆行示踪也证实神经联接的再形成优于对照组(P<0.01);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等神经功能恢复指标上,AxCA-BDNF转染组和BDNF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腺病毒介导的BDNF基因转移,不仅能促进损伤神经纤维再生,也能保护损伤的脊髓神经元,大鼠的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重组腺病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转染 免疫组织化学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溶栓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艳霞 吕肖锋 +3 位作者 焦秀敏 何子骏 王亚双 陈少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7 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47例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DMCI组)36例,入院7d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随访期间脑出血转化及血管再通情况,并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 (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DMCI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NDMCI组患者[(8.3±2.6)mmol/L比(5.8±1.3)mmol/L,(2.1±0.4)mmol/L比(1.6±0.6)mmol/L,(4.3±0.8)mmol/L比(3.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19、15.537、15.372,均P<0.01)。(2)DMCI组随访期间发生脑出血转化4例(8.5%),再通良好17例(36.2%),预后良好(90d mRS评分<2分)15例(31.9%);NDMCI组发生脑出血转化1例(2.8%),再通良好21例(58.3%),预后良好21例(58.3%)。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与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是影响其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2型 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艳霞 何子骏 +2 位作者 王斌 陈少敏 沈春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铃薯外敷治疗液体外渗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1
6
作者 李玲 曹立新 +1 位作者 安红 董建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静脉输液造成的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温热水湿热敷对60例静脉输液导致的液体外渗患者进行处理。按液体外渗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各3O例.对其更换次数、显效时间及痊愈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处理静脉输液造成的液体外渗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和温热水湿热敷对60例静脉输液导致的液体外渗患者进行处理。按液体外渗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各3O例.对其更换次数、显效时间及痊愈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在各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提示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液体外渗处,其消除水肿效果明显优于温热水湿热敷,且操作简便,无任何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外渗 外敷治疗 临床探讨 静脉输液 湿热敷 温热 痊愈 结论 效果明显 推广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及脑血管畸形 被引量:6
7
作者 简文豪 武文 +3 位作者 丁桂春 朱洁 郑文济 魏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TCCD)方法学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颅内占位性病变 (ISOL)及脑血管畸形 (CVM)共 73例 ,探头频率 2 .0~ 3 .5MHz ,彩色多普勒 (CDFI)频率 2 .0MHz。颞窗是主要声窗 ...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TCCD)方法学及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和脑血管畸形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 :颅内占位性病变 (ISOL)及脑血管畸形 (CVM)共 73例 ,探头频率 2 .0~ 3 .5MHz ,彩色多普勒 (CDFI)频率 2 .0MHz。颞窗是主要声窗 ,探头行横切、纵切、斜切扫查。结果 :ISOL及CVM共 66例 ( 90 .4% )被检出 ,CVM包括动静脉畸形 (AVM)及动脉瘤 (aneurysm)。ISOL 6例及CVM 1例 ( 9.6% )超声未检出的原因与病变类型及声窗无关 ,主要与病变位置有关。结论 :TCCD可作为对诊断与鉴别诊断AVM及动脉瘤的较好方法 ,对ISOL可作为辅助诊断及随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双功超声显像 颅内占位性病变 脑血管畸形 静脉畸形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脊髓脊膜膨出伴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永春 卢洪流 +4 位作者 戴宜武 赵春平 封志纯 杨志军 徐如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9-480,共2页
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是胚胎期的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骨裂处膨出的先天发育畸形,常伴有局部脂肪异常增生,也称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其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无力和大小... 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MMC)是胚胎期的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骨裂处膨出的先天发育畸形,常伴有局部脂肪异常增生,也称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其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治疗或手术方式不当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007年1月-2008年5月我们收治18例脊髓脊膜膨出患儿,其中8例伴有脂肪瘤,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瘤型 治疗 腰骶部 诊断 先天发育畸形 小便功能障碍 神经管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无源的参数可控脉冲发生器 被引量:3
9
作者 熊慧 李刚 +2 位作者 张旺明 徐如详 林凌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55-960,共6页
针对植入式刺激器内置电源容量有限、体积大、潜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线无源的参数可控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基于电磁耦合原理,由经皮变压器、储能电容、整流电路及双稳态触发器构成,与传统的脉冲发生器相比,在不加入微控制器... 针对植入式刺激器内置电源容量有限、体积大、潜在安全隐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线无源的参数可控脉冲发生器。该发生器基于电磁耦合原理,由经皮变压器、储能电容、整流电路及双稳态触发器构成,与传统的脉冲发生器相比,在不加入微控制器和维持原有通信信道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脉冲发生器输出信号的幅值、频率、脉宽、极性可调,克服了其他脉冲发生器信号极性不可控的弊端,且电路结构极为简单。通过pspice仿真、实际电路、样机实验的测试,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脉冲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0~300 Hz,脉宽范围60~450μs,幅值范围0~10 V,且极性可调。因此该脉冲发生器满足植入式刺激器的需求,同时还可用于某些密闭化学、生物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刺激器 无线 无源 脉冲发生器 极性可控 参数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云廷 范峰峰 +2 位作者 秦家振 何江弘 蒋爱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53-253,共1页
关键词 腰骶段椎管内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N诱发PLCε基因敲除小鼠膀胱癌发生过程中病变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泰茂 杨志军 +3 位作者 白云峰 李瑞生 孔垂泽 刘东烨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诱癌剂N-丁基-N2(4-羟丁基)亚硝胺(BBN)诱发磷脂酶Cε(PLCε)基因正常(PLCε+/+)小鼠和PLCε基因敲除(PLCε-/-)小鼠膀胱肿瘤超微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PLCε在膀胱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PLCε+/+和PLCε-/-小鼠各72只... 目的动态观察诱癌剂N-丁基-N2(4-羟丁基)亚硝胺(BBN)诱发磷脂酶Cε(PLCε)基因正常(PLCε+/+)小鼠和PLCε基因敲除(PLCε-/-)小鼠膀胱肿瘤超微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PLCε在膀胱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PLCε+/+和PLCε-/-小鼠各72只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BBN和自来水喂饲,实验周期为18W,按计划处死大鼠,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阶段动物膀胱癌的发生情况。结果PLCε+/+小鼠和PLCε-/-小鼠膀胱癌的发生经历了3个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1)上皮增生期;(2)乳头状瘤形成期;(3)癌变期。电镜显示的各阶段超微结构变化,以膀胱黏膜移行上皮表层细胞的变化最具有形态学意义,其中移行上皮非对称性单位膜的改变、多形性微绒毛形成、梭形小泡形成、微丝及连接复合体减少所致的壳层丧失,胞浆内溶酶体增多及印戒细胞形成、核周纤维层不规则或消失是癌变的重要依据,因此可作为膀胱黏膜上皮早期癌变的超微结构学标志。结论PLCε-/-小鼠的肿瘤形成时间迟于PLCε+/+小鼠,肿瘤发生率也低于PLCε+/+小鼠提示敲除PLCε基因可以抑制膀胱肿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因敲除 磷脂酶Cε 亚硝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颈髓肿瘤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文济 魏群 +2 位作者 谭振美 赵志 秦家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16-218,共3页
高位颈髓受压易损伤颈髓及血管,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Yasargi和Epstein先后报道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自1994年以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36例高位颈髓和延颈髓肿瘤,效... 高位颈髓受压易损伤颈髓及血管,导致呼吸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高。Yasargi和Epstein先后报道采用显微手术技巧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自1994年以来采用显微手术治疗36例高位颈髓和延颈髓肿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手术清除自发性桥脑血肿3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云廷 赵春平 +2 位作者 秦家振 吕彦恩 蒋爱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自发性桥脑血肿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持续植物状态病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损害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健 周定标 郑文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96-998,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HLA D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 ,了解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 (PVS)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实验组即PVS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出来 ,然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 目的 通过检测HLA D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 ,了解脑外伤后持续植物状态 (PVS)病人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实验组即PVS病人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分离出来 ,然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受IFN r或LPS刺激后 ,其所表达的HLA DR的变化水平。结果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 ,脑外伤后PVS病人外周单核细胞表面HLA DR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0 1)。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外周血单核细胞经IFN r或LPS共孵育刺激后 ,其HLA DR的表达水平皆有显著升高 (P <0 .0 1) ,但对脑外伤后PVS病人来说 ,其HLA DR的表达仍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HLA-DR 免疫 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抽动量表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建明 胡永生 张晓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抽动量表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成人TS患者行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GPi)DBS术,分别于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视频抽动量表在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成人TS患者行双侧苍白球腹后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interna,GPi)DBS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应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评分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及视频抽动量表进行症状评估。结果患者随访时间1~23月,YGTSS评估症状改善16.67%~62.96%(平均51.47%±17.71%),视频抽动量表评估症状改善13.33%~66.67%(平均42.64%±17.53%),对视频抽动量表及YGTSS评估改善率结果行配对t经验,P=0.056>0.05。结论视频抽动量表对TS症状评估与YGTSS接近,可作为评估TS症状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症 苍白球内侧部 深部电刺激术 视频抽动量表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枕大孔区畸形196例X线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建立 顾雪梅 马稚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5期386-387,共2页
枕大孔区畸形196例X线表现杨建立,顾雪梅,马稚如枕大孔区畸形是指枕大孔区及上颈段的畸形,包括:①扁平颅底;②颅底凹陷;③环枕融合;④颈椎分节不全;⑤环枢椎脱位;⑥小脑扁机体下疝畸形的一组疾患。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 枕大孔区畸形196例X线表现杨建立,顾雪梅,马稚如枕大孔区畸形是指枕大孔区及上颈段的畸形,包括:①扁平颅底;②颅底凹陷;③环枕融合;④颈椎分节不全;⑤环枢椎脱位;⑥小脑扁机体下疝畸形的一组疾患。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自1963~1993年共手术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诊断 枕大孔区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金属材料镍钛合金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杰 柯以铨 +4 位作者 徐如祥 姜晓丹 薛杉 吕云 李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87-1789,共3页
目的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 目的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BMSCs的增殖率;第7天采用Hoechst33342标记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材料组细胞数的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结果大孔、小孔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在第3天细胞增殖率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在荧光纤维镜下发现各组镍钛合金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大孔、小孔组细胞数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孔、小孔材料之间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大孔、小孔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表面接种的BMSCs形态正常,增殖旺盛,黏附性良好。结论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在体外实验中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BMSCs黏附、聚集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多孔 骨髓基质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IL-2基因及B7-1基因联合转染G422细胞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
18
作者 吕彦恩 曹雪涛 +2 位作者 于益芝 弭静 雷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5-778,共4页
目的:研究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为胶质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IL-2基因和B7-1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1×105皮下和脑内接种,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2周取脾... 目的:研究联合细胞因子基因转染的G422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体内致瘤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变化,为胶质瘤的免疫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IL-2基因和B7-1基因转染的G422细胞1×105皮下和脑内接种,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和荷瘤小鼠的存活期,2周取脾脏,检测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结果:IL-2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皮下接种后肿瘤生长明显减慢,脑内接种动物存活期明显延长,NK、LAK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结论:IL-2基因和B7-1基因联合转染的G422细胞,致瘤原性下降,免疫原性增强,能有效激活机体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白细胞介素2 B7-1 胶质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EPS-BSS算法的脑深部诱发电位提取
19
作者 熊慧 杨雪 +3 位作者 李刚 林凌 张旺明 徐如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59,70,共6页
脑深部诱发电位对探究神经刺激器治疗疾病的工作机理起着重要作用.为解决临床治疗中采集电极数少于源信号数而产生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欠定情况下不需利用先验知识的改进盲源分离法.针对单路脑深部诱发电位的提取,仅利用经... 脑深部诱发电位对探究神经刺激器治疗疾病的工作机理起着重要作用.为解决临床治疗中采集电极数少于源信号数而产生的欠定盲源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欠定情况下不需利用先验知识的改进盲源分离法.针对单路脑深部诱发电位的提取,仅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对观测信号进行分层处理,以一定的规则重构信号来扩展观测信号数目,进而进行分离.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从低信噪比的单路信号中有效提取微弱诱发电位,分离后各输出信号间的互相关系数较分离前大幅下降,从而证实了该算法提取诱发电位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诱发电位 欠定盲源分离 经验模态分解 低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内囊肿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周景 刘伟国 邓永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2-383,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室内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组织发生。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 ,对 5例脑室内囊肿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5例脑室内囊肿中 ,4例为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 ,1例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 5例囊肿囊壁均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 目的 探讨脑室内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组织发生。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 ,对 5例脑室内囊肿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5例脑室内囊肿中 ,4例为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 ,1例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 5例囊肿囊壁均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GFAP显示 4例侧脑室囊肿被覆上皮呈强阳性表达 ,第三脑室胶样囊肿不表达 ;CK显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上皮为强阳性表达 ,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不表达。结论 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属于室管膜来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内囊肿 脑室肿瘤 脑室系统 病理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