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基化对α-晶状体蛋白的修饰和分子伴侣活性的降低 被引量:18
1
作者 严宏 惠延年 +3 位作者 范建国 张延凤 武丽华 张晓楠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 目的 研究糖基化对 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作用。方法 分离牛晶状体α-晶状体蛋白 ,分别与 0 .5 mol· L- 1 果糖和 0 .5 m ol· L- 1 葡萄糖在 37℃温育 ,在第 0、2 4、32天测定 380 nm的光吸收值和 40 0 nm非色氨酸荧光值 ,高压液相色谱 ( high performanceliquid chrom atography,HPL C)和 SDS- PAGE评价蛋白质交联程度 ,采用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和βL-晶状体蛋白的热凝聚光散射值 ,作为α-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活性指标。结果 果糖和葡萄糖可导致时间依赖性 α-晶状体蛋白在 380 nm吸收值的增加 ,非色氨酸荧光值升高 ;HPL C和 SDS- PAGE提示糖与α-晶状体蛋白形成交联复合物。果糖较葡萄糖作用明显。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抑制 CAT和 βL-晶状体蛋白热凝聚作用降低 ,孵育第 2 4天 ,葡萄糖组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分别降低约 12 %和 19% ,果糖组约7%和 9% .结论 糖基化导致 α-晶状体蛋白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凝聚、交联 ,分子伴侣活性丧失 ,这在老化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晶状体蛋白 分子伴侣 糖基化 白内障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红蛋白在大鼠眼球中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耀宇 刘惠玲 +4 位作者 童绎 白华 王宗华 杨薇 邸玉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了NGB在正常大鼠眼球中的分布和定位。结果NGB主要存在于视网膜中,在虹膜、睫状体和视神经中亦有一定量的表达,在眼球内的其他组织中则没有表达。该蛋白在所有神经元中均有高强度的表达,但不存在于视网膜的色素细胞层中。其中,在视网膜的丛状层和光感受器的内节中分布最多,这与视网膜的耗氧部位线粒体的亚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NGB可能是一种与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很相似的呼吸蛋白,在视网膜的氧供和氧消耗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能与许多视网膜缺血缺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红蛋白 视网膜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和PI3K/Akt通路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中DDR2和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2 位作者 张建 李燕 药立波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8-685,共8页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 背景 研究表明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在肿瘤新生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相关疾病治疗的关键靶点,但DDR2和MMP-13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发生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的表达特点以及MEK/ERK和PI3 K/Akt通路对DDR2及MMP-13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532 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法制备棕色挪威(BN)大鼠CNV模型,将78只BN模型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7)、模型对照组(n=39)、PD98059(MEK1抑制剂)组(n=16)和LY294002(PI3K抑制剂)组(n=16),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大鼠分别于光凝后1d、7d玻璃体内注射5 mmol/L PD98059 3μl或5 mmol/L LY294002 3μl.分别于光凝前和光凝后1、3、7、14 d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并制备样本和切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ERK、p-ER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眼杯中DDR2 mRNA和MMP-13 mRNA的表达变化,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CNV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定位和测定大鼠CNV区域DDR2和MMP-13的表达.结果 光凝后3d,光凝局部细胞增生,光凝后7 d CNV形成,至光凝后14 d CNV趋于稳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DDR2在正常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和内核层细胞中呈弱表达,但在CNV中呈强阳性表达;MMP-13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层、光感受器层和巩膜层均呈强阳性表达,在模型对照组中呈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NV组织中DDR2和MMP-13共表达.RT-PCR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1、3、7、14 d DD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55.22±4.03、47.74±2.23、14.82±4.56和5.59±2.47,MMP-1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5.54±3.83、43.51±4.36、10.90±4.00和5.23±3.2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3、7、14 d大鼠CNV区DDR2相对荧光密度单位(RFU)值分别为2.73±0.53、5.21±0.31和3.22±0.33,MMP-13 RFU值分别为1.66±0.17、3.57±0.44和2.67±0.21,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1.01,P<0.05;F=40.31,P<0.01);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 CNV区DDR2 RFU值分别为1.14±0.19和1.03±0.14,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P-13RFU值分别为1.37±0.25和1.24±0.2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光凝后7d眼杯中p-ERK和p-Akt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光凝后14 d恢复至近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D98058组大鼠眼杯p-ERK水平明显下降,注射后7d、14 d PD98058组大鼠眼杯中p-ERK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71.58%和65.21%,PD98058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PD98058组14 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Y294002组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水平明显下降,LY294002注射后7d、14d大鼠眼杯中p-Akt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65.62%和67.04%,LY294002组7d与模型对照组7d比较、LY294002组14d与模型对照组14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眼杯中ERK和Akt的表达水平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62,P>0.05;F=0.81,P>0.05).模型对照组、PD98059组和LY294002组光凝后14 d大鼠CNV厚度分别为(119.19±18.03)、(51.00±11.29)和(59.18±9.00)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76,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D98059和LY294002注射后CNV厚度分别减少57.21%和5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DR2和MMP-13在大鼠CNV中表达上调,参与CNV的形成;MEK/ERK和PI3K/Akt通路通过参与调控DDR2和MMP-13在CNV局部的表达而抑制CNV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结构域受体2 脉络膜/病理 新生血管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疾病模型 BN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宗华 李秋平 +1 位作者 李耀宇 刘志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使用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和间接检眼镜进行ROP筛查...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发病情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的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使用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和间接检眼镜进行ROP筛查,分析相关因素。结果筛查出生体质量≤1500g患儿519例(1038眼),发现ROP313眼(30.15%),激光治疗81眼(7.80%)。出生体质量≤1000g组、〉1000~1500g组ROP检出率(52.78%、28.47%)、激光治疗百分比(19.44%、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出生体质量≤1000g的38眼中I区ROP发生率(52.63%)、附加病变发生率(36.84%)明显高于出生体质量〉1000g者(均为P〈0.05);出生胎龄≤28周、〉28~32周、〉32~35周ROP检出率(46.07%、31.07%、7.24%)、激光治疗的百分比(17.98%、6.78%、0.66%)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有吸氧史者ROP发生率(44.17%)和激光治疗比率(11.04%)明显高于无吸氧史者(6.48%、2.33%)(P〈0.05),多胎与单胎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51%、31.53%)(χ2=3.841,P=0.050)。结论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ROP检出率越高,病变越重。吸氧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应规范筛查ROP,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消退和进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宗华 李秋平 +2 位作者 白华 张惠敏 赵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自然消退和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了解影响ROP病变进展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189例ROP患儿,根据预后分为进展组和消退组,对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机...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自然消退和进展情况及相关因素,了解影响ROP病变进展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189例ROP患儿,根据预后分为进展组和消退组,对两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9例ROP患儿中,58例(30.69%)ROP进展至重度需手术治疗,131例(69.31%)患儿病变自然消退。进展组出生胎龄(28.66±1.83)周、出生体质量(1184.44±281.20)g,与消退组患儿胎龄(28.97±1.78)周、出生体质量(1250.12±287.98)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P病变进展与多胎、机械通气时间、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相关性显著(均为P<0.05);而与性别、贫血、动脉导管未闭、脑炎、败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激素、肺表面活性剂应用、输血治疗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时间机械通气是ROP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χ2=73.623,P=0.003)。结论 ROP大部分可自行消退,长时间机械通气可加重病情,对早产儿及ROP患儿应严格把握吸氧浓度和用氧时间,有效阻止ROP病变进展,降低发生重症ROP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宗华 黄秋闽 李耀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筛查出生体质量≤2500g、胎龄≤37周的315例早产儿,分析其ROP的临床特点。结果315例(630眼)患儿中发生ROP42例(84眼,13.33%);ROP患儿胎...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筛查出生体质量≤2500g、胎龄≤37周的315例早产儿,分析其ROP的临床特点。结果315例(630眼)患儿中发生ROP42例(84眼,13.33%);ROP患儿胎龄为(29.79±2.29)周,非ROP患儿胎龄为(32.81±1.88)周,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ROP患儿出生体质量为(1440.00±359.57)g,明显低于非ROP患儿(1863.65±347.38)g(P<0.001);吸氧患儿ROP36例(18.27%)明显高于未吸氧患儿6例(5.08%;χ2=11.11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者(29.47%)比不需机械辅助呼吸患儿(6.36%)多(χ2=30.665,P=0.000);多胎6例(9.68%)与单胎36例(14.23%)间发生RO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3,P=0.345)。结论ROP发病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时间、机械辅助呼吸等因素相关。早产儿应及时行规范的眼底检查,尽早发现ROP,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胎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Eales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魏世辉 马成 +1 位作者 肖骏 薛爱玲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分析Eales病在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中的发病情况。方法以2003年北京地区应征入伍时眼科体检的新兵为研究对象,在散瞳状态下,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入伍新兵周边部视网膜进行筛查,然后对可疑病例利用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结果在调查的328... 目的分析Eales病在中国健康男性青年人中的发病情况。方法以2003年北京地区应征入伍时眼科体检的新兵为研究对象,在散瞳状态下,用双目间接眼底镜对入伍新兵周边部视网膜进行筛查,然后对可疑病例利用辅助检查进一步确诊。结果在调查的3288名新兵中,疑似Eales病例41例,筛检阳性率为1.3%±0.2%,其中确诊病例26例,患病率为0.8%±0.02%。结论易感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在Eales病的预防、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血管旁白鞘和血管壁荧光素着染可视为Eales病早期确诊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男性青年 EALES病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宗华 董文丽 陈思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 目的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间接检眼镜光凝治疗的ROP患儿103例(197眼)临床资料,随访37~856d,观察治疗后视网膜血管区与无血管区病变消退或进展情况,记录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消退情况及角膜、虹膜、瞳孔、晶状体情况。结果 179眼ROP病变消退,治愈率90.86%。病变消退组的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为(29.40±2.08)周、(1293.52±311.99)g、(37.12±3.03)周,病变进展组分别为(29.17±1.85)周、(11291.36±290.57)g、(36.67±2.42)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Ⅰ区病变74眼,病变消退60眼(81.08%),病变进展14眼(18.92%);Ⅱ区病变123眼,病变消退119眼(96.75%),病变进展4眼(3.25%),Ⅰ区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Ⅱ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838,P=0.001)。阈值前病变1型94眼,其中90眼(95.74%)病变消退,4眼(4.26%)病变进展;阈值期病变103眼,其中89眼(86.41%)病变完全消退,14眼(13.59%)病变进展,阈值前病变Ⅰ型病变进展率明显高于阈值期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43)。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阈值前期1型和阈值期ROP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与病变区域、病变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光凝 阈值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旭光 宋琛 《眼科研究》 CSCD 1991年第2期68-70,共3页
实验观察了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变化。角膜碱烧伤模型为中央区角膜,直径9毫米,2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钠,烧伤60秒钟。实验结果表明,烧伤后第3、7和15天,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正常角膜显著下降,P<0... 实验观察了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变化。角膜碱烧伤模型为中央区角膜,直径9毫米,2当量浓度的氢氧化钠,烧伤60秒钟。实验结果表明,烧伤后第3、7和15天,角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正常角膜显著下降,P<0.01。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发现,烧伤后的角膜组织中有过氧化自由基存在(g值为2.0106±0.0027)。实验结果提示:超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造成碱烧伤后组织病理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碱烧伤 自由基 超氧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宗华 李秋平 +1 位作者 何涛 杨秀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分析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确诊的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ROP患儿106例,分析其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病变程度... 目的分析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确诊的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ROP患儿106例,分析其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特点。结果 106例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ROP患儿出生胎龄(28.70±1.89)周。44.34%患儿出生胎龄≤28周,其中2例出生胎龄为24周,2例出生胎龄为25周,84.91%≤30周。出生体质量(1 190.00±282.33)g,86.27%患儿出生体质量<1 500 g,20.59%<1 000 g,3例患儿出生体质量超过2 000 g。1期病变2.83%,2期21.70%,3期73.58%,4期1.89%,没有5期病变的患儿。33.96%为Ⅰ区病变,66.04%为Ⅱ区病变。Ⅰ区病变患儿的出生胎龄(28.94±1.57)周和出生体质量(1224.31±196.04)g,与Ⅱ区病变患儿[(28.51±2.03)周;1 168.54±321.32)g]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时矫正胎龄Ⅰ区病变为(35.09±1.28)周,与Ⅱ区病变(38.43±6.3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我国仍有较大、较成熟早产儿进展为阈值期或高危阈值前ROP的情况,目前指南适合我国国情。Ⅰ区病变进展至阈值期或高危阈值前发生较早,应注意及早筛查,缩短筛查间隔,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阈值病变 阈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ERK参与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秀梅 王雨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内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3只成年雄性棕色挪威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玻璃体内注药组,视网膜...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MMP-9在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内的表达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将23只成年雄性棕色挪威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玻璃体内注药组,视网膜光凝后即刻玻璃体内注射3μL PD98059;另一组为单纯光凝组,单纯行视网膜光凝。观察时间为光凝后3 d、7 d和14 d。各时间点处死大鼠后摘除眼球,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观察MMP-2和MMP-9在大鼠CNV内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特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和HE法观察玻璃体内注射PD98059对CNV生成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观察注药对CNV内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光凝后3d,单纯光凝组光凝区即有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光凝后7 d和14 d二者表达均逐渐增强。光凝后7 d,玻璃体内注药组MMP-2和MMP-9均显著被抑制,分别被抑制约69%和80%。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示玻璃体内注射组可显著抑制ERK的磷酸化,光凝后3d及7 d的抑制率分别为54%和60%,而对ERK总量的表达无明显作用。FFA和HE显示,玻璃体内注药组光凝后14 d减少光凝局部CNV的荧光素渗漏约51%,抑制CNV厚度达57%。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示光凝后7 d,玻璃体内注药组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分别为73%和64%。结论 MMP-2和MMP-9参与了大鼠CNV的生成,光凝后3 d即有阳性表达,至光凝后14 d表达进一步增强,MEK/ERK通路至少部分参与了MMP-2和MMP-9在CNV内的生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脉络膜新生血管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眼动脉阻塞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爱玲 张卯年 姚毅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7-217,共1页
尿激酶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传统的方法剂量偏小,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大剂量、连续多日尿激酶溶栓治疗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 尿激酶溶栓治疗 眼动脉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台在剥离离体眼球视网膜中的应用
13
作者 白继 李珊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72-72,共1页
冰台在剥离离体眼球视网膜中的应用白继李珊*(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100700*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三院眼科)在眼球疾病的实验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离体眼球的视网膜剥离。然而由于视网膜感光层十分脆弱,抗拉力差,加之离体眼球不... 冰台在剥离离体眼球视网膜中的应用白继李珊*(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100700*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三院眼科)在眼球疾病的实验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离体眼球的视网膜剥离。然而由于视网膜感光层十分脆弱,抗拉力差,加之离体眼球不易固定,因此传统冰浴下直接器械剥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视网膜 剥离法 离体眼球 冰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孙旭光 宋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8,共3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广泛存在于需氧生物的各种组织当中,它能特异性地催化超氧自由基(·O_2^-)发生歧化反应:2·O_2^-+2H+→(SOD)
关键词 眼组织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阵列分布及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蕾 邸玉兰 +1 位作者 郑艳珍 梁海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小鼠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空间分布的规律,并观察了出生后视网膜的生长对其规律性的影响。方法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不同发育期(P8、P13和成年)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及内核层(inn...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小鼠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空间分布的规律,并观察了出生后视网膜的生长对其规律性的影响。方法我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不同发育期(P8、P13和成年)的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GCL)及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胆碱能无长突细胞的胞体,用Voronoi domain来量化分析胆碱能阵列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使用规则指数RI评价规则度。结果小鼠胆碱能阵列的规则指数RI(5.27)明显高于随机点的规则指数(2.05),这种高规则性在成年小鼠视网膜不同离心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离心度0.25、0.50、0.75、≈1.00时规则指数分别为:INL:4.87±0.67、4.77±0.83、4.31±0.68、4.66±1.38;GCL:2.52±0.83、3.53±0.26、3.70±0.83、3.43±0.43。INL Voronoi domain的面积随离心度增加而扩大,各离心度面积分别为:(650.89±134.00)μm2、(747.23±157.00)μm2、(946.39±220.00)μm2、(1141.79±245.00)μm2。GCL各离心度面积分别为:(875.36±258.00)μm2、(838.07±211.00)μm2、(915.60±256.00)μm2、(1155.40±371.00)μm2,GCL的Voronoi domain的面积在0.25、0.50离心度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余离心度时面积随离心度增加而扩大。而在P8、P13和成年三个不同发育阶段,胆碱能阵列的规则指数RI分别为:INL:5.5±0.7、4.7±0.5、4.6±0.9;GCL:4.9±1.2、4.1±0.7、4.2±0.7;P8INL高于P13和成年时(均为P<0.05),而GCL各年龄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视网膜胆碱能阵列的空间分布有非常高的规则性,且这种规则性在出生后早期就形成,而在发育过程中虽然视网膜在扩张,但其规则性并不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 胆碱能阵列 视网膜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化锂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朱婷婷 武明媚 +2 位作者 施维 游思维 李耀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眶内切断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左侧视神经且残端留置荧光金(FG)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30 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眶内切断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左侧视神经且残端留置荧光金(FG)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30 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量(85 mg/kg/d)氯化锂实验组。术前1 d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氯化锂溶液,直至术后2 d、7 d或14 d处死动物。平铺视网膜后取样计数FG逆行标记的存活节细胞,并由此计算出每一视网膜内节细胞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2 d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存活时间增至7 d时,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增高最为显著。术后14 d时,低剂量与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高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氯化锂可显著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节细胞的存活,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为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切断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锂剂 神经保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