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三联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革 李浩然 曹建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00-2600,共1页
关键词 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 枸橼酸铋雷尼替丁 疗效观察 三联治疗 HP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旋菌 人体胃黏膜 活检标本 慢性胃炎 Hp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曲线评价酶免法检测消化病患者幽门螺杆菌
2
作者 王志红 曹建彪 闫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2期2649-2653,共5页
为探讨消化疾病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 Stool antigen,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随机收集353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病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7例,年龄范围(14—89)岁,平均年龄约49岁。入组者均空腹6 ... 为探讨消化疾病患者粪便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Hp Stool antigen,HpSA)在诊断H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随机收集353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和门诊患者病例,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47例,年龄范围(14—89)岁,平均年龄约49岁。入组者均空腹6 h以上,留取新鲜粪便标本,应用酶免疫法(EIA)检测HpSA,同时以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作为金标准。应用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分析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价HpSA试验的诊断价值。χ2检验结果表明EIA法检测Hp感染与13C-UB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IA法检测HpSA敏感度94.35%,特异度98.30%,阳性预测值98.24%,阴性预测值94.54%,阳性似然比55.5,阴性似然比0.06,符合率96.32%,Youden指数0.93,Kappa值0.93;EIA法检测Hp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4,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0相比差异显著(p<0.001)。说明HpSA是一种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方法,准确性和可靠性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粪便 抗原 消化疾病 诊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王志红 赵晓军 韩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1期2782-2785,共4页
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的表达在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主的下... 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saccharom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的表达在以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为主的下消化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用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IIF)检测179例下消化道疾病患者,包括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11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27例肠炎,55例结直肠肿瘤和36例结肠镜检查正常对照者的血清pANCA、ASCA表达。结果表明,pANCA在UC、肠炎、结直肠肿瘤、CD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91%、3.70%、1.82%、0%、0%,UC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而其他四组间比较均无差别(p>0.05)。ASCA在CD、UC、肠炎、结直肠肿瘤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36%、4.65%、0%、0%、0%,CD组显著高于其他四组(p<0.01),而其他四组间比较均无差别(p>0.05)。pANCA+/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27.91%、100%、100%,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36.36%、100%、100%。UC组出现1例pANCA、ASCA双阳性者,占总数的1.16%。结论尽管ASCA、pANCA敏感性不高,但特异性较好,两种血清标志物对于UC和C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疾病 炎症性肠病 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抗酿酒酵母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患者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继恒 苏锡铭 +1 位作者 高革 何玉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对80岁以上反复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至少进行2次以上ERCP的>80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男33例,... 目的对80岁以上反复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至少进行2次以上ERCP的>80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男33例,女27例)共完成146次ERCP,其中47例完成2次ERCP,5例完成3次ERCP,5例完成4次ERCP,2例完成5次ERCP,1例完成7次ERCP。2例发生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大出血,1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2例在术后3周内因慢阻肺死亡。结论胆总管结石的反复发作和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高龄患者反复多次ERCP的原因,整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ERCP可以改善高龄胆胰疾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 黄疸 阻塞性 老年人 80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肠道疾病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DNA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志红 韩英 +1 位作者 王继恒 张静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6-1327,1332,共3页
目的建立肠道疾病患者肠道细菌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整体差异。方法选取消化科37例经结肠镜确诊的肠道疾病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2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6例、急性胃肠炎患者11例,另取11名健康成人作... 目的建立肠道疾病患者肠道细菌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整体差异。方法选取消化科37例经结肠镜确诊的肠道疾病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20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6例、急性胃肠炎患者11例,另取11名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提取粪便标本细菌总DNA,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技术(ERIC-PCR)建立肠道菌群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整体差异。结果UC患者样本DNA条带明显少于其他肠道疾病患者和正常对照,提示UC、急性胃肠炎、IBS和正常对照的肠道菌群存在整体差异。17例UC患者标本DNA主带出现在0.7kb处,11例急性胃肠炎患者样本在0.8kb和1.1kb处显示2条DNA主带,而正常对照和IBS患者样本DNA主带均无统一趋势。结论UC可能存在较单一的肠道优势菌群,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特定的肠道细菌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细菌群 DNA指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继恒 高革 史久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07例行ERCP的术后并发症,7例为迟发性胆道出血,对出血时间、疾病谱、出血量和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患者均存在胆管炎症,出血时间在术后24 h至2周,出血量为少量至中等量(≤1000 ml),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ERCP术后迟发性胆道出血临床罕见,内科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出血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抗人白蛋白免疫羧化胶乳的制备以及在大肠肿瘤筛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志红 李世荣 晨智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研究兔抗人白蛋白免疫羧化胶乳对大肠肿瘤普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致敏羧化胶乳的方法制备了兔抗人白蛋白免疫羧化胶乳试剂。用反向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经结肠镜检出和病理证实的269例大肠肿瘤和结肠炎患者以及161例正常人... 目的:研究兔抗人白蛋白免疫羧化胶乳对大肠肿瘤普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致敏羧化胶乳的方法制备了兔抗人白蛋白免疫羧化胶乳试剂。用反向胶乳凝集试验检测经结肠镜检出和病理证实的269例大肠肿瘤和结肠炎患者以及161例正常人的粪微量白蛋白。结果:该试剂灵敏性高(3125ng/ml);检测牛、马、羊、豚鼠等动物血清呈阴性反应;用多批次免疫羧化胶乳平行检测并在有效期内重复检测已知阳性标本,其重复性良好。结论:该试剂对大肠癌的诊断敏感性768%,特异性800%,准确性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羧化胶乳 制备 大肠肿瘤 筛检 粪微量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b通过靶向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点点 冯林春 +2 位作者 叶蕊 何玉琦 王雅棣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4-519,共6页
目的探讨miR-29b与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顺铂浓度梯度处理后胃癌细胞系中miR-29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29b敲低状态和过表达状态下胃癌细胞受... 目的探讨miR-29b与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顺铂浓度梯度处理后胃癌细胞系中miR-29b及其靶基因的表达;CCK8法检测miR-29b敲低状态和过表达状态下胃癌细胞受顺铂处理后的增殖情况,评估miR-29b对胃癌细胞顺铂耐受性的影响。结果顺铂处理后miR-29b表达量显著上调,其靶基因AKT2表达下调。过表达miR-29b后胃癌细胞对顺铂抗性下降,干扰miR-29b表达后对顺铂的耐受性增强。Rescue实验结果显示,miR-29b通过AKT2促使胃癌细胞发挥对顺铂抗性的拮抗作用。miR-29家族另外两个成员miR-29a/c受顺铂诱导上调表达,但二者对胃癌细胞顺铂抗性的产生无显著作用。结论 miR-29b能够通过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胃癌细胞对顺铂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iR-29b 顺铂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患者腹泻的研究进展及护理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海花 韩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5期52-54,共3页
介绍消化生理及管饲消化过程 ,重点综述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病因。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腹泻 研究进展 护理 感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GICA试纸条检测样品中人血红蛋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红 纪欣 武子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42-743,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国产的简易快速 ,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 ,GICA)用于检测人血红蛋白 (人Hb)。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抗人血红蛋白抗体 (抗人Hb抗体 ) ,制成免疫层析法试... 目的 建立一种国产的简易快速 ,自测式胶体金免疫层析测试条 (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assay ,GICA)用于检测人血红蛋白 (人Hb)。方法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 ,标记抗人血红蛋白抗体 (抗人Hb抗体 ) ,制成免疫层析法试纸条。样品中人Hb抗原与试纸条上金标抗体结合后沿着硝酸纤维膜移动 ,与硝酸纤维膜上的固相抗体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沉淀线。结果 GICA试纸条仅与人Hb发生特异性反应 ,与牛、马、羊、猪等动物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人Hb参比品溶液 ,灵敏度可达 3 0ng ml,与进口商品试纸条符合率为 90 %。结论 GICA检测人Hb样品特异性强 ,灵敏性较高 ,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CA试纸条 检测 样品 人血红蛋白 免疫层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基因转导大肠癌细胞株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恕军 肖冰 +1 位作者 姜泊 韩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建立表达外源性Fas基因的大肠癌细胞株,观察Fas基因在转导前后的表达。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Fas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Fas基因导入受体细胞LoVo,用G418筛选克隆细胞。以dot blotting,West... 目的建立表达外源性Fas基因的大肠癌细胞株,观察Fas基因在转导前后的表达。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Fas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BK-CMV的多克隆位点之间,以脂质体介导法将Fas基因导入受体细胞LoVo,用G418筛选克隆细胞。以dot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导细胞Fas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Fas基因表达株。转导株在RNA及其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转导株,转导细胞增殖速度、倍增时间、对数生长期等均比非转导株更为缓慢,但无显著性差异,在Fas抗体作用下,转导株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Fas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中处于低表达状态;通过真核表达载体介导,Fas基因在RNA及其蛋白水平能有效表达。Fas表达株在Fas抗体作用下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FAS基因 基因转导 大肠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晓娟 余东亮 +4 位作者 王佳锌 潘笑露 金鹏 李世荣 盛剑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比较在不同浓度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处理前后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 目的:研究雌激素对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比较在不同浓度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和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处理前后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的表达差异。并用real time RT-PCR进行验证。结果:E2能上调COLO205细胞株hMLH1基因的表达,这种上调效应发生在转录水平,在E2浓度为10-12~10-8mol/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且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抑制;但E2对COLO205细胞的hMSH2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雌激素能够增强结肠癌细胞株COLO205错配修复基因hMLH1的表达,这可能是雌激素预防结肠癌作用的一种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雌激素 错配修复系统(MMR) HMLH1 HMS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表达在炎症性肠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志红 赵晓军 韩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4-1245,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的表达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IIFT)法检测97例IBD患者血清pANCA、ASCA表达,其中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C)列入UC组,1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和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的表达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间接免疫荧光生物薄片(IIFT)法检测97例IBD患者血清pANCA、ASCA表达,其中86例溃疡性结直肠炎(UC)列入UC组,11例克罗恩病(CD)列入CD组,另设36例结肠镜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结果pANCA在UC、CD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7.9%、0%和0%,UC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ASCA在CD、UC和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6.4%、4.7%和0%,CD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86例UC患者中,重度UC 23例(26.7%),其中pANCA+6例(26.1%),ASCA+2例(8.7%),pANCA+/ASCA+1例(4.4%);轻、中度UC 63例(73.3%),其中pANCA+18例(28.6%)。重度与轻、中度UC患者pAN-CA表达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11例CD患者中,重度CD 4例(36.4%),其中ASCA+3例(75.0%);轻、中度CD 7例(63.6%),其中ASCA+1例(14.3%)。重度CD患者ASC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中度CD患者(P<0.05)。结论ASCA、pANCA两种血清标志物对诊断UC和CD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抗体 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酵母菌 酿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继恒 何玉琦 高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45-1647,共3页
目的对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重复的原因、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2次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7... 目的对多次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评估重复的原因、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4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2次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结果、并发症和术后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7例患者共完成187次ERCP,其中60例完成2次ERCP,6例完成3次ERCP,8例完成4次ERCP,2例完成5次ERCP,1例完成7次ERCP。2例发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大出血,2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1例发生十二指肠穿孔,2例在术后3周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结论胆总管结石的反复发作、胆管炎性狭窄、慢性胰腺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是患者反复多次行ERCP的原因,超过80岁的高龄患者有更高地重复行ERCP几率。多次行ERCP的整体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锯齿状腺瘤与传统腺瘤部分临床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智勇 韩英 +2 位作者 王鲁平 杨光之 曹建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23-925,共3页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 目的:了解大肠锯齿状腺瘤是否存在不同于传统腺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病理科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所有的大肠息肉切片,重新诊断锯齿状腺瘤,然后比较其与传统腺瘤在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息肉大小及蒂部情况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共检出1200张大肠息肉切片,其中锯齿状腺瘤29例,占全部息肉2.42%。比较传统腺瘤与锯齿状腺瘤的部分临床特征,发现锯齿状腺瘤患者平均年龄较传统腺瘤患者小[(56.0±16.6)岁vs(62.7±13.2)岁,P=0.0336];在直乙结肠,锯齿状腺瘤的发生率要高于传统腺瘤(62%vs35%,P=0.0252),而在降结肠则刚好相反(0vs25%,P=0.0068),其余部位二者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在性别组成及息肉平均直径、蒂部情况二者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锯齿状腺瘤在临床较少见,其与传统腺瘤在发生年龄及发生部位方面存在差异,有必要对其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预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锯齿状腺瘤 传统腺瘤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蛋白酶原亚群与胃部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志红 曹建彪 +2 位作者 郭汉斌 杜囚鹏 李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36期9044-9048,共5页
为测定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I PGI,pepsinogenⅡPGⅡ)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含量,探讨血清中PG亚群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利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18例胃溃疡、3... 为测定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I PGI,pepsinogenⅡPGⅡ)在健康体检者及胃部疾病患者的血清含量,探讨血清中PG亚群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利用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检测35例健康体检者、18例胃溃疡、30例萎缩性胃炎和3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的变化,比较正常组与各疾病组的胃蛋白酶原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胃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以PGⅡ增高明显,而PGⅠ/PGⅡ比值降低;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而PGⅡ水平变化不明显,PGⅠ/PGⅡ比值下降。(2)与溃疡组相比,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均明显降低。(3)与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胃癌组PGⅠ、PGⅡ及PGⅠ/PGⅡ比值虽略低于萎缩性胃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当PGⅠ≤80 ng/mL和PGⅠ/PGⅡ≤6时,检出萎缩性胃炎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4.3%和53.3%。说明血清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的一项血清学指标。血清PGI≤80 ng/mL且PGⅠ/PGⅡ≤6时检测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测定血清PG亚群的方法简单易行,适于初筛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人群及胃镜检查禁忌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亚群 萎缩性胃炎 胃癌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志红 郭汉斌 +1 位作者 曹建彪 李浩然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8期1955-1958,共4页
探讨研究粪便钙卫蛋白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活动性的关系。收集52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提取钙卫蛋白,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32例、溃疡性结肠炎24例、克罗恩病8例、正常对照... 探讨研究粪便钙卫蛋白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l disease,IBD)活动性的关系。收集52例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提取钙卫蛋白,其中炎症性肠病患者32例、溃疡性结肠炎24例、克罗恩病8例、正常对照者20例。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粪便中钙卫蛋白浓度。采用Mayo评分系统判断IBD有否活动,积分≥3为有活动性。结果20例健康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为(77.15±160.9)μg/g,32例IBD患者为(646.58±439.44)μg/g。IBD患者与健康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别(P<0·001)。以450·3μg/g为临界值时,粪便钙卫蛋白判断IBD是否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和90%,活动期IBD患者与静止期IBD患者和健康者粪便钙卫蛋白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别(P<0.05)。说明粪便钙卫蛋白检测是一种非侵入性观察指标,为判断IBD活动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IBD) 钙卫蛋白 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氩气治疗结肠气囊肿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益滨 代小娟 范如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44-1444,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氩气 结肠气囊肿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发自体荧光诊断大肠癌光谱参数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建彪 李世荣 +1 位作者 高革 翟力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 (LIF)诊断大肠癌光谱参数的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技术对6 1例大肠癌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5 6例 (91.8% )癌标本主峰峰强度 <5 5 0 0U ,次峰峰强度 <2 0 0 0U ,波谷强度<180 0U ;而... 目的 :探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 (LIF)诊断大肠癌光谱参数的意义。方法 :采用激光诱发自体荧光技术对6 1例大肠癌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 :5 6例 (91.8% )癌标本主峰峰强度 <5 5 0 0U ,次峰峰强度 <2 0 0 0U ,波谷强度<180 0U ;而相应的非癌对照组织主峰峰强度 >110 0 0U ,次峰峰强度 >40 0 0U ,波谷强度 >3 80 0U ;相差分别为1∶3 .36、1∶5 .94、1∶5 .2 2。与非癌组织比较 ,癌组织主峰波长略偏红光 ,次峰略偏紫光 ,主、次峰间的波下降速率相对较缓。用本研究标准判别 ,LIF诊断大肠癌 ,敏感性为 91.8%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癌组织与非癌组织的LIF有明显差异 ,LIF作为一种无创性内镜下恶性病变的筛检方法 ,用以引导内镜活检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发自体荧光 大肠癌 诊断 光谱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免疫化学分析仪定量检测便隐血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志红 靳淑玲 王北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9期3173-3175,3184,共4页
随机选择50例临床送检便隐血检查的住院病人粪便标本,以双盲法进行OC-Sensorμ型全自动免疫化学分析仪(OC-Sensorμ仪)定量检测和金标法定性检测Hb,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OC-Sensorμ仪定量和金标法定性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6%(8/... 随机选择50例临床送检便隐血检查的住院病人粪便标本,以双盲法进行OC-Sensorμ型全自动免疫化学分析仪(OC-Sensorμ仪)定量检测和金标法定性检测Hb,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OC-Sensorμ仪定量和金标法定性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16%(8/50)和14%(7/50),两种方法各自的阳性组与阴性组的阳性率比较差别均非常显著(P<0.001)。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OC-Sensorμ仪定量检测敏感性66.7%,特异性90.5%,阳性预检值100%,总符合率92%。统计学分析显示:OC-Sensorμ仪与金标法的一致性极强(Kappa值0.846)。实验结果表明,OC-Sensorμ仪检测粪便Hb浓度,可以定量测定Hb浓度并避免金标法定性检测中高浓度Hb导致的前带现象所造成的假阴性情况,同时也具有全自动操作模式化和检测标准化等特点。这种方法无论是对于临床常规检测还是大肠肿瘤及出血性胃肠道疾病的筛选都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血 全自动免疫化学分析仪 大肠肿瘤 出血性胃肠道疾病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