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路军良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徐力扬 刘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周围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5例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其中腹主动脉下端合并两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1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在单向内膜下再通...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在治疗周围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5例长段动脉闭塞患者,其中腹主动脉下端合并两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1例,髂外动脉闭塞2例,股浅动脉闭塞2例。在单向内膜下再通时,进入真腔失败后而在患肢闭塞动脉远端血管穿刺,使用导丝从病变对侧进入闭塞段内膜下,在病变内膜下腔,采用导丝贯穿至对侧导管技术,成功后,将导丝从对侧导管引出体外,然后用球囊扩张成型并植入支架。结果本组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双向内膜下再通,共植入支架9枚。结论双向内膜下再通可以作为单向内膜下再通进入真腔失败时的补救方法,可有效提高血管成形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徐力扬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刘明 陈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0期1377-1379,共3页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 ,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或可疑存在动脉瘤 ,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 (2 / 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 (1/ 8)。旋转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 8例血管三维重建处理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 ,明显有助于提高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脏血管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3
作者 路军良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徐力扬 刘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索腹腔内脏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的9例内脏动脉动脉瘤患者,总共11枚动脉瘤,其中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部动脉瘤合并右侧结肠动脉动脉瘤,1例为2枚脾动脉瘤,另外还有5例各1枚脾动脉瘤,1例胃右动脉瘤,1例肝动... 目的探索腹腔内脏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的9例内脏动脉动脉瘤患者,总共11枚动脉瘤,其中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部动脉瘤合并右侧结肠动脉动脉瘤,1例为2枚脾动脉瘤,另外还有5例各1枚脾动脉瘤,1例胃右动脉瘤,1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使用弹簧圈分别成功对6例脾动脉瘤患者的7枚脾动脉瘤及1枚右侧结肠动脉瘤,1枚胃右动脉瘤,1枚肝动脉假性瘤进行了栓塞,1例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的使用覆膜支架植入隔离动脉瘤。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肠系膜上动脉动脉瘤植入支架后瘤腔被完全封闭,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通畅。结论介入栓塞技术可以成功栓塞大部分内脏动脉动脉瘤,对于部分栓塞困难者可以使用覆膜支架隔绝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 动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4
作者 廖玉珍 张志强 +1 位作者 王秋良 李京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 ,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 9例 ,小肠 9例 ;良性 6例 (均发生在胃 ) ,潜在恶性 3例 (胃 ...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CT征象 ,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s)患者的CT平扫和双期动态强化螺旋CT扫描。结果  18例GISTs发生在胃 9例 ,小肠 9例 ;良性 6例 (均发生在胃 ) ,潜在恶性 3例 (胃 2例 ,小肠 1例 ) ,恶性 9例 (胃 1例 ,小肠 8例 ) ;多为边界清楚 (16/ 18,88.9% )、圆形或类圆形 (11/18,61.1% )、密度均匀 (10 / 18,5 5 .6% )的肿块。良性GISTs多强化均匀 (5 / 6,83 .3 % ) ,恶性者密度不均匀 (7/ 12 ,5 8.3 % ) ,强化不均匀 (11/ 12 ,91.7% )。本组对GISTs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9.5 % (16/ 18)和 83 .3 % (15 / 18)。结论 CT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 ,鉴别肿瘤良恶性 ,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下极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京雨 刘明 +1 位作者 徐力扬 张永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9期890-892,共3页
目的 研究脾下极动脉栓塞 (SLPAE)技术的改进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不同插管技术和栓塞物对 3只犬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观察术后反应、外周血象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种方法栓塞后均有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及大网膜对脾下极包裹粘... 目的 研究脾下极动脉栓塞 (SLPAE)技术的改进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使用不同插管技术和栓塞物对 3只犬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观察术后反应、外周血象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3种方法栓塞后均有血小板计数显著增高及大网膜对脾下极包裹粘连。脾下极动脉栓塞后仅有较轻不良反应。鱼肝油酸钠脾下极栓塞产生完全凝固性坏死 ,栓塞区无残存脾组织。结论 脾下极动脉栓塞不良反应少 ,抑制脾功能的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应用微导管和液态硬化剂栓塞更为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栓塞 脾功能亢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娄昕 吴冰 +4 位作者 吴新淮 纵亮 黄点点 王秋菊 马林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技术的可重复性.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在2台同一机型的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3次全脑3D ASL序列扫描,在1号扫描仪上进行第1...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听皮层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 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技术的可重复性.方法8例健康成年人在2台同一机型的3.0T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了3次全脑3D ASL序列扫描,在1号扫描仪上进行第1次和第3次扫描,在2号扫描仪上进行第2次扫描,三次扫描间隔时间均为10~15天.每次扫描两次3D ASL序列,标记延迟时间(post labeling delay time, PLD)分别选择1.5s和2.5s.对3D结构像进行听皮层结构分割,计算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 CBF)图,并提取听皮层CBF值.对于3次测量结果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及Bland-Altman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皮层CBF值在51~61 ml/min/100g(PLD=1.5s)和43~54 ml/min/100g之间(PLD=2.5s).第1次与第2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50,PLD为2.5s时为0.76;第2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3,PLD为2.5s时为0.89;第1次与第3次扫描结果比较,PLD为1.5s时ICC值为0.85,PLD为2.5s时为0.88.Bland-Altman图显示PLD为2.5s数据的分布范围比PLD为1.5s有明显的缩小.结论3D-ASL序列可以进行听皮层CBF值测量,PLD较长时测量的可重复性较好,可用于听皮层血流灌注的多中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可重复性 磁共振成像 听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胸部CT诊断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戈明媚 罗志刚 +2 位作者 廖玉珍 田桂卿 张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3期291-292,共2页
关键词 影像学诊断 CT 放射剂量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价侧支循环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彭清 胡耀光 +2 位作者 叶长青 吴冰 黄一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vessel-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技术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单侧颈内动... 目的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血管编码动脉自旋标记(vessel-encoded arterial spin-labeling,VE-ASL)技术在评价单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患者侧支循环情况中的作用。方法对TCD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诊断为单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中度以上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0例,行MRA及VE-ASL MRI检查。1记录TCD检测到的狭窄侧狭窄远端及非狭窄侧同一深度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VE-ASL测量的狭窄侧和非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脑血流量。2比较TCD和VE-ASL MRI两种方法检测到的脑动脉侧支循环情况差异。结果 1TCD检测的狭窄侧狭窄远端及非狭窄侧同一深度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分别为(31.6±10.5)cm/s,(83.1±9.2)cm/s。VE-ASL测量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值平均为狭窄侧(22.5±9.8)mL·min-1·100g-1,非狭窄侧(31.7±8.3)mL·min-1·100g-1。狭窄侧/非狭窄侧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明显低于狭窄侧/非狭窄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CBF比值(0.37±0.173 vs.0.66±0.141,P=0.001)。2TCD侧支循环检出率明显低于VE-ASL,分别为前循环侧支检出率26.7%vs.70%(P=0.001),后循环侧支检出率16.7%vs.60%(P<0.001),总的脑侧支循环检出率36.7%vs.86.7%(P<0.001)。结论 TCD评价脑动脉侧支循环情况不如无创的VE-ASL,主要受限于Willis环解剖变异以及软脑膜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侧支循环 颈动脉狭窄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路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 目的制作一种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方法8只杂种犬,体外制作动物自体血栓,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选择性插入8F动脉长鞘至犬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后注入自体血凝块,造影复查直至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完全闭塞。分别在栓塞后2、4、6和8h于肠系膜上动脉开口部造影复查,观察自体血栓是否稳定,肠系膜上动脉有无自行再通,并经腹部切口探察,取病理活检。结果8只实验犬均成功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致肠缺血模型。大体观察及镜下可见随栓塞时间的延长,肠管损伤逐渐加重,组内一致性良好。结论采用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适合后续去栓治疗研究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栓塞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纳米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真 胡刚 吴新淮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5-428,437,共5页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复合物对人肝细胞癌(肝癌)细胞(Hep G2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聚乙烯亚胺包被的磁性纳米复合物(PEI-SPIO)作为基因载体复合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LGR)5-小干扰RNA(siRNA),待细胞融合达60%时转染Hep... 目的探讨磁性纳米复合物对人肝细胞癌(肝癌)细胞(Hep G2细胞株)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聚乙烯亚胺包被的磁性纳米复合物(PEI-SPIO)作为基因载体复合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耦联受体(LGR)5-小干扰RNA(siRNA),待细胞融合达60%时转染Hep G2细胞建立PEI组,等量的单纯LGR5-siRNA转染Hep G2建立SI组,另设未转染对照(Ctrl)组。采用MRI T2扫描检测纳米复合物进入细胞的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LGR5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LGR5、cyclin D1蛋白表达。结果 PEI组Hep G2细胞的MRI T2信号明显减低。与Ctrl组相比,PEI组Hep G2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LGR5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LGR5、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而SI组细胞的相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磁性纳米复合物PEI-SPIO复合LGR5-siRNA可有效转染Hep G2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 D1表达水平抑制人肝癌Hep G2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小干扰核糖核酸 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经皮动脉长鞘抽吸去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永强 杨宁 +1 位作者 张晓峰 陆军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后经皮抽吸去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杂种犬12只,采用动脉长鞘推注自体血栓法建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动物模型,按取栓时间(2、4、6 h)分成3组,每组各4只,分别于栓塞后2、4、6 h用8 F动脉长鞘采用经皮抽吸去栓术进行去栓。结果各组实验动物均成功去栓,技术成功率为100%。3组平均取栓时间为(2.48±0.47)min,收集的血液量平均为(41.0±4.2)ml。去栓后血管造影复查发现各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均显示再通,少数(<4,且不相邻)二级血管内可见血栓残留。去栓过程中及去栓后未见血管损伤、小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用8 F动脉长鞘经皮抽吸去栓安全、有效,而且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动脉栓塞 经皮抽吸去栓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倩 蔡剑鸣 +3 位作者 赵锡海 蔡祖龙 赵绍宏 杨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对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23例,行CACS扫描及颈动脉MRI检查。将患者分为高CACS组22例(CACS≥400分)和低CACS组101例(CACS<400分)。记录颈动脉形态学指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对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123例,行CACS扫描及颈动脉MRI检查。将患者分为高CACS组22例(CACS≥400分)和低CACS组101例(CACS<400分)。记录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管腔面积、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管壁厚度、管壁标准化指数;颈动脉斑块包括: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斑块内出血及斑块表面破裂。进行Spearmans相关性分析。结果高CACS组颈动脉整体的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和管壁厚度明显多于低CACS组(P<0.05)。CACS与颈动脉的管壁面积、管壁厚度、血管总面积和管壁标准化指数呈正相关(r=0.521、0.556、0.215、0.377,P<0.05,P<0.01)。颈动脉斑块钙化和富含脂质坏死核的出现概率与CACS明显相关。结论 CACS与颈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CACS对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ROC曲线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介入诊疗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力扬 李京雨 +2 位作者 张强 刘涛 刘明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6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介入诊疗术中预防和缓解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60例接受介入诊疗术患者,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介入操作前30 min肌肉注射长托宁1 mg,注射前及注射后30 min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在介入诊疗术中预防和缓解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60例接受介入诊疗术患者,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介入操作前30 min肌肉注射长托宁1 mg,注射前及注射后30 min观察心率、血压变化,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评定焦虑程度。术中观察有无过敏、恶心呕吐、血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对比,心率及S-AI评分有所下降(P<0.01),S-AI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托宁在抗迷走神经反射的同时,不提高心率。其中枢镇静和解除小血管及脏器平滑肌痉挛作用,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机体应激反应过强造成的各种不适和疼痛,预防血管痉挛和化疗灌注后的急性呕吐,提高患者对介入操作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 介入治疗 镇静 焦虑 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胸平片对肺结核诊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建立 廖玉珍 +2 位作者 杨太峰 陈小英 王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8-229,共2页
CT及胸平片对肺结核诊断的作用比较杨建立①廖玉珍杨太峰陈小英王儒②本文对1992~1994年间我院经证实的37例肺结核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于下:1一般资料37例中男30例,女7例,年龄8~70岁,平均46.4岁... CT及胸平片对肺结核诊断的作用比较杨建立①廖玉珍杨太峰陈小英王儒②本文对1992~1994年间我院经证实的37例肺结核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现报告于下:1一般资料37例中男30例,女7例,年龄8~70岁,平均46.4岁,小于40岁9例,40~60岁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CT 胸平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短食管伴右侧胸腔胃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军 段闽江 +1 位作者 赵东 胡清铭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短食管 上消化道钡餐 X线平片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雪梅 候新燕 +1 位作者 许跃奇 刘莉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5期542-542,共1页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瘤 婴儿型 肝脏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瘤 手术切除 组织学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动脉损伤大出血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路军良 李京雨 +1 位作者 徐力扬 刘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55-755,767,共2页
患者,男,78岁,因患胆管癌在DSA下引导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进行减黄。采用右侧腋中线9~10肋间穿刺肝内胆管,术中造影可见胆道内血块充盈缺损(图1a),胆总管下段梗阻,放置8mm×60mm胆道支架,留置8.5F外引流管,减... 患者,男,78岁,因患胆管癌在DSA下引导行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进行减黄。采用右侧腋中线9~10肋间穿刺肝内胆管,术中造影可见胆道内血块充盈缺损(图1a),胆总管下段梗阻,放置8mm×60mm胆道支架,留置8.5F外引流管,减黄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30d,准备在透视下拔除引流管,在进行引流管退出胆道的操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出血 经皮穿刺胆道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鲁平 张新忠 +2 位作者 刘晓林 李静 张宝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富于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14岁女孩右颞部皮层下占位性病变的MRI,肿瘤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示:右额颞叶大片不规则类圆形T1低、T2高且不均匀的异常信号... 目的探讨富于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14岁女孩右颞部皮层下占位性病变的MRI,肿瘤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示:右额颞叶大片不规则类圆形T1低、T2高且不均匀的异常信号影,周围呈指状水肿;中线向对侧明显移位,侧脑室受压消失,增强扫描病灶呈不规则环状强化。病理组织学检查:肿瘤主要有两种类型生长方式,主要一类肿瘤细胞胞质脂肪空泡状,细胞核位于一侧;另一部分肿瘤细胞排列呈梭形;两种细胞局部有明显多型性及异型性,可见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少量坏死。免疫组化:两种类型肿瘤细胞(脂肪样细胞及梭型细胞)均显GFAP()阳性,vimintin(+)阳性,大部分肿瘤细胞p53阳性,Ki-67阳性细胞10%。网织纤维染色梭形细胞成分显明显阳性、脂肪样细胞区阴性。患者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富于脂化细胞是胶质母细胞瘤的十分少见的新亚型,脂肪样细胞显示强GFAP阳性。主要需与间变型PXA进行鉴别诊断。该病预后结果文献报道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脂化细胞胶质母细胞瘤 MRI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Propeller技术消除伪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戈明媚 刘志钦 +2 位作者 王秋良 刘小林 廖玉珍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844-846,共3页
目的:探讨Propeller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日常工作中随机对19例磁共振头颅检查中出现躁动或有固定金属异物患者,应用Propeller技术进行成像,与常规T2FRFSE序列、DWI序列进行对比扫描。其中因躁动产生运动伪影进行PropellerT2加... 目的:探讨Propeller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日常工作中随机对19例磁共振头颅检查中出现躁动或有固定金属异物患者,应用Propeller技术进行成像,与常规T2FRFSE序列、DWI序列进行对比扫描。其中因躁动产生运动伪影进行PropellerT2加权成像11例,因金属异物产生伪影进行PropellerDWI成像8例,同时进行PropellerT2WI、DWI成像5例。结果:19例应用Propeller技术进行T2WI、DWI成像消除因运动、金属引起的伪影均获得满意图像。结论:应用PropellerT2WI、DWI成像技术明显消除患者因运动或金属异物造成的伪影,可生成高分辨无伪影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理想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PROPELLER技术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弹簧栓封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肋间动脉破口一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强 李京雨 +2 位作者 路军良 徐力扬 刘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0-861,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患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加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后8个月复查胸腹部CTA显示胸主动脉下段左侧有一不规则片状影,与胸主动脉真腔有一细小连接,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患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行"升主动脉加全主动脉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术后8个月复查胸腹部CTA显示胸主动脉下段左侧有一不规则片状影,与胸主动脉真腔有一细小连接,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双肾动脉起自真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夹层瘤 破裂口 弹簧栓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