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ptin灌注对SD大鼠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1
作者 李强 陈彬 +3 位作者 张巾超 刘凤晨 孙予倩 粱玮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0-580,共1页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瘦素(leptin)及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来检测瘦素对胰岛素的作用。方法:选取144只约6周龄(体质量约200 kg)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SD大鼠分成2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加静脉糖负荷组)作为预实验,摸索对胰岛素... 目的:通过静脉给予瘦素(leptin)及阻断交感神经系统来检测瘦素对胰岛素的作用。方法:选取144只约6周龄(体质量约200 kg)SD雄性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将SD大鼠分成2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加静脉糖负荷组)作为预实验,摸索对胰岛素作用明显的瘦素浓度。根据其结果,将所有SD大鼠股动静脉插管后分成6组(正常组,迷走神经切断组,迷走神经切断后加6-OHDA化学性交感神经阻断组,正常加静脉糖负荷组,迷走神经切断加静脉糖负荷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灌注 SD大鼠 胰岛素 分泌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68
2
作者 张名扬 吕肖锋 +3 位作者 张微微 王国强 张星光 洛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内分泌科收住的不合并急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内分泌科收住的不合并急性脑梗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患者进行72 h的血糖监测,同时检测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并采用彩色高频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评估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指标,并进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MDA、8-iso-PGF2α、IMT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SDBG、TG、LDL-C、收缩压(SBP)、MDA、8-iso-PGF2α与IMT具有相关性(P<0.05);IMT、SDBG、LDL-C、SBP、MDA、8-iso-PGF2α与MAGE具有相关性(P<0.05)。以IMT为因变量,各检测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8-iso-PGF2α、MAGE、LDL-C进入最终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波动及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血糖波动可能会导致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程度。应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平稳降糖,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脑梗死 血糖波动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霞 吕肖锋 +3 位作者 高晓晓 张星光 武晋晓 赵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降糖、降压、降脂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质乳剂注射液10μg溶解在1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推注或直接入输液器小壶滴注,1次/d,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踝肱比值(AB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及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ICAM-1、Ox-LDL、临床症状评分降低,ABI升高(P<0.05)。均无死亡及严重心血管事件出现,未发生出血倾向,未发生注射部位血管炎。结论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抗氧化作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肢血管,减轻血管损伤,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有一定的积极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细胞黏附分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与溶栓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1
4
作者 马艳霞 吕肖锋 +3 位作者 焦秀敏 何子骏 王亚双 陈少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415-41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 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1月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附属八一脑科医院)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剂量为0.9mg/kg体质量。将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史及入院7 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DMCI组)47例与非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DMCI组)36例,入院7d后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随访期间脑出血转化及血管再通情况,并行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其预后。结果 (1)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糖参数的比较,DMCI组患者24 h平均血糖值、血糖水平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NDMCI组患者[(8.3±2.6)mmol/L比(5.8±1.3)mmol/L,(2.1±0.4)mmol/L比(1.6±0.6)mmol/L,(4.3±0.8)mmol/L比(3.6±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19、15.537、15.372,均P<0.01)。(2)DMCI组随访期间发生脑出血转化4例(8.5%),再通良好17例(36.2%),预后良好(90d mRS评分<2分)15例(31.9%);NDMCI组发生脑出血转化1例(2.8%),再通良好21例(58.3%),预后良好21例(58.3%)。两组患者溶栓后再通情况与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是影响其溶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糖尿病 2型 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洛佩 吕肖锋 +1 位作者 程千鹏 张名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5,60,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例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余数法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组)及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 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胰岛素泵对1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40例1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余数法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实时动态胰岛素泵(3C组)及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2C组)治疗。3C组实时监测血糖,开启高低血糖报警功能,使用大剂量向导,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教育管理。2C组每天导数据1次,据血糖图谱回顾式调节血糖。结果 3C组第6天MBG〔(6.80±0.72)mmol/L比(7.87±0.88)mmol/L〕、血糖的标准差(SDBG)〔(1.19±0.33)mmol/L比(1.85±0.62)mmol/L〕、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73±0.64)mmol/L比(4.71±1.21)mmol/L〕、空腹血糖(FBG)〔(6.68±0.85)mmol/L比(7.31±1.02)mmol/L〕、餐后血糖(PPG)〔(7.89±1.12)mmol/L比(8.44±1.26)mmol/L〕、血糖小于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 3.9)〔(0.02±0.03)mmol·L-1·h-1比(0.31±0.27)mmol·L-1·h-1〕、低血糖指数(LBGI)〔(0.48±0.35)比(1.11±0.84)〕、低血糖次数〔(0.90±0.85)次/人比(2.10±1.07)次/人〕均低于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低血糖报警时探头值与指血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8、0.39)。结论实时动态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有效降低MBG,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实时动态胰岛素泵 血糖四分体 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俐 吕肖锋 +2 位作者 武晋晓 刘霞 孙建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34-2337,共4页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前后糖尿病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28例),合并周围神... 目的分析硫辛酸治疗前后糖尿病及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8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28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27例),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VDF组,29例);以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C组,30例)。检测4组受试者Hcy、CysC、体质指数、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血脂及脂蛋白a〔LP(a)〕水平。硫辛酸治疗2周后再次测定SDM、DPN、VDF组患者Hcy和CysC水平。结果治疗前,VDF组Hcy和CysC水平〔(20.86±3.07)μmol/L和(3.28±1.01)mg/L〕均高于DPN组〔(14.78±2.29)μmol/L和(2.00±0.37)mg/L〕,DPN组又高于SDM组〔(11.42±2.84)μmol/L和(1.49±0.44)mg/L,P<0.05〕。硫辛酸治疗后,SDM、DPN、VDF组受试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cy:(8.73±1.91)、(10.81±1.88)、(16.43±3.11)μmol/L;CysC:(1.25±0.40)、(1.50±0.36)、(2.72±0.72)m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血清Hcy与病程、HbA1c、LP(a)、Cys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511、0.499、0.650,均P<0.05),与年龄、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线性相关性(P>0.05);血清CysC与病程、SBP、LP(a)、Hcy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4、0.409、0.493、0.650,均P<0.05);与年龄、BMI、HbA1c、FBG、TG、TC、LDL-C、HDL-C、DBP无线性相关性(P>0.05)。以DPN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进入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1.284和2.523,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2,1.492)和(1.143,13.192);以VDF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同样能进入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1.773和1.228,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25,1.868)和(1.183,2.352)。结论血清Hcy和CysC水平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明显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其水平变化是DPN及VDF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和CysC可以作为监测及诊断DPN及VDF有价值的参考指标。硫辛酸可降低DPN及VDF患者血清Hcy和CysC水平,可用于DPN及VDF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胱抑素C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下肢血管病变 硫辛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艳玲 张星光 +1 位作者 陈彬 张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50-3352,3355,共4页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35例,维格列汀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二甲双胍组35例,维格列汀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饮食及运动治疗,在此基础上,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0.5 g,3次/d;维格列汀组给予维格列汀50 mg,2次/d,共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治疗后的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FPG、2 hPG、HbA1c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项指标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GE、LAGE、SDBG、MPPGE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7%(9/35),维格列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相当,但应用维格列汀患者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马艳霞 何子骏 +2 位作者 王斌 陈少敏 沈春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胰岛β细胞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赵国莉 吕肖峰 程千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2902-2904,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胰岛β细胞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关系。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0 mmol/L,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60例,进...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氧化应激的影响及胰岛β细胞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关系。方法对空腹血糖(FPG)≥10 mmol/L,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60例,进行为期14 d的CSII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清蛋白(GA)、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SOD、丙二醛(MDA)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 (1)CSII治疗后患者的FPG、2 hPG、GA、TG、MDA均较治疗前下降,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SII治疗后患者的HOMA-IR低于治疗前,HOMA-β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OMA-β与SOD水平呈正相关(R=0.51,R2=0.26,P<0.01)。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脂,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且增加SOD水平,从而改善氧化应激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血糖 血脂 胰岛Β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性高血压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益滨 朱天怡 +2 位作者 陈震 武晋晓 彭晓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2-444,共3页
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肥胖性高血压发病率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从低血清脂联素、瘦素及瘦素抵抗、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 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肥胖性高血压发病率与日俱增,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从低血清脂联素、瘦素及瘦素抵抗、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4个方面阐述了肥胖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性高血压 脂联素 瘦素 胰岛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俐 许秀萍 +1 位作者 张嘉利 吕肖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3例。对所有患者均早晨空腹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PG)、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糖...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以评价该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3例。对所有患者均早晨空腹采血。测量空腹血糖(FPG)、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和血清骨钙素(OC)。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进行腰椎和髋骨的骨密度检测。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复查上述各项生化指标和骨密度。将每例样本治疗前后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方法为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CP-5b、s-CTX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BAP与OC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阿仑膦酸钠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明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2型糖尿病 骨代谢标志物 阿仑膦酸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坤 吕肖锋 +4 位作者 焦秀敏 武晋晓 宫倩倩 刘超 洛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足底压力变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纳入75例健康体检无2型糖尿病者(DC组)。2型糖尿病患者依...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足底压力变化特点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114例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纳入75例健康体检无2型糖尿病者(DC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评分(TCSS)分为无明显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轻度周围神经病变组(DN1组)、中度周围神经病变组(DN2组)和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组(DN3组),后3组统称为DN组。采用比利时RSsan平板测试系统检测各组足底部位的动态压力。结果 DC组足底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呈明显的双峰(M)型,DM组与DC组相比较,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谷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N1组、DN3组足底压力-时间变化曲线依次抬高,峰谷差值依次减小,DN2组足底压力-时间变化曲线较DM组低平,且峰谷差值最小。与DC组足底压力峰值相比较,DM、DN组前足底各区(M2、M3、M4、M5)峰值压力变化较大,以M2、M3区变化明显,M2〔左足分别为(21.1±3.1)、(17.1±4.1)、(19.9±4.3)、(18.9±6.4)、(22.1±5.7)N/cm2;右足分别为(20.9±2.3)、(16.7±2.9)、(19.8±4.8)、(18.9±5.1)、(22.4±3.6)N/cm2〕足底峰值压力减小(P<0.05),M3〔左足分别为(18.3±6.2)、(20.4±3.8)、(22.3±4.6)、(20.5±8.4)、(23.2±5.2)N/cm2;右足分别为(18.9±7.5)、(20.9±3.2)、(22.2±3.7)、(21.6±7.6)、(23.5±8.3)N/cm2〕足底峰值压力增大(P<0.05)。其中DN2组M2、M3区峰值压力处于DM组和DN1组之间。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足底压力异常改变,并发不同程度周围神经病变时足底压力变化程度不同,有效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展可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周围神经病变 足底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管理八年联合达标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庄宁 张建东 +18 位作者 万钢 高丽娟 边川 陈怀宁 池清 贾秋香 苏艳丽 刘海青 张丽娟 李桂英 闫军生 邢佳 冯云飞 许国庆 崔亚丽 张帆 徐保真 杨光燃 袁申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3109-3116,共8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管理八年联合达标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在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课题内,以劲松社区44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08年8—12月,随访至2016年9月,无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管理八年联合达标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在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BCDS)课题内,以劲松社区441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时间为2008年8—12月,随访至2016年9月,无脱落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强化管理组(n=220)和标准管理组(n=221)。两组患者均由全科医师在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管理,定期随访及监测各项指标,及早发现并发症并进行干预。两组患者的管理差异主要为随访周期及重要指标的检测频率不同:强化管理组患者每2个月随访1次,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每3个月检测1次、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每6个月检测1次;标准管理组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Hb A1c每6个月检测1次、UAER每年检测1次。比较两组患者2008—2016年各代谢指标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终点事件发生率,分析联合达标次数对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强化管理组患者2012年空腹血糖(FPG)达标率低于标准管理组,2015—2016年FPG、Hb 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率及联合达标率高于标准管理组,2015年血压达标率高于标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008—2016年全因死亡、脑血管事件、心血管事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事件、肿瘤发生率及总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139例(31.5%)患者联合达标次数≥3次,余302例(68.5%)联合达标次数<3次。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总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rank检验,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累积风险低于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第6年,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院与三级甲等医院联合精细管理可有效提高T2DM患者的联合达标率,联合达标次数≥3次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管理第6年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健康管理 联合达标率 心血管事件 全因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亲环素A对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向莎 吕肖锋 +1 位作者 曹怡 张星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37-1541,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亲环素A(Cyp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CV组,n=30)和无大血管病变组(N... 目的了解血清亲环素A(CypA)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的T2DM患者60例,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MCV组,n=30)和无大血管病变组(N-MCV组,n=30);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0例为对照组。收集3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CypA、核转录因子(NF-κ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其他一般资料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性别、平均年龄、BMI、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CV组和MCV组平均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酰甘油(TG)、CypA、NF-κB、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ypA与FPG、HbA_(1c)、NF-κB及hs-CRP呈线性正相关(P<0.05),NF-κB与FPG、HbA_(1c)、CypA及hs-CRP呈线性正相关(P<0.05),hs-CRP与FPG、HbA_(1c)、CypA及NF-κB呈线性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病程、BMI、收缩压、舒张压、FPG、HbA_(1c)、TC、TG、LDL-C、HDL-C 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ypA、NF-κB、hs-CRP较高T2DM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A对T2DM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pA可能通过扩大和引起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参与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是连接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A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影响因素分析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萘洛尔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血清IL-6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星光 吕肖锋 +1 位作者 李艳玲 祖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5-86,111,共3页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雌性未交配6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sham);②去卵巢(PVX)后雌激素治疗组(O+E);③OVX后普萘洛尔治疗组(O+p);①OVX后雌激素+普萘洛尔...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雌性未交配6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sham);②去卵巢(PVX)后雌激素治疗组(O+E);③OVX后普萘洛尔治疗组(O+p);①OVX后雌激素+普萘洛尔治疗组(O+E+P);⑤OVX后安慰剂组(OVX);OVX后1周开始经灌胃给予普萘洛尔8 mg·kg-1·d-1、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20μg·kg-1·d-1,共12周。动物处死时留取第3,4,5腰椎、血清标本,进行骨密度分析及血清IL-6水平测定。结果 O+P、O+E+P、O+E组的骨密度较手术组(OVX)明显增高(P<0.05),血清IL-6较OVX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普萘洛尔能有效地预防OVX大鼠的骨丢失,同时降低血清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去卵巢 大鼠 骨密度 血清 IL-6 白细胞介素6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脂多糖诱导离体兔胸主动脉反应性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淑瑾 凌亦凌 +4 位作者 王殿华 谷振勇 孟爱宏 朱铁年 贺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和方法 :应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 ,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脂多糖 (LPS)诱导兔离体胸主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探讨CCK - 8抗内毒素休克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LPS(10 0mg/L... 目的和方法 :应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 ,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 (CCK - 8)对脂多糖 (LPS)诱导兔离体胸主动脉反应性变化的影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以探讨CCK - 8抗内毒素休克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 :LPS(10 0mg/L)孵育后的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 (ACh )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 ,且呈时间依赖性 ;对苯肾上腺素 (PE)的收缩反应降低 ;孵育 7h血管内皮细胞结构损伤 ;CCK - 8(1mg/L)可减轻LPS的损伤效应 ;CCK - 8(1mg/L)单独孵育对胸主动脉的舒缩反应及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 :CCK - 8能减轻LPS诱导兔离体胸主动脉反应性的异常改变 ,这可能是CCK - 8抗内毒素休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胆囊素 脂多糖类 胸主动脉 血管内皮 八肽胆囊收缩素 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诊断2型糖尿病两种胰岛素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彬 吕肖锋 +1 位作者 焦秀敏 王雅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85-1286,共2页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SII组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于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CSII组采用CSII诺和灵R治疗;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于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所需时间及治疗2周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缓解率。结果CSII组和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患者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血糖,CSII组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时间明显快于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停用胰岛素1周,仅使用饮食控制及运动疗法,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缓解率CSII组明显高于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CSII胰岛素模式,使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的时间短于应用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模式,且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缓解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泵 注射 皮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淑晶 吕肖锋 +4 位作者 张健 赵大坤 武晋晓 张星光 沙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30例施行过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8例和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22例,并对研究对象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慢性血糖波动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以30例施行过冠脉造影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8例和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组22例,并对研究对象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1)两组研究对象的病程、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GE与冠脉病变评分、IMT、CRP、HOMA-IR、HBCI均相关(P<0.05);冠脉病变评分、IMT分别与CRP、HOMA-IR、HBCI相关(P<0.05)。结论慢性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以及氧化应激可能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动脉硬化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高血糖样肽-1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赵晶 吕肖锋 韩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2940-2942,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样肽-1(GLP-1)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FPG)≥10mmol/L,病程≤1年,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60例,进行为期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样肽-1(GLP-1)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空腹血糖(FPG)≥10mmol/L,病程≤1年,未使用过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60例,进行为期14d的CSII。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清蛋白(GA)、空腹胰岛素(FINS)、GLP-1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 (1)CSII治疗后患者的FPG、2hPG、G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GL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SII治疗后患者的HOMA-IR显著低于治疗前,HOMA-β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HOMA-IR与GLP-1水平呈负相关(R=0.756,R2=0.571,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且增加GLP-1水平,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腺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高血糖样肽-1 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京部队离休老干部糖尿病现况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肖锋 张星光 +2 位作者 郑继红 王素玲 徐保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10-1910,1913,共2页
关键词 离休老干部 现况调查 糖尿病 部队 因素 研究 调查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